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美好的收获”,在世界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王小波现象”。乐文城编著的《王小波传》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评价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是一部较为详尽、客观的个人传记。
内容简介
他是一位自由思想者,他是苦难与荒谬结晶出来的天才,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就是王小波。
王小波一生经历丰富:195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书香家庭,十年动乱年代曾在云南、山东插队,回北京后当过工人,上了大学,接着又赴美留学,1988年回国后,他先后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他辞去工作,专职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王小波被誉为中国富有创造性的作家,其代表作“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美好的收获”。
《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
乐文城,自由撰稿人,在家潜心创作数年,已创作数百万字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杂文、人物传记,等等。在写作领域精益求精,不惜几易其稿,以期写出尽可能完美的作品。目前已出版《哲人王:心学大师王阳明传》《这就是传奇:戏说霍华德·休斯的疯狂一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童年时:撒野、挨揍与饥渴阅读
用一生去写一首诗
荒诞的是生活本身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缺钙的“福相”
吃猪食和练身体
饥饿是最大的真理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王小波停笔十年的原因
把书读成了一堆碎纸
光荣的荆棘路
第二章
在云南:沉默、苦痛与尝试写作
对平庸生活的狂怒
王小波的“云南形象”
自封“愁容骑士”
急性肝炎和盲肠手术
如果有一天要去孤岛
救世情节与瞎浪漫
被诱发的创作冲动
从云南回到北京
第三章
归北京:自学、农活与工人生涯
疯狂学得“哑巴英语”
推猪粪上山
荷兰牧场给人的反思
王小波的工人生涯
投石机在现实中的原型
第四章
爱情路:碰到、爱上与特立独行
因《绿毛水怪》与李银河结缘
为值得付出的人付出所有
愁容骑士的思念
爱上了,就没办法了
平庸的生活,把人都榨干了
从此认认真真地生活
过于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的灵魂
带着些傻气的人
把生命贡献给人类的事业
第五章
上大学:高考、求知与秘密婚事
有关高考的那些事
让人困扰的文理分科
老远一看不是好人。走近了却是好人
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与众不同的婚姻
成立“断子绝孙俱乐部”
第六章
出国去:教书、打工与欧美旅程
出国前的日子
联系出国留学事宜
让王小波深受影响的老师
没有钱的拮据生活
在美国的打工经历
在美国完成的小说集
穷游欧美的美好旅程
旅行途中的各种际遇
引人深思的环境问题
酷爱武术及伟大的友谊
有关回国的种种考虑
国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第七章
文坛外:才能、渴望与艺术心灵
在北大和人大当教师
信息技术方面的才能
遵循内心渴望的抉择
他有一颗艺术家的心灵
在那个毫无希望的时候写作
严肃作家的写作窘境
文坛外的高手
第八章
成名路:出书、获奖与情色文学
获《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
遇到出版阻碍的原因所在
好朋友以及好编辑
《黄金时代》的出版历程
关于《黄金时代》的讨论会
王小波笔下的性描写
再次获得《联合报》中篇小说大奖
第九章
思考者:杂文、恳求与个人自由
独特的杂文思路和文字特色
在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的特殊恳求
合理的道德敏感度
对待国学应该有的态度
狭隘的民族主义蛊惑和笔仗
东西方文化的自激现象
维护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第十章
生活范:优雅、智慧与生命尊严
优雅地活着
科学和迷信的探讨
科学家和江湖骗子的区分
推崇科学、理性、智慧
活着要有尊严
第十一章
小说家:艺术、事业与虚构才能
追求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
用伟大的真诚去写作
追求对作者自己来说的完美
文学作品的格调问题
幽闭型小说和想象力
第十二章
创作观:幽默、性爱与严肃文学
王小波写作三要素
追求智慧的道路充满美好
一本关于性爱的书
强忍着绝望活在这个世界上
严肃文学的天平两端
第十三章
同性恋:研究、善意与爱的方式
他们的世界
科学研究和善良原则
历史中的同性恋现象
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
学术研究的客观态度
第十四章
写剧本:张元、虐恋与《东宫·西宫》
与张元导演合作
电影中虐恋的意义
获阿根廷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导演张元的感受
第十五章
辞人世:心脏、死亡与藏身之所
等待最好的时机
做个健全的人
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
曾经拥有美好的一切
纪念王小波
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后记
王小波思想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和科学态度
道德与实事求是
理性对待同性恋问题
参考书籍
精彩书摘
用一生去写一首诗王小波逝世已经十六年了,生前他无论如何都出版不了的书,在这十六年间一版再版,吸引了许多读者。他的粉丝不断地冒出来,他们对王小波的文学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的天才和霹雳激赏不已,纷纷声称自己愿意做王小波的门下走狗,甚至有一位女作家调侃称,自己愿意做王小波门下的一头母驴。如果王小波到现在还没有去世,他简直可以去开一家小型动物园了。
王小波写杂文、写小说、也写诗歌,在生前他的杂文影响最大,随便写点期刊报纸就抢着要发表,编辑得到他的杂文无不欢天喜地,看过之后有时激动得甚至连觉都睡不着了,但是对于自己的杂文,王小波其实是很不欣赏的,写的时候也不用心,不会像小说一样精心地谋篇布局。对王小波来说,写杂文只是讲道理,他看到道理在哪里,就去讲一讲,讲完收工,不会再去修改润色。
王小波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小说,小说他是花费巨大心力去写的,写完之后还要不断地修改,往往文字让他感到满意了,他也还是不罢休,会花写原稿三到五倍的时间,把小说的情节全部打乱,重新组合。他考量着故事发展的无数种可能性,反复调动着每一个段落,直到找出一种最好的方式加以表述。
