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0
商品介绍
店铺: 凯福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
ISBN:9787506073967
商品编码:11259203632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南怀瑾先生在讲述《中庸》时,先“依文解义”,即先消化文句表层的意义,然后再做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中庸》涵盖了许多重要概念,再由这些概念进行阐发,触类旁通,广征博引,列举中外历史故事,结合自身的阅历和感受,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剖析。他采用一贯主张的“以经注经”、“以史证经”的方式,将《中庸》与《大学》、《易经》、《论语》等儒家经典相结合,尤其着重阐发了《中庸》与《大学》的密切关系。
内容简介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因不满意宋儒对《中庸》的解释,南怀瑾先生亲自撰写了《话说中庸》一书,澄清了人们对“中庸”的误解,指出《中庸》是发挥圣学的宏文,子思旨在阐明孔子之所以为圣人的学养和造诣,既为传统的儒学辩护,又表达自己亲受孔子的教诲而别传圣学心印的精义;《中庸》的要点在于指出学问修养必须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目 录
出版说明
乐朔和子思的对话○何谓《中庸》○宋儒程朱说《中庸》○《中庸》与《中论》○中不中用的中是《中庸》的中
上论
依文解义先说《中庸》的纲宗○自在从容中道难○入世修行从容中道更不易为○天命之性与地缘人性的异同○形而下的人性与形而上的天性○从人道本位的修行说起○天人之际鬼神之说○论虞舜姬周的受命于天○祭祀和宗教○“修道之谓教”的治国之道○智、仁、勇的比类发明○治国平天下的九经○治国九经的补充
下论
反身而诚的真识○《中庸》的顿悟与渐修○天地万物存在的元始功能○总结圣道内明外用之学——礼赞孔子○结语
附录一 话说中庸 南怀瑾原著 刘雨虹编整
乐朔和子思的对话○何谓《中庸》○宋儒程朱说《中庸》○《中庸》与《中论》○《中庸》的中
上论
《中庸》的纲宗○自在从容中道难○入世修行从容中道更不易○天命之性与地缘人性○人性与天性○人欲的问题○大小的问题○从人本位的修行说起○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作风○天人之际鬼神之说○虞舜和姬周的受命于天○祭祀和宗教○“修道之谓教”与治国之道○五达道与三达德○关于智、仁、勇○治国平天下的九经○治国九经的补充○谋而后动
下论
反身而诚的真识○《中庸》的顿悟与渐修○天地万物存在的元始功能○圣人之道愚人之行○总结圣道内明外用之学○礼赞孔子的功德○结语
附录二南怀瑾先生年谱(简谱)
免费在线读
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同学们,大概很少听过《中庸》这个名称了,如果是在中年以上,五六十岁的人,有些一提到《中庸》,还会拿它来当笑料,甚之,还很感慨地说:中国人就是被《中庸》所误,所以弄得国家民族百年来吃尽了苦头。但你如向他请教什么是“中庸”他又说不出具体的道理了,因为他们也没有好好读过《中庸》,更谈不上彻底研究《中庸》了。
