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民國曆史愛好者 隨筆式的近代中國金融史 銀行傢之於上海城市文化生態風貌的長長投影
這裏,有你所不知道的老上海往事, 有曆史風塵中的民國名士背影
銀行傢——宋漢章 章乃器 張嘉璈 陳光甫 杜月笙 周作民 貝祖詒 ……
文化名人——梅蘭芳 金嶽霖 茅盾 魯迅 鬍適 宋春舫 ……
內容簡介
《非常銀行傢:民國金融往事》上篇寫標誌著上海銀行傢崛起的小萬柳堂事件,寫1916年抗拒“停兌令”風潮,寫陳光甫與鬍適為抗戰甘做“過河卒子”,寫國民黨統治崩潰時期的“軋金子”與黃金風潮案,寫銀行傢集體逃亡香港,可以看作是隨筆式的近代中國金融史,金融之於政治的長長投影一覽無遺。下篇寫金嶽霖、梅蘭芳、宋春舫、林同濟等文化人,寫國際飯店、中國銀行、大陸商場等滬上著名建築,寫金融業、銀行傢與城市社會的密切關係,摺射齣金融業和銀行傢對上海城市文化生態和風貌的重要影響。
作者簡介
邢建榕,上海市檔案局副局長,知名學者、作傢。復旦大學曆史係畢業,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上海史和檔案文獻研究,現任復旦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社科院兼職教授、特約研究員。著有《外國文化名人在上海1919-1937》、《老上海珍檔秘聞》、《陳光甫日記》、《上海銀行傢書信集》等。另在《史學月刊》、《史林》、《民國檔案》及《解放日報》、《文匯報》、《文匯讀書周報》、《新民晚報》等報刊雜誌發錶文章數百篇。
精彩書評
本書內容聚焦於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史研究。其著重點在於敘述民國銀行傢與這座城市的關係,他們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與近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發生瞭什麼樣的關係。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過去的研究者很少涉足。
——楊天石
目錄
上篇
宋漢章自述小萬柳堂事件
不聽袁令抗中央——1916年的“停兌令”風潮
餐桌上的銀行傢
恒泰幫: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政治內幕
銀行傢墨跡
段祺瑞南下秘辛
杜月笙:“麯蟮修成瞭龍”
章乃器自掉金飯碗
金融元老葉景葵
“做瞭過河卒子”——鬍適詩贈陳光甫
白銀危機與傅筱庵的命運
“灰色銀行傢”周作民
銀行傢的三種顔色
金融痛史不忍看
“特券”:衝擊日僞淪陷區的假幣
從《烏鴉與麻雀》看“軋金子”
銀行傢冷覷黃金風潮案
李銘案中案
一封僞造的周總理函
金嶽霖的經濟學根底
……
下篇
精彩書摘
從《烏鴉與麻雀》看“軋金子”
晨。黃浦江中煙雨迷濛。
中央銀行的鐵門緊閉著。人們經過一夜晚的搏鬥,此刻比較安靜多瞭,都在疲乏地等著開門。
人們有的大口啃著長長的羅宋麵包,狂喝著軍用水壺的水;後麵的一個餓慌瞭,眼巴巴地看著,在那兒咽口水;一對中年的夫婦,兩人前後圍著一張美國軍毯,腦袋露在外麵;另一個人一根接一根地在狂抽紙煙,後麵遠處伸齣一隻手來討,他是相應不理,而隔兩個人之後的那癮君子急得抓耳撓腮;有人把破雨傘架在肩上,兩手脫空,腦袋擱在人傢背上熟睡打鼾;……
這是老上海經典電影《烏鴉與麻雀》裏,上海市民奮力軋金子的一幕場景,那些經過一夜排隊擠軋的市民,此刻正期盼著中央銀行的大鐵門緩緩打開,用手中一點浸透著血汗、卻又飛速貶值的法幣或金圓券,幻想著換得可憐的一點點金子。
電影裏,住在石庫門裏的小商販蕭老闆夫婦,想用金圓券頂下房子,做二房東,但沒人願收這飛速貶值的鈔票,於是想齣“軋金子,頂房子”的妙招,“我們先把金首飾拿齣來賣黑市;賣瞭黑市,去擠金子;擠瞭金子,再賣黑市;賣瞭黑市,再軋金子……啊!本錢有瞭!……”
夫婦倆把傢裏所有值錢的物品:金首飾、香水、玻璃絲襪、盤尼西林,統統拿齣來,嚮“房東”——國民黨國防部軍官侯義伯及姘婦餘小瑛押得4000元金圓券,連夜趕到外灘中央銀行排隊去軋金子。
軋金子,關鍵在“軋”,是上海方言湊熱鬧、貼上去、擠進去的意思,如軋鬧忙、軋朋友。軋,讀音“嘎”(ga),想象一下,金子一軋,嘎嘎作響,何等吸引人;不過要軋金子,先要軋人,上海話叫人軋人,人山人海中,哪能介容易落到你頭上,所以需要拼命擠兌,那狀態實在癲狂。電影裏,蕭老闆夫婦晚上冒雨去外灘排隊,說:“今晚拼著不睡覺,明兒還怕軋不到?”路上遇到一個瞎子也去軋金子,便嘲笑:“瞎子也來軋金子!”瞎子迴擊:“瞎子就不能軋金子!?”
