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深入学习本专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
第1章 发展史
1.1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简史
1.1.1 早期的理论发现
1.1.2 电子学的重要发明及其应用
1.1.3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2 电路、信号与系统
1.2.1 电路
1.2.2 信号与系统
1.3 历史的启示
思考题
第2章 大学学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2.1 大学学习的特点
2.2 面向对象的逻辑思维方法
2.3 科学思维方法
思考题
第3章 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3.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3.2 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3.3 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3.4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3.5 主要课程介绍
3.6 授予学位
3.7 修业年限与毕业要求
3.8 就业去向和未来展望
思考题
第4章 电路分析基础
4.1 绪论
4.2 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和定律
4.2.1 电路模型
4.2.2 电路变量
4.2.3 电路元件
4.2.4 电路基本定律
4.3 电路的等效
4.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5 常用的电路定理
4.6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4.7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4.8 互感电路
4.9 系统函数
4.1 0双口网络
4.1 1现代电路理论中的新器件
思考题
第5章 模拟电子技术
5.1 课程概述
5.2 内容概要
5.2.1 半导体器件的发展
5.2.2 模拟电子线路
5.2.3 基本分析内容
5.3 实验
5.4 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5.5 应用实例
思考题
第6章 数字电子技术
6.1 数字电子技术概述
6.1.1 数字电子技术在学科中的地位
6.1.2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目标、任务
6.1.3 数字电路的分类
6.1.4 数字电路的学习方法
6.2 数字电子技术的特点
6.3 数字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
6.4 常用芯片介绍
6.4.1 加法器
6.4.2 编码器
6.4.3 触发器
6.4.4 计数器
6.5 典型应用电路介绍
6.5.1 8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6.5.2 游戏机中的随机掷数发生器
思考题
第7章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7.1 绪论
7.2 传感器的特性与技术指标
7.2.1 静态特性
7.2.2 动态特性
7.3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7.4 传感器的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应用
7.5 传感器发展的新趋势
思考题
第8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1 课程作用及学习方法
8.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8.3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和指令流程
8.4 微型计算机发展新趋势
思考题
第9章 信号与系统
9.1 课程介绍
9.2 内容串述
9.2.1 信号与系统概述
9.2.2 信号的描述、分类与运算
9.2.3 两类奇异信号——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9.2.4 系统的描述与分类
9.2.5 系统分析工具
9.2.6 系统分析方法
思考题
第10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10.1 课程概述
10.1.1 课程特点及作用
10.1.2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10.1.3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10.2 课程内容
10.2.1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10.2.2 MCS-51单片机的定时和中断
10.2.3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
10.2.4 单片机编程语言及编译环境简介
10.2.5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及实例
10.2.6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和本课程学习方法
思考题
第11章 电视机原理
11.1 概述
11.2 广播电视系统
11.3 现代电视发展和应用
11.4 现代电视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思考题
第12章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2.1 电磁波的概念
12.2 微波的概念及特点
12.3 微波的分析方法
思考题
第13章 通信原理
13.1 课程介绍
13.2 课程内容串述
13.2.1 通信概述
13.2.2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3.2.3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3.2.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与频带传输系统
13.2.5 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
13.2.6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13.2.7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思考题
第14章 自动控制原理
14.1 课程概要
14.2 内容概要
14.2.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4.2.2 数学模型
14.2.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经典分析法以及设计
14.2.4 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14.2.5 采样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与应用
14.3 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14.4 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14.5 应用实例——模拟位置随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4.5.1 随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4.5.2 系统数学模型
14.5.3 控制器的设计及分析
思考题
……
第15章 电子产品实训
第16章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7.5 传感器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传感器在新的技术高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一股竞相开发与应用传感器的热潮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这是因为:①“电五官”落后于“电脑”的现状,已成为微型计算机进一步开发与应用的一大障碍;②许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的开发和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都离不开传感器;③传感器的应用直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传感器普及于社会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销售前景。
目前的传感器,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功能上,还远不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前,人们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研究和采用合适的外部电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正在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传感器发展的新趋势如下:
1)开发新型传感器
鉴于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效应和定律,由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并以此研制出基于新原理的传感器。这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其中利用量子力学诸效应研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来检测极微弱信号,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2)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固体功能材料——半导体、电介质、强磁体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谓集成化,就是在同一芯片上将众多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器集成为一维线型、二维阵列(面)型传感器,或将传感器与调理、补偿电路集成一体化。前一种集成化使传感器的检测参数由点到线到面到体的扩展,甚至能加上时序,变单参数检测为多参数检测;后一种传感器由单一的信号变换功能,扩展为兼有放大、运算、误差补偿等多种功能。
3)传感器的智能化
“电五官”与“电脑”的结合就是传感器的智能化。智能化传感器不仅具有信号检测、转换功能,同时还具有记忆、存储、分析、统计处理,及自诊断、自校准、自适应等功能。如进一步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的这些功能集成于同一芯片上,就成为智能传感器。它的特点如下:
(1)自补偿功能。对信号检测过程中的非线性误差、温度变化及其导致的信号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响应时间延迟、噪声与交叉感应等效应的补偿功能。
(2)自诊断功能。接通电源时系统的自检;系统工作时实现运行的自检;系统发生故障时的自诊断,确定故障的位置与部件等。
(3)自校正功能。系统中参数的设置与检查;测试中的自动量程转换;被测参数的自动运算等。
……
前言/序言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