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主要包括:中国陶瓷纹饰史的里程碑;彩陶纹饰的黄金时代;几何印纹陶纹饰的整齐划;广泛的艺术题材;抽象概括的几何形图案;客观现实的生活画面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陶器纹饰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花纹
第一节 中国陶瓷纹饰史的第一个里程碑
一 彩陶纹饰的黄金时代
二 几何印纹陶纹饰的整齐划
第二节 广泛的艺术题材
一 抽象概括的几何形图案
二 客观现实的生活画面
第三节 丰富的装饰手法及简洁明快的色彩
一 装饰手法的几种表现形式
二 色彩的发明与发展
第二章 印纹陶的鼎盛与青瓷的兴起
——商周至六朝时期的陶瓷装饰艺术
第一节 商周战国时期蓬勃发展的印纹陶器
一 分布范围广
二 延续时间长
三 独特而简朴的装饰
四 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第二节 战国两汉时期的彩绘陶、建筑用陶和暗纹陶等
一 风韵独具的彩绘陶器
二 图文并茂的建筑用陶
三 古朴典雅的暗纹黑陶和釉陶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陶瓷装饰艺术
一 青瓷装饰
二 砖画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纹饰
第一节 装饰简朴的隋代瓷器
第二节 高度发达的唐代瓷器装饰
一 六大青瓷产地和遍及全国的各大窑口
二 纹样表现形式的四大突破
三 高度发展的装饰技法
四 丰富的装饰题材
第四章 名窑荟萃的宋瓷纹饰
第一节 宋代瓷器装饰
一 丰富的装饰方法和广泛的艺术题材
二 娴熟的刻印花瓷器
三 笔酣墨畅的彩绘瓷器
第二节 辽金瓷器装饰
一 辽代
二 金代
第五章 别开生面的元代瓷器纹饰
第一节 景德镇瓷器的装饰
一 花纹色彩的创新
二 装饰方法的日趋完美
三 民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四 装饰题材的推陈出新
第二节 景德镇以外瓷窑的装饰
一 如诗似画的磁州窑彩绘
二 以刻、印、贴花见长的龙泉青瓷
三 其他窑口
第六章 五彩缤纷的明代瓷器纹饰
第一节 姹紫嫣红的色彩
第二节 花团锦簇的纹饰
第三节 景德镇民窑瓷器装饰所取得的成就
第四节 景德镇窑之外的瓷器装饰
第七章 繁花似锦的清代瓷器纹饰
第一节 瓷业中心景德镇
一 花纹色彩的更新
二 装饰题材的拓宽
三 纹饰装饰手法与形式多样的图案组织形式
第二节 景德镇以外的瓷器装饰
图版索引
精彩书摘
3.纹缛彩满的马家窑型彩陶
马家窑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特别发达,据统计约占全部陶器的20%~50%,而墓葬中随葬的彩陶器物高达80%以上。它具有制作精细,打磨光滑,纹样繁密,流动感强,变化丰富等多种特征,除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型的装饰特征外,还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纹饰风格,其内彩的运用远比中原地区其他类型的彩陶发达,而大量彩绘精品的制作更是其他文化的彩陶所不及。大量的几何形花纹及一些动植物纹样是马家窑彩陶常见的主要花纹。旋涡纹是彩陶中应用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形式变化最丰富的一种花纹。这种花纹组织严密,变化多样,结构巧妙,别致优美。其线条的流利生动,技法的高度娴熟,代表着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装饰水平。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具有四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装饰的面积大。马家窑彩陶上花纹装饰的面积在所有类型的彩陶中最大,部分器物外壁或里壁采用了满彩装饰,如1975年甘肃康乐出土的半山型三角网纹双耳彩陶罐,1977年兰州花寨子出土的半山型三角网纹单柄彩陶壶;青海柳湾出土的马厂型菱形方格纹、三角网纹单耳杯,半山型单耳罐、长颈壶等器物,外壁通体彩绘花纹。青海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彩陶豆、陶盆、陶碗,马家窑型的双鱼网纹、弦纹、羽状旋纹、波浪弦纹钵的里壁通体彩绘。大多数器物外壁的装饰面积下移增大,除了接近底部的一小部分留为空白外,其他部位全部彩绘,特别是在一些腹径下垂的器物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各式小口垂腹陶罐、侈口双耳陶罐及半山型彩陶罐等,花纹装饰面积显著增加,反映出随着形体变化所带来的花纹装饰部位的改变及人类绘画水平的提高。