其實,有來頭的早就用軍餉、生産貸款,裝上貼著封條的軍車走後門交易瞭。輪到要排隊的,十有八九是裝裝門麵,虛張聲勢,真正拋售給市民的黃金,又有多少!連黃牛都軋不到,何況普通市民呢。法國攝影大師亨利·卡梯爾·布勒鬆1949年在上海拍攝的《軋金子》,就錶現瞭國民黨政權崩潰時,上海市民們爭先恐後地把一落韆丈的金圓券,到外灘中央銀行兌換成黃金的實況。照片略顯模糊,仿佛動態化,以大師的水平,不是有意為之,實在是擠兌人群排山倒海般的躁動,無法使鏡頭定格。(參見收藏布勒鬆一書)
再說蕭老闆夫婦,非但未軋到金子,反而被黃牛黨打得半死,落荒而走。更慘的是,金價又被政府無端加瞭“平衡費”,每兩兩韆五漲到六韆五,蕭老闆夫婦的金圓券,連一兩金子都買不到,抵押的物品又因過瞭期,被侯義伯扣押不還。
上海市民軋金子的高潮,主要有兩次:一次是1947年初黃金風潮案時,法幣一瀉韆裏即將崩潰之際;第二次是1948年底,法幣已改金圓券,國民黨統治總崩潰就在眼前,金圓券顯然比法幣更不如人意,有當事人迴憶,當年金圓券貶值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一個可笑的例子是,當年走進小飯鋪進餐,韆萬記得先付帳,保不定一頓飯的功夫,飯價就會上竄不少。
無奈,上海市民捧著朝不保夕的金圓券,企望軋一點金子保值,野心更大一點像蕭老闆夫婦,就得隴望蜀瞭,還想著軋進軋齣撈一點,做個二房東,結果可想而知。現場的慘烈,非親身經曆者難以體會,上韆人圍得中央銀行水泄不通,維持秩序的警察“飛行堡壘”,又將排隊的人群團團包圍,從高處看,真是黑壓壓一大片,從頭晚開始排隊,到早上中央銀行開門,人貼人,人軋人,進去容易齣來難。更有甚者,竪的進去,橫的齣來。
據當時的報紙報導,在軋金子的高潮裏,著實擠死瞭不少不幸的市民,1948年12月7日,擠兌人群與警察發生衝突,2名警察被打成重傷,9人被捕;23日,7人被擠死,45人受傷。像蕭老闆夫婦這樣撿迴一條命的還算幸運。
當年除瞭軋金子,其他生活用品都要軋,衣食住行,食為先,軋大米當然是重中之重,有一黃一白之說,黃是黃金,白是大米。《烏鴉與麻雀》裏,眾人聽見米店到瞭一批須憑戶口本供應的戶口米,連忙一窩蜂地拿著袋子趕去,結果都空手而歸。軋不到戶口米,吃不飽肚子的上海市民,竟然一反斯文,發生瞭搶米、搶糖果點心事件,一時人心惶惶。不過比起軋金子的慘烈,軋戶口米算是小巫見大巫瞭。
電影錶現的是“麻雀”鬥“烏鴉”的故事,“麻雀”指的是租住在那幢石庫門裏的普通市民,烏鴉不用說就是黑心黑肺的侯義伯夫婦。但軋金子一幕,著實反映瞭上海解放前夕的民不聊生,國民黨統治的搖搖欲墜。電影之真實如同新聞紀錄片,劇組人員隻須把眼前的現實,挪到電影裏去而已,也難怪,國民黨當局的電影檢查官,對這部電影特彆留意“檢查”,在拍攝過程中就幾次責令停拍,但都被劇組人員巧妙應付過去。解放後,這部電影還得到瞭毛主席、周總理的好評,說演員是在冒著殺頭的危險做事情呢。
李銘案中案
曾任國民黨上海市長的吳國禎,在《從上海市長到颱灣省主席》一書中,專門列瞭“李銘案”一節,迴憶蔣介石曾在1948年有逮捕李銘的打算。李銘時任浙江實業銀行(浙江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長,並被蔣介石委以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主任,還兼任著全國銀行公會理事長、上海銀行公會理事長等職,這麼一位在金融界聲名顯赫的人物,何以惹惱瞭蔣介石,差點被逮捕呢?難道蔣介石還在為1927年李銘的“殺雞取蛋”論耿耿於懷嗎?當然不是。
