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个时代的文化地标
一位世纪老人的百年人生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照亮一代国人的灵魂之灯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
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
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鲁迅
内容简介
《巴金全传(修订版 套装上下卷)》以极其翔实的史料、平易率真的文字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世纪老人巴金和他生活的时代。《巴金全传(修订版 套装上下卷)》以革命的梦、文学的梦、炼狱的梦和人间的梦,贯穿与涵盖巴金百年人生的心灵跋涉历程,折射出一位文学大师的文化创造精神,尤其突显出一个历经磨难仍孜孜不倦探求真理、富有良知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简介
陈丹晨,浙江鄞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文学》杂志编委、《光明日报》文艺部负责人、《文艺报》副总编辑。代表作有《巴金评传》《巴金的梦》《走近巴金四十年》《亚里士多德》;文学理论集《艺术的妙谛》《在历史的边缘》《美和死亡》《陈丹晨文学评论选》;散文随笔集《生之困旅》《网外放谈》《枯荷听雨》《水流何处》《放逐山水》《山光潭影》《自然而然》《外面的月亮》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新版前言
自序
第一编 革命的梦(1904-1928)
第一章 爱之梦
1.官宦人家
2.诗礼相传
3.温馨的童年
4.母亲教我爱一切人
5.放了他罢
6.在“下人”中间长大
7.剪掉了辫子
8.启蒙先生
9.死神的追逐
10.祖父之死
第二章 英雄之梦
11.“五四”的产儿
12.睁开了眼睛
13.小孩子的幻梦
14.梦中的英雄
15.精神上的母亲
16.天下第一乐事
17.有了信仰
18.自称安那其主义者
19.做别人不许做的事
20.摔掉一个阴影
第三章 殉道者之梦
21.南京苦读
22.苦闷呼喊
23.狂热进击
24.北上投考
25.宣传无政府主义
26.殉道者礼赞
27.想去法国
28.海行途中
29.拉丁区之夜
30.吾师樊塞蒂
31.玛伦河畔与《平等》
32.翻译《伦理学》
……
第二编 文学的梦(1929-1936)
第三编 生活的梦(1937-1948)
第四编 “天堂”的梦(1949-1956)
第五编 “天堂”的梦(1957-1965)
第六编 炼狱的梦(1996-1976)
第七编 人间的梦(1977-2005)
下卷
精彩书摘
巴金在文章中说:“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中,我连做梦也没有好梦做……只能够使我做噩梦。”他表现了极为悲观且又少见的矛盾的说法。他既说:“那黎明的将来是一定会到来的,我的理想并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幻梦。”但又反复说,“可悲的是也许我们中国民族会得不着新生……终于逃不掉那悲惨的命运……”“我要努力奋斗,即使奋斗结果,我们依旧不免于灭亡……”“奋斗的生活毕竟是最美丽的生活,虽然里面也充满了痛苦……痛苦就是我们的力量,痛苦就是我们的骄傲。”
就这样,巴金怀着这种不愉快的心情,开始了新的漂泊生活。1933年5月,他和朋友陈洪有从上海出发去广州。
陈洪有是一位很有经验的、一心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教育家,在广东新会创办了一所西江乡村师范,自任校长。他也是匡互生的学生。匡互生曾是“五四”时期学生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闯将,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曾信仰无政府主义,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湖南一师、浙江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有许多教育改革的创举。为了创办这个有创造性示范性的立达学园贡献了全部心力。他主张通过教育改造个人的心灵,进而改造社会。立达学园的校训就是“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影响所及,有人把它与军事方面的黄埔军校相比。它的前身上海劳动大学、后来的晋江(泉州)的黎明中学、平民中学和这个西江乡村师范都是匡互生教育思想实践的体现。巴金对他一直很尊敬。匡互生的学生、同事、朋友中有许多是巴金的朋友,陈洪有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时,匡互生正卧病在医院。巴金和陈洪有一起去探望他,并且得悉他患了肠癌,将不久于人世,他们的心情很沉重。
5月的一个夜晚,巴金和陈洪有登上济南号轮船。轮船将于次日清晨起航,送行的朋友中有一位袁志伊留宿在船舱上,畅谈通宵。他向巴金诉说了自己心里的秘密:去年先后有两位女性向他表示爱情,他都没有接受。他内心很痛苦,为了献身理想,决心不再涉及感情生活。这种思想上的追求在当时的革命青年中视作一种崇高精神的表现。巴金也是赞美的。他说:“在我的朋友中像这样拒绝爱情的并不止他一个。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毫不顾惜地让爱情毁了他们的理想和事业,等到后来尝惯了生活的苦味,说出抱怨爱情的话来时,已经太迟了。”
巴金一直把革命事业和爱情生活看做是互相对立的。他对待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持节制态度,至少不急于涉及爱情。在潜意识中他似乎还有景仰苦行、禁欲主义、独身主义的倾向和想法。所以,在他的读者中,有一些女学生来信向他表示感情时,他都回避了。现在,这位朋友的倾诉又一次引起他思想上的震动和思索。轮船在海上航行,海的吼声和旅客们的鼾声此起彼伏,他却久久不能入睡,他说:“思想折磨我,热情折磨我……”他整整想了两天。