一般人们所谓的中庸,大概就是马马虎虎,糊涂敷衍的意思。也正如现代人用湖南话来说,就是和稀泥;用上海话来说,就是捣浆糊。万事得过且过,不必太认真,大概像煞有介事就可以,那便是中庸之道了。比较好一点来说,只要不左不右,应付得过去,自己不做任何确定的主张,做个随波逐流的滥好人,便是中庸之道了。这样地理解《中庸》,这样地用《中庸》,当然就会使人个个成为庸庸碌碌之辈,所谓国将不国,的确是误国之学,实是不值一谈。
其实,《中庸》是一本书,它是传统五经《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在宋代的时候,被当时的儒家学者们特别抽出来,和《大学》、《论语》、《孟子》合起来叫作“四书”,从此影响左右了中国千年来的民族文化。这个历史的故事,我在讲《大学》的时候,已经有比较简略的交代,不必再说了。
《中庸》一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子思名伋,也便是承继孔子学问心法的弟子曾子的学生。曾子作了一篇《大学》,子思作了一篇《中庸》,都是传承孔子一系儒家学问心法的大作。
子思生当中国春秋时代的末期,也就是战国七雄争霸的开始时期,大约在公元前四百九十年之间,比西方文化希腊上古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出世早八十多年。子思在幼年时期,孔子还在世,他是曾经亲自受到孔子的教养,但他却从曾子那里接受学问教育。所以说,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后来的孟子,便是子思的学生。
子思为什么要著《中庸》呢?我们根据孔子后人所著《孔丛子》一书的记载资料,子思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后世疑为六十岁之误,考证难详),到了宋国,宋国的大夫乐朔和他谈论学问之道,话不投机,乐朔对他表示不高兴,就叫人去围攻他。事情被宋国的君侯知道了,亲自去救出了子思。因此子思很感慨地说:“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
乐朔和子思的对话
乐朔和子思讨论学术,他们是怎样地发生歧见呢?《孔丛子》的记载:
“子思年十六,适宋。宋大夫乐朔与之言学焉。朔曰:《尚书虞》、《夏》数四篇善也(《尚书》——《书经》所收集的,只有《尧典》、《舜典》等三四篇文章是好的)。下此以讫于秦、费,效尧、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其他的那些《秦誓》、《费誓》啊,都是模仿尧、舜的话,实在不够格)。子思答曰:事变有极,正自当耳(那是时代社会有所改变,所以有些文章,也是正对当时的习惯而作)。假令周公尧舜,更时异处,其书周矣(假使周公和尧、舜,彼此颠倒上下换个时代,那么尧、舜的文告,也便会和周代的文句一样了)。乐朔曰:凡书之作,欲以喻民也。简易为上,而乃故作难知之辞,不亦繁乎?(乐朔说写文告,本来是要一般人们都看得懂,知道了事情,所以愈简单明白愈好。但读那些古书的文章,有些故意作出读不懂的字句,这不是有意找麻烦吗?)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诂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昔鲁巷亦有似君之言者,伋答之曰:道为知者传,非其人,道不贵矣。今君何似之甚也!(子思说:古书上的记载,固然有时觉得很深奥,其实,只要对文字学的训诂下点工夫就懂了。古人把口说的话变成文字,就要求典雅一些,才使文学有艺术感。从前鲁国也有乡下的里巷之人,像你一样提出这个问题问我,我(子思)对他说:学问之道,是传给真有慧智的人,如果不是智者,那对学问之道,有什么可贵之处呢?现在你怎么也和一般不学无术的人一样见解呢?)”