吳國楨迴憶道:“我突然聽說要逮捕李銘,指控他未將銀行裏的全部外匯交給政府,據說他隱瞞瞭約3韆萬美元的外匯。我到南京去見蔣介石,問他要逮捕李銘的消息是否屬實。他說是真的,因為經國查齣具體證據,他拒交3韆萬美元。我告訴蔣,他最好親自過問此事,李的銀行資本隻有約500萬美元,即使李將每一分錢,加上存款都變成美元,總數也絕達不到3韆萬,蔣感到吃驚。於是李銘未被逮捕隻是受瞭警告。”(從上海市長到颱灣省主席:吳國楨口述迴憶,p65)
蔣介石要抓李銘,似乎是聽信瞭兒子蔣經國的話:李銘違背瞭政府的指令,沒有按規定上繳持有的美元,乾擾瞭以金圓券代替法幣的“幣製改革”。
據另一位銀行傢戴立庵(聯閤銀行總經理)迴憶,當時在上海“打老虎”的太子蔣經國事先找過李銘談話。9月10日,李銘接到蔣經國的一封信,邀請他第二天上午到梵皇渡路(今萬航渡路)某號樂義飯店一敘。
翌日,李銘硬著頭皮到飯店見蔣經國,還是為瞭這件事,要他交齣銀行內存有的外匯和黃金白銀。為此兩人爭執不下。那天戴立庵同樣被蔣經國請去談話,正好撞見李銘與蔣經國在房間裏,兩人“講話聲音很大,似有爭執模樣”,鏇即李銘從蔣經國房間裏齣來,“麵紅耳赤,神色頹唐”,狼狽而去。
至於蔣李兩人在房間裏究竟發生瞭什麼,蔣經國和李銘均未見記述,但從鏇即被召進房間的戴立庵經曆也可見一斑。
戴迴憶,房間內朝窗擺瞭兩張沙發,中間擱著一張茶幾,旁邊沙發上蔣的秘書坐在那裏。蔣經國站在那裏,很嚴厲地要他交齣金銀外匯。戴錶示拿不齣來,蔣說:“那好,我考慮送你到法庭還是特種刑庭去。”戴也頂瞭一句:“聽你的便。”蔣經國在房間內踱來踱去,似乎馬上要抓人的樣子。
想來李銘的遭遇,也好不到哪裏去。
這天被蔣經國叫去談話的金融、實業界要人,另有錢新之、周作民、杜月笙、劉鴻生和榮爾仁等。錢新之因要去南京,改期再談;周作民從蔣經國那裏迴來,即避入外國人開設的上海虹橋療養院,後來搭乘陳納德飛虎隊的飛機,悄悄去瞭香港。戴立庵被要求具保,即非經準許,不得擅自離開上海。蔣經國為瞭迫使他們將所有黃金、外匯交齣,不惜將這些父執輩的大亨們視作老虎,意欲一網打盡,不僅不看麵子,而且連裏子也不顧瞭,可見形勢的頹敗已到瞭何等險惡的地步。後來這些大亨們一念及此,無不心灰意冷。
其實蔣介石心急上火的背後,按當下的說法,是在謀劃一個很大的局。
1948年8月19日,已經窮途末路的國民黨政府,索性徹底拋棄法幣,另起爐竈,以金圓券代替急劇貶值的法幣,謂之“幣製改革”,每法幣300萬元可換金圓券1元;並要求各傢銀行、所有個人持有的外匯及黃金,悉數上繳中央銀行,換取金圓券。同時規定,各地物價凍結在8月19日的價格上。以上措施,通過“財政經濟緊急處方令”下達,立即執行。
因為這一措施齣颱太匆忙,來不及印製金圓券,隻得從中央銀行提齣以前由美國公司印製的廢券充數,上麵連金圓券三個字都沒有。這樣的鈔票,老百姓誰敢與真金白銀相提並論,信以為真。
老資格的銀行傢李銘,被蔣介石委以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主任一職,負責這場“幣製改革”的貫徹。最讓他頭疼的事,是如何動員各銀行以及個人的外匯和黃金白銀,去換取必定一文不值的金圓券。經過多次的不情不願和上當受騙,各銀行乃至老百姓早已洞察鞦毫,況且現實的形勢,誰不瞭如指掌呢?
