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的曆史:大統一時代·漢王朝的光和影(第2捲)》是一部中國通史,也是陳舜臣規模大的一部作品。與傳統曆史學傢的寫史方法有所不同,陳舜臣以時間為軸,以影響時代進程的事件或人物為中心展開描寫,講述上古時期到近代數韆年中國王朝的曆史興衰及所湧現的典型人物。
陳舜臣對史料采取中立的態度,沒有先入為主的主觀性,沒有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的弊病,他所講述的事件都有史可查,絕不杜撰,但又不盲信史料,通過比較不同史學傢的記載、論述,經過條分縷析,得齣自己的曆史判斷,在不少曆史事件以及曆史人物的評價上都提齣獨到的觀點。
作者簡介
陳舜臣,日籍華裔曆史作傢。1924年生於日本神戶,祖籍中國颱灣。通曉印度語、波斯語、漢語、英語、日語五種語言。數十年來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創作領域涉及小說、曆史、隨筆、遊記等。
1961年開始推理小說創作,並先後榮獲江戶川亂步奬、直木奬、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是推理史上的首位三冠王,從而奠定瞭他在日本推理文學界的地位。1967年開始創作以中國曆史為內容的作品,先後有《鴉片戰爭》《小說十八史略》《甲午戰爭》《秘本三國誌》《太平天國》《耶律楚材》《秦始皇》《鄭成功》《成吉思汗》《諸葛孔明》等名作問世。
精彩書評
★“中國的曆史久,中國的曆史書冊多,可是中國人對曆史也懵懂!不是我們忘本,而是史學傢、文學傢沒有把艱澀的古文史書轉化成現代語文,沒有把所謂學院派刻闆的敘述,轉化成趣味盎然的大眾言語。如今,陳舜臣先生,這位文化界的巨手,擔起這項重任!”
——柏楊為推崇的曆史作傢
★“陳舜臣這個人,存在就是個奇跡。”
——司馬遼太郎萬分欽佩的同窗
★“我和陳舜臣年輕的時候就是同學。我瞭解他,也知道他對文明的理解頗有獨到之處。寫一部通史,基本是閱讀原文材料。在這點上,我也萬分佩服陳舜臣。他對原文的閱讀深入而精密,具有廣博的學識。”“當我得知這套《中國的曆史》要齣版的時候,我就想到,他會帶我們走進“陳氏中國史”的輝煌世界。而後我又想到,我們等瞭幾個世紀,不就是在等這樣一個人嗎?”不拘一格的曆史創作手法:
創作《中國的曆史》期間,陳舜臣先生多次來到中國實地考察,獲得第一手資料,對隱藏於錶象背後的真相盡量做到閤情閤理的推理想象,期待對曆史真實的還原。
——史學+文學,實證+推理
★鄭民欽,作傢、日本文學研究者、翻譯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著有《日本和歌俳句史》、《日本民族詩歌史》、《日本和歌俳句史》、《和歌美學》等書。1973年起開始做日漢、漢日對譯工作,譯有大江健三郎、井上靖、川端康成等作傢作品多部及《源氏物語》全譯本。
——中文譯本
目錄
大統一時代
泰山風物
百傢爭鳴
戰國七雄
蜀和楚
亂世末日
統一天下
萬裏長城
楚漢相爭
漢王朝的光和影
大風歌
創業
呂後時代
馬王堆講述的故事
休養生息的時代
年輕的武帝及其女人們
激情澎湃的活力
鞦風辭
走嚮鼕天
餘韻時代
外戚時代
王莽之道
年錶
精彩書摘
年輕的武帝及其女人們
武帝十六歲即位,但宮內有母親和祖母,還有既是嶽母又是自己姑母的長公主,即館陶公主。他能即位,全靠她們的努力。這個少年天子被這些女人團團圍著,大概也會感到有點喘不過氣來吧。
祖母竇太後依然信奉“黃老之術”。
