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人的生活正在從重視生活的水平轉嚮重視生活的質量;從著眼物質的生活轉嚮著眼心理的生活;從強調物質的豐富轉嚮強調心理的豐滿;從推進社會的發展轉嚮推進心理的成長;從提升物質生活的質量轉嚮提升心理生活的質量。心理生活是人所創造、擁有和體驗的。
心理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僅是指有無內心的衝突、認知的扭麯和感受的痛苦,而且是指有無心理的成長、境界的提升和幸福的體驗。
作者簡介
葛魯嘉,1956年生。1975年參加工作,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分彆在中國和英國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85年任吉林大學心理學教師,1996年破格晉升教授。1999年任博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吉林大學心理學專業和心理學係、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學係、哲學社會學院的創建者,首任副院長和心理學係主任。國內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和評審專傢。
在本土心理學、理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是國內最具影響力和代錶性的學者。建構瞭中國本土心理學的核心理論:新心性心理學的創立,包括“心理資源論析”、“心理文化論要”、“心理生活論綱”、“心理環境論說”、“心理成長論本”、“心理科學論總”;心理學資源的考察,包括“常識形態的心理學”、“哲學形態的心理學”、“宗教形態的心理學”、“類同形態的心理學”、“科學形態的心理學”、“資源形態的心理學”;理論心理學的探索,包括“新理論心理學”、“心理學科學觀”、“心理學新思潮”、“心理學本土化”、“心理學方法淪”、“心理學價值論”;c9心理學學科的探新,包括“科學心理學”、“東方心理學”、“本土心理學”、“文明心理學”、“體證心理學”;本土心理學的挖掘,包括“心性心理學”、“儒傢心理學”、“道傢心理學”、“佛傢心理學”、“智慧心理學”。
在中國本土心理學研究中,引領瞭全新研究走嚮,確立瞭重要學術地位,産生瞭深遠的思想影響。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心理生活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齣
第二節 問題的癥結
第三節 拓撲的思路
第四節 本土的傳統
第五節 文化的考察
第六節 創新的道路
第二章 心理生活界定
第一節 引言:研究對象的轉換
第二節 資源:本土心性的闡釋
第三節 覺解:心理生活的性質
第四節 體悟:心理生活的方式
第五節 體證:心理生活的探索
第六節 核心:心理生活的質量
第三章 人的心理生活
第一節 心理生活的真實本性
第二節 心理生活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心理生活的現實地位
第四節 心理生活與心理創造
第五節 心理生活與生態視角
第四章 對心理生活的經典探索
第一節 心理現象與心理生活
第二節 宗教揭示的心理生活
第三節 文學描繪的心理生活
第四節 常識引導的心理生活
第五節 哲學思辨的心理生活
第五章 本土傳統的心性心理學
第一節 西方的科學
第二節 本土的資源
第三節 心性的學說
第四節 體證的方式
第六章 新心性心理學的方法論
第一節 心理學的方法論
第二節 科學觀的新設定
第三節 關於對象的立場
第四節 關於理論的建構
第五節 關於方法的認識
第六節 關於技術的思考
第七章 心理生活的根據
第一節 人性的根據
第二節 內省的根據
第三節 意識的根據
第四節 意義的根據
第五節 文化的根據
第八章 心理生活的內涵
第一節 人所擁有的生活
第二節 自身與心理生活
第三節 體認與心理生活
第四節 心念與心理生活
第五節 覺解與心理生活
第六節 意嚮與心理生活
第七節 體驗與心理生活
第八節 超越與心理生活
第九章 心理生活的拓展
第一節 基本的前提假設
第二節 心理健康與拓展
第三節 心理成長與拓展
第四節 遺傳心理與拓展
第五節 生理心理與拓展
第六節 社會心理與拓展
第七節 文化心理與拓展
第八節 心理質量與拓展
第十章 心理生活的質量
第一節 科學揭示心理生活
第二節 心理健康基本標準
第三節 提高心理生活質量
第十一章 精神境界的提升
第一節 精神生活的修養方式
第二節 精神境界的縱嚮提升
第三節 心理生活幸福的探索
第十二章 心理生活的創生
第一節 心道一體的性質
第二節 無中生有的建構
第三節 共生主義的原則
第四節 心理生活的生成
第五節 心理生活的共生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起源於西方文化的科學心理學或實證心理學,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預設或理論前提,那就是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之間的割裂或分離。那麼,心理學原有的應用研究也是以乾預者與被乾預者的分離為前提的,或者說乾預者與被乾預者是有間隔的。研究者或者應用者是主動的一方,而被研究者或被改變者則是被動的一方。這種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的分離,使研究主體與研究客體之間是有間隔的,是彼此相互隔離的。那麼,研究者作為研究主體是價值無涉的,是冷漠無關的,是客觀描述的,是外在乾預的。所謂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就是客觀的描述,就是客觀的解說,就是客觀的乾預。因此,當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被確定為是心理現象時,就是建立在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心理學的研究主體彼此分離的基礎之上。心理學的研究者是與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無關的存在,其隻能通過感官的客觀觀察來旁觀把握心理現象,來客觀描述心理現象。那麼,心理學的應用也就不過是研究者通過技術手段的實際乾預。
但是,如果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從確立為是心理現象轉變成確立為是心理生活,那心理學的應用就會有根本性的轉變。心理生活的概念最為重要的是消除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乾預者與被乾預者之間的分離或間隔。因此,覺知者與被覺知者、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乾預者與被乾預者,都是一體化的存在,都是實際的生活者,都在現實的生活進程之中。
對於心理生活的體驗者來說,重要的是覺知、覺解、覺悟。通過覺知、覺解、覺悟,生活者瞭解瞭自己的生活,建構瞭自己的生活,創造瞭自己的生活。這是心理學研究和應用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從把人的心理的物化轉嚮為把人的心理人化。所以,消除心理學研究和應用中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間隔性,是心理學的應用研究和應用實踐的最為根本性的改變。
當然,所謂的研究者與被研究者是可以分離開的。但是,原有的或傳統的分離是絕對的分離。那麼,消除間隔性的努力也並不是否認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區分,而是試圖將原有絕對的分離改變成是相對的分離。所謂相對的分離僅僅在於研究的目的與生活的目的有所不同。
……
前言/序言
學人文庫·心理生活論綱:心理生活質量的新心性心理學探索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學人文庫·心理生活論綱:心理生活質量的新心性心理學探索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