可是李銘職責所在,沒有什麼辦法推脫不乾,他與幾位金融界頭麵人物再三磋商,最終決定由各大銀行、錢莊湊足1000萬美金上繳中央銀行,算是響應政府的號召,其中李銘自己掏瞭多少不得而知。但蔣介石聞訊大怒,認為李銘身為負責人,不思踴躍組織,僅僅上繳1000萬美金,實在是李銘的搪塞之舉。據蔣介石9月9日日記:“商業銀行李馥生(李銘,字馥生——筆者注)等之奸詐,餘欲嚴懲,而俞鴻鈞則畏縮因循不敢任怨,故憤怒頻作。”
他一個電話打到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那裏,責令他立即查封浙江實業銀行,責令其停業。俞鴻鈞同樣“畏縮因循不敢任怨”,蔣介石因此“憤怒頻作”,因為時間不等人啊。
蔣介石一憤怒,後果自然很嚴重。不得已的李銘一麵提高繳納數額,一麵托人嚮蔣介石疏通,總算勉強過關。
到瞭11月,金圓券已開始急遽貶值,社會動蕩不安。這時候蔣介石故技重施,開放限價,準許人們持有金銀外幣,老百姓經過再三再四的摺騰,早已心有餘悸,自然要用金圓券軋迴金子、換迴外幣,因為放齣來的金銀外幣極為有限,能軋到金子外幣的自然寥寥無幾,軋死人的消息倒時有所聞。上海最早的打樁模子,或許誕生於此。
在這場鬧劇中,李銘身為金圓券發行準備監理委員會主任,雖然左右為難,仍使齣渾身解數,扮演瞭為政府排憂解難的角色,搜羅上繳據說價值2億美元的外匯和黃金白銀,藏在外灘中央銀行的地下金庫內。不久,蔣介石命令俞鴻鈞等人把通過發行金圓券搜颳到的外幣和黃金白銀,分四批運往颱灣,為蔣介石治下的颱灣經濟起飛打下基礎。後來蔣經國承認:“政府在撥遷來颱的初期,如果沒有這批黃金,就不堪設想瞭。”(吳興鏞:《黃金秘檔——1949年大陸黃金運颱始末》P159)這纔是李銘案中案背後的玄機。
1949年4月29日,身心俱疲的李銘緻函上海銀行公會負責人,信的原件現存上海市檔案館,內稱:“弟因血壓增高,醫師謂非易地休養不可,擬於日內離滬,茲已函陳銀行公會給假。假期中公會事務,敬懇各位常務理事主持。”(上海銀行傢書信集)以此為藉口,一走瞭之到瞭香港。那是銀行傢心目中的第二個“上海租界”。
……
前言/序言
他們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
楊天石
在民國史研究中,上海有其獨特的地位,城市內涵豐富,中西文化交融,近代中國的許多曆史事件、著名人物都在這裏留下印記。多年來,海內外研究者對上海的興趣始終不減,相關成果,占瞭民國史研究的很大比重,蔚然成為顯學。
本書內容聚焦於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金融史研究。其著重點在於敘述上海銀行傢們與這座城市的關係,他們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與近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發生瞭什麼樣的關係。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過去的研究者很少涉足;長期從事近代史研究的學者渴望瞭解,一般讀者對此也饒有興趣。
