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第一本深度講解歐洲低地兩國曆史文化的中文旅行指南
荷蘭:曾經的海上馬車夫,如今的澤國水鄉,擁有全世界青年最嚮往的開放城市阿姆斯特丹
比利時:昔日的歐洲泥沼,今日歐盟首府都會,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最濃稠的巧剋力風情
◎300多幅精美圖片,40多個輝煌景觀,帶你一起穿越尼德蘭和勃艮第古國,感受幾十位帝王將相與文化精英的悲喜故事
◎附贈荷蘭比利時曆史文化人物手冊,帝王生平、名流軼事隨手查閱
內容簡介
到阿姆斯特丹一遊,對一些年輕人來說,是邁嚮成年生活的第一步。這裏不僅有盛開的鬱金香,也有不受約束的歡樂。生命在阿姆斯特丹顯得自由又迷茫、積極奔放又迷醉散淡。人們在這裏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和獨立,可以不為自己的欲望而羞愧,可以揮霍健康和青春。
比利時是如此年輕的平原小國,在各方強權的威脅下,幾個世紀以來都在不懈抗爭。首都布魯塞爾經曆瞭一次次洗劫、殺戮,瓦礫一片之後再重建傢園。這裏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廣場,當我們坐下來品嘗比利時最富盛名的啤酒和濃稠的巧剋力飲料,逝去的滄桑依然在迴響。
《在巧剋力和鬱金香的國度》是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荷比兩國文化旅行指南,作者以曆史的視角,精心設計瞭荷比兩國文化旅行的經典綫路,將兩國的文化和曆史知識巧妙融閤,還原其血肉,讓旅行不再停留於觀感。不管是行前準備還是隨身指南,這本書都是你探索歐洲低地兩國的一把鑰匙。
作者簡介
鄭實,作傢,獨立紀錄片製作人,曾在歐洲3所著名大學學習,曾連續2屆獲冰心兒童文學奬,曾在德國法蘭剋福書展主持文學論壇;齣版有《在巴黎天空下——巴黎曆史文化之旅手冊》《老捨之死口述實錄》(閤著)等,執導有紀錄片《太平湖的記憶》等。
目錄
荷蘭
一、阿姆斯特丹印象:一個荷蘭的精神神話
二、阿姆斯特丹景點
1、博物館
國立博物館:顯示萬能的上帝之手
梵·高美術館:代價高昂的遺産
阿姆斯特丹曆史博物館:城市的肌理與錶情
2、建築與地標
阿姆斯特丹王宮:世界第八大奇跡
淚塔、計量所和鑄幣塔:中世紀的最後風采
倫勃朗廣場、萊頓廣場、滑鐵盧廣場:城市的逗號
3、故居
倫勃朗之傢:天真而昂貴的癖好
安妮之傢:密室中的夢想
房龍博物館:浮華生活的迴憶
4、教堂
老教堂:阿姆斯特丹的起居室
西教堂:華麗霸氣的交易發票
三、哈勒姆:西方進程中一顆重要的棋子
比利時
一、布魯塞爾印象:的熔爐的滄桑
二、布魯塞爾大廣場地區
1、大廣場及其周邊:讓人歡喜讓人暈
2、聖米歇爾聖古都勒大教堂:榮辱和愚鈍的見證
三、布魯塞爾藝術之丘
1、比利時皇傢美術館:低地國的“盧浮宮”
2、樂器博物館:如聽仙樂耳暫明
3、貝爾維博物館和柯登堡宮殿遺址:小國大曆史
4、柯登堡宮上的聖雅各教堂:比利時新古典建築的代錶
5、王宮和布魯塞爾公園:君主立憲的中軸綫
四、布魯塞爾大小薩布隆地區
1、薩布隆聖母教堂及小薩布隆廣場:戰火中的幸存
2、大法院:背負罵名的歐洲第一建築
3、聖母禮拜堂、勃魯蓋爾故居及勃魯蓋爾廣場:一個藝術傢族的起點
五、布魯塞爾歐盟區
1、五十周年公園:利奧波德二世的“持久戰”
2、五十周年博物館:曆經磨難的古物珍藏所
3、歐盟三大機構:邁嚮統一的歐洲
六、布魯塞爾其他景點
教堂:
聖凱瑟琳廣場 :教堂與果蔬市場之爭
巴西利卡聖心教堂:獻給聖心
2、故居
霍塔紀念館:華麗的夢境可曾真?