武帝即位的時候,丞相是衛綰,但不久更換為竇嬰。竇嬰曾是被廢黜的栗太子的太傅,反對過景帝廢立太子。他喜歡儒傢之學,看重講究名分。當景帝說想讓弟弟梁王繼位的時候,也是他的反對最為堅決。因此,溺愛梁王的竇太後對竇嬰恨得咬牙切齒。竇嬰是竇太後的侄子,都是同一傢族的成員,但他們的關係就是不融洽。竇太後對儒傢之學恨之入骨,竇嬰卻信奉推崇,這就成問題瞭。
趙綰任禦史大夫。太尉的官銜被景帝廢除,此時恢復,武安侯田蚡任此職。田蚡是武帝的母親王太後的弟弟,姐弟倆不同姓,因為王太後的母親嫁給王仲,生下王太後,後來守寡,和田氏再婚,生下蚡,所以姓田。
按照漢朝的製度,三公九卿可以說都是“閣僚級”的高官。
所謂“三公”,就是丞相、禦史大夫、太尉。
所謂“九卿”,不同時代的稱呼也略有不同,漢武帝時代的九卿如下:
一、太常(景帝中期之前稱奉常):九卿之首,掌管宗廟的祭祀以及音樂、醫藥、占蔔、天文、記錄、水利等。太常之下,設有負責曆法和記錄的太史官,眾所周知,司馬遷曾任此職。
二、郎中令(武帝後期改稱光祿勛):掌管宮殿的門戶,也統轄宿衛、警備、儀仗、近衛部隊。另外,還負責殿中議論,下設有顧問官。
三、衛尉:郎中令負責門戶,衛尉則負責門內的宿衛、警備。
四、太僕:掌管車馬。那個時代,馬政是國傢的重要問題。
五、廷尉(景帝後期至武帝初期稱大理):掌管刑罰,從罪案的審理至執行刑罰全部管轄。
六、大行令(原稱典客,武帝中期改稱大鴻臚):掌管歸順的蠻夷事務以及對外關係。
七、宗正:掌管太子宗室,即相當於“宮內廳長官”。
八、大農令(武帝後期改稱大司農):主管榖物、貨幣及其他專賣等經濟事項。
九、少府:掌管專供天子奉養費的山海池澤之稅。下屬有處理奏章的尚書令、保管禦璽的符節令等,也負責監督膳部、衣服、侍醫以及太監。機織、兵器製造、陵墓用品等的工房也屬於少府管轄。尚書令原先屬於少府,後權力膨脹,有的超過九卿,甚至在三公之上。大臣的奏章是否轉交給皇帝,都是尚書令的權限。
武帝即位時,三公是竇嬰、趙綰、田蚡。這三個都信奉儒傢之學,被起用擔任郎中令的王臧也是熱心的儒者。可見漢武帝打算把儒傢思想作為執政的基礎。
這是武帝的意思,還是丞相竇嬰的意思,不得而知。十六歲的少年是否具有明確的執政理念,令人懷疑。但是從武帝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也許齣於他本人的思想。他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物。
武帝即位後,立即命令三公九卿等俸祿二韆石的官員以及列侯、諸侯王的丞相等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的人纔。
董仲舒是研究《春鞦》的儒傢學者,被推薦進宮,迴答武帝的策問。因迴答得好,被提拔為江都國丞相。江都國的劉非是武帝的異母兄,在匈奴入侵時,曾請纓任將軍齣徵討伐,是一個威武勇猛之人,但也傲慢驕狂。大概武帝覺得董仲舒可以製約他吧。
當時被推薦上來的人物中,還有商鞅、韓非等法傢以及蘇秦、張儀等縱橫傢係統的人,但都沒有被錄用。似乎從一開始就已經定下隻錄用儒傢人纔的方針。
禦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都曾嚮魯申公學過《詩經》。申公曾謁見過高祖,年齡應該相當大。當上大官的弟子們以“安車蒲輪”把他們的師傅大儒申公迎接過來。當時的道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就用蒲葉把車輪包裹起來,以便車子安穩行駛。這樣的待遇當然隻給予要人。
新皇帝身邊的儒傢們摩拳擦掌地要創建一個儒學體製,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年輕的皇帝欣賞、贊同儒學的主張。
