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以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藝術檔案的存留管理方式及其意義為視角,通過各種哲學,社會學新思想對媒介體本體的揣測進行分析與哲學思辨。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亞媒介空間,概述瞭《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研究的緣起,分析視角以及意義,簡述瞭亞媒介主體和符號流,以及媒介體作為訊息時的情況;第二部分分彆藉助對莫斯、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曼納、喬治·巴塔耶和雅剋·德裏達等多位當代歐美哲學大師在媒介體領域見解的研究分析,得齣揣測,時間與媒介體之間的緊密關係,並提齣瞭不少獨具慧眼的哲學思索,值得閱讀與研究。
內容簡介
當今的藝術往往以揣測為源:藝術展現的隻是日常的錶象,人們總在琢磨其背後隱匿的秘密。隻有某種詭譎的、色彩斑斕的畫麵纔會徹底喚起我們的注意。《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中嚮我們解釋瞭揣測怎樣在不同的媒介中起作用,以及為什麼自馬勒維奇與杜尚以來,人們總是在為“現代藝術中究竟何為藝術,何為俗物”這類問題爭論不休。
藝術是值得人們去揣測的東西,就好比將一把鏟雪鍬或者一小撮米放在博物館中一件廣受認可的藝術品旁邊,任由人們去討論,這就一定會引起揣測。這類爭論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可能為在物質上有限的藝術作品開啓瞭一個潛在的可以無限反思的空間。通過《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作者論證瞭藝術與媒介間廣泛的現象學,同時也把其先前一本著作《論新事物》中的一些論題進行瞭拓展。
作者簡介
鮑裏斯.格羅伊斯1947年生,紐約大學俄羅斯和斯拉夫學係全球傑齣教授(gIoba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設計大學藝術與媒介學院資深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整體藝術品斯大林割裂的蘇聯文化》(1988)、《論新事物》(1992)、《思考的藝術》(2008)等。 張蕓,1965年生,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研究生畢業,德國艾希斯泰特天主教大學博士。 劉振英1960年生,德國海德堡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碩士,現任青島大學外語學院德語係副教授。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I 亞媒介空間
亞媒介主體和符號流
媒介真相及其例外狀況
媒介本體揣測與哲學懷疑
媒介真誠性的現象學
他者的目光
媒介成瞭訊息
特例情況與媒介真理
Ⅱ 揣測經濟
莫斯:象徵交換或水下文明
剋洛德·列維一斯特勞斯:曼納或漂浮不定的能指
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me):與太陽較勁的破它來示
雅剋·德裏達:緊缺的時間及其幽靈
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爾:搭乘過山車的崇高
符號的時間
揣測就是媒介
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媒介真相及其例外狀況
在媒介錶麵流動的符號流不可能是真正無限的——這也就像人們並不一定需要通過假設一個無限神性的主體性來設想在亞媒介的空間中藏匿的、暗中左右著符號流的主體。單一的一“自然的”或者通過技術生産的——媒介載體基本上都要對符號進行兩種運作:存儲和傳輸。操作符號的整個媒介經濟就是通過這兩種運作來進行運轉。符號隻能通過這兩種運作流動,而且是通過特彆建立的媒介渠道從一種符號的存儲器轉移到另外一種。所有符號載體的存儲能力以及聯係著它們渠道的傳輸能力是受限製的和有限的(bcgrcnzt und endlich)。僅這一點就足以使關於無限符號流的言論變得不足為信。
實際上,哪種符號載體能夠承載無限的符號遊戲或者無限的符號流呢?符號可以是物質的——它們首先是物品,是世界中的物件。符號和媒介載體也同樣是真實的、物質的和有限的:書本、銀幕、電影、計算機、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石塊、動物、人類、社會和國傢。所有媒介經濟的運作都僅僅是通過這些有限的媒介載體來進行,因而與符號打交道的可能性也隻是有限的幾種。在任何地方人們都不可能遇上無限數量的符號和無限的符號流——這僅僅是齣於非常簡單的原因,因為既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著用於存儲無限數量的符號或者進行傳輸的,能夠具備無限存儲能力的符號載體。這樣關於符號的無限海洋和無限符號流的話語聽起來盡管很美,但鑒於現有媒介載體的有限性和由此形成的可估算性以及它們之間進行交換吋種種操作的可能性,這個話語實際上十分不可信。
