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终走向毁灭。他被身为人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后只能毁灭自己。
夏目漱石一举跻身日本“国民大作家”的成名代表作。
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鲁迅等文学大家无不深受影响的讽刺文学经典。
一只博学多才的猫犀利吐槽人类日常,观人之不能观,言人之不能言。
猫眼看世界,比人类本身更了解自己!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兼具日本俳谐文学与欧洲讽刺文学传统,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充满讽刺精神和幽默精神的阳刚文学”。
日本民意调查:《哥儿》是夏目漱石的小说中超受欢迎的一部。
不谙世故、坦率耿直的哥儿与豪猪VS卑鄙虚伪、狡诈圆滑的红衣变态与小丑。(真是令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根据《哥儿》改编的电影由日本当红演员二宫和也主演。(包你合不拢嘴)
《哥儿》在令人发笑之余又发人深省,它以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批判性、人物的多样性充分展示了夏目漱石的创作个性,显示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整个日本文学史上经久不衰。
这是一本适合在洒满日光的阳台上阅读的小说。
我们都是“迷途的羔羊”;经历着三四郎式的迷茫。
首位被印在日元上的作家,日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很多名家的文学作品都深受其影响。
夏目漱石的青春小说,令村上春树感同身受。
快来和村上君一起“漱石体验”吧。
《我是猫》是以猫的视角,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讲述它的主人中学教师苦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细的生活以及和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等人经常谈古论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态。同时穿插了资本家金田企图嫁女不成、报复苦沙弥的矛盾冲突。该书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虽然我是一只猫,但和世间那些笨猫、愚猫完全不同。
《哥儿》描写了一个憨直、莽撞却单纯、善良,富于正义感的青年,在父母双亡、学校毕业后,离开东京到外地学校教书。一踏进社会便陷入人们勾心斗角、相互暗算中,他奋力抗争却落入一个又一个圈套,他感到陌生、孤独,后他把仇人痛打一顿,出了口恶气,又回到东京谋生。小说揭露批判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和惟利是图的人际关系,语言诙谐幽默,明快质朴,带有通俗文学中的“落语”(类似相声的一种曲艺)的有益成分,滑稽而风趣。更主要的是表现了爽朗的“江户儿”的典型性格,给日本文学史册上增加了一个的可爱形象。
作者通过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行文流畅,节奏明快,形象鲜明。通篇如坂上走丸,一气流注,而寓庄于谐,妙趣横生,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实为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四郎》讲诉主人公小川三四郎从熊本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东京的大学。来到东京这个与他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世界后,在现代文明和现代女性的冲击下,他彷徨迷茫,不知所措。他被三种世界同时包围,一是故乡熊本,二是野野宫和广田老师所在的学问的世界,三是浮华世界。三四郎越来越被他暗恋的对象——美弥子所在的浮华世界所吸引。三四郎对美弥子一往情深,可美弥子的态度却暧昧含糊。她数次向三四郎提过“迷途的羔羊”这一词语,却终与哥哥的朋友结婚。平凡的青年人在与大都市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中,也慢慢得到成长。
夏目漱石,日本一代文学巨匠,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一生著有大量小说、俳句、文论、汉诗、随笔等。在小说中,他开创了“私小说”的先河;在文学上,他树立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
著有《我是猫》《路边草》《虞美人草》《心》《哥儿》《三四郎》等经久不衰的作品。
《三四郎》对日本人来说是永恒的经典,并且常年吸引着感同身受的读者。当我阅读阅读这部小说时,这样的想法不可避免的出现。
——村上春树
《我是猫》
我是一只猫,不过直到今天也没有名字。
我一直弄不清楚自己的出生地,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地方似乎非常阴暗、潮湿。我曾发出喵喵的叫声,在那儿,人这种怪物次出现在我的面前。那是一个“读书人”,也是我次见到的人,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所有人类当中,恶毒粗鲁的就是这类人。据说,他们经常抓我们煮来吃。不过,当时尚不懂事的我对恐惧还没什么概念。我被他放在手心里突然举了起来,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是我的记忆。
等我在他的掌心上冷静下来后,他的面孔就出现在了我面前。这大概是我出生以来次和传说中的人类碰面。迄今为止,在我的记忆中依旧深深印刻着当时的想法,那就是:“人这个东西真是奇怪!”抛开其他的不论,单看他那张脸,原本应该长着绒毛的地方竟然像个烧水的圆铜壶那样光秃秃的。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遇到过很多猫,但是长残到这种程度的还真没有。在他的脸孔中央,还有一个黑洞高高突起,时常有烟雾从里面喷出,把我熏得够呛。后来我才明白,那东西就是人类抽的烟。
