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书名看,《探源》像是一本考证类的著作,其实它还只能算做一本以研究书法为主线的书学论著,这是由我的职务——专职书法教师所决定的。当然,还因为《醴泉铭》的传世价值及其巨大影响主要在书法方面,所以《探源》也主要是探欧阳询书法之源。不过,《探源》并非只局限于书法方面,在对唐太宗、魏征其人其书以及对九成宫和《醴泉铭》,包括碑文释译诸多方面,都做了一些探本寻源的尝试。
作者简介
田蕴章,字存文,蟠逸斋主人,1945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河间县,汉族,现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历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曲协会员,天津书协理事、评委等。
幼承家学,始攻欧书,长于楷法,兼擅行草。精研书论,建树超凡。博通吟咏,雅好琴棋。现有《欧楷解析》《九成官醴泉铭探源》《诗词书法选》《千古奇文千字文》《真行草每日一字》《田蕴章墨迹选》等专著、墨迹行世音像资料颇丰,有《欧楷临池》30集、《真行草书法作品讲析与演示》20集、《每日一题·每日字》3615集,影响深远,被誉为当代正统派书家之代表人物。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一、九成宫
二、《醴泉铭》
三、《醴泉铭》传世经历简况
第二章 《九成宫醴泉铭》诏敕撰书者——唐太宗
一、唐太宗生平略
二、唐太宗书法
三、唐太宗与《醴泉铭》
第三章 《九成宫醴泉铭》撰文者——魏征
一、魏征生平略
二、魏征书法
三、魏征与《醴泉铭》
第四章 《九成宫醴泉铭》书丹者——欧阳询
一、欧阳询生平略
二、欧阳询书作简介
三、欧阳询与《醴泉铭》
第五章 论欧阳询书法之“八体尽能”
第六章 欧阳询书法风格与形成
一、欧阳询书法风格
二、欧阳询书法风格的形成
第七章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释译
第八章 《醴泉铭》重点碑帖字对照表(田蕴章临)
第九章 历史名家论述《九成宫醴泉铭》摘要
一、历史名家论述《九成宫醴泉铭》相关知识
二、历代名家论述《九成宫醴泉铭》书法
第十章 《醴泉铭碑》临池要领
一、选本
一、选笔
三、执笔
四、临摹应取原大
五、金石气的误区
第十一章 名家临《醴泉铭碑》节选
第十二章 田蕴章临《醴泉铭碑》节选
第十三章 田蕴章欧体楷书作品选
精彩书摘
综上所述,险、劲、挺、秀在欧楷中的表现是有其侧重的,但又不能断然分开,常常在欧楷的一笔或一字之内同时表现出险、劲、挺、秀的风格特色。因此,在论述欧楷风格时,不可强使险劲挺秀四字割裂,而应是比而合之。一、欧阳询书法风格的形成欧阳询少年孤寒,为江总所养,并“教以书计”,可知欧阳询书法的启蒙者应是江总。《陈书》卷二十七、《南史》卷三十六于江总生平皆有传略:“江总(公元519年-594年),济阳考城人,字总持。仕梁、陈、隋三朝。陈时,累迁至尚书令,世称‘江令’,好学,能属文,尤善五言、七言诗,然伤于浮艳,为陈后主所爱幸。”《述书赋·上》论其书法云:“陂陀总持,独步方外,甘率性而众异,非接武于兴会,若时违隐沦,卒不冠带。”宋《宣和书谱》评江总书法云:“作行草为时独步。”因此可知,江总文才与书法皆名重当时,既能匿藏并收养欧阳询,那么“教以书计”自在情理之中。启蒙教育本是一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何况欧阳询跟随养父生活三十余年,无论从属文到攻书的成长以及风格的形成,必与其养父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遗憾者江总书作今已无传,难与询书相互一、欧阳询书法风格一千多年来,历代书家对欧阳询书法风格评价颇多,但归纳起来可用四个字作为概括:险、劲、挺、秀。这四个字似乎已成为评价欧阳询书法的专用名词。
“险”,主要指其结体而言。欧阳询从不肯在平稳中求其妍美,而总是在险绝中求其平正,进而产生美妙,恰似一名高超的登山运动员,专能在奇险中寻得平衡。欧体结字多表现为一笔扛肩,二笔偏侧,三笔仍是倾斜,到最后一笔忽使全字停匀,令人拍案叫绝。清王文治评欧书“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所论恰如其分。
“劲”,主要指其笔画力度而言。欧阳询笔力千钧,刚劲不挠,如利剑切割,斩钉截铁,起驻转折一丝不苟,点画周到,无半点含糊。《新唐书》云:“询……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又称其笔力“如武库矛戟,雄剑欲飞”,所言极是。
