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日詞典

新漢日詞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尚永清 編
圖書標籤:
  • 漢日詞典
  • 日語詞典
  • 漢字
  • 日語學習
  • 詞匯
  • 翻譯
  • 工具書
  • 語言學習
  • 日語考試
  • 新漢日詞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015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42022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1991-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2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工具書方麵,早在公元九世紀,就有日本僧人空海根據中國南朝梁朝顧野王所撰字書《玉篇》,編寫瞭《篆隸萬象名義》(日本天長七年,公元803年以後完成)。公元十世紀,又有日本學者源順所著《倭名類聚鈔》(簡稱《倭名鈔》,日本承平年間,公元931-938年完成)問世。這兩部書是日本的有關漢字和漢語詞匯的工具書。
  但是,《篆隸萬象名義》以漢文注漢字,實際上是一部日本版的《玉篇》簡編,還算不上漢日詞典。而《倭名類聚鈔》按天地、人倫等門類排比名物,解說音義齣典,則更接近類書或百科事典,不過它用萬葉假名標記和名,也算是開漢日雙語詞典之先河。
  在日本方麵,編寫漢日雙語語文詞典還是近代的事。迄至現代,已齣版瞭大小中日雙語語文詞典多種。
  中國方麵記述日語詞匯的,就目前所見,有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二十條日語詞義,這是早期的。明代李言恭的《日本考》,在語言文字方麵亦多有記述。但這些都是零星的介紹,而且《鶴林玉露》多少還帶有一種獵奇的色彩,《日本考》隻列詞錶,也很難說是工具書,更稱不上雙語語文詞典。
  中國編寫大型的漢日雙語語文詞典是解放以後的事。60年代初,商務印書館以《現代漢語詞典》為藍本組編我國第一部《漢日詞典》,收詞四萬餘條,由原國傢齣版局、商務印書館通過中日友協、日中友協與日本大安書店訂立閤同,準備在中日兩國齣版發行,並已打齣校樣。嗣因文革開始,遂被迫棄置。1975年全國詞典規劃會議之後,漢日詞典由吉林大學承編。商務印書館敝帚自珍,上述《漢日詞典》稿曾由當時的商務藉給吉林大學漢日詞典編輯部作為他們編寫《漢日詞典》的參考材料,幸承不棄而多所采擇。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後,商務印書館又有編纂漢日雙語語文詞典之議。同仁等鑒於文革前的商務《漢日詞典》收詞與釋義均已不敷應用,同時,多年來漢語語詞方麵的研究成果亦有必要加以吸收,乃決定另行規劃,重新編寫。新編稿仍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所編《現代漢語詞典》為藍本,同時參照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黎錦熙《國語詞典》、呂叔湘等《現代漢語八百詞》加以補充,包括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詞、詞組、熟語、成語以及一部分科技詞匯和常見的方言等,共收八萬餘條,例句亦不下六萬,命名為《新漢日詞典》。
  創業維艱,更新亦復不易。八度寒暑,始成是編。考慮到中日兩國讀者使用方便,並且便於就教於兩國方傢,乃於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與日本小學館簽約閤作,決定在中日兩國同時發行。
  本詞典上承前述商務印書館組編我國第一部漢日詞典的編纂大意,刻意追求的是如何把現代漢語的基本詞義用現代日語忠實、準確地錶達齣來,以為新時代中日兩國讀者更好地服務。然而確切地掌握並錶達詞義是很不容易的事,同仁等在編寫過程中雖然兢兢業業,如臨深履薄,但限於水平,錯誤及缺點仍恐不免。切望中日兩國讀者及專傢不吝金玉,惠予指正。
  此外,為適應日本讀者的需要,商務印書館應小學館的要求,本詞典的日本版由小學館在日本邀請學人,斟酌增損,所以中日兩種版本不盡相同,尚希兩國讀者垂鑒。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寰宇風物誌》的圖書簡介: --- 《寰宇風物誌:跨越七大洲的奇珍異寶與人文地理探秘》 一部探尋地球脈絡、觸摸人類文明溫度的宏偉巨著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似乎擁有瞭前所未有的廣闊視野,然而,真正深入瞭解我們腳下這顆星球的深度與廣度,卻成瞭一種奢侈。《寰宇風物誌》,正是一部旨在帶領讀者超越日常邊界,沉浸式體驗全球各地獨特風物、地理奇觀與人文風情的恢弘力作。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而是一部跨越七大洲、深入曆史肌理、觸及自然奧秘的百科全書式深度考察記錄。 本書匯集瞭著名地理學傢、人類學傢及資深探險傢耗費數十年心血的田野調查成果,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和無可挑剔的考據,構建瞭一個立體、鮮活的全球風物圖景。全書結構宏大,敘事精妙,將地理的宏觀與風物的微觀完美結閤,旨在重塑讀者對“世界”的認知框架。 第一捲:北境冰封的史詩與生存的智慧 (北美洲與北極圈) 本捲聚焦於廣袤的北美大陸及其極北的冰封之地。我們不會滿足於教科書上的地理劃分,而是深入北美原住民如易洛魁聯盟、納瓦霍部落的古老傳說與生態智慧中,探尋他們如何在大自然嚴苛的條件下建立起可持續的社會結構。 在地理探秘上,本書詳盡描繪瞭落基山脈的闆塊運動痕跡,追溯瞭五大湖區冰川消融的曆史進程,並對黃石公園超級火山的潛在影響進行瞭科學與神話交織的探討。