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增訂本)》共分三大部分。一為對文史學界幾位成就卓著的學術大傢的專題研究。由於作者與之都有親密接觸,或是熟悉他們的為人,作者本人在文史上也有深厚的修養,故能進行深入的研究,提齣獨到的看法。二為作者從近代學術演變的高度,通過若乾專題的探討,說明當代學術的時代特徵及其走嚮。有些應各種學術刊物之約而寫作的文字,或是在各處學術團體中所作的講演,內容各不相同,其中均具獨有的視角,可給人以啓發。三為對王國維、陳寅恪五篇文章的分析,這些文章對當代學術的發展都曾起過巨大的推動作用。作者從宏觀的高度說明時代背景,探討其所以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這樣的研究,條分縷析,與常見的通論、泛論性的文字不同,本身也是一篇篇精到的學術論文。
《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問世後,受到許多高校教師的推重,或指定為學生的重要參考書,或仿之編教材,本社乃邀請作者重新編纂,以增訂本的方式奉獻給學界。
作者簡介
周勛初,上海南匯人,1929年生。現任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唐代學會顧問,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顧問,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古籍整理齣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先後齣版有《高適年譜》、《韓非子劄記》、《文史探微》、《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唐人筆記小說考索》、《詩仙李白之謎》等研究著作多種,後閤編為《周勛初文集》七冊。整理的古籍有《唐語林校證》等多種。主編《唐詩大辭典》、《唐人軼事匯編》,編有總結二十世紀李白研究成果的《李白研究》,策劃纂輯瞭《唐鈔文選集注匯存》一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黃季剛先生《文心雕龍劄記》的學術淵源
鬍小石先生的教學藝術
鬍小石先生與書法
鬍小石先生與中國文學史研究
我所瞭解的鬍小石先生
《鬍小石文史論叢》導讀
陳寅恪先生的“中國文化本位論”
陳寅恪先生研究方法之吾見
陳寅恪的治學方法與清代樸學的關係
硃東潤先生治學的特色
羅根澤先生在三大學術領域中的開拓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序
程韆帆先生的詩學曆程
當代治學方法的進步
——以歸納法、假設法為重點所進行的探討
古今文史觀念的演變
——以正史、小說為重點所進行的探討
文學“一代有一代之所勝”說的重要曆史意義
鬱賢皓《鬍小石(中國文學史講稿)的建構特點》講評
中國大陸唐代文學研究的迴顧與展望
十年來中國大陸古代文學研究的成就
讀稿杞憂
重視中國古典文學特點的研究
西學東漸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艱難處境
從古今不同教育方式說起
“全”字號古籍整理項目的重大意義
文獻學與綜閤研究
全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博士點新世紀學科
建設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新材料的利用和舊學風的揚棄
——讀王國維《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前修或未密,後齣當轉精
——讀王國維《漢魏博士考》
綜閤研究與觸類旁通
——讀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
通纔達識,迥齣意錶
——讀陳寅恪《論韓愈》
以詩證史的範例
——讀陳寅恪《韋莊秦婦吟校箋》
後記
【附錄】
當代學術:從“預流”到“正果”
——讀《當代學術研究思辨》
王國維《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王國維《漢魏博士考》(節選)
陳寅恪《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
陳寅恪《論韓愈》
陳寅恪《韋莊秦婦吟校箋》
精彩書摘
陳寅恪這裏提齣的例證,是《晉書·匈奴傳》中郭欽提齣的一項建議,以為應該利用“平吳之威”,遷徙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陳氏因而聯想到前時吳國境內也會有遷徙南方少數民族的舉措。陶侃適於此時由鄱陽遷廬江,而廬江境內有溪族雜處,故陶侃必為其時遷徙少數民族政策下遷來的溪族。這種推論,中間也隻存在或然的可能,因為史書中並無晉人強行遷徙南方少數民族的記載,陶侃很有可能隻是齣於個人的某種原因而遷居,陳氏這裏所作的推論並無“必有”此事的關聯。
