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16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1、《独唱团》作者、豆瓣红人,咪蒙,自2012年于《南方都市报》、《妈咪宝贝》开设亲子专栏,成为近年人气高的亲子专栏。可以说是——毒舌妈咪创意育儿,二次成长全年无休。
2、《本书使用说明》——最有趣、最犀利、最实用的育儿书
这是最有趣的育儿书。作者咪蒙先天性厌恶成功学,核心观点就是,孩子,我不要你成功,只要你快乐。
这是最犀利的育儿书。作者天赋异禀。单是《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就是没修养》;《母爱最伟大?有时候,母爱很可怕》就能一次性把保守读者们气晕。
这是最实用的育儿书。作者用实验性姿态,总结了一些个性化经验,书中有大量技术流文章,比如《跟宝宝说话要动用修辞学》等。同时推荐了《8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和《20套最棒的科普书》。
3、对每位熊孩子家长的温馨提示
反哺:我们常常以为育儿是一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更多的是教育家长自己。每对父母在付出爱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多来自孩子的爱!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这是最有趣的育儿书。小儿难养,没错;生孩子就等于生了一台碎钞机,也没错。但育儿这件事照样可以妙趣横生。作者咪蒙先天性厌恶成功学,核心观点就是,孩子,我不要你成功,只要你快乐。她的育儿目标就够另类,想养出个二逼小孩,所以谈论的都是“幼儿装逼宝典”、“幼儿恋爱指南”以及“成功地培养败家子的秘诀”这类邪门话题,是正常人类写出来的吗?不管你有没有孩子,都可以把它当成一本熊孩子和三俗妈妈的笑话集锦,看着玩。
这是最犀利的育儿书。在激怒读者这个领域,作者天赋异禀。单是《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就是没修养》;《母爱最伟大?有时候,母爱很可怕》、《如果我儿子是gay,就让他做快乐的gay》就能一次性把保守读者们气晕。还有一些文章,《反抗教育制度这事,有钱人才配玩》、《“寒门再难出贵子”,屌丝逆袭总是极少数》,这些文章的存在价值就是让读者不爽。说真话干嘛?多伤感情啊。
这是最实用的育儿书。育儿才是高端技术活儿。作者用实验性姿态,总结了一些个性化经验,书中有大量技术流文章,比如《跟宝宝说话要动用修辞学》,《为宝宝量身定做主题旅行》,《夫妻吵架要向孩子道歉》,同时推荐了《8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和《20套最棒的科普书》。好妈妈都是发明家,每个家长都可以开发一套适合孩子也适合自己的创意育儿法。
咪蒙,专栏作家,媒体编辑。已出版历史人物集《圣人请卸妆》、杂文集《守脑如玉》。真性情、恶趣味。理想是培养出一个创意爆棚的二逼小孩,好消息是,基本上已经成功了!
序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一 关于爱和陪伴
1 我想养出个二货小孩
2 父母长期没空陪小孩,就是犯罪
3 中国盛产“隐形爸爸”
4 陪孩子疯玩的爸爸,最性感
5 夫妻吵架,要向孩子道歉
6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相爱
7 每晚睡觉前,跟宝宝谈理想谈人生
8 用换位体验的方式,教宝宝尊重和爱
9 跟孩子一起,玩发现别人优点的游戏
10 母爱很伟大?不,有时候母爱很可怕
11 5岁半孩子教我何为友谊
12 如果我儿子是gay,就让他做快乐的gay
二 关于创意和趣味
13 跟宝宝讲话,你有动用修辞学吗?
14 宝宝,医院也可以是我们的游乐场
15 聪明父母懂得向孩子卖萌
16 玩才是天地学问之根本
17 有创意的家长才是好家长
18 学习法国人,把等待变成一种乐趣
19 想让孩子有幽默感,家长先变成谐星
20 给孩子做饭,哪怕你只会黑暗料理
21 4岁宝宝减肥事件
22 幼儿装腔宝典
23 谁有《幼儿恋爱指南》?
三 关于兴趣和知识
24 陪宝宝看纪录片,家长可自制评论音轨
25 以孩子的兴趣为原点,建立完整的知识链
26 借助幼儿百科全书,把科学讲成童话
27 我为什么烧钱让孩子上英语幼儿园?