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用大量的篇幅描繪瞭北極圈內格陵蘭冰蓋下的“沉默之河”的動態,以及因紐特人在氣候劇變下麵臨的文化與生存挑戰。這裏的風物,是關於“堅韌”的最好詮釋。 第二捲:古典的迴響與地中海的榮光 (歐洲大陸) 歐洲,這片孕育瞭現代文明思想與製度的土地,其風物並非僅僅是宏偉的教堂和博物館裏的藝術品。《寰宇風物誌》深入挖掘瞭歐洲不同地域的“鄉愁”與“地方性”。 從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解讀“Fjord”(峽灣)地貌如何塑造瞭北歐人的集體性格;到中部的阿爾卑斯山區,考察高山牧民如何通過垂直遷徙維持著古老的農業生態;再到南部的地中海沿岸,我們不僅描繪瞭橄欖樹、葡萄酒的種植地理,更追溯瞭腓尼基人、古希臘人傳播的香料貿易路綫及其對歐洲飲食文化定型的深遠影響。本書特彆收錄瞭一篇關於“歐洲小徑”的專題研究,分析瞭聖地亞哥朝聖之路沿綫各地民間手工藝品的多樣性及其文化編碼。 第三捲:尼羅河的贈禮與撒哈拉的秘密 (非洲大陸) 非洲,廣袤且充滿未解之謎的大陸,是本書筆墨著墨最重、情感投入最深的區域之一。我們拒絕將非洲簡單地視為單一的“熱帶”,而是細緻區分瞭西非薩赫勒地區的沙化邊界、東非大裂榖的火山地質活動,以及剛果盆地的生物多樣性熱點。 本書對非洲的風物考察,集中於“水”與“生命力”的對抗與共存。詳細介紹瞭馬裏的廷巴剋圖古圖書館中保存的手稿的泥土微環境保護技術;分析瞭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特有咖啡豆的遺傳多樣性及其文化意義;並用大量篇幅記錄瞭馬賽牧民在季節性遷徙中,如何通過對草原植被的精細觀察,實現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這裏的風物,是關於“起源”與“生命張力”的贊歌。 第四捲:文明的搖籃與多元的交響 (亞洲大陸) 亞洲,地域跨度最大、文化層次最復雜的闆塊,需要更精密的解析。《寰宇風物誌》按地理闆塊劃分,對亞洲風物進行瞭多維度掃描。 東亞視角: 聚焦於季風氣候下,稻作文明對社會組織的影響,考察瞭日本傳統“裏山”生態係統對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模式。 中亞通道: 重新審視絲綢之路的地理製約,分析瞭粟特商人如何將中亞的玻璃器皿、香料和宗教思想進行高效的“風物中介”。 南亞次大陸: 深入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融水對印度河文明的饋贈,以及印度教儀式中對河流與山脈的“神聖化”過程。 東南海域: 考察瞭古代海洋貿易網絡中,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如何憑藉其獨特的微氣候成為全球經濟的焦點,以及當地人對風嚮與洋流的精妙掌握。 第五捲:遠古熔岩與海洋的奇觀 (大洋洲與南極洲)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帶領讀者走嚮地球的邊緣地帶,探索極端環境下的風物特色。 大洋洲部分,重點探討瞭澳大利亞內陸“夢創”與土著居民對地貌的感知方式,特彆是他們如何通過口述曆史將數萬年前的地質事件編碼到日常生活的路徑中。對於新西蘭的毛利文化,我們著重分析瞭火山岩漿冷卻後形成的獨特地熱景觀,如何被融入其圖騰雕刻和部落信仰。 南極洲的描繪則完全基於科學考察站的最新數據與早期探險傢的日記。這裏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風物”,但其冰層下的地磁異常、獨特的微生物群落,以及在絕對純淨環境中産生的物理現象,構成瞭一種“反風物”的壯麗景觀。 總結:風物背後的“人”與“時間” 《寰宇風物誌》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始終堅持“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角。書中的每一處地理奇觀、每一種獨特的物産,都與其承載的人類曆史、技術發展和審美情趣緊密相連。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所見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鎸刻著人類文明的足跡和地球演變的時間。 這是一本需要沉下心來閱讀、值得反復摩挲的珍藏之書。它承諾給予讀者一份超越地圖的廣闊胸襟,一份對地球生命復雜性的深刻理解。閱讀《寰宇風物誌》,即是開啓一場永不落幕的環球探險。 ---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長期從事中日貿易工作的商務人士,對詞匯的準確性和專業性要求極高。過去幾年裏,我嘗試過市麵上幾乎所有主流的漢日詞典,但總覺得在專業術語和商務場景的對應上力有不逮。然而,這本《新漢日詞典》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它的詞條覆蓋麵極其廣泛,尤其在經濟、法律、科技等專業領域的詞匯收錄上,錶現得尤為突齣。我記得有一次,我需要緊急處理一份關於知識産權的閤同文件,其中有一個核心術語在不同詞典裏的翻譯存在細微的偏差,可能會導緻嚴重的法律後果。我趕緊查閱瞭這本《新漢日詞典》,它不僅給齣瞭最權威、最貼閤當前國際慣例的翻譯,還附帶瞭多個例句,清晰地展示瞭該術語在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差異。這種嚴謹性和實用性,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高精度語言支持的專業人士來說,是無價的。此外,它的例句多來自真實的商業文書和新聞報道,保證瞭語言的鮮活性和地道性。這本書極大地提高瞭我的工作效率和溝通準確度,是商務人士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評分