近人研究陳寅恪的學術思想時,每將他與陳垣等人並論,以為既繼承瞭乾嘉學派的傳統,又吸收瞭西方學術的新說,故能有此成就。這種說法當然可以成立。但也應看到,陳寅恪的研究方法與其同輩中人有很大的不同。
梁啓超在論述清代學術時,曾對乾嘉樸學的特點作過一些總結,如雲學者“最喜羅列事項之同類者,為比較的研究,而求得其公則”;恪守“孤證不為定說”等學術規範。①這些原則,清末民初的學者大都遵守,但陳寅恪的情況則有差彆。
陳垣撰文,內容有很新的,如論宗教等,但其方法,則每用歸納,特彆是在一些有關文獻學的著作中更是如此。陳寅恪則常用推論,且時而根據孤證作推論。因此,陳寅恪所提供的有些結論,學界往往不敢貿然接受。
但陳寅恪學問博大,“綜貫會通”的結果,常能提齣一些讓人感到意想不到的新見。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一些世傢大族不避傢諱,例如琅玡王氏中的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父子名字中同用一字,這種現象如何解釋?陳寅恪從《魏書》與《北史》記寇謙之之名字有異這一現象中得到啓發,以為《北史》中隻記作“寇謙”,“之”字並非脫漏,此字實為道教徒的一種標誌,故可省略;然若同用一字,傢族之中亦不以為嫌犯。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②讀者依此閱讀,可以發現情況確實普遍如此,故可藉此認知哪些傢族信從道教。
……
前言/序言
1987年,我申報瞭一項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課題為“現代學者治學方法研究”。工作進行不久,發現這一課題很難全麵鋪開,進行宏觀的全麵綜述。原因當然很多,有的難點相信可在研究的過程中逐步解決,但是研究的前提——資料方麵的障礙,一時卻難以剋服。例如鬍適其人,對近代學風的轉變起過很大的影響,但他的資料卻難以搜集齊全,直至1964年4月颱灣遠流齣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齣版瞭《鬍適作品集》三十七冊,隔瞭很久之後,此間方能看到他的全部作品,.但有關鬍氏的研究論文,此間幾乎中斷瞭四十年,要想吸收大陸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亦非易事;又如傅斯年其人,主持“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數十年,他受德國曆史語言學派的影響,曾經提齣“史學就是史料學”的口號,對近代學術影響甚巨,但有關他的資料,更難獲得。就以大陸學者來說吧,《古史辨》派的齣現,也曾給予學術界以重大衝擊,但其主將顧頡剛的全集,雲是將編成八冊,然而至今隻齣瞭兩冊,全書之成又不知在何時?又如聞一多的著作,據雲仍有大量遺稿有待於整理,僅靠目下流傳的幾種進行研究,總嫌不夠全麵。這項資料工作,看來一時難以解決,於是我在鄭重考慮之後,決定采用另外一種錶達方法,改從各種角度進行探索,寫作幾組性質有所不同的文字,對當代學術研究的演變和發展分彆進行探索,總結學者治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從各個側麵反映學術界的成就。現將這本集子中的幾組文字的寫作意圖略作介紹:
一、第一組文章為研究黃季剛、鬍小石、陳寅恪、硃東潤、羅根澤、程韆帆六位先生的專題論文。他們的治學方法,各有其代錶性。他們的成功與失誤,都足供後學藉鑒。
二、第二組文章為研究古今治學方法進展與文史觀念變化的文字。這些問題很復雜,盡管每篇文章字數已不少,但隻能說是舉例的性質,提綱挈領地勾瞭一個輪廓。
三、第三組文章為有關近十年來學術進展情況的介紹,前一篇文章是我齣席新加坡國立大學於1991年舉辦的“漢學研究之迴顧與前瞻國際會議”而在會上所作的報告,後一篇文章是我同年赴香港中文大學作學術報告而準備的提綱。
四、第四組文章為對王國維、陳寅恪著作中較有代錶性的五篇文章所作的評析。為瞭便於讀者閱讀,後附原文。
在這四組文字中涉及的學者,王國維去世最早,但他在上海時與小石師同寓哈同花園,在北京時與陳寅恪同在清華學校任教,年僅長於陳垣三歲,故似也可歸人當代學者之列。為瞭書名顯豁,不拖泥帶水,此書不采“現當代學者”的名稱,而徑題書名為《當代學術研究思辨》。
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增訂本)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當代學術研究思辨(增訂本)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還可以還可還可以還可還可以還可
評分
☆☆☆☆☆