子思这样说了,乐朔当然是“不悦而退”。便回来对他自己的党徒们说:“孺子辱吾(孔伋这个小子,当面侮辱了我)。”“其徒曰:此虽以宋为旧。然世有仇焉,请攻之。遂围子思。宋君闻之,驾而救子思。”(乐朔的党徒们听了便说:孔家的祖先,虽然也是宋国的人,但隔了很多世代了,而且和我们有旧仇,我们正要找他出气、修理他。因此,就来围攻子思。幸而被宋国的君侯听到了,才亲自带人来解救了子思的危难。)
但《孔丛子》又记载“子思作《中庸》之书四十九篇”,这正如子思所说,读古书要知道训诂之学了。古文所说的“篇”字,是从竹从扁。换言之,在子思的时代,作书写文章,是把字刻在竹简上面。所以说《中庸》共有四十九篇。后来宋儒朱熹把它割裂分编成三十三章,这便变成了《大学》、《中庸》朱注章句之学的起源,并非是子思的原著。但要真正对《中庸》原著考证起来,实在也并非容易的事,我们也只好各说各的了。
何谓《中庸》
子思著《中庸》的原意,如果根据《孔丛子》等平实的记载,他是为了解释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问之道的著作。所谓“《中庸》一书,其中言智、仁、勇,言费隐,言诚明、天道、人道。非深入圣人之奥,不能达于心口。子思之学,有渊源于中庸乎见之矣”。
在初唐时期,孔颖达著《礼记正义》,引用汉儒郑玄目录云:“名曰《中庸》,以其记中和之用也。庸,用也。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也。”
但到了南宋初期,宋儒朱熹自作《大学》、《中庸》的章句,《中庸》被分割编为三十三章,而且加冠圣境,根据韩愈一篇《原道》论文,认为《中庸》是传“上古圣神,继天立极”的道统,从尧、舜的传心法要而来。那就是尧传位给舜的时候,说了一句“允执厥中”的话。舜再从他一生经验的总结,更加深入地悟到人性的精微,就加了三句而传给禹,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统。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传承相续。但从孟子以后,便失传了,这便是韩愈《原道》的意思。因此朱熹就认为,现在总算由宋儒程颢、程颐兄弟重新悟出来了,再传到朱熹等人,又把道统接上去了。朱熹和宋儒们却绝口不提这种道统说法,是根据韩愈的《原道》思想而来,未免太过小器了。同时又说:“其曰天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也。其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这也都是朱熹对《中庸》确有心得的另一见解。至于在朱注《中庸》章句开头,特别标榜程颐(伊川)解说《中庸》的书题,稍等再说。
有趣的是,到了清初乾隆时代,有名的诗人才子袁枚(子才),他最讨厌宋儒理学,也最不喜欢佛、道两教。他对于《中庸》,认为是西汉儒家的作品。因为他认为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动不动就提到泰山。而《中庸》唯独称华岳。他断定子思没有到过秦地,哪得见过华山或嵩山。袁子才素来就有文思辩才,但对于这些论点,始终免不了名士气的狂放。孔子、子思祖孙,都遭逢乱世,周游行踪所及,岂可认为他们绝对不知华岳!不能单凭一句书本上的文字来作论据,就断定子思未见过华岳。袁枚善于谈诗选色,精煮随园豆腐。至于义理之学,并未深入,而且也是性所不近,习之所远,不足论也。但后人也有认为《中庸》“载华岳而不重”的“华”字,本是山岳的“山”字,乃汉代传刻之误,较为有理。
论语别裁(上下册)
编辑推荐
南怀瑾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他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百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内容简介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作者简介
南怀瑾(1918-2012),生于中国浙江乐清县,学者、文化名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目 录
再版记言 前言 上册 学而第一 三言四语 语文的变与不变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被忽视的道家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冤枉的一打 再论《论语》 学而有 何乐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谁来了解你 爱与罪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秃头的十字架 谁能忘情 花言巧语 三面镜子 可爱的小学生 吕端大事不糊涂 饮食男女 没有朋友的上帝 种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经 善知识与恶知识 老鼠生儿的孝道 无所适从的礼俗 上帝的外婆是谁 《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 多才多艺的 子贡 诗的人生 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 大政治家的风范 星辰知多少 刘备上了曹操的当 从台风了解人生 圣人也势利吗? 