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2版)/新闻与传播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分舆论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原理,着重阐述舆论的源流、要素、功用、引导、控制等基本原理。第二部分方法,对民意测验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系统的讲解。第三部分应用,讲解运用舆论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课题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2版)/新闻与传播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来,广受好评,被数十家高校选为舆论学教材。此次修订,增加“网络舆论”等章节,融入近几年作者在舆论学教学和科研中的新思考、新成果,并吸收了广大使用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使本教材更趋系统和完善。
作者简介
韩运荣,蒙古族,197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有《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我国传媒经济、理论与演进模式研究》等,译著有《广告创意》等。
喻国明,汉族,1957年生干上海市。1979年至1989年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学术著作19部,发表学术论文及调研报告400余篇。主编《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被国内传媒界誉为“媒介军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2版修订说明
第1版序言
第一部分 原理
第一章 舆论传播的源与流
第一节 舆论传播的源头
第二节 先秦古典舆论思想的二元对立分析
第三节 舆论的流变——舆论秩序的演化
第二章 舆论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中的角色扮演与功用
第一节 现代舆论的应用基础
第二节 关于舆论在现代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角色解析
第三节 舆论在社会公共管理决策中的作用的发挥
第三章 舆论的三要素
第一节 “舆论”之词解与相关定义
第二节 舆论的客体——问题的规定性4s
第三节 舆论的主体——公众的规定性
第四节 舆论的存在形式——意见的规定性s
第四章 舆论的形成与状态标示
第一节 舆论的形成模式
第二节 舆论形成的六个阶段
第三节 舆论的状态标示及其决策意义
第五章 舆论的引导与调控ss
第一节 舆论调控的理论前提与历史经验ss
第二节 舆论调控的策略与方法
第六章 网络舆论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引导与调控
第二部分 方法
第七章 关于舆论测量
第一节 测量的定义
第二节 测量水平
第三节 舆论测量的原则
第八章 现代舆论测量的特点与功能
第一节 舆论测量的特点
第二节 舆论测量的功能
第九章 舆论测量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调查谁的问题
第二节 如何调查
第三部分 应用
第十章 舆论调查课题的确定原理与概念的操作化
第一节 研究课题确定的原理
第二节 概念的操作化
第十一章 问卷设计
第一节 问卷的组成
第二节 问卷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具体方法
第十二章 调查实施与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调查实施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撰写
附录
参考文献
第1版后记
精彩书摘
2.网络舆论热点的微观特征
(1)热点事件和人物
一是,议题敏感性。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和人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司法系统、城管队伍的;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公众人物的火爆事件。可以看出,一个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络舆情的聚焦点,主要是该事件具有议题敏感性,反映社会现实和民众社会预期的巨大落差,能够刺激网民乃至所有社会公众最紧绷的神经。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当现实与社会预期的错位让人产生心理落差时,人们就会通过社会冲突、民意啸聚等相对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社会存在和社会话语权。
二是,议题联动性。所谓议题联动性,是指一个议题爆发之后,传统大众媒体,新闻网站、网民和网络意见领袖会在自己所关注的信息点或者是层面上注入不同的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人们往往以一个话题为平台,放人很多其他的话题,在一个集中的主体下多元化发展,让原有议题发生裂变,或是议题不变但是议题中的意见分布、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具体来说,人们常以一个热点人物或事件为平台来抒发自己对现有体制的某种不满意。比如武汉的“五道杠”,小孩是无辜的,人们都拿他说事,给他很大压力,其实大家拿他作为一个由头来表达对“官本位”意识以及“官本位”教育的不满。比如中国有“死人政治”,当一个领导去世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借助对他的评功摆好,说一些我们对其他人的不满,这时候自由度比较大,所以领导的去世就有可能引起一场重要的危机。“反日”话题在中国也是一个合法的平台,其实未必有那么多人反日,但只要在这一话题之下,说什么东西都行,只要大家都在说,都觉得挺气愤、很荒唐,个体就会借由把对社会的不满、对制度的不满表达出来。
三是,议题的群体意识倾向。根据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分层后,各类社会群体会具有自己的群体意识。所谓群体意识是指一定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它是为群体的实践、利益和需要服务的,是人群体社会关系的反映。群体态度是群体意识形成的标志,群体态度就是群体对一定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2版)/新闻与传播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2版)/新闻与传播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