馬格利特紀念館:超現實主義大師的道具
伊拉斯謨之傢:人文大儒的小憩療養地
七、布魯塞爾周邊地區:
安特衛普:風流未被雨打風吹去
布魯日:中世紀之鎖
滑鐵盧:一分鍾改變歐洲命運
人物手冊
一、 名流小傳
伊拉斯謨:時代的大腦、心髒和良心
斯賓諾莎:自我放逐的思想者
魯本斯:弗蘭德斯的藝術王子
倫勃朗:永遠的外鄉人
二、比利時國王譜
利奧波德一世
利奧波德二世
艾爾伯特一世
利奧波德三世
攝政王查爾斯親王
博杜安一世
艾爾伯特二世
三、對低地國傢的論述
四、本書涉及曆史大事年錶
五、索引
精彩書摘
梵高美術館:代價高昂的遺産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藝術生涯隻有10年,卻留下瞭數量可觀的作品:大約1 100幅素描,近900幅油畫。梵高終生未婚,他的繼承人是弟弟提奧(Theodorus van Gogh)。梵高基金會在荷蘭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從提奧後代手中獲得瞭梵高的一些作品,並為此專門興建瞭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Van Gogh Museum)。這裏現在藏有梵高的約500幅素描、200幅油畫和他本人的800封信件及兩個速寫本。此外還有梵高和提奧的藝術收藏品。梵高和提奧都喜歡日本版畫,他們的藏品中有570幅日本版畫,都是提奧齣資購買的。梵高和同時代的畫傢以交換作品的方式收藏瞭他所喜愛的一些繪畫,包括勞特雷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高更(Paul Gauguin)、修拉(Georges Seurat)等人的作品。這些作品現也藏於梵高美術館。以此為基點,美術館繼續擴大收藏,將其辦成瞭一個展示19世紀藝術作品的美術館。
今天這裏是除阿姆斯特丹火車站外,這個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無論風雨,每天門前都排起長龍。美術館的服務非常周到,準備瞭各種語言的小冊子和語音導覽,甚至包括一些很偏僻的小語種。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來這兒參觀的人數甚眾,美術館當然不會遺漏中文。沒有瞭語言障礙,參觀起來很順暢。當然,美術館的門票價格也不菲,比巴黎的盧浮宮、馬德裏的普拉多博物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和柏林老國傢美術館等歐洲最著名的藝術館還要昂貴,算是歐洲最貴的瞭。這很有助於我們體會荷蘭人的傳統和阿姆斯特丹人的性格,隻要有商機,就牢牢抓住,而且要做得非常到位,讓客戶心情舒暢地享受服務,毫無怨言地付費。我原本不太關心商業,但在排隊等待時卻禁不住想:我為什麼這麼喜歡阿姆斯特丹?除瞭它的自由開放,更重要的是,在這裏,文化的確因受到商業行為的鼓勵和刺激煥發齣活力。
然而參觀時,我又在懷疑這個想法。梵高美術館對度假的人們來說,是休閑的好地方,在成熟商業模式的運作下,美術館到處散發著一種喜氣洋洋的歡快氣氛。這和梵高及其作品形成瞭鮮明的反差。梵高作品中的凝重氣氛令人不安,他沉重的一生也不是可以愉悅大眾的。但是,美術館成瞭遊客花錢享受的去處,在這裏他的作品被復製成各種各樣老少鹹宜的紀念品,人們提到他的名字就好像在說一個時髦的明星。當然,不可能每個來這裏參觀的人都理解梵高,欣賞他,愛他,但至少麵對這個飽嘗苦楚的人時,遊戲的態度是極大的冒犯。
梵高年輕時,就是一個真誠的人,甚至是過於真誠瞭。年輕時他曾到比利時艱苦的煤礦地區做牧師,渴望以信仰的力量幫助那些貧苦的人們,但是他的極度熱情使人們感到害怕。梵高在失望中放棄瞭扶危濟睏的理想。陷入精神睏境的梵高決定嘗試繪畫。他喜愛的畫作大多是以底層人生活為主題的。梵高美術館中藏有布勒東和勒爾米特的作品,他們的現實主義畫風對梵高早期的藝術探索影響重大。為瞭學習繪畫技巧,梵高曾在布魯塞爾小住,後來又到安特衛普美術學院注冊學習。其間,他曾在父母位於紐蘭的傢中短暫停留。正是在那裏,他完成瞭早期的代錶作《吃土豆的人》(Potato Eaters)。這幅色彩暗淡、技巧粗疏的畫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它來自梵高的內心。麵對梵高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激流直接噴發到畫布上。畫就是他的靈魂。
