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以突出中医特色,浓缩名医经验,贴近临床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为宗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部优秀、实用的中医临床参考书籍。
《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第一章导言,阐释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重点是在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史上有代表或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及书籍,勾画出发展的轮廓和学术体系;分段介绍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方法和思路。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系统阐述脏腑病机证素辨治概要、内科杂病辨治概要、内科急症辨治概要、辨证论治的临证应用、内科临证技巧,使读者系统地了解中医内科的诊治思路。下篇为各论,共分中医内科常见急症、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癌病九章,每章包括概说、源流、病因病机、诊断与病证鉴别、辨证、治疗、特色经验、预后转归、预防调护。
作者简介
周仲瑛,出生于1928年6月,祖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1941-1946年随父周筱斋教授学医,1947年就学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8-1955年开业行医。1955-1956年在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6-1983年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中医师、讲师、副教授、副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副院长。1983-1991年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曾兼中医系主任),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0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1年获全国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同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授予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2007年被聘为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月获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2008年4月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王定一杯”中医临床国际贡献奖。2009年5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批国医大师。1985年起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先后获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3项、省部级12项(4项同时列为WHO传统医学合作项目)、厅局级11项,其中主持15项(省部级以上9项),获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3项)。研制并转让科研新药5种,获发明专利6项。出版学术专著33部,其中主编24部。发表学术论文284篇,第一作者105篇。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
第三节 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命名及其特征
第二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
第一节 常见病机证素辨治概要
第二节 中医内科急症辨治概要
第三节 中医内科杂病辨治概要
第四节 中医内科临证技巧
第五节 脏腑病机类证辨治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中医内科常见急症
第一节 外感高热
第二节 肺炎
第三节 暴喘
第四节 真心痛
第五节 心力衰竭
第六节 疫斑热
第七节 中暑
第八节 昏迷
第九节 厥脱
第十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一节 疟疾
第十二节 霍乱
第十三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二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胀
第七节 肺瘘
第八节 肺痨
第九节 失音
第三章 心系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胸痹
第三节 厥证
第四节 不寐
第五节 多寐
第六节 痴呆
第七节 健忘
第八节 癫狂
第九节 癫痫
第四章 脾胃病证
第一节 胃痛
第二节 痞满
第三节 呕吐(附:反胃)
第四节 吐酸(附:嘈杂)
第五节 噎膈
第六节 呃逆
第七节 腹痛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痢疾
第十节 便秘
……
附:常用方剂
精彩书摘
2.病机勾要
风病善变、善动,不但外邪犯表常以风为先驱,即使是内生五气也多因风而起。因肝为风木之脏,五脏之贼,故临床上不但有风寒、风热、风温、风火、风湿、风水、风燥、风痰、风毒等诸多外邪作乱,而且还有肺风、肝风、脾风、肾风、脑风、肠风等诸多脏腑内风为患。风病善变,常与他邪复合为患,且易相互转化,变化多端。如阳热素盛者外感风寒,极易转为风热;风热进而可以变生风火;风火相煽则易引动肝风而出现高热、抽搐。尽管“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但若“大风苛毒”来势强劲,或与他邪复合为患,其病变范围可涉及周身上下,表里内外。
外风首犯肺卫,因风性轻扬,易于侵犯人体的上部和卫表,临床常以卫表、肌肤、肢体、经络见症为主,实证居多,以风寒、风热最为常见。内风易上冒、旁走,多以眩晕、震颤、肢体麻木、不遂、痉厥为主,有虚、有实。属虚者为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水不涵木,以致虚风内动。属实者为肝阳化风,或热极生风。虚实每多兼夹,如阳亢与阴虚可以互为因果。外风虽可入里,引动内风;内风也可及表,病及经络,但其病位表里主次有别,治法用药亦有差异。
3.临床特点
风的临床特点为善行而数变,病情突然发作,来去无常,或变化多端,病变部位游走或动摇不定。如风入关节、肌肉,则游走疼痛,部位不定,表现为风邪偏盛的行痹;风犯肺窍则喷嚏时作,鼻痒流涕,忽然而作,忽然而止,如过敏性鼻炎;血热风盛则见皮肤风团痒疹,红赤灼热,时作时止,如荨麻疹;风遏水阻可见突然眼睑浮肿,四肢和全身皆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风邪人络,肝不主筋,可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多见于破伤风等。若肝风与痰、火相互搏结,随气上逆,轻则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抽搐或震颤,重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而导致中风的发作等。如此种种,皆与风病善变有关。
4.治疗法则
外风宜祛,内风宜息。
祛散外风以荆防达表汤为代表方,平息内风以天麻钩藤饮为代表。但在外风引动内风时,祛风与息风两法可以并用,或有时驱除外风之药可以和平息内风之药通假使用。如治疗中风,防风、秦艽、全蝎、僵蚕、地龙共用,每获良效;内伤头痛,亦常配合藁本、蔓荆子、白芷等治外风药。
……
前言/序言
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中医药名家经典实用文库: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