然而,武帝雖然即位,卻還不具備獨自決定改變國傢體製的力量,祖母竇太後作為監護人一直乾預朝政。她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依然精力充沛,而且從把轅固生扔進豬圈這件事也可以看齣,她對儒傢的厭惡深入骨髓。
禦史大夫趙綰預料竇太後一定會極力反對實行儒教體製,在計劃修建儒傢設施時也瞞著竇太後。
例如設置明堂,明堂是王者布政之堂,是祭祀上帝和先祖、舉行國傢典禮的場所。這與儒教的理想主義深有關係。另外,修改曆法、巡狩、服色等也都是儒教的措施。
但是,這些事總不能一直瞞著竇太後。竇太後知道後,勃然大怒,於是調查趙綰和王臧的問題,抓住把柄,送交官府處置。這兩人隻好自殺。剛剛開始實施的儒教政策全部被廢除。
丞相竇嬰、太尉田蚡也被免職,特地用安車蒲輪從魯迎接過來的申公也以年老多病為由讓他迴去。保守派的竇太後利用手裏的實權,給予革新派沉重的打擊。
竇太後實在是一個難以對付的老太婆。她的丈夫文帝以及兒子景帝的確都信奉老莊思想,把“無為”——無所事事奉為至高無上的原則。她也堅信這就是政治的根本之道,按照此道一切都得心應手。
彆人想做點什麼,她就不痛快。儒傢的思想是“這也應該做”、“那也必須做”,極具乾涉性,在她看來,這些都是違反自然潮流的反映。
然而,無所作為的時代已經結束,漢帝國在休養生息期間所儲藏的力量在衝突、撞擊,等待著釋放的機會。國傢也是活物,能量不能封閉在體內,一定要釋放齣來。
其實,文帝、景帝時代也不是毫無所為。削弱諸侯王勢力、發生吳楚七國之亂並被平定,還有賈誼、袁盎、晁錯這些主張必須有所作為的人物。在國傢也許會被滅亡的時刻,賈誼哀嘆那些勸諫“毋為”的人是“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漢武帝大概感覺國傢的力量就在自己的體內翻騰躍動一樣。
少年武帝首先從與身邊的女人們鬥爭開始自己的事業。他的妻子陳皇後嬌就是第一號對手。嬌是武帝姑母的女兒,和武帝是錶兄妹關係,加上她的母親館陶公主為武帝立太子和即位皇帝齣過大力,嬌念念不忘這一點,這也許讓武帝感到厭煩。
陳皇後未能生子,武帝花九韆萬錢為她聘請名醫,卻未見成效。陳皇後為此焦躁不安,歇斯底裏癥越發厲害,武帝也就越發對她厭惡。
對武帝的這種處境錶示同情的是他的姐姐平陽公主。王太後給景帝生瞭四個孩子,三女一男,男的就是武帝。長女是平陽公主,下嫁給建國元勛曹參的曾孫曹時(《漢書》作曹壽)。王太後就生這麼一個兒子,他卻未能生子,作為姐姐,自然替弟弟著急操心。武帝經常到姐姐的宅邸去,她就召集十幾個良傢女子,裝扮得嬌艷漂亮給弟弟挑選,有點像一對十幾個的集體相親,但武帝似乎一個也沒看上。
但是,武帝對宴席上唱歌的謳者一見鍾情。這個歌手不是良傢女子,她姓衛,名子夫,母親是平陽公主傢裏的女傭,名叫衛媼,但父親不知是誰。衛子夫有一弟,是衛媼與平陽縣小官吏鄭某的私生子。由於她和鄭某不是夫妻關係,所生之子就隨母姓衛,名青。《史記?外戚世傢》這樣記述:
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上還坐,歡甚!!賜平陽主金韆斤。
那個時代的“更衣”,就是現在的洗手間,方便的地方。貴人方便的時候,要換全部的衣服,是很麻煩的事情,因此需要一個用人幫忙。也許平陽公主看到弟弟的錶情,覺察到他對這個歌女很滿意,靈機一動,指名衛子夫隨皇上去更衣。“軒中”就是廁所。下嫁給列侯的公主的宅邸,廁所應該很寬敞,裏麵有休息室、更衣室等。衛子夫在這裏得到皇帝的寵幸。
武帝把衛子夫直接帶迴宮裏,與平陽公主分彆的時候,公主撫摸她的後背說道:
行矣,強飯,勉之!即貴,無相忘。
你去吧!多吃飯,好好伺候皇上。將來富貴瞭,不要忘瞭我啊。
正如平陽公主所預料的那樣,武帝非常寵愛衛子夫,生三女一男。不言而喻,陳皇後嫉妒得發瘋。
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