其次是内彩丰富。马家窑彩陶中的内彩极为发达,在新石器彩陶文化中独树一帜。多出现于口径较大的器物之中,盆、豆、碗、钵最为常见。1966年甘肃兰州出土的马家窑型双鱼网纹彩陶钵,里壁通体绘画变体双鱼网纹,绘制手法夸张,形象生动,有人说它是画着两条肥鱼在网内。1977年甘肃榆中马家坬出土的马家窑型旋纹彩陶盆,以盆中心十字形菱形花纹为圆心,绘画三组旋纹线,辗转反侧,如急流在回旋,似旋涡在打转,优美飘逸,流动感强。甘肃兰州雁儿湾出土的马家窑型彩陶盆,则于多层同心圆外采用侧切形式,绘画繁密的弧线三角纹,微波粼粼的水面,给人一种平静而轻松的感觉,与上面的急流翻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器物具有线条细腻,排列密集的特点,多使用弧形曲线或相互交错的直线构成图案,花纹繁缛瑰丽。而另有部分器物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花纹大多使用较粗的笔道,具有粗犷奔放的装饰风格。1958年甘肃兰州小坪子出土的马家窑型彩陶豆,器里以豆心为圆心的四方连续旋纹占据了整个画面,似波涛在不停地翻卷。有的花纹宽如带状,带与带之间露出极少的底色,反地为纹,豪放质朴。大量的波纹、涡纹反映出干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给古代陶工的启示和灵感,最终使他们创造出这一原始的美。
第三是口沿处彩绘。马家窑彩陶器物的口沿部位普遍流行彩绘,不管是琢器中的瓶、罐,还是圆器中的碗、钵、盆、豆,口沿处均有精美的彩绘花纹装饰。多为成组或对称或两方连续形的网格、圆点、弧线、直线、三角、席纹、圆点斜线、弦纹、垂弧、连弧、垂幛、锯齿、波形等几何状花纹,细致入微,说明彩绘技术已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
第四是图案组织严密、布局合理。马家窑彩陶纹饰较多地使用以点定位的方法。从这个时期大量流行的以各类同心圆形式出现的图案中明显看出,图案设计者根据需要首先定出一点或几点为中心点,有的独立成纹,有的将各点连接,形成中心图案和辅助图案。如1976年甘肃陇西出土的马家窑型彩陶瓶上的旋纹,采用的就是中心点与辅助点相结合的四点定位法,然后依次展开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图案花纹。1971年甘肃陇西吕家坪出土的尖底瓶,以多点定位的方法绘出四方连续的花纹,集中体现了这一绝妙的技艺。用这种方法绘出的图案具有组织严密、韵律感强、整齐划一、繁而不乱的特点。
横竖分割法的运用在马家窑彩陶中达到了高潮。半山型彩陶罐中普遍流行的葫芦形网纹最为典型。设计者利用竖向分割法,把装饰分成不同的装饰区域,再根据需要进行绘制。还有一类则采用横向分割法,把装饰横向分成多种不同的层次,每层中绘画弦纹、锯齿纹、波浪纹、方格纹、三角纹、宽带纹等不同内容的花纹,一层紧挨一层,紧紧地环绕着腹部。除单独的手法外,还采用复合的装饰手法,如横竖向分割相结合的手法,使装饰区域呈现纵横不同走向。如半山彩陶壶中,有的颈部为左右二方连续的弦纹、三角纹、宽带纹等,腹部则运用了上下走向的葫芦形纹或竖条形纹,形成横竖不同层次的装饰带,寓变于不变之中,寓不同于相同之中。还有一种以点定位与横竖向分割相结合的方法,图案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设计水平。1954年甘肃永靖县三坪出土的马家窑型彩陶瓮的花纹图案,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绘制而成。制作者首先用分割法把全器分成自上而下的三个不同装饰区域,第一层利用了竖向分割法进行纹样装饰。
……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看对方的频率会很高,当然可能持续时间短,不过眼睛会不由自主的看向对方
评分
☆☆☆☆☆
很好很不错!货到刷卡!
评分
☆☆☆☆☆
很美的书!
评分
☆☆☆☆☆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看对方的频率会很高,当然可能持续时间短,不过眼睛会不由自主的看向对方
评分
☆☆☆☆☆
很好很不错!货到刷卡!
评分
☆☆☆☆☆
帮朋友买的 应该还不错
评分
☆☆☆☆☆
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希望保持
评分
☆☆☆☆☆
很好很不错!货到刷卡!
评分
☆☆☆☆☆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 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 玉。”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