這就意味著,人們完全可以設想一個有限符號經濟的、在暗中左右和控製著這種交換的有限主體。應該強調的是,這裏並不涉及標記的過程。如果願意這樣看,人們或許可以宣稱,不存在一個有限的——甚至是無限的——一主體能夠生産與控製在媒介的經濟框架之內儲存和交換的符號意義。事實上,在這種運作中可能産生的意義和效果是無法估測和無法控製的。這裏涉及的是亞媒介的、操縱性的主體,它並不顧及符號的意思、意義及所指來使用符號。符號經濟的主體不能理解為意義的生産者,生産者憑藉它自身的意圖賦予符號意義並通過自我意識的清晰性和準確性來保證符號意義的穩定性。這樣一個生産意義和控製意義的開明主體會理所應當地遭到後結構主義的完全解構。
……
前言/序言
自晚清曾文正創製造局,開譯介西學著作風氣以來,西學翻譯蔚為人觀。百多年前,梁啓超奮力呼籲:“國傢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時至今日,此種激進籲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學著述“今之所譯,直九牛之一毛耳”,卻仍是事實。世紀之交,麵對現代化的宏業’有選擇地譯介國外學術著作,更是學界和齣版界不可推諉的任務。基於這一認識,我們隆重推齣《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在林林總總的國外學術書中遴選有價值篇什翻譯齣版。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所言極是!今日之中國已迥異於一個世紀以前,文化間交往日趨頻繁,“風氣既開”無須贅言,中外學術“互相推助”更是不爭的事實。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廣。全球化和本土化兩極互動,構成瞭這個時代的文化動脈。一方麵,經濟的全球化加速瞭文化上的交往互動;另一方麵’文化的民族自覺日益高漲。於是,學術的本土化迫在眉睫。雖說“學問之事,本無申西”(王國維語),但“我們”與“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識政治卻不容迴避。但學術的本土化絕非閉關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這套叢書的立意正在這裏。
“棱鏡”本是物理學士的術語,意指復閤光透過“棱鏡”便分解鹹光譜。叢書所以取名《當代學術棱鏡譯叢》,意在透過所選篇什,摺射齣國外知識界的if)史麵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齣選編者的理解和匠心,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本叢書所選書目大抵有兩個中心:其一,選目集中在國外學術界新近的發展,盡力揭櫫域外學術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新趨嚮和熱點問題;其二,不忘拾遺補缺,將一些重要的尚未譯成中文的國外學術著述囊括其內。
眾人拾柴火焰高。譯介學術是一項崇高而又艱苦的事業,我們真誠地希望兔多有識之士參與這項事業,使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學術本土化作齣貢獻。
叢書編委會
2000年鞦於南京大學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
評分
☆☆☆☆☆
藝術是值得人們去揣測的東西,就好比將一把鏟雪鍬或者一小撮米放在博物館中一件廣受認可的藝術品旁邊,任由人們去討論,這就一定會引起揣測。這類爭論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可能為在物質上有限的藝術作品開啓瞭一個潛在的可以無限反思的空間。通過《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媒介文化係列·揣測與媒介:媒介體現象學》作者論證瞭藝術與媒介間廣泛的現象學,同時也把其先前一本著作《論新事物》中的一些論題進行瞭拓展。
評分
☆☆☆☆☆
屯書待看,屯書待看,這書5摺不多啊
評分
☆☆☆☆☆
算是全網最低價,搶到一張滿200-100的券,相當於5摺,摺上摺啊,劃算
評分
☆☆☆☆☆
東東很好,裝幀美觀,譯者給力,京東快遞給力。
評分
☆☆☆☆☆
不錯,質量很好。下次再來!
評分
☆☆☆☆☆
不錯的東東,一直買,質量很好,推薦大傢采購
評分
☆☆☆☆☆
好書,好好讀。作者是個好學者!值得購買!
評分
☆☆☆☆☆
很經典的一套叢書,慢慢收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