“挺”,主要指笔势而言。欧阳询书法总是一派雄风,高古不群,超尘迈俗,气势坚挺,无半颜。加之结构多采用背势,点画多运用方笔,字形亦略长于前人,故而尤其显得舒展开朗,势如劲松屹立,挺拔参天,又如“孤峰崛起,四面削成”。可见墨华灵动,可闻笔下有声,通篇读来,绝无败笔,洋洋千言,一气呵成。清冯班《钝吟书要》盛赞欧书云:“妙哉!欧公一片神骨,极有作用,倚墙靠壁便不是。”
……
前言/序言
花了近三年的时间,虽是仍然带着几分遗憾,抛出了这本《九成宫醴泉铭探源》(以下简称《探源》),但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从书名看,《探源》像是一本考证类的著作,其实它还只能算做一本以研究书法为主线的书学论著,这是由我的职务——专职书法教师所决定的。当然,还因为《醴泉铭》的传世价值及其巨大影响主要在书法方面,所以《探源》也主要是探欧阳询书法之源。不过,《探源》并非只局限于书法方面,在对唐太宗、魏征其人其书以及对九成宫和《醴泉铭》,包括碑文释译诸多方面,都做了一些探本寻源的尝试。
需要说明的一点:对《醴泉铭》全文释译一章,是成书过程中花费心力和时间最多的地方。曾有书界朋友对此不解,问我说:“《醴泉铭》虽文辞华美,思想意义深刻,但从文学史上看,还算不上是一篇名作,何况为古碑做全文释译尚无先例,何以花费这多笔墨?”其实,我做这项工作的初衷并非只局限于文学方面的研究,而是鉴于当前书界文化品位日趋低下的现状,所做的一项有针对性的工作,主要意义仍在书法方面。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书法名家,无一例外都是大学问家,他们对碑帖之文义可谓一目了然,何况有大量的碑帖文章原就出自他们之手,因此,历史上无人肯做碑文释译这种无意义的劳动。然而,于今则大不然,不能通解碑帖文义的“书家”已占了绝大多数,各类的书展、书赛只是就字论字,早就把写在书法作品里的诗词、文章看做是书法之外的东西了。也许是由于废除了“以书取仕”科举制度的原因,读书与写字早已分道扬镳,今天的读书人已不会因为字丑而影响仕途;今天的写字人也不会因为没有学识而成不了书法家。故而,出现了文人并非墨客,墨客亦非文人的奇异现象,或许这就是造成书界文化品位低下的主要原因。于是书界有识之士慨叹道:“写字人不读书实是书法的悲哀。”至于读书人不写字又是怎样,眼下尚无人关心。其实,读书人不练字才是书法界文化品位日益低下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提到书法,即从天子至花子,无不敬畏。书法何以有如此巨大之魅力?恐非今之某些书论家以“线条、面目、个性、创新”等等一套美术语言所能概括的。书法的巨大魅力源于博大的文化内涵,它是东方美学的核心,因此,“艺术”一词远远不能限制书法的跨度。正如黄庭坚《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所云:“予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苏轼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由此可知,书法的欣赏意义原在于此,至于技法、风格等,都不可与其文化内涵分割而言,因此,对一个学薄识浅的人来说,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是不可思议的。纵观中国书法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学是以语言表现文化,而书法则是以形态表现文化,本是殊途同归。对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中国古典文学水平;同样,对于一个中国文学家来说,若缺乏起码的书法常识,也理应看做是一种不足。
我们姑且不对文化作用于书法的这一渊源关系做更深入的探讨,仅就通解碑帖文义而直接作用于书法的实际意义再做一些陈述:唐孙过庭《书谱》云:“(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恬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这段精辟的论述,明确道出了文义与书法的因果关系。故此,不通晓所书之文义与背景,则谈不到书法的情感,而缺少情感的书法也就不能称其为书法,这便是我为《醴泉铭》做全文释译的初衷。若能因此而对临池者起到一点提示作用,便窃以为喜。
九成宫醴泉铭探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九成宫醴泉铭探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