28 教孩子识字,请加上表演性和游戏感
29 每天给孩子讲故事,把他培养成依赖书的人种
30 给孩子讲故事,至少需要5种技巧
31 家长要当提问家,爱问十万个为什么
32 iPad怎么用?只装学习软件和益智游戏
33 给孩子看什么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除外
四 关于教养和界限
五 关于视野和体验
六 关于偏差和误区
附录
8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推荐
20套最棒的科普书推荐
后记
父母长期没空陪小孩,就是犯罪
每次看到成功人士巡回演讲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我的工作,我都没有时间陪伴我的小孩。
好感人哪。请问,我能抽你两耳光吗?
中国真是个奇怪的民族,我们重视家族、重视血缘、重视宗亲,但很多时候,又在潜意识里崇尚为了出人头地而六亲不认,不带小孩、不理亲情,不仅不受批判,反而成了成功人士炫耀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和牺牲的资本。看看西方,哪怕你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时不时会秀秀天伦之乐,奥巴马谈起自己的女儿,至少显得是真情流露嘛。
我是一个非常狭隘的人,在我看来,所谓成功,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有你,而感到快乐。倘若你赢得了天下,而输了家人,那你的成功,不过是一场泡沫。纳尔逊?曼德拉圣人吧?英雄吧?但他的传记《曼德拉的礼物》里说,曼德拉所有温暖笑容,只会给陌生人,对家人、对子女,他板着脸孔、漠不关心,曼德拉直接说,亲切是可以装出来的。如果不能说圣人的坏话,我就什么也不说了。
我认识一位外企女强人,非常上进,读MBA、EMBA,在职场节节高升,风头无二,而她的小孩,长期寄存在内地,由爷爷奶奶照看,如今9岁了,多年来保持母子二人一年见一次的频率,她以为自己是圣诞老人么?
我采访过不少名人,牛逼艺术家、牛逼摄影师、牛逼艺人,问及什么时候陪小孩呢,其中一些人给出的答案是:没空陪小孩,孩子还小,懂什么,我现在努力打拼,多赚点钱,给孩子打基础,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但他们知道孩子们怎么说吗,我们做过几次调查,孩子们的心声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不那么成功,我不要昂贵玩具和高价培训班,我只要你们陪我。
我还认识一对夫妇,双双博士毕业、现在都是副教授,花了三年时间用尽各种心思和手段才得以怀孕,为保胎,妻子在床上躺了整整8个月,我还挺感动,不容易啊。结果月子刚坐完,就把孩子跟快递一样送回老家,什么时候去接呢?至少三五年之后吧。原因?“本来我们都不喜欢小孩,生小孩只是为了堵住长辈骂我们断了香火的嘴,老人喜欢带让他们带去呗。”请问他们读那么多书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不说人话吗?
畅销了好几年的育儿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句话我深刻认同:不亲自带自己的孩子就是渎职。
在中国,不负责的父母舆论环境真是太宽松了,以工作忙为由,把孩子堂而皇之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请个保姆替代自己来带,相关调查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经济状况越好的父母自己带孩子的比例越低。而隔代带小孩,成功率不高于30%,因为祖父母辈带小孩,用的大多是传统方式,以撒谎敷衍小孩;用“小心点”“不要去”等口头禅妨碍小孩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贪小便宜;当着孩子的面讲孩子父母的坏话等……
中国文化里,过多强调生育是一种权利,甚至是一种义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忘了最最重要的一点,生育是一种责任。在你不能确定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陪伴时,请不要草率地生下孩子。《穷爸爸、富爸爸》里就有一句,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当然,不是说,夫妻一方必须辞职全职带小孩,这在中国也不现实,但当父母的,有没有竭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呢?双方都要上班的情况下,有没有把下班后的时间、以及周末拿来陪小孩,关注他想做的事,带他一起去认识世界、享受人生呢?