這一對錶兄妹的夫妻成瞭冤傢對頭。陳皇後的母親館陶公主也氣憤難平,並且怨恨介紹人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也不示弱,反唇相譏“自己又生不齣孩子來”。
館陶公主為瞭泄憤,打算把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抓起來殺掉。衛青在平陽公主的宅邸裏當騎奴,大概是騎著馬跟隨平陽公主的車子後麵吧。有一次衛青被他們抓起來,還是朋友公孫敖把他救齣來。武帝聽到這件事,認為把衛青放在民間太危險,便召到宮中,封為大中大夫。這是隸屬於郎中令的顧問官,俸祿一韆石。
衛子夫進宮是建元二年(前139年),十年以後,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任車騎將軍。第二年,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下盼望已久的男孩。這一年,衛子夫被立為皇後。
陳皇後於元光五年(前130年)被廢黜,原因是她從事媚道。所謂“媚道”,就是把木製人偶埋在地下,加以詛咒。這種方式也稱為“巫蠱”。日本有一種方法與其相似,稱為“醜時參拜”,用釘子紮進稻草人身上。當時迷信的人相信這種方法很靈驗,但法律上嚴禁這樣做。據說陳皇後乾瞭這樣的事情。
審理這起案件的是禦史張湯,此人以酷吏著稱。嚴格適用法律規定,毫不留情,這就是酷吏,但據說這個張湯審案很能體會皇帝的用意。他知道武帝討厭陳皇後,也許本來就是他對陳皇後栽贓。把一個人偶埋在地下,就以這個罪證進行指控,這樣誣陷他人的手法十分簡單。
是女巫楚服這個人唆使陳皇後這樣做的,於是相關者三百多人盡被誅殺,楚服梟首示眾。從這個結局來看,這個性格倔犟的陳皇後也許真的做過這個媚道,當然也有捏造的可能。因為我在後麵將會講述,武帝晚年曾製造過後來知道完全是捏造的重大的巫蠱事件。
武帝最終還是沒有處死皇後,而是讓她隱居長門宮,一切待遇照舊。
長門宮是陳皇後的母親館陶公主進獻的宮殿,位於長安城的東南麵,原先是母親的彆墅“長門園”。讓陳皇後隱居此處,也是武帝對被廢黜的皇後的一種同情吧。也許武帝知道這本身就是一起為立衛子夫為皇後、必須廢黜陳皇後而捏造的事件。
竇太後於建元六年(前135年)死去。衛子夫於四年前進宮。陳皇後的母親館陶公主為此事憤慨惱怒,但館陶公主的母親竇太後似乎並不生氣。孫子擔心沒有後代,迎娶彆的女子,她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竇太後的丈夫文帝人品質樸,溫和敦厚,但也有邯鄲的慎夫人、尹姬兩個側室,這是很正常的。
竇太後死後,武帝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建立儒教體製。第二年,采納董仲舒的建言,頒令各郡國舉孝廉各一人。對為人賢良、擅長文學者,皇帝親自策問。
史書沒有記載,其實,對竇太後之死最感覺舒一口氣的是王太後。王太後和丈夫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結成一夥,推翻栗姬,把栗姬之子從皇太子的地位上一腳踢開,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兒子是皇太子,她自然立為皇後,但雖然在皇後的位置上九年,宮內依然是竇太後掌握實權,皇後的影響十分微弱。兒子當上皇帝,她就是皇太後,可是竇太後就成為太皇太後,依然在她的上麵。
現在這個“上麵”終於不在瞭。
王太後的哥哥王信封為列侯,但終日飲酒,看來靠不住。王太後的異父弟田蚡封為武安侯,但貪得無厭,評價不好,而且和竇太後的侄子竇嬰互不服氣,處處對著乾。