1886年,梵高到巴黎投奔提奧。為此提奧租瞭一間大點兒的公寓,讓梵高安心作畫。巴黎讓梵高眼界大開。從美術館收藏的這一時期的畫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國印象派對他的影響,如《從勒匹剋街提奧公寓看巴黎》、《花瓶與劍蘭和紫苑》。受點彩派的啓發,梵高嘗試使用短促的筆觸作畫,比如在此期間的自畫像。梵高畫過很多自畫像,理由很簡單,無須雇用模特兒,既可練習畫肖像又省錢。當時風靡歐洲的日本版畫也使梵高入迷,他不僅購買,還臨摹其色彩平塗的風格。
1888年,梵高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的小村莊阿爾。這裏有明媚的陽光,可以舒緩他的疲憊,還有燦爛的色彩可以入畫。正是在這裏,我們後人所熟悉的梵高風格漸漸成熟。梵高來到阿爾時是繁花似錦的春天,《粉紅色的果園》、《粉紅色的桃樹》、《白色的果園》中盛開的桃花代錶瞭梵高對未來的憧憬。他租瞭房子,盛情邀請高更來一同作畫。他為即將到來的高更裝飾瞭房間,掛上他親手畫的嚮日葵。這是梵高創作上的一段豐收期。
梵高美術館按照《臥室》這幅畫特意復製瞭他的房間。我小時候見過這幅畫的復製品,一直以為房間是長條形的。看瞭復製的房間後吃瞭一驚,原來它是不規則形狀的,因此也纔理解瞭梵高采用的多角度透視。這種方法完全改變瞭物體的空間關係,讓我們産生瞭視覺誤差。我們在旅行中總會學到不同的東西,盡管這隻是一個小問題,但終於搞明白瞭,我不禁又感謝起美術館來。
高更的到來成為藝術史上一段著名的悲劇。美術館中有高更為梵高畫的像(《畫嚮日葵的梵高肖像》)。梵高看後有些吃驚:我有這麼醜嗎?梵高照照鏡子,發現自己的確很憔悴。而梵高畫瞭一把漂亮的椅子,用來代錶他心中的朋友(《高更的椅子》)。但在高更眼裏梵高不僅醜,更是一個討厭鬼。兩個人都是藝術傢脾氣,敏感而高傲。爭吵終於爆發瞭。梵高在恍惚中用刀割去瞭自己的一隻耳朵,高更則連夜離開瞭阿爾。
當初梵高將自己心愛的兩幅畫作《嚮日葵》掛到高更的房間,嚮高更錶示敬意。高更離開後曾寫信嚮梵高討要這兩幅畫作,梵高一時不願割捨,就復製瞭自己的作品送給他,包括人們熟知的黃色背景下的《嚮日葵》。今天,它是美術館最受歡迎的作品。
後人將梵高的自殘看作藝術傢傳奇的一部分,但我們對梵高所經曆的痛苦能理解多少?梵高知道自己需要治療,自願住到聖雷米的精神病醫院。醫生允許他到院子中作畫。在美術館中,我們能看到這一時期那些憂鬱的作品(如《灌木叢》)。醫院牆外在耀眼的金黃色陽光下揮汗收割的人,在他看來卻象徵死神(《收割者與麥田》)。
美術館的一麵牆上還掛著一張被放大的巨幅照片,其中能看到消瘦的梵高。這是他一生僅存的幾張照片之一。
梵高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巴黎附近的奧維。那裏有同樣愛好藝術的精神病醫生加歇。梵高與他為伴,為他作畫,起初恢復得很好。梵高每天瘋狂作畫,達到瞭另一個創作高峰期。《奧維的教堂》《暴風雨中的麥田》《麥田群鴉》這些廣為人知的代錶作都創作於這個時期。大傢都認為作畫有助於醫治梵高的病。但沒想到梵高的病情卻急轉直下,僅兩個月後,他在附近的田野中朝自己的胸部開瞭一槍。兩天後,他死於聞訊趕來的提奧懷中。一個狂躁不安的靈魂終於得以安息。看到展覽的這個部分,我的眼淚在眼眶裏打轉,但我也感到釋然,為梵高終於結束他的痛苦而欣慰。
梵高的作品代價太大瞭,而且都是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承擔。現在我們這些與他毫無關係的陌生人卻跑來輕鬆地享受。有人會認為,一個藝術傢為世界留下瞭這麼精彩的遺産,哪怕承受再多也值得。但倘若能換迴梵高幸福的一生,我寜願這些畫從來沒有存在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隻有一次,這一次更像來不及正式演齣的排練,或者沒有成畫的草稿,匆匆而過,身不由己。如果梵高可以重新選擇他的一生,他還願意做一個藝術傢嗎?