我总以为,衡量你是否在意一个人,最显要的参数,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对于一个人而言,时间比金钱可有限多了,你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愿意为孩子去死,但是你连每天几小时的亲密相处都保证不了,你爱个屁啊。
我一个朋友,成天跟我抱怨,孩子跟他不亲,就爱自己外公外婆,每次都能准确收获我的谩骂——我说你纯粹是咎由自取,你自己陪孩子的时间不够,和老婆到处去旅游不带孩子去,在家也是打电玩不理孩子,你不付出光想要结果,想得美!早教专家说了,孩子才是研究大人的专家,谁对他有诚意,人家一目了然。
很多人又说了,我忙啊,我没空啊,有好多会要开、好多应酬推不掉——忙是不在意一个人、一件事的借口,像早教专家小巫说的,没有任何一份工作能把人24个小时都赔进去,只有重视与不重视。如果你把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会议,再忙都能抽出时间。
家庭教育和心理专家都指出,孩子0到12岁,尤其0到6岁之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不应与孩子分离,不要以任何借口和孩子两地分居,或者放在身边也置之不理。能否跟父母尤其母亲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关乎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建立。教育专家公认的一点是,孩子0到6岁跟父母相处一分钟,顶得上之后跟父母一年——所以,请别说那种“孩子还小,谁陪都一样”的蠢话了好么?我周围很多朋友说自己跟父母不亲,长期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方式相处,就是因为小时候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跟父母的感情总隔了一层,哪怕长大后一家团聚了,那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却很难形成。小时候父母缺位所造成的遗憾,是很难弥补的。柴静的《看见》里就写到一位心理医生,三岁之前,母亲把她寄养在别处,带着姐姐生活,重逢后,她觉得母亲不亲,觉得母亲更喜欢姐姐,五十年过去了,那个不公平的感觉一直在。
我的宝宝唯唐2岁半时,因为外婆特别想见他,我把他送回四川老家待了三周,开始还好,他还基本适应,到了第三周,在电话里,我们母子两人完全琼瑶附体,电话里双双痛哭,他说,妈妈,我想你,我说,儿子我也想你,妈妈马上来接你!我发现,短短21天的分别,唯唐的眼神里,居然多了些卑微和胆怯,语言表达也大大退步——并不是外婆对他不好,而是这种陌生的环境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敢跟宝宝分开这么久了。
今年初我在海边租了个房子,打算每周花个两三天,去那里看书和写作——结果,我租了房子之后一个月也去不了一两天,因为只要我连续两三天没有陪唯唐,就会被巨大的犯罪感包围。在《新周刊》上,读到金星的访谈,她说自己六年没有代表作了,但她无所谓,因为她的孩子(是领养的三个孩子)0-6岁的时间,是用什么代表作也换不回来的。
那一刻,我深感愧疚,少出点书、少写点剧本算个逑!怎能以自己要多做点正事、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理由,让自己的孩子,希望妈妈多陪陪自己都变成奢望,我还算个人吗?所以,每一位父母,你有做出为了孩子舍弃职场晋升、牺牲休息时间、牺牲自我实现这种觉悟么?我身边很多朋友,因为不想因为孩子而降低生活质量,没做好为孩子牺牲自由的准备,就决定不要孩子,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比生了不养的父母更负责。
如果我儿子是gay,就让他做快乐的gay
看到一条很帅的新闻,德国一个5岁小男孩喜欢穿裙子,他的爸爸为了让他乐观地面对自己,陪着他一起穿裙子。当其他男孩嘲笑他时,他微笑着说,你爸爸不敢穿裙子,所以你也不敢。
愿意陪着儿子穿裙子的爸爸,真是MAN到爆!
根据专业研究,小时候有“异装癖”的男孩,长大后多半就会成为同性恋,只有1/4的人会长成异性恋,还有的会直接变性。
儿童的性取向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话题,很多家长认为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会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实如果孩子想变性,会更棘手。他们甚至羡慕那些同性恋孩子地家长,至少孩子不打算动手术,只是刚好喜欢同性而已。
