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有一种非凡的捕捉生活的本领,善于从平常人视而不见的琐碎生活中挖掘出生命和生活的本质意义与美学价值的内涵。他以凡人小事作为题材,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十余年间,创作了三百多部短篇和六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一生》等。
读他(莫泊桑)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法国〕埃米尔?左拉
游乐场门口灯火辉煌,照亮了汇聚在前面的四条街。一长排马车停在那里,都在等待散场。
弗雷吉埃径直往里走,却被杜洛华叫住:“我们还没去窗口买票呢。”
对方拿腔拿调地说:“跟我在一起,用不着付费。”
到了检票口,三名检票员都向他哈腰打招呼。中间那个还向他伸出手。记者问道:“还有像样的包厢吗?”
“当然有了,弗雷吉埃先生。”
他接了递过来的包厢票,推开包了皮软垫的门扇,二人就到了大厅。
里面烟气缭绕,好似薄雾,笼罩了远一点的部位、舞台和剧场对面。那些人都在吸雪茄和香烟,冒出缕缕淡白色烟雾,不断上升,在宽阔的圆顶下聚拢,围住大吊灯,在二楼看台的观众头上,形成了烟云密布的天空。
入口通向环形休息厅的宽宽过道上有三张柜台,三个涂脂抹粉的半老徐娘,正忙着出售饮料和色相;一帮女子站在一张柜台前,正等待来客;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妓女正在游荡,混迹在身着深色礼服的男人群里。
三名售货员身后有高大的镜子,映出她们的后背和过路人的面孔。
弗雷吉埃自信有权受人礼让,分开众人,快步朝前走去。
他走到一名女领座面前,问道:“十七号包厢在哪儿?”
“请走这边,先生。”
他们走进小小的木板包厢,门就关上了。包厢前面敞开,板壁镶了红壁毯,摆了四张同一颜色的坐椅,相互挨得很近,留的空隙难以过人。两个朋友坐下来,他们左右两侧都排列着相同的小包厢,构成长长的弧线,而两端则通到舞台。那些包厢也都坐了人,但只能看见脑袋和胸部。
舞台上三个穿紧身衣的年轻人,身材依次大个儿、中个儿和小个儿,正在轮流表演吊杠。
大个儿用小快步首先出列,他脸上挂着微笑,鞠躬时手掌一扬,仿佛向观众送去个飞吻。
他那胳膊和大腿的肌肉,明显由紧身衣突现出来。他挺起胸膛,尽量收回过分突起的腹部。他的头发正中精心开缝,等分梳向两边,模样儿就像理发店的小伙计。他姿势优美,纵身跃上吊杠,双手抓住,身子好似飞轮般旋转起来,然后伸展用力,身体挺直平卧,悬空一动不动,仅凭手腕的力量停在固定的杠上。
他飞身落地,在池座观众的掌声中,再次微笑着向全场鞠躬,然后退回靠在布景上,每一步都显示腿部的发达肌肉。
第二个身体矮些,但更壮实,他走上前,做了同样的动作。随后第三个也同样表演一番,赢得观众更为热烈的喝彩。
然而,杜洛华并不专心看演出,而是频频回顾,张望身后满是男人和妓女的休息大厅。
弗雷吉埃对他说:
“瞧瞧这池座,全是携带妻子儿女的中产阶级,来看热闹,一个个都蠢头蠢脑。包厢里则是经常逛林阴大道的人,也夹杂着几个艺术家、几个二流粉头儿。我们身后,可是巴黎最怪异的大杂烩。那些男人都是干什么的?你观察观察,干什么的都有,各行各业,三教九流,而占主体的是无耻的恶棍。那中间有银行、商店、政府各部的职员,有新闻记者、靠妓女混饭的权杆儿、换成便装的军官、穿上礼服的花花公子。有的在馆子里吃了晚饭来的,有的出了歌剧院,来这儿消遣一下,再去意大利剧院。还有一大帮男人形迹可疑,很难看出是混哪碗饭的。至于那些女人,全是一路货:在美洲人咖啡馆陪人吃夜宵,一两个路易金币陪一夜,窥伺能给五枚金币的生客,拉不到人时就通知自己的常客。有十年了,全是熟面孔,天天晚上见到她们,终年在同样的地点,除非去圣拉扎尔监狱或者卢尔西纳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疗养’。
杜洛华早已不听伙伴说话了。有一个女人把臂肘支在他们包厢上,正在凝视他。那是个褐发的胖女人,脸上涂了厚厚的脂粉,肌肤也涂白了,黑眼睛描得细长,覆盖着厚厚的假睫毛。那乳房过分丰满,撑起了深色丝绸衣裙,而那嘴唇涂得血红,犹如伤口。总之周身那种打扮给她增添几分野性、火热和放纵,却能煽动男人的欲火。
她扬头招呼从旁边经过的一个女友,跟那金发染成红色的同样肥胖的女友说话,故意提高声音,好让人听见:“瞧哇,那个漂亮小伙儿,他若是肯出十路易金币要我,我是不会拒绝的。”
弗雷吉埃转过头来,微微一笑,又拍了一下杜洛华的大腿:“这话可是说给你听的,你挺受女人的垂青,亲爱的,祝贺你呀。”
旧军官闹得满脸通红,手指不由自主地摸摸坎肩口袋里的两枚金币。
这时,幕已落下,乐队正演奏一首华尔兹舞曲。
杜洛华说道:“咱们到休息厅里转转怎么样?”