济南号驶抵厦门,他们弃舟登车,第三次来到晋江度过一个星期。他们住在叶非英当校长的平民中学。红土、青山、绿水、明亮的阳光、茂盛的榕树和龙眼树……这些迷人的景物,这个南国的古城,又一次出现在他眼前。这里有他许多好朋友,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时,他觉得自己年轻了,像美丽的梦幻一样使他感到单纯和温暖。
平民中学设在当地孔庙,是一个规模较大,殿宇轩昂,院落宽阔的古建筑。学校在叶非英主持下又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叶非英的健康状况更差了。他总希望贫家子弟也能得到知识的启发,得到人间友爱的温暖,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他和学生们像兄弟姊妹那样随和自然。这里的环境还是很艰苦,经费不多,叶非英和他的同事们却毫无怨言。巴金看到这样动人的情景,觉得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为之流下感激的眼泪。
巴金住在孔庙第一进的左侧厢房里,常接待同学们来访、座谈,回答有关读书写作方面的问题,也介绍了“一·二八”事变上海抗战的故事。他还结识了当时在黎明高中教书的陆蠡。陆蠡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虽然,这次他们并未有很多交谈,但日后一样成了好朋友。
……
前言/序言
新版前言
2014年是巴金老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逝世九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推出新版《巴金全传》,我的心中涌动着难以抑制的感情波澜,往事争相奔涌在眼前,以至不能自已。多少年来,难以忘怀巴老对我的教诲和爱护,也只有亲身感受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特有的深情厚义,惕励和警策自己在复杂的荆棘丛生的泥泞路上做一个好人。这是我人生中意外的幸运和福分,也因此在缅怀巴老之际不致愧对。这次潜心修订的《巴金全传》,尽其所能地向读者介绍一个真实准确的巴老的形象和心灵,并谨此祭献于巴老灵前,表达一点绵薄的但也是最真诚的感恩之情。
十多年前当本书初成之际,我曾在序言中说过:“把巴金在这段历史中坎坷不平的经历,面对史所未有的严峻曲折的现实所发生的心态变化、灵魂浮沉、人格发展以至感情个性的扬抑……真实地描绘出来,希望借此略窥一点中国知识分子的某些侧影,进而感受一点近代中国的历史气氛,这就是笔者写作此书的初衷。”
个人传记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组成。司马迁的《史记》以至历代的史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物传记。简单地说,写传就是写史。写巴金传就是写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某个侧面。忽略或没有写出真实的历史面貌,就不能成为一部称职的传记。我在新版修订的过程中,初衷不变,特别注意加强和补充这方面的叙写,把传主的心灵、思想、生活、情感和创作活动与历史环境的变迁发展紧紧联系起来。也许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为某些学者所不屑,但我不认为这个方法已经过时,更不应该随意被轻忽,恰恰是要真正做到做好并不容易。它需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大量材料,从历史事实出发,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自以为标新立异取胜。反之,如果没有对现实的深远思考和对历史的潜心研究,没有对传主的内心世界和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探索,仅仅罗列材料也就不能真正认识传主的真面貌真性情。
如果说巴金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有了一个“爱人类爱世界的理想……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会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一切的罪恶都会马上消失”。那么他的一生就是执着地在追求这样的梦想的实现。这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先进的优秀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但是,那是一个漫长的战斗历程,也是血腥的苦难的历程,一个荆棘丛生、艰难曲折、布满泥泞和陷阱、令人颠仆不止的危途,其残酷和悲壮为世界各国历史所罕见。人们不止要献出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还要经受灵魂的煎熬和磨难、人格良知的拷问和沉浮……有多少人因此中途转向、迷失、堕落、背叛……书写巴金的一生命运,也就是探索和描绘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奋斗史、心灵史、思想文化史,写出他们为社会改造而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别是像巴金这样以奉献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于利他,在于使他人变得善良、美好、幸福,生命之花才会盛开得有意义;这样的信念贯穿于他的一生,尽管有过短时期的迷惘、坠失,但却从不曾改变过。直到暮年疾病缠身,也绝不退却,依然壮心如旧,勇猛呼唤“我还有一颗心,它还在燃烧,它要永远燃烧。我要把它奉献给读者”。①这样顽强执拗的战斗精神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非常珍贵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杰出的思想文化英雄,才使中国在经历了二十世纪的惊涛骇浪后仍能继续向着自由之路奋然前行。