悠美的情歌 诗的伟大 穷哉法治 孔子的自剖 车上的一课 以孝治天下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晚娘面孔难为人 孔子也会看相 是什么东西 异端与偏激 由养士到考试 天下英雄入彀中 千里求官只为财 治国难!齐家更难!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礼乐衣冠 泰山之旅 志在春秋 秉笔直书罪罪恶恶 承让领教 淡泊以明志 穷源溯本 心香一瓣诚则灵 拍灶君的马屁 量力而为谦虚好学 儒冠错换八卦袍的 诸葛亮 孔子的换心术 追的哲学 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 责备贤者 敲响了的活礼乐 衰世的通病 里仁第四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是故乡明 照临万类的仁道 兼收并蓄见仁心 了知生死不相关 富贵不淫贫贱乐 敝屣功名尊道义 孔子四字禅 吉光片羽稍纵即逝 仁义值千金 孝子仁人 不二门 仁者之言 公冶长第五 孔子选女婿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立己易立人难 孔子要出国 孔门弟子画像 吾爱吾师 手倦抛书午梦长 人到无求品自高 推己及人难又难 孔门文武事功的二子 盖棺成定论 名臣的典范 玩物丧志 进退揖让之问 濯足沧浪哪得清 想得太过了 难得糊涂 不如归去 一乐也的对话 雍也第六 闲置帝王才 当皇帝的能受气 周富济贫 天生我才必有用 各有千秋 爵禄不能移—— 闵子骞 李斯的老鼠哲学 不在愁中即病中 学问的鸿沟 知人之明 功成身退 圣人也有牢骚吗?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人性的基本问题 还是老虎可爱 楼下黄金楼上人 我误聪明 政治与宗教 不在山水之间 变了形的文化样品 君子可欺以其方 冲冠一“路”为红颜 此事古难全 述而第七 一肩挑尽古今愁 梦中的忧乐 道德仁艺 孔子的学费问题 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 千古艰难唯一死 男儿到此是英雄 南面王不易也 进步和退步 聪明人的玩具 谦虚和自信 时衰鬼弄人 虚字文章实事知
免费在线读
谁来了解你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爱与罪
接下来是有子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首先就讲到孝悌,是人的根本,仁孝是孔子学问的基本。但是,“孝弟”就是孔家店要被人打倒的“罪状”之一。
为什么孝悌会成为被打倒的“罪状”之一呢?这要先知道一件事,就是司马迁作《史记》是一件大事。他当时对汉武帝有些做法是反感的,但又不能不服从。服从嘛,在良心上又不安,他就作《史记》,将自己的思想,容纳到《史记》中去。如记帝王的事,称为本纪,而他将未做皇帝的项羽也列到本纪中去,就是暗示汉高祖与项羽,一个是成功的英雄,一个是失败的英雄。又如《史记》中“世家”本来是记载诸侯和大臣的事,而孔子不是诸侯,也列入世家,司马迁的意思,是孔子有千秋的事业,说孔子的言行思想,影响将及于千秋后世,所以将他列入世家。
孔子思想言行表现在书本上的有多处,而孔子最大的重要著作为《春秋》,他著《春秋》后最重要的两句话是:“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千古以来,这两句话各有各的解释,都非常暧昧,到了我们这种时代搞清楚了。为什么呢?自从民主时代以来,大家都骂孔子帮助专制皇帝,因为专制皇帝的思想和制度,用了孔子“尊君”这一部分思想精神,后来我们打倒他,也就认为他是这样的。现在再读《春秋》,再研究孔子思想,不是这样一回事了,而是另有一番道理。
第二点我们讲到孝悌,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到这里我要说个现实故事。十多年前,有一个哈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跟我作中国文化的论文,他回国之前,我嘱他回到美国去提倡中国文化的孝道,他说很难。我告诉他这是千秋事业,不是现世功业,告诉他孝道是什么东西。我说,中国人谈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我们后来讲孝道:“你该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说法有问题,天下的确有些“不是的父母”,怎么没有“不是的父母”呢?这不是孔孟的思想,是别人借用孔孟的帽子,孔家店被人打倒,这些冤枉罪受得大了。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且看世界上的生物——人也是生物,中国道家过去叫人为“倮虫”——不带毛的光光的虫。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这是立场不同。拿生物学的思想,从另外一个观点来说,“倮虫”与其他生物是一样,人之所以与其他生物不同,就是加上人文文化。由此可知文化的可贵。