在美術館中我們還可以見到1830·1914年(“一戰”前)這段時期的一些歐洲繪畫,包括印象派、後印象派、現實主義、象徵主義的作品,如庫圖爾的《現實主義者》、庫爾貝的《濛哥隆內的海景》、莫奈的《贊丹西邊田野中的風車》、馬奈的《濱海布格涅的防波堤》及修拉的《庫貝瓦旁的塞納河》等。這些和梵高同一時代的畫傢也有助於我們理解梵高的藝術成長軌跡。
梵高美術館旁邊有一個像灰色金屬盒子一樣的怪房子。它是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Kisho Kurokawa)設計的美術館側翼展廳,通常用來舉辦和梵高有關的畫傢的臨時展覽。不過每年隻有三至五次,不容易趕上。
倫勃朗故居:天真而昂貴的癖好
倫勃朗遇到他的妻子時,已是阿姆斯特丹小有名氣的畫傢。他應邀畫瞭一組以基督為題材的宗教畫,頗受上層市民青睞,也因此贏得一位已故市政官員之女薩斯基婭(Saskia)的芳心。春風得意的倫勃朗迎娶富有的小姐,一對不諳世事的年輕人陶醉於未來的憧憬中。然而倫勃朗是外鄉人,他從傢鄉萊頓隻身闖蕩大都市,對世間冷暖有越來越深的體會。首先是,他沒有安定的居所,這對年輕夫妻幾年間兩度搬遷,薩斯基婭先後産下一男一女,都是存活瞭幾個月便夭摺瞭。這也許是促使倫勃朗痛下決心購買房産的重要原因。
1639年,倫勃朗簽署瞭一份購房協議,購買瞭運河邊的一座小樓。按照當時的市價是13 000荷蘭盾(guilders),一筆很大的款項。但是協議規定,倫勃朗可以分期付款。正是在同一年,倫勃朗得到瞭《夜巡》一畫的委托訂貨(見“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和“阿姆斯特丹王宮”),這份重要訂單能帶來豐厚的迴報。此時的倫勃朗已經是阿姆斯特丹最受歡迎的畫傢之一,他的作品售價不菲,而且在傢中招收學生也帶來相對穩定的收入,他還代理銷售其他畫傢的作品,倫勃朗對償還購房款信心滿滿。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薩斯基婭又生瞭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僅存活瞭幾個星期。頻繁生育消耗瞭她的生命力,就在他們入住這所住宅兩年後,薩斯基婭患肺病去世,年僅29歲,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兒子。她被葬於老教堂。(見“老教堂”)這一年,倫勃朗完成瞭他的傳世之作《夜巡》。這一年,也是倫勃朗生命中最重要的轉摺點。
兒子提圖斯 (Titus)需要人照顧,而倫勃朗忙於作畫,喪妻後,倫勃朗更願意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自己的世界而躲避日常生活的瑣碎和麻煩。他將傢中的大小事都交給兒子的保姆蓋爾特·迪爾剋斯(Geertje Dircx),這個女人隨之成為倫勃朗的情婦。這種行為給倫勃朗的名譽造成瞭極大的損害。為瞭擺脫她,倫勃朗使用瞭很不光明的手段,將她關進瞭教養院。在此期間,又一個年輕姑娘斯托菲爾斯(Hendrickje Stoffels)來到倫勃朗傢照顧他和兒子。倫勃朗愛上瞭她,並和她育有一個女兒。就在生活又齣現希望的時候,倫勃朗破産瞭。陷入債務危機後,他一直想辦法渡過難關,但是最終還是被迫拍賣掉瞭運河邊這所昂貴的住宅以及其中的大部分收藏。
正是因為這次拍賣,留下瞭詳細的清單,使這所房子變成倫勃朗故居(Museum Het Rembrandthuis)後,得以復原當年倫勃朗居住時的原貌,使慕名而來的人們得以站在倫勃朗曾經作畫的地方屏息遐想。阿姆斯特丹明媚的陽光透過運河前的窗戶,曾照亮倫勃朗的畫布;踏著咯吱作響的地闆,手持蠟燭的倫勃朗興緻勃勃地帶著客人欣賞他的版畫和收藏。
倫勃朗熱衷於收藏古代文物、書籍善本和奇珍異獸的標本。一方麵,他需要道具,構想宗教和神話題材的場景;另一方麵,齣於藝術傢的本性,他對美麗的東西經不住誘惑,總想占為己有。他特意用版畫精心描繪收藏的一枚貝殼。它不是來自荷蘭附近的海域,而是産自遙遠的印度太平洋區的高貴芋螺(Noble Cone)。因為和倫勃朗有類似的愛好,我也曾收藏一個同種的貝殼標本。由於海洋探測和捕撈技術的發展以及旅遊紀念品産業的全球化、規模化,它現在隻是售價很低的普通商品,但當年倫勃朗可是將其作為珍稀標本,從遠航歸來的水手手中購買的。我們在收藏室還會看到各類稀有動物標本,大多數都不産於歐洲。除瞭鹿角、象牙和珊瑚礁等常見的珍貴收藏外,其他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藏品都不可小視,比如刺豚和穿山甲標本,我不知博物館方麵是否是依據清單將之擺放在這裏。它們都産自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果倫勃朗當年真有此類收藏,無疑是昂貴的癖好。而標本隻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雕像、兵器、古玩、書籍等等更是價值不菲。倫勃朗既非商人又不是特權階層,說到底他隻是以賣畫為生,卻不知節儉,這是不是藝術傢的天真和偏執呢?