《纽约客》登过一篇关于跨性别儿童的深度报道——其中有很多才三四岁就想变性的小孩。有个小男孩3岁开始就执着地想变成女孩,父母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妥协,让他平常当男孩,周末当女孩;有家长把上小学的孩子送去夏令营,送去的是女儿,接回来的是儿子——女儿其实一直都想做个男孩;美国还出现了《我的公主男孩》、《做一个快乐的跨性别儿童》这类早教书,还有些跨性别儿童的家长开了博客,人气很旺;美国有全国性组织——跨性青少年家庭联盟,根据它掌握的情况,每500个学生里大约有一两位跨性别者,也就是说全美大约有15万到30万想变性的未成年人。如何对待跨性别儿童,成为部分家长、老师、教育研究者、心理医生的共同难题,“跨性别儿童是最边缘的现象,但也是最尖锐的,它甚至比种族和性倾向更能威胁到人们的基本观念”。
对于中国大众而言,会认为“儿童想变性”,这话纯粹是胡扯。可是,在各个热门亲子论坛、早教论坛,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帖子,“我的儿子一直喜欢芭比,他会不会变成gay?”,“我的5岁女儿完全是个男人婆,她是蕾丝吗”我有个朋友,她怀疑自己的小儿子可能是gay,因为他完全不跟自己的两个哥哥玩,永远都混在小女生堆里,玩白雪公主、睡美人之类的游戏,最爱穿公主裙,希望自己能长出卷卷的长发。一切具有男孩气质的东西,手枪啊、汽车玩具啊、电子游戏啊,他都不屑一顾。这位朋友的亲弟弟就是gay,她说自己已经做好了接受一个男人当媳妇的准备。
我常常有种欠扁的想法,像我这样一个重口味、尺度大的二货,没有生个gay,真是一种浪费。至少,对于非主流儿童来说,有我这样的妈妈比有个保守派妈妈会轻松很多,比如我会贴心地建议他找个帅点的男朋友。
关于唯唐的性取向,我从他几个月开始就在观察了。他跟美女们搭讪,我在旁边感叹,能不能用有点创意的开场白啊;他想尝试给我涂唇膏,乱弄一气,或者认真地跟我讨论减肥话题,我又怀疑,莫非是个伪娘?前段时间,他强烈建议我涂上深灰色的指甲油,说超好看。我被迫涂完了去逛街,一位大妈走过来,满脸悲悯地看了看我的手,推荐了一款专治灰指甲的药膏。
“唯唐审美这么差,绝对是个直男。”闺蜜周二非常肯定。
有天唯唐洗了澡光着身体在家里走来走去,我忍不住提醒他,臭小子,你怎么那么喜欢裸体啊。
他一脸严肃地纠正我:妈妈,我只喜欢女人的裸体。
我忍不住看了眼日历,那一天,确实是2012年某月某日,他确实才4岁半,对此我只能抱以大笑。
人家很认真地问我:你笑什么呀?有什么好笑的。
好吧,儿子,你“思无邪”,老娘猥琐,行了吧。
这让我基本确定,唯唐虽然长得娘炮,但爱的是女人。目前是这样,以后不好说,随他。他高兴就好。
这种时候,就一定有旁人充满正义感地指出,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你孩子真的是gay,你绝对接受不了。
有够讨厌的。你又不是我,不要以你的承受力来衡量我。我听到耽美小说里有男男生子、男男生蛋,眼睛都不眨一下,你行吗?跟gay啊、伪娘啊我都能自如相处,探讨香奈儿还是娇兰的粉底遮瑕效果更好,你行吗?在我看来,gay、伪娘这些特质,跟单眼皮、高鼻子等生理特征没多大区别,经常背地里调侃儿子又交了个好基友,你行吗?我很同意美国跨性别研究专家马尔帕斯的观点,“跨性别不是心理疾病,也不是由其他心理疾病或者特殊的家庭模式引起的。这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如果一个8岁女孩因为短发和男性化装束在学校遭遇坎坷,受到欺凌,这不是她的心理有问题——是世界的心理有问题。”
我不是说自己这样很牛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每个人的尺度都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说,之所以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是因为他们这样与众不同,在社会上会很辛苦。
而我认为,正因为他很辛苦,如果他的父母不支持他,岂不是加重了他的痛苦?每次看《康熙来了》伪娘主题或者假小子主题,那些男生每天扮成女生出现,女生每天扮成男生出现,我就由衷地敬佩他们的父母。如果我的孩子也不喜欢他的性别,或者他喜欢同性,这都不是问题,坦然做自己就好。跟孩子的快乐相比,我的面子算个屁。
当然,我也不会变态到鼓励自己的儿子长成伪娘或者gay。我只想表个忠心,如果他要当个gay,就请当个快乐的gay。
我愿意站在他身旁,陪他对抗这世界。
……
序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一位16岁高中男生是我的亲子专栏的忠实粉丝,他说,咪蒙,我跟你的育儿观念特别一致。
大概是因为像我这样不要脸的妈妈太稀有了吧。本人就是亲儿子的高端黑。
有一天下班时间,电梯里蛮多人,5岁唯唐诚恳地问我:妈妈,你确定我们家穷得连一架私人飞机或者弹道导弹核潜艇都买不起吗?
我恶狠狠地答:老娘说了很多次了,你是杉菜,不是道明寺!然后,我们这对奇葩母子就在众人的哄笑和复杂的眼光中走出了电梯。
以前唯唐误以为自己是富二代,现在好了,他以为自己是金三胖!非要我配合地回答他“宝贝啊,我们家刚买艘航母,手头有点紧”吗?