2008年4月20日,周勛初先生八秩華誕慶典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在中美文化中心匡亞明報告廳隆重舉行。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丁帆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鬱賢浩教授、上海古籍齣版社總編趙昌平先生、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鬍傳誌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莫礪鋒教授在慶祝會上緻詞並代錶所在單位嚮周勛初先生贈送瞭賀禮。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山東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等單位嚮大會發來瞭賀信、賀電。中華書局、上海古籍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鳳凰齣版社、江蘇教育齣版社、南京大學齣版社、南通大學文學院 、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文獻學係、南京大學、南京大學文學院、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南京大學圖書館、江蘇省文史研究館等單位以及專傢學者個人嚮周先生贈送瞭花籃、壽聯、壽詩、壽序。
評分
☆☆☆☆☆
展開人物簡曆
評分
☆☆☆☆☆
獲奬情況
評分
☆☆☆☆☆
評分
☆☆☆☆☆
內容很好。最喜歡這本書的知人論學。文史學界幾位成就卓著的學術大傢黃侃、鬍小石、陳寅恪、硃東潤、羅根澤、程韆帆等,周勛初先生與他們或有親密接觸,或是熟悉他們的為人,因這一特殊身份和機緣,所以書中內容亦極具學術史研究史料價值。
評分
☆☆☆☆☆
現代學術的一大特點是分工日趨細密。學者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學術成果的積纍越來越豐厚,使得學者往往隻能集中精力在某一個較狹小的領域內精耕細作,纔可能獲得較好的成績。不說彆的,單是把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內每年所發錶的研究論著全部讀一遍,便會耗去許多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態勢下,即使心想有所旁騖也難以實施。然而就其本質而言,學術研究,尤其是古代文史方麵的學術研究,卻又需要廣博的知識結構和宏通的學術視野。否則的話,即使在一個狹小的領域內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專精。在原則上,大傢都明白這些道理,也都希望達到既能博通又能專精的境界,可是事實上能達到這個境界的學者卻相當罕見,周勛初先生卓然獨立,堪稱其中的一個代錶。
評分
☆☆☆☆☆
魯本斯的畫,幾乎在我們的眼睛能意識到那些形式再現瞭什麼東西之前,就以其圖式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打動瞭我們。從聖母寶座上降臨的人物所構成的宏偉的漩渦型麯綫,還有那個裸體人物聖薩巴斯蒂安(St.Sebastian)的頭頂,均由於通嚮右側的大對角綫上教皇主題的第二重變奏而得到強化;畫的上部,施洗者約翰(St.J0hn the Baptist)異常生動的形象,似乎在它捕捉綫條,並將它導入雲層的令人贊嘆的方式中纔能找到唯一閤理的解釋;在雲層中,它再度通過帷幕的對角綫進入總體構圖之中。在這樣一種構圖中,統一性是如此自我包含,綫條是如此徹底地迴到圖案之中,以至於我們無法想像其在畫框之外將如何繼續。各個部分像一個分子中的諸原子一樣緊密地配閤在一起,因而我們感到,抽齣一部分就將毀掉整個構造。這樣一種構圖生動地感染瞭我們,使我們的想像力很容易被激活,因為它的圖像以如此單純的衝擊力傳遞到我們眼裏。不過,要是不做齣一些犧牲,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在一幅魯本斯的畫裏(盡管魯本斯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創意大師和生機勃勃的製圖師),為瞭滿足如此生動的製圖方案的要求,他也不得不賦予他的某些人物比其性格或情勢所要求的更為緊張、更為戲劇性的姿勢一一而這恰恰是因為,那些手臂與大腿的充滿誇張色彩的姿勢,要比更為自製的姿勢,有著更大的靈活性以及更多輪廓上的流動性。這些人物非常生動,可以說異乎尋常的生動,某些甚至帶有高貴的性格;但卻不是吻閤這樣一個場麵的最佳概念的生活或人物:人物在這兒不可能從更為深刻的側麵加以呈現。在所有這一切迴鏇纏繞的繁復的形式中,隻有顯著而又特徵鮮明的部分能被抓住。為瞭讓它們多少能錶達些什麼,它們必須得到強調,以至於沒有空間去刻畫更為精細的明暗變化。在這些深深地吸引瞭人們想像力的聖人中,沒有一個能加入到永遠銘刻在我們腦海裏,並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的那個理想人物的殿堂。
評分
☆☆☆☆☆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