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强迫症》重点介绍了强迫症的一般常识、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等从各个侧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强迫症的相关知识。适合强迫症患者和家属阅读,也可供社区社工、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临床医生、护理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广智,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家庭用药》杂志副主编;“名医与你谈疾病丛书(71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年出版)总主编。主编医学科普书30多本;发表科普文章1000多篇,学术论文60多篇。1998年被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
内页插图
目录
常识篇
病因篇
症状篇
诊断与鉴别诊断篇
治疗篇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儿童强迫症篇
预防保健篇
精彩书摘
强迫症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吗?
常有强迫症患者及家属在看见行为明显失常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后会焦虑地问医生,自己或亲人会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唯恐自己或亲人有朝一日变成行为明显失常、影响他人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回答是否的,强迫症不会变成精神分裂症,除非诊断错误。其实,“强迫症”是“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目前一般认为强迫症主要是由于脑中5一羟色胺(5一HT缺乏所致,而人们一般指的精神分裂症病的发病机制或病因与强迫症不同,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多巴胺功能亢进,所以强迫症发展下去还是强迫症,不会发展为精神分裂症。如果治疗及时有效,预后良好。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不愿承认自己有精神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疾病,包括强迫症,觉得生了这种病很不光彩,担心受到歧视,不敢踏人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担心被人知道。
其实强迫症就像高血压一样,是一种疾病,是生物、心理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需要及时治疗。有研究表明强迫症延误治疗的时间越长,治疗越困难,也越可能反复发作,越容易发展成慢性严重性的衰退性疾病。
有人会问,为什么极个别的患者,一会儿被诊断为强迫症,一会儿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呢?这是因为就医过程也是医生不断认识疾病、不断提高认识的实践过程。虽然目前已有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精神科,诊断仍然依靠古老的描述性症状学。这些症状的发现,取决于病史的采集、患者的合作程度,取决于医生对这些症状的熟悉程度,以及医生的临床技能——交谈技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继发产生强迫症状。反之强迫症患者病情严重时也可以发生片段的幻觉、妄想。如果医生没有鉴别清楚症状的因果关系,如果患者不合作、症状表达不清楚,就可能出现一会儿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会儿又被诊断为“强迫症”的现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症状的暴露,以及医生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日益提高。
……
前言/序言
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强迫症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名医与您谈疾病丛书:强迫症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帮别人买的,应该还不错
评分
☆☆☆☆☆
不错
评分
☆☆☆☆☆
顶固的双方各的双方各撒旦个的双方各撒旦个阿斯蒂芬
评分
☆☆☆☆☆
可以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1.心理治疗
评分
☆☆☆☆☆
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评分
☆☆☆☆☆
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及暴露反应预防。思维阻断法是在患者反复出现强迫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施加外部控制,比如利用设置闹钟铃声,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暴露反应预防是在治疗师的指导下,鼓励患者逐步面对可引起强迫思维的各个情境而不产生强迫行为,比如患者很怕脏必须反复洗手以确保自己不会得病,在暴露反应预防中他就需要在几次治疗中逐步接触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及马桶坐垫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