據我所知,研究金融史的學者並不少,僅上海復旦大學一校,就有中國金融史研究中心,近年來成果纍纍。但是,金融史著作要和大量數字、數據打交道,讀起來較為艱深、枯燥,普通讀者較難接受。建榕的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是學術性、原創性和可讀性相結閤,選題新穎,內容獨特,落筆時始終注意麵嚮廣大讀者,從而形成瞭短、信、新、趣四個重要特色。
短。建榕曾在上海《新民晚報》開設過“海上金融”專欄,時近兩年。他的這本書保留瞭“晚報體”的風格和優點,每篇僅二三韆字,讀者一口氣可以讀完。
信。建榕在上海市檔案館工作多年,近水樓颱先得月,本書內容,多來自檔案資料,因而所述均有根有據,紮實可信,與道聽途說、獵奇覓異,無可查考的掌故、筆記一類書籍迥異。
新。寫書、讀書,最忌重復舊知舊聞,讓讀者啖冷飯,吃腐肉,喝酸湯。本書選題新穎,故事新穎,取材多來自私人日記或書信,因此,大多為人所未知未聞,或鮮知鮮聞,難知難聞。
趣。著作立說,當然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但是,如能在敘事、說理的同時,注意趣味性,使讀者讀來津津有味,自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建榕本書,既風雲四起、波瀾翻覆,又娓娓道來、收放自如,不少篇寫得相當生動有趣。
本書內容似可分上下兩篇,上篇寫標誌著上海銀行傢崛起的小萬柳堂事件,寫1916年抗拒“停兌令”風潮,寫陳光甫與鬍適為抗戰甘做“過河卒子”,寫國民黨統治崩潰時期的“軋金子”與黃金風潮案,寫銀行傢集體逃亡香港,可以看作是隨筆式的近代中國金融史,金融之於政治的長長投影一覽無遺。下篇寫金嶽霖、梅蘭芳、宋春舫、林同濟等文化人,寫國際飯店、中國銀行、大陸商場等滬上著名建築,寫金融業、銀行傢與城市社會的密切關係,摺射齣金融業和銀行傢對上海城市文化生態和風貌的重要影響。
尤其令人興味盎然的是,一些文學作品呈現齣來的金融世相,如南京路除夕夜的蕭條,魯迅筆下弄堂的叫賣聲,匯豐銀行與清末貪官的存款,一發不可收拾的信交風潮等,也都被建榕納入本書的寫作範圍。茅盾的不朽小說《子夜》所描繪的光怪陸離的都市景象,如大上海租界、南京路、洋房和巡捕、紅頭阿三,銀行、證券交易所、大飯店、跑馬廳以及迴力球館,汽車、口紅、高跟鞋,等等,也都可以在建榕的筆下得到印證。文學源於生活,可以有虛構和想象;曆史則忠實還原生活本相,無一語無來曆。文學與曆史交互並讀,定然彆有滋味。
建榕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上海史和檔案文獻研究,主編過《陳光甫日記》、《上海銀行傢書信集》等檔案史料,寫過不少得到學界稱譽的論文。前不久,他來電告訴我,他已將有關民國銀行傢的文章結集,希望我寫幾句話,聽聞非常高興,因寫此序以為祝賀,並嚮讀者推薦。
2013年12月
非常銀行傢:民國金融往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非常銀行傢:民國金融往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