史書記載田蚡巧於文辭,也是喜歡儒學之人。這一點和竇嬰一樣,他們曾經是丞相和太尉的搭檔,共同構築儒學體製,卻由於竇太後的一聲斷喝,結果雙雙丟瞭官職。盡管竇嬰是竇太後的侄子,對他也毫不留情。但是,任何人都會感覺到竇嬰的身後存在著竇太後的影子。
竇太後一死,竇嬰的影響力驟然下降。
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
以前就是這種狀態。與其依靠以高齡的竇太後為後颱的竇嬰,不如依靠以尚能長命的王太後為後颱的田蚡更有希望。趨炎附勢,世態炎涼,人是如此勢利。
反目相仇的這兩個重臣在竇太後死後,其力量對比更是相距甚大。兩人互相誹謗攻訐,最終田蚡獲勝,竇嬰被處死。但是,田蚡很快也病死。大傢都說這是竇嬰冤魂的作祟。
這兩個人的爭鬥攻擊實在很無聊,不想一一介紹,正如禦史大夫韓安國對他們的評論:
譬如賈竪女子爭言。
這兩個重臣都死於元光四年(前131年),在陳皇後被廢黜的一年前,在竇太後死後四年。年輕的武帝對這兩個人大概都很討厭,一個是祖母的親戚,另一個是母親的親戚。母親王太後經常為田蚡的事情嚮武帝哭訴求情。據《漢武故事》這本沒有多大權威性的書籍記載,田蚡和竇嬰爭鬥的時候,就跑到姐姐王太後那裏,威脅說要自殺,王太後也絕食,這樣纔逼著武帝隻好殺掉竇嬰。
王太後對田蚡之死一定傷心悲痛,而二十六歲的武帝大概感覺心情輕鬆。田蚡這個人乾過不少壞事,他私建豪宅,接受諸侯的賄賂,妾數以百計,實在是太過分瞭。武帝早就很討厭這個舅舅。
如今,武帝已經不受任何人的掣肘,雖然還有母親的親戚,但隻要王信終日醉酒,他就是好人,不會齣現在政治舞颱上,不會添亂。
武帝對所寵愛的衛子夫的親戚大膽放手重用,如衛子夫的弟弟衛青,還有後來的霍去病。雖然他們齣身卑賤,但她的親戚中人纔濟濟。
衛子夫皇後有一個姐姐名叫少兒,她和霍仲孺生有一子,他就是後來的驃騎將軍霍去病。
衛子夫進宮的時候,衛青就已經在平陽公主的宅邸裏當騎奴。因為他瞭解下層人的辛苦睏頓,所以成為將軍以後,謙遜禮讓,對部下關心體貼。
霍去病兩歲的時候,衛子夫進宮,到他懂事的時候,就已經是貴族子弟的身份瞭。他雖是勇猛的將軍,卻不能體會部下的艱辛。
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這些官銜和三公同一級彆。三公之一的太尉相當於國防部長,但實際指揮軍隊的是將軍。
討伐呂氏的時候,太尉周勃從呂祿那裏得到將軍的印綬纔能指揮軍隊。
文帝時,車騎將軍是薄昭;景帝時,竇嬰任大將軍。他們都是皇帝母親的親戚。指揮軍隊的將軍一定要是親戚,而且是外戚。如果同樣劉姓的皇族當將軍,手中握有兵權,就會擔心他取皇帝而代之。
武帝任命妻子的親戚當將軍。
皇室內部女人之間的爭鬥本身隻是杯中風暴,但事關誰來掌握軍隊指揮權的大事,所以不能等閑視之。
漢王朝是劉氏的天下,國傢屬於個人所有,所以,必須由皇帝個人絕對信任的人指揮軍隊纔能保衛國傢。在講述中國曆代王朝的時候,無論如何不得不以人物作為軸心。
另外,從漢武帝開始使用元號。武帝即位的第二年為建元元年,六年後元號改為元光,之後元朔、元狩、元鼎、元封,每六年改元一次。對此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得到寶鼎後,纔開始使用“元鼎”這個元號,而元鼎之前的元號都是後來追加命名的,叫做“追命”。所以,元鼎六年的第二年的元封元年應該是改元的開始,相當於公元前110年。這一年漢武帝四十七歲,在泰山封禪。
……
中國的曆史:大統一時代·漢王朝的光和影(第2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的曆史:大統一時代·漢王朝的光和影(第2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