这样写小说简直就像在发神经病,从世俗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吃力不讨好的,他再怎么用心写,他的稿费也不会多,更严峻的问题是他写的小说根本出版不了。王小波在做的完全是一件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他的朋友见他这么写小说,也觉得很不理解,但是王小波却依旧苦心孤诣乐此不疲,做着大家认为在发疯的事情。他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他唯一追求的就是希望写出卓越的作品来。
相比杂文和小说,王小波的诗歌作品少得可怜,我们只能找到寥寥几句,并且还是穿插在小说中的,但这其中却已经有闪光之处了。在他的小说《绿毛水怪》里,形容夜色中的水银灯光,他写道:“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形容主人公走在人行道上,昏黄的灯光照着他们,他写道:“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这是多么美的描述!王小波喜欢诗,虽然他很少写诗,但是他却把自己称为行吟诗人。事实上,王小波是把他的一生当作一首诗来写的,智慧、自由、有趣是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只写一遍,并且无从修改,但是读之却让我们神往。王小波曾说过,好的诗就像星星,他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他希望自己能够发光,驱散黑暗和恐惧。现在我们可以说,他成功了,他的一生就是一首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诗。
荒诞的是生活本身王小波出生于1952年5月13日,北京人,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在家里的男孩子中,王小波排行第二,所以小说里他常把自己叫作王二。王小波似乎懒得去想主人公名字,一部中篇小说集《黄金时代》,里面的主人公全叫王二,后来在《白银时代》里,他的舅舅也叫王二,以至于现在有不少读者就用王二来代指王小波。
王小波的父亲名叫王方名,是一个四川老地下党员,一个逻辑学家。王方名本身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在学校里的时候,组织过各种社团,很多工作往往都是由他主持的。王方名后来没有读大学,因一腔爱国热情,他投身于革命事业了,但是他自学成材,最终成为大学教授、著名逻辑学家。
受限于当时严酷的客观条件,尽管王方名对学术充满了热爱,却并没有从中体会到任何乐趣。在老年时,他对王小波说,他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王方名曾有志写出一部“人类思维史”的皇皇巨著,后来却因环境所迫不得不把厚达34厘米的手稿付之一炬,让人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王小波偶尔会在作品里面提到他的父亲,在小说和杂文中都有写到。在王小波的笔下,父亲的形象并不好,通常他是以一个暴君的姿态出现的,写来写去情节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王小波暴揍一顿。王小波不挨揍,父亲是不会出现的,但是只要王小波一挨揍,他就立马出现了。
王小波小时候没少挨他父亲打,在书里面他曾写道,父亲揪着他的耳朵,把他拎得离了地,以至于他到医院看耳朵的时候,那医生惊叹说,这根本就不是耳朵,是起重机的吊钩!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们总以为是荒诞的、夸张的,却不知道,其实这件事是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王小波的耳朵真的曾经被他父亲拉得成了吊钩。有一次他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见到他的耳朵,就是这样感叹的。同样,王小波小说里面的很多情节,看似荒诞,其实也是真的。那跳楼的贺先生、司机班的凤师傅,甚至是被一脚踢成龟头血肿以至于贴出大字报一论再论的李先生,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故,都是真的。他的故事并不荒诞,荒诞的是那时候的生活本身!在《黄金时代》的后记里面,王小波写道:“20世纪初,有一位印象派画家画了一批伦敦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他的画作之中,天空是红色的。有人认为,他这是在故意标新立异,但当他们走出画廊,抬头看天时,发现因为污染,天空的确呈现出一片砖红色!”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当它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以为故事是荒诞的,却没有发现,生活原本就是荒诞的,只不过一直被我们忽略了而已。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王小波的母亲名叫宋华,胶东半岛烟台牟平县(现牟平区)人,国家教委干部。在十几岁的时候,她的家乡就被日军占领了,小小年纪的她在那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天天背着一杆日本三八式步枪和四颗手榴弹。当时她上过小学,还有些文化,成了妇救会会长,到处作宣传,以至于日本人和汉奸全在抓她,但是都没抓住。后来她到胶东抗大学习,在那里认识了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
……
前言/序言
王小波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小波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评分
☆☆☆☆☆
我媳妇看的,不知道好不好
评分
☆☆☆☆☆
在教育出版商纷纷向教育资源服务商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辅类报刊市场的内涵和外延随之日益丰富。我国现有100多家教辅报刊社,其中英语类约40家,语文类、数学类各占20多家。在武汉、太原、重庆等地调查时发现,这些教辅类报刊社的发展已步入群雄并起态势,且与教辅图书出版商、教辅网站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深刻变化,正面临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挑战。
评分
☆☆☆☆☆
图片
评分
☆☆☆☆☆
这本李银河认可资料翔实的传记,或者可以抛砖引玉后来者写出更好的王小波传记。新出版的《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那本传记比这本对王小波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文笔更优美。更值得一读。
评分
☆☆☆☆☆
起源编辑
评分
☆☆☆☆☆
我媳妇看的,不知道好不好
评分
☆☆☆☆☆
没仔细看,不知道怎么样
评分
☆☆☆☆☆
《2014-2018年中国教辅类图书行业发展规模与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显示,至2015年中国图书出版品种将增至41.9万种,图书出版总印数将增至79.2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将增至552.3亿份,期刊出版总印数将增至42.2亿册,人均年拥有图书数量将上升至5.8册/人,每千人拥有日报份数将达100.6份/千人,国民综合阅读率将提高至80.0%。这预示着图书行业需求将稳步增长,行业销售规模有望持续扩大。[1]
评分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