唯唐始终无法明白,我家存折里并没有几十亿存款的残酷现实。
唯唐从幼儿园回来,说,今天很不开心。我说怎么啦。他答,感觉今天什么事也没做啊。我感叹,哇哦,儿子,恭喜你哦,你可以跟我一起加入豆瓣的“我又荒废了一天”小组了耶。
给唯唐讲《小威向前冲》,是精子参加万人游泳大赛拿到第一名的励志故事,唯唐问,为什么精子可以从小鸡鸡游出来,却不能游回去呢?我说,因为那是单行道。
唯唐昨晚突然说,我好想变成女生啊,这样就可以跟我的好朋友Michael结婚了。儿子啊,为娘不得不教育你了,怎么能这么想呢?!你不变成女生,也是可以跟Michael结婚的呀。
我和罗同学这对奇葩父母怂恿唯唐旷课去看《星际迷航》,他不是太空控嘛。丫的断然拒绝了,说,我必须去上课啊,比起看电影,幼儿园更好玩,再说,万一错过学习知识怎么办?靠,不会吧,儿子,你要入党么?后来,唯唐承认其实是为了跟他喜欢的Amy在一起才舍不得旷课的。顿时我才放下心来。
老实说,我偶尔也会良心发现,问自己:我真的配写亲子专栏吗?
尤其是,当唯唐说,“什么?去西藏旅行要一直爬山爬山?那太辛苦了,我还是比较想去欧洲坐豪华游轮。”丫的打算跟我一样,人生原则就是,尽量不去比深圳穷的地方么(我承认这个原则实在是欠揍的极致)?
尤其是,当唯唐把所有电视电影都当餐饮节目看,他最同意的话大概就是“我最喜欢海底世界了,全是我没吃过的海鲜”吧。
反正,每天我都有100多次,要克制自己想暴揍他的冲动,真的没有废旧小孩收购站或者幼儿监狱吗?
好吧,如果唯唐仁义礼智信德艺双馨,那我应该赶紧去做一下亲子鉴定。
唯唐就是一面照妖镜,清晰地折射出我的低下人格。
就像唯唐重复看电影版《加菲猫》,我怒了,说你娃都看了8遍了腻不腻啊。然后我自己打开了《老友记》,这部美剧看过多少遍老子早已不记得了。米兰?昆德拉说,幸福就是对重复的渴望。难怪我们总是重复去一家餐馆,重复买一类衣服,重复遇上同一类人渣。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这是读木心《文学回忆录》,让我感触深刻的一句话。
我们常常以为育儿是一场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更多的是教育家长自己。跟唯唐的相处,映照出我的人格,同时也在修正我的人格(高尚的人不会明白,一个人格上千疮百孔的人,修正起来是有多困难啊)。为了让他有更多见识,我这个讨厌旅游更讨厌坐火车的娇气鬼,愿意陪他去坐长途火车,一路上吃吃东西看看风景;为了让他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我这个理科白痴,跟着他读各种版本的幼儿百科全书,把物理化学生物重新学了一遍;为了让他变得信守承诺,我这个常常失言的人渣,努力做到答应唯唐的事,拼了老命也要做到。我的人品至少从3 0分提高到40分了,好感人!
为了孩子,我们当父母的,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也许就是亲子过程中,最美好的事吧。
这也是我写作亲子专栏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有很多经验,而是因为我有很多困惑。
在我做的所有事情中,当编辑、写书评、写影评、写剧本,都不如学习当一个母亲,难度更大。在做其他任何事时,我的缺点们,浮夸、肤浅、自以为是、低级趣味等等,都不会显得那么碍眼。甚至很多时候,它们可以演化成优势(毕竟专栏作者中像我这么三俗的也不多),而在当母亲这个领域,如何降低我的缺点的伤害值,如何将劣势转化成优势,我却做得极其艰难,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自省,我是不是又做错了?
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育儿真的是个充满错误的过程。父母们常常会给孩子某种不良教育。我自己也常常用一种实验主义的姿态,去探索别的可能性。我觉得,把孩子培养成德艺双馨的主流宝宝、成功宝宝,这很好,但不是唯一选择。我写《我想养出个二逼小孩》,一次性把传统家长吓晕。我写小孩在飞机上持续哭闹困扰他人,家长要注意,某家长的回复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非常好,至少對我這個沒什麼耐心的人來說是。
评分买给奶爸奶妈的同事的,观点挺颠覆的,有许多启发
评分要是有我的货,放门口小门里就行,门口脚垫下面有钱,你自己找零就行,谢谢了
评分朋友推荐,可以的
评分包装细致,快递神速,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很好,非常好的。推荐,满意。物流快速高效,非常好的是非常好的是非常好的!!!!!很好很好!!
评分宝贝很喜欢,是本好书。
评分这个1111很开心,京东人素质,服务,售后让我重新认识了京东!
评分就是冲着作者去的。准备看看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