为什么讲这个道理?世界上凡是动物,猪、牛、狗、马、鸡、鸭等等,都是一样的,以母鸡保护小鸡的现象来看,可见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性。等孩子带大了,走开了又各不相顾。各种动物都是一样,人原来何尝不是这样,但人现在为什么不会这样?于是谈到人文文化的教育来了。
秃头的十字架
西方人常自称为十字架的文化——爱下一代。大家知道,美国是孩子的天堂,中年人的商场(等于赌场),老年人的坟场。到现在为止,西方文化的结晶就是如此,只知道爱下一代,下一代长大了,结婚了,就是夫妇。对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管了。由男女变成夫妇,而家庭,而社会,而国家,横着向世界发展,又下而爱孩子。就这样循环下去。他们自认为是十字架的文化,我看这个十字架断了,是丁字架的文化,因为没有上半截了。我这样说他们也许不承认。但是谈自然科学,他们可以把我们当学生;谈到人文文化,他们做我们的学生还不够。美国立国才两百年,我们有五千多年历史,谈到人文文化,靠经验而来,尤其中国历史,多少失败,多少破碎,一直到现在,才完成了这个文化系统。当然他们不承认十字架文化没有上面,因为上面有上帝。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谁相信呢?姑且承认有上帝,但是由人到达上帝的桥梁,在中国文化有孝。“孝”是什么呢?就是他们西方文化叫的“爱”,也就是回过来还报的爱。就是说父母好比两个朋友,照顾了你二十年,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来照顾他们,这就是孝。孝道的精神就在这里,假使一个人连这点感情都没有,就不行。
那么西方文化有没有这个爱呢?绝对有,只是生活的方式不同而已。父母到子女家,尽管要事先写信给子女,使他得准备,子女还是会思念父母的。又如祭祖宗,西方人不一定清明节扫墓,但到了坟场,在亲人的坟墓前,悲哀的情绪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法不同而已。遗憾的是,外国人没有把“孝道”在文化上培养起来的心理建设。
“孝”的问题解决了。什么叫做“弟”呢?“弟”就是兄弟姊妹的友爱。中国的五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中四伦都讲得通,为什么加朋友这一伦?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朋友在五伦的思想上也占一席,为什么呢?有时候有许多话,许多心情和苦痛,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儿讲,只有找朋友讲,所以朋友为五伦之一。朋友是一种感情的结合,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殊处。这个“弟”就包括了对兄弟、姊妹,一直到朋友,伸展到社会的友情。
说到这里,又一个故事来了。五六年前,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来访问,他问了好几个问题,中间他提到一个问题,他非常佩服我们《大学》一书的思想,“但是《大学》思想有一个问题”,他说,“我是一个社会学教授,而《大学》中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间没有社会思想,这是个遗憾。”我听了哈哈大笑,然后告诉他,《大学》思想包含有社会思想在内,其中“齐家”即是社会思想。中国“齐家”的家,不是到教堂中一结婚就成了家的家,那是西方文化小家庭制度的家。过去的中国文化是大家庭制度,有宗族,有祠堂,所谓五世同堂,聚族而居。大家庭固然有许多小毛病,但也有它的好处,像宗族的发展,即由此而起,这是孝道的精神。大家庭制度假使不破坏,西方思想在当年也打不进来,因此,我要重复说一句,“齐家”的“家”就是社会。大家庭制度,是值得必须要研究的。
又如江西人称“老表”,是最亲切、最好的称呼。其由来是古时候战乱,江西人很多移民到湖南,许多年后,年轻的后代,还回到江西扫墓,而留在江西的后代子孙,以为是祖宗坟墓被他人误祭或盗葬,次年预先守候,两方相见,论起家族上代渊源,认出是表亲关系来,而称“老表”。这个“老表”就说明了宗法社会对血统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读者评价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评分
☆☆☆☆☆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南怀瑾全集撰写著作话说中庸论语别裁中国哲学简史古代宗教知识国学历史解读图书全3册易经四书讲解国学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