“随你便。”
他们走出包厢,立刻裹进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拥挤推搡,随波冲荡,他们眼前是一片漂浮的帽子。那些粉头儿则两两一对,在这男人堆中穿行,轻盈地从臂肘、胸口和后背之间串来串去,仿佛在自家那样随便,在这男性波涛中弄潮如鱼得水。
杜洛华乐不可支,便随波逐流,简直有点儿醉醺醺了,他大口大口吸着烟草、人的气味和妓女的香水味相混杂的污浊空气。然而,弗雷吉埃却冒了汗,气喘吁吁,连声咳嗽。
“到园子里去吧。”他说道。
他们向左一拐,就走进一座带棚的花园,两眼不大美观的喷泉制造出一点儿清爽。在盆栽的紫杉和崖柏下面,男男女女围坐着锌皮桌子喝饮料。
“再来杯啤酒?”弗雷吉埃问道。
“嗯,好啊。”
他们坐下来,瞧着走过的观众。
游荡的女人,时而有个停下脚步,带着媚俗的微笑问道:“先生,不想请我喝点什么吗?”弗雷吉埃总是回答:“一杯喷泉清水。”那女人咕哝一句:“去你的,没教养的家伙!”便走开了。
刚才在两名战友的包厢后壁的那个褐发胖女人,这时又出现了,她挽着那个金发胖女人,大摇大摆地走着。这两个女人天造地设,真是绝妙的一对。
她望见杜洛华,便会心一笑,就好像他俩刚才四目相对,已经交流许多体己的悄悄话了。她拉过一把椅子,泰然自若地坐在杜洛华对面,还让她女友坐下,然后用清脆的嗓音喊道:“伙计,来两杯石榴汁!”弗雷吉埃深感意外,说了一句:“你!也不觉得难为情?”
她回答:“是你这位朋友把我迷住了。他真是个漂亮的小伙子。我想,他会让我发疯的!”
杜洛华给吓住了,一句话也对答不上来,他只是捻着小胡子,一味傻乎乎地微笑。伙计端来果汁,两个女人一口气干下去,然后站起身,褐发女人略微一点头,算是友好的表示,又用扇子轻轻打了一下杜洛华的胳膊,对他说道:“谢谢,我的小猫咪,你的话不怎么灵便。”
接着,她们扭动着屁股走了。
弗雷吉埃哈哈笑起来:“嘿!老兄,知道吗,你还真讨女人喜欢?这一点可得好好利用,你可能借上大力。”
他又沉吟片刻,又像梦呓似的,高声讲出内心的想法:“还是通过她们上得最快。”
他见杜洛华一直微笑不语,便问道:“你还想待在这儿吗?我可待够了,这就回去了。”
杜洛华咕哝一声:“嗯,我再待一会儿,还不晚。”
弗雷吉埃站起身:“好吧,再见!明天见,没忘吧?水泉街17号,七点半。”
“一言为定,明天见,谢谢你。”
二人握了握手,记者走了。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量,这套书在排版和校对上的严谨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在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发现任何排版上的错误或者错别字,这在如今大量采用电子排版和快速印刷的时代,是非常难得的。这种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侧面反映出出版方对于知识和文本的尊重。清晰的行距、适中的页边距,都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我甚至特意对比了其中一两句我熟悉的原文片段,发现译文注释的准确性也做得非常到位,对于那些带有特定时代背景或文化典故的词汇,都有着恰到好处的补充说明,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让深奥的文学内容变得平易近见。
评分购买这套精装文集,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对自身阅读品味的肯定和投资。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某位作家的作品合集,而是一种对高品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体现。精装本自带的收藏价值,使得它超越了一般读物的范畴,成为了一份可以长期珍藏的精神财富。即便是几年后,当很多电子书或平装书都已泛黄破损时,它依然能以其坚固的形态和优雅的姿态,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下一次被开启。这种厚重感和仪式感,使得每一次阅读都带有一种对过往时光的致敬,让人感到宁静而充实,是数字时代里难得的实体阅读体验的极致体现。
评分虽然我手头这本是特定的一册,但就这套“世界名著名译文库”整体的选篇眼光来看,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对经典的深刻理解。他们挑选的作品,无疑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丰碑,而非仅仅追逐一时热度的畅销书。这种对“经典”的坚守,让整个文库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再是零散的阅读材料,而是一条完整的、经过精心策划的文学阶梯,引领读者系统地领略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文学巨匠之思想精髓。这种系统性和权威感,对于想要进行严肃文学阅读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为我的书架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精神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初次捧起它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烫金工艺,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米白色的纸张搭配着清晰雅致的字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设计,既坚固又美观,放在书架上自成一道风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世代珍藏的工艺品。精装版的质感,让阅读本身都变成了一种仪式,仿佛能感受到文字背后那份穿越时空的厚重与力量。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次私密的对话,那种触手可及的品质感,是普通平装本永远无法比拟的。它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敬意。
评分这套文集的译文质量,说实话,是让我感到惊喜的。很多经典名著的译本,往往在追求信达雅的过程中会失之偏颇,要么过于直白板刻,要么矫揉造作,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纱。但这次的翻译团队显然是下了大工夫的,他们成功地捕捉到了原作那种独特的法式韵味和叙事节奏,那种 subtle 的讽刺和微妙的情感变化,都被细腻地转化成了流畅而富有表现力的中文。读到那些精彩的段落时,我几乎能想象出作者当时下笔时的神态和语气。这使得阅读体验极其顺畅,完全没有被生硬的译文所打断,感觉就像在阅读一部原本就是用中文写就的绝妙小说。高水平的译文是连接读者与伟大灵魂的桥梁,而这座桥梁,他们搭建得非常稳固且美观。
评分喜欢这个系列的书,起码翻译方面有保证,唯一不足的就是没有译者简介
评分非常棒的名著,京东活动,直接拿下填大坑
评分全新正版 非常满足
评分挺好的,是正版,没有破损。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123456789
评分很好,以后会一直来京东买
评分非常不错,纸张精美!!!
评分这套丛书翻译很好精装的质量平装的价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