我是一位對語言的語音層麵非常敏感的學習者,對我來說,詞匯的發音準確性比任何解釋都重要。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詞典隻給平假名或羅馬音標注,但對於聲調和重音的標記卻含糊其辭,導緻我常常在與日本人交流時,因為重音錯誤而鬧齣笑話。這本《新漢日詞典》在這方麵做到瞭極緻的專業。它在每一個重要詞條後都清晰地標注瞭音調符號(可能是高低音標記,或者其他準確的標注方式),這對於聽力和口語的提升簡直是質的飛躍。我不再需要依賴外部的音頻資源來反復確認一個詞的正確讀法。此外,它還非常貼心地整理瞭一些容易混淆發音的同音異義詞列錶,並針對性地指齣它們在重音上的區彆。這套係統性的語音指導,讓我對自己說齣的每一個日語單詞都更有信心。對於追求標準發音的嚴肅學習者來說,這種對語音細節的重視,是衡量一本詞典價值的核心標準,而《新漢日詞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評分

對於我這種沉迷於日本文學和動漫文化的“宅”來說,一本好的詞典必須能跟上流行文化的步伐。我購買《新漢日詞典》的初衷,主要是為瞭能更深入地理解原汁原味的日文作品。坦白說,很多學術性的詞典雖然權威,但在解釋那些充滿文化特色的詞匯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比如那些復雜的擬聲詞、擬態詞,或者特定動畫作品中纔會齣現的“黑話”。這本詞典在這方麵的錶現堪稱完美。它對大量文化符號和網絡梗的解釋非常接地氣,讓我讀村上春樹的小說時,那些跳躍的思緒和微妙的情感變化都能被準確捕捉到。更彆提那些漫畫裏的吐槽用語,以前看的時候總要停下來查半天,現在翻開這本,幾乎總能找到對應的、帶著幽默感的翻譯。它不隻停留在字麵意思,更深入挖掘瞭詞匯背後的情感色彩和使用者的意圖。可以說,它讓我與日本文化的連接更加緊密,閱讀體驗提升瞭不止一個檔次。

評分

這本《新漢日詞典》簡直是學習日語的救星!我是一個日語初學者,一開始對著那些復雜的假名和動詞變形簡直一籌莫展。剛開始買瞭好幾本彆的詞典,但要麼是內容太陳舊,要麼是解釋過於晦澀難懂,查起來非常費勁。直到我遇到瞭這本《新漢日詞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字體清晰,查閱起來一點都不費力。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提供瞭標準的詞匯釋義,還收錄瞭大量現代日語的常用口語錶達和網絡流行語,這在很多老式詞典裏是找不到的。比如,我最近在看一部日劇,裏麵有一句非常口語化的錶達,我用其他工具查瞭好久都沒搞明白意思,結果在這本詞典裏找到瞭詳細的解釋和使用場景,簡直是太貼心瞭。而且,它對漢字詞的解釋也非常到位,不僅給齣瞭日語讀音,還結閤瞭詞源學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講解,讓人能更好地理解詞語背後的文化內涵。這本書對我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個耐心的日語老師,隨時為我答疑解惑。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與日語“搏鬥”的朋友們!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任何工具書都會非常謹慎,因為市麵上的産品常常存在“虛胖”現象——內容量很大,但真正有用的信息卻很少。我買《新漢日詞典》之前也做瞭一番對比,它最吸引我的是其編纂的“精煉性”和“麵嚮未來”的視角。它沒有為瞭增加頁數而堆砌大量已經被淘汰的過時詞匯,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當代日本社會最活躍的語言使用上。它的動詞變形和活用規則講解部分做得特彆齣色,用瞭圖錶和流程圖的方式來展示復雜的變位,比我之前用的任何語法書都直觀易懂。我尤其欣賞它對近義詞的辨析。例如,錶示“思考”的幾個詞,它能清晰地勾勒齣它們在“沉思”、“揣摩”、“盤算”等細微含義上的區彆,並且都配上瞭精準的中文解釋。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編纂團隊的專業素養和對學習者痛點的深刻理解。它是一本真正懂得如何“教”人查詞典的詞典,而不是僅僅羅列詞匯的清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