在探索巴金的思想心灵路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他早年思想的实质内容。长期以来曾为人们误解或以官方意识形态为准绳来衡量解读,结果完全南辕北辙。这就是涉及到对无政府主义的认识和评估的问题。许多善良的学者为了避免官方意识形态的高压和批判,总是想尽量淡化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或强调说是“民主主义思想”,或说是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或认为是“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混合……如果认真地研究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从巴金生平著作言行实际出发,在本书新补充的内容中可以更明确地看出,巴金对无政府主义理论上的研究和发挥、思想和实践、著述和翻译、信奉之坚定和虔诚、时间之漫长,直到1949年以后,中间几经曲折,再到晚年的回归和升华……这条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是不应该回避和淡化的。他的大量著译活动,已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无政府主义运动史上一位重要的代表性的人物。
其实无政府主义并不像有些宣传的那么反动可怕。实事求是地说,这是一种美丽的社会理想,但又是不易实现的乌托邦空想。它所提倡的如人类自治、新村、工团以及恐怖暗杀等等方法并非那么有效、正确,甚至感化、苦行、教育等等也非万灵之药。但是,他们坚决反对专制强权,希望人类获得自由、平等、互助、幸福……却是万分真诚的美好愿望;他们总是身体力行,助人爱人。这种人文伦理思想对于无论何种形式的强权统治都是有力的冲击和挑战,都能唤醒呻吟在可恶的专制体制下的人民的觉悟。所以对无政府主义的积极进步作用理应有足够的估计和评价,不必绕着走避着说。至于巴金,新版里对他各个时期的思想做了更充分的记述和分析:他在二十年代和1949年前夕的某些见解,都相当准确而精辟地指出了苏俄模式的严重危害和弊病;对他的思想发展脉络,做了更明晰的充分的梳理和解读;对他晚年的思想提出了有别于各家的新的看法和评说,认为已不必用“主义”之类僵硬的概念套用到他头上,借此求教于方家。
关于巴金在艺术创造方面的贡献,新版里也作了一些补充,以此来说明他在人物创造上的特有贡献和意义,如中国式的“多余人”艺术形象,李冷、高觉新、周如水,以及汪文宣等等。明确叙述他通过办刊物、出版社等,聚集了一大批作家,形成了一个不打旗号、不发宣言,但是意气相投、艺术政治观点多样的自由作家圈,包括发展提携了一大批青年作者进入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股不同于左翼,也不同于其他文学流派的创作力量,其创作实绩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巴金本人也无形中成为其中的“精神领袖”。
更为特别的是,巴金作品中那种悲天悯人的宗教式的人文情怀,是当代作家中罕见的。他时时祈望着人们成为好人,每个人都能够快乐而自由地生活,得到面包、教育、住宅和爱。他总是强调他反对的是丑恶的制度而不是具体个人。他的上帝是人类而不是威权的统治者。他宁愿自己受苦而不愿看到别人遭遇不幸。他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也常常因此通过内省、苦行来洗净心灵的污垢而对别人的罪过则予以宽恕善待。尽管他的写作一直是“向一切腐朽、落后的东西进攻,跟封建、专制、压迫、迷信战斗……”即使到了晚年,他已“十分疲乏,我可能还要重上战场”。他就这样始终视文学创作为战斗,但可贵的是他一生没有私敌。有的研究者总是以此贬低他的作品艺术性粗糙、政治性太强,其实这恰恰是他的创作个性之所在。
新版还对许多细节史实做了订正和补充,力求更为准确和完满。因此全书的字数也有了相当的增加。
巴金研究在近三十多年来有了可观的成绩,值得我们欣喜。巴金遗赠给读者的是一个富饶博大的包括文学的思想文化宝库,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中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有许多值得深思探索的内涵和课题。巴金老人回答采访者提问时常常爱说:“请看我的《随想录》。”也就是说,想了解他则请尽可能多地关注他的著作。作家之有价值在于他的作品,离开作品文本就无从谈起。我们在研究中有时不免会离开作品和历史事实侈谈新见,诸如此类的玄秘议论虽惊世却不实在;也有把已经早就解决的问题当作新的发现而反反复复、津津乐道。至于不顾作品和历史事实随意贬斥的,就不值得一提了。其实,现在的巴金研究有了极好的条件,已出版的他的全集、译文全集等等虽不完全,但已大致收罗整理集中,新的资料也不断有所发掘,给研究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和基础。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下功夫研读深思,必有新的收获。并由此增进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历史的新的观照和了解,对推动人文伦理道德教育也将有重要的作用。
我希望通过修订,这本 “全传”尽可能地做到丰富、准确、翔实,能成为建设这个重要的文化大厦中的一块小砖铺垫其间。但鉴于学术能力所限,难以避免浅陋错谬,尚祈读者和方家不吝指教和匡正。
陈丹晨
2013年夏于北京
巴金全传(修订版 套装上下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巴金全传(修订版 套装上下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