《哥儿》
我生性鲁莽,为此吃了不少亏。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这名字一听就充满了宿命感和道德的拷问。我读过一些关于他生平的资料,知道他是个心思极其细腻的作家,作品里总有一种阴森森的美感和强烈的象征意义。我最感兴趣的并不是故事本身有多么曲折离奇,而是它所揭示的那种在极端环境——比如饥荒和死亡遍布的“罗生门”下,人性会退化到何种地步。当生存的本能压倒一切道德准则时,我们还能称之为“人”吗?我特别期待芥川如何用那种近乎冰冷但又极具画面感的笔触,描绘出人性的自私与伪善。据说,他擅长在短篇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用极简的篇幅爆发出巨大的思想冲击力。我打算先把这篇放在最后读,因为我需要更广阔的文学视野和更成熟的心态去品味那种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那种关于“活下去”的终极辩论。
评分说实话,我对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直有点“敬而远之”。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的宿命感,感觉像是直面人生的绝望深渊。我身边有些朋友读完这本书后,整个人都有那么几天是灰蒙蒙的,所以一直没敢轻易下手。但是,这次既然是套装,我想我得鼓足勇气去面对叶藏那近乎自毁的挣扎了。我更想了解的是,这种极端的“丧”和“不适应”,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一个人推向自我毁灭的。是社会环境的压迫,还是其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缺陷?我希望通过阅读,能更深刻地理解那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哲学困境。文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敢于触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刻意回避的阴暗面,并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将其展示出来。我准备找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壶浓茶,做好心理建设,然后彻底沉沦在这份忧郁的文字迷宫里,看看最终能否找到一丝微弱的光亮。
评分这次的套装设计非常大气,装帧的质感一看就是精心挑选过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种实体书的仪式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三部作品的简单合集,更像是一个文学史的切片,浓缩了日本近代文学从批判现实到探讨虚无主义的几大里程碑。我注意到作者的排列顺序似乎也暗含深意,从夏目漱石的社会观察,到芥川龙之介的道德寓言,再到太宰治对个体存在的绝望剖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感非常吸引我。我计划先通读一遍,然后可能会针对性地做一些笔记和比较阅读,比如比较一下漱石笔下那些看似体面实则空虚的知识分子,和叶藏那种彻底的自我放逐之间的区别。这套书,与其说是在阅读故事,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历史、与人性的深度对谈。
评分哇,这套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呢,但光是捧着这厚实的精装本,感受着纸张的触感,心里就已经充满了对这三位文学巨匠的敬畏。我最期待的还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我一直对明治时期日本社会的种种微妙之处充满了好奇,总觉得透过一只“猫”的视角,更能窥见那些人类虚伪面具下的真实心境。想象一下,那只高傲又带着点愤世嫉俗的猫咪,如何毒舌点评着主人和小镇居民的种种滑稽行径,这不就是一幅生动的时代浮世绘吗?我特别喜欢那种带着疏离感,却又无比犀利的观察者视角,它能让人在笑声中反思自身的局限性。而且,漱石的文字,那种古典而又带着一丝幽默的语调,光是想象着沉浸其中,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我记得之前读过他的一些短篇,那种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捕捉,简直让人拍案叫绝。这次能一次性拥有这三位大家的作品,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张通往日本文学黄金时代的VIP门票,让人迫不及待想立刻开始“朝圣”之旅。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不会过时的,它们能穿透时代,和不同时代的人对话,提供新的解读空间。这三位大师的作品,虽然风格迥异,但都在探讨一个核心问题:个体在庞大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与意义。我记得有评论说《我是猫》是喜剧外衣下的悲剧,《罗生门》是道德困境的寓言,而《人间失格》则是精神内耗的极致展现。我最想研究的是他们之间潜在的文学传承和分野。比如,漱石的讽刺是否影响了后辈对社会弊病的观察角度?芥川的象征主义手法是否为太宰治那种近乎自白式的叙事提供了某种结构上的支撑?这种“大师间的对话”,远比单独阅读任何一部作品来得更引人入胜。这套书简直是文学爱好者进行“学术考古”的最佳材料,我简直等不及要拆开它,开始我的探索之旅了。
评分他骂的狗血淋头,还说正版呐,差劲?,?!不值得的买,盗版书!
评分质量好,价格便宜
评分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东西挺好还会再来购买
评分他骂的狗血淋头,还说正版呐,差劲?,?!不值得的买,盗版书!
评分好!好!好!宝宝喜欢!
评分印刷质量很好,字体很清晰,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好大一本,女儿十岁,能够看纯文字的东西了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