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藝術研究和實踐者不可或缺的書籍,但價位有些高!
評分好
評分很好,很喜歡,需要靜心的讀。
評分應該不錯的書理解中國審美
評分那麼,審美文化史是怎麼迴事呢?我認為,審美文化史屬於後一種情況,采取以審美意識史為主,以美學思想史為輔的寫法。自覺的審美文化史寫作是較晚的事兒,在20 世紀80 年代中期“文化熱”起來之前,國內基本上還沒有自覺的文化研究,當然也談不上自覺的審美文化史研究。此前經過1950 年代的“美學大討論”以及1980 年代的“美學熱”的洗禮,國內美學界對於文學、藝術的美學研究已經趨於自覺,然而自覺的審美文化史研究尚有待時日。一個佐證是李澤厚的《美的曆程》、《華夏美學》,就這兩本書的內涵來說堪稱審美文化史的著作,但其恰恰未曾作此標舉,在行文中也不大用“文化”概念,用瞭也未作界定。還有一個佐證是許明主編的《華夏審美風尚史》,這部11 捲本的鴻篇巨製其創意産生於1990 年代初。據許明稱:“傳統的美學史通常是美學思想史,是曆代哲學傢或文藝理論傢的理論發展史;而與美學相關的藝術部分及日常生活中的審美現象,則不在研究範圍內。顯然,這是有缺憾的美學史錶述。”在此情況下,“大傢都感到有必要改變一下傳統思路,再寫一部大美學史”。這部“大美學史”的著眼點在於,“由審美活動的感性層麵構成的有一定發展方嚮,總體特徵具有某種統一性的審美趣味、習俗的總和,我們稱之為‘審美風尚’”。從而“我們企圖構思一部具有原生樣態的‘華夏審美風尚史’,而不僅僅是美學思想史” [1]。該書無論從觀念還是從方法來說,毫無疑問也屬審美文化史研究,但作者偏偏沒有這樣做。以上諸例足以說明當時自覺的文化意識尚未在美學史研究中破繭而齣。自覺的審美文化史研究是從對於文學、藝術的美學史研究逐步轉化、發展起來的,但關鍵還是在於當時“文化熱”的推助。
評分那麼,審美文化史是怎麼迴事呢?我認為,審美文化史屬於後一種情況,采取以審美意識史為主,以美學思想史為輔的寫法。自覺的審美文化史寫作是較晚的事兒,在20 世紀80 年代中期“文化熱”起來之前,國內基本上還沒有自覺的文化研究,當然也談不上自覺的審美文化史研究。此前經過1950 年代的“美學大討論”以及1980 年代的“美學熱”的洗禮,國內美學界對於文學、藝術的美學研究已經趨於自覺,然而自覺的審美文化史研究尚有待時日。一個佐證是李澤厚的《美的曆程》、《華夏美學》,就這兩本書的內涵來說堪稱審美文化史的著作,但其恰恰未曾作此標舉,在行文中也不大用“文化”概念,用瞭也未作界定。還有一個佐證是許明主編的《華夏審美風尚史》,這部11 捲本的鴻篇巨製其創意産生於1990 年代初。據許明稱:“傳統的美學史通常是美學思想史,是曆代哲學傢或文藝理論傢的理論發展史;而與美學相關的藝術部分及日常生活中的審美現象,則不在研究範圍內。顯然,這是有缺憾的美學史錶述。”在此情況下,“大傢都感到有必要改變一下傳統思路,再寫一部大美學史”。這部“大美學史”的著眼點在於,“由審美活動的感性層麵構成的有一定發展方嚮,總體特徵具有某種統一性的審美趣味、習俗的總和,我們稱之為‘審美風尚’”。從而“我們企圖構思一部具有原生樣態的‘華夏審美風尚史’,而不僅僅是美學思想史” [1]。該書無論從觀念還是從方法來說,毫無疑問也屬審美文化史研究,但作者偏偏沒有這樣做。以上諸例足以說明當時自覺的文化意識尚未在美學史研究中破繭而齣。自覺的審美文化史研究是從對於文學、藝術的美學史研究逐步轉化、發展起來的,但關鍵還是在於當時“文化熱”的推助。
評分好
評分陳炎先生的書,挺不錯哦
評分收集資料,準備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