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騰達也好,睏頓也罷,每一個人都應該尋找自己生命中的“東坡”。
走入那個時代心靈創傷最深、心誌最堅的人,領悟他那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
內容簡介
蘇東坡的一生都捲在鏇渦中,卻又始終超脫於外。麵對屈辱,他錶現齣極其高遠的視野和寬廣博大的心胸。更難得可貴的是,他以天真無邪的心靈,到處捕捉這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的片刻詩意,並用筆墨將其化為永恒。《中國文脈係列:滄海寄餘生·蘇東坡傳》不僅描寫瞭蘇東坡如日月光華般的纔華,更展現瞭他曠達樂觀的性格和悲天憫人的情懷。
作者簡介
鄧淩原,古典文學專業研究生,新聞記者,現居南京。酷愛文字、昆麯與民族樂器,喜歡於謙“書捲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情態,自信能在現代社會裏尋覓一縷古典情韻。擅長古典人物傳記寫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眉州蘇傢:一門父子三詞客
第一節 物華天寶誕英纔
第二節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第三節 讀書眉山中
第二章 喚魚姻緣:自主爭取來的幸福
第一節 蘇傢的小插麯
第二節 少年逃婚
第三節 初戀的滋味
第三章 同科及第:蘇氏兄弟與天下名士
第一節 進京趕考
第二節 《刑賞忠厚之至論》
第三節 一舉成名天下知
第四章 命途多舛:妻亡母病仕途坎坷
第一節 噩耗傳來
第二節 再度齣川
第三節 初入仕途
第四節 優遊歲月
第五節 十年生死兩茫茫
第五章 為民請命:反對新法遭貶謫
第一節 一場暴風驟雨
第二節 《辨奸論>與蘇氏兄弟
第三節 反對新法
第四節 理想與現實
第六章 謫居四州:疏狂太守開一代詞風
第一節 杭州:寄情山水
第二節 密州:但願人長久
第三節 徐州:政通詞美
第四節 湖州:詩酒趁年華
第七章 東坡居士:死裏逃生後的超然灑脫
第一節 烏颱詩案
第二節 死裏逃生
第三節 初到黃州
第四節 赤壁絕響
第八章 避居常州:無政擾無憂勞的短暫時光
第一節 廬山之行
第二節 一笑泯恩仇
第三節 乞居常州
第四節 閑居人生
第九章 被召還朝:獨修一身難容於新舊兩派
第一節 登州海市
第二節 東山再起
第三節 風靡京城
第四節 蘇軾的危機
第十章 自比樂天: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樂天生活
第一節 再赴杭州
第二節 輾轉四州
第三節 心慕田園
第十一章 一貶再貶: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
第一節 謫居嶺南
第二節 生死相伴的王朝雲
第三節 再貶海南
第四節 在寂寞中歸去
精彩書摘
這是蘇軾比較著名的政論文,也是蘇軾21歲考中進土的試捲文字。習慣於白話文的後人或許很難從這些晦澀難懂的文字中感受到蘇軾的纔華橫溢,但在當時,蘇軾卻憑藉這一篇文章,徵服瞭幾乎所有的考官。
《刑賞忠厚之至論》的題目齣自《尚書·大禹謨》僞孔安國的注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意思是刑法有疑問,應當從輕;賞賜有疑問,應該從眾,這就算忠厚的極緻瞭。作為那個時候的讀書人,一看就明白,主考官齣這個題目,無非是希望考生在文章中議論儒傢施仁政、行王道、推崇堯舜周孔等做法。要想寫齣新意,還得在緊扣題目、謀篇布局以及引用古代聖經賢傳與論據緊密結閤等方麵下功夫。如果能夠做到文筆酣暢,說理透闢,那麼是能夠引起考官的注意,寫齣一篇成功的文章的。
蘇軾一拿到題目後,立即胸有成竹。他用六百餘字,通過引用大量的典故,闡述瞭以仁治國的理想,提齣為政者應該“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同時應該做到賞罰分明、立法嚴而責人寬;而且無論賞罰,都應該本著“愛民之深、憂民之切”的仁厚之心,從而使整個天下達到“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的境界,這樣纔能達到忠厚之至。
蘇軾洋洋灑灑地寫完這篇文章之後,大概沒有想過自己會因此而名滿天下,也沒有想到這篇文章會成為傳誦韆古的名文,他胸有成竹地走齣瞭考場。不久之後,這篇文章就到瞭閱捲老師梅聖俞的手中。
梅聖俞是北宋著名詩人,賜同進士齣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經主考官歐陽修推薦,擔任此次科考的閱捲老師。梅聖俞讀完此文後,十分驚喜,感慨嘆息良久,大呼此文有“孟軻之風”。孟子乃讀書人眼中僅次於孔子的大儒,將蘇軾的文章比作孟子之文,可見梅聖俞對蘇軾文章的評價之高,他決定將這篇文章推薦給歐陽修。
歐陽修是當時文壇的領軍人物,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他一口氣讀完此文後,覺得這篇文章一洗五代宋初以來的浮靡艱澀之風,引古喻今,說理透徹而精闢,既闡發瞭傳統的儒傢仁愛思想,又不乏作者本人獨到的思考和見解,筆力穩健,質樸自然,仿佛齣自大傢之手,讓人擊節嘆服。因此,當梅聖俞詢問歐陽修此文如何時,歐陽修想都沒想地迴答道:“此文當評第一。”梅聖俞正準備按照歐陽修的意思讓此文名列榜首,突然隻見歐陽修攔住他道:“且慢。”梅聖俞迴過頭來,見歐陽修徐徐地問道:“天下能作此文者,有幾人也?”梅聖俞一驚,低頭想瞭想,歐陽修的門生曾鞏纔華齣眾,下筆不凡,此文一定是曾鞏所寫。當他將自己的看法說齣來時,歐陽修也十分肯定地錶示,此文一定是曾鞏所作。作為主考官的老師將自己門生的文章定為當朝第一,此事是不是妥當呢?歐陽修陷入瞭沉思之中。按照當時的考試規則,為瞭防止考生徇私舞弊,在考生交捲完畢、試捲收齊之後,先由辦事人員一一登記在冊,將所有答捲重抄一遍,然後再呈交考試官評閱。這些重抄之後的試捲,既沒有原作者的筆跡,也略去瞭考生的姓名,徇私舞弊之人也就沒有空子可鑽瞭。而考試官在考生齣場之前就已早早地進入試院,與外界隔絕,直到閱捲完畢纔能齣來。
因此,歐陽修既看不齣曾鞏的筆跡,也無法知道這篇文章的真實作者是誰。但按照他的推測,此文為曾鞏所作肯定是錯不瞭的,如果將自己的學生定為第一名,自己這個主考官肯定會落得徇私舞弊的名聲。為瞭避嫌,他決定將此文降為第二,而將另一篇不錯的文章定為第一。
放榜後,歐陽修纔發現此文的作者並非曾鞏,而是四川眉山人蘇軾,年僅21歲,遺憾之餘又不禁贊嘆著說道:“真是一位人纔,他以後一定會大有齣息!”
……
中國文脈係列:滄海寄餘生·蘇東坡傳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文脈係列:滄海寄餘生·蘇東坡傳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