甚至倫勃朗購買這所房子,都是因沉醉於聲名的非分之想和虛榮心吧。我們可以看到房子正麵有一個寫有“1606”的小牌子,是此房的始建年份。它原來是兩層小樓,後來被按照當時時髦的式樣重新改造,加上瞭一個新的外立麵以及第三層和三角楣。負責改造的設計師正是後來阿姆斯特丹王宮的設計者。從1625年阿姆斯特丹的鳥瞰圖上可以看到這個建築,可見它曾是一處引人注目的房産。位於阿姆斯特丹東部的這一地區當時也是富有的商人和藝術傢的聚居區。倫勃朗執意要購買,和他自以為能夠憑藉纔能融入阿姆斯特丹上流社會的夢想有關。但這是不可能的。史學傢認為,倫勃朗作為一個外鄉人,其實很難被這個城市真正接納,尤其是他兩度將女僕當作情婦的行為,更難見容於上層社會。
這所房子被拍賣後,幾度易手,多次整修,但是沒有一個主人能像倫勃朗這樣知名。20世紀初,阿姆斯特丹政府將它買下,交給基金會管理,建成博物館,並將住宅復原到17世紀中期的原貌。1911年,倫勃朗故居正式對外開放,特邀威廉明娜女王(Queen Wilhelmina)主持瞭儀式。
博物館開館後,嚮社會廣泛徵集倫勃朗的作品。倫勃朗在此度過的19年正是他創作上的豐産期,尤其是他的銅版畫,都是經他親手復製,和一般作坊的批量生産截然不同。沒有比在他創作的地方收藏展示這些作品更適閤的地點瞭。這個提議很快得到瞭響應,藏傢的慷慨捐贈使倫勃朗故居的銅版畫藏品數量迅速增加,國立美術館甚至都從他們的藏品中捐贈瞭11幅版畫,連同其他私人收藏傢的捐贈和一部分博物館購買的作品一起陳列於倫勃朗故居的版畫室中。
此外這裏特彆設置瞭一個小作坊,嚮公眾演示蝕刻版畫的復製過程。每天都有專業人員使用倫勃朗時代的器具進行現場演示,並講解倫勃朗為瞭增加畫麵的錶現力采取的獨特處理手法。如果參觀時間允許,建議大傢不要錯過。
最近專傢對院子裏的汙水池進行挖掘,發現瞭一些有趣的遺物,包括當年人們使用的陶盆碎片、锡湯匙、各種飲食和飲水器具的碎片、花邊綫軸等。史傢可以據此拼湊當年日常生活場景,而對於來此嚮倫勃朗緻敬的人們,則平添瞭一絲物是而人非的悵惘。
安妮之傢:密室中的夢想
到瞭阿姆斯特丹,當然要去安妮·弗蘭剋之傢(Anne Frank Huis)。但我一直拖延,第一次去阿姆斯特丹時,是等到離開的前一天纔鼓起勇氣。我看過很多關於“二戰”的書籍和電影,一想起來就心裏發緊,現在真的要麵對悲劇曾經發生的地方,更覺難受。
在鬱金香與巧剋力的國度:荷蘭比利時曆史文化之旅手冊 中信齣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在鬱金香與巧剋力的國度:荷蘭比利時曆史文化之旅手冊 中信齣版社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