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

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卡特琳·文慕贝(Catherine van Moppès) 著,彭 怡 译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418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37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65年,卡特琳·文慕贝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纪实性作品《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法文版在法国推出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各大报刊纷纷介绍和连载,是当时法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主要作品之一,在向西方介绍新中国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从另一个角度描绘出了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面貌,尤其是中国的面貌。在叙述的过程中,卡特琳表达出了对中国的向往和深厚感情。

作者简介

  卡特琳·文慕贝(Catherine van Moppès),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曾于1964年获准来华自由行,成为首批采访新中国的西方女记者之一。在中国期间曾见证法国驻华使馆在北京的开馆仪式。1965年,她与法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汉学家马克·孟毅在北京认识并结婚。他们都是著名的中国通,曾夹在工农群众的队伍里,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他们是法国大使和中国官方联系的桥梁,接触过许多中共高层和各界名人,多次见过周恩来、陈毅等人。她的作品还包括纪实性的《美国的坏家伙》,小说《爱米莉爪哇1904》。

  彭怡,文学硕士,法语译审,长期从事文化传播工作,主要译著有《世界的秩序》《灰色的灵魂》《戛纳电影节的故事》等。

目录

第一章 苏联的洗礼

经过莫斯科/1

“莫斯科人”/9

欧亚列车/20

等待中国签证的法国女人/28

第二章 新中国的蓝天

欧洲人在北京/34

在北京过国庆/41

艳遇会否来临?/44

讲故事的老爷爷/47

逛马路,看橱窗/53

普通人的幸福生活/62

遇到两个好男人/65

吃在北京/70

去一个女孩家/75

北京饭店的招待会/80

爱情与婚姻/84

没有铁栅栏的监狱/91

国际俱乐部/98

祖国的花朵/101

女厂长与大学生/109

在北京看戏/113

贫农最光荣/122

北京的冬天/129

第三章 南下,南下

和平饭店/141

迷失大上海/148

马格丽特小姐/153

这也算艳遇?/157

工人作家胡万春/160

导演黄佐临/165

上海万花筒/169

南方,温柔的脸/175

尼龙袜?华侨/177

第四章 地狱:最优惠的价格

香港富婆/18l

百姓与难民/191

澳门的悲喜剧/197

巴黎/199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欧洲时报记者张新报道】“我是中国的老朋友,对我们两国间发生的一切都非常关心。”这是法国著名女作家、记者文慕贝对《欧洲时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文慕贝是首批采访新中国的西方女记者之一,曾在50年前见证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的开馆仪式,她的作品《每个人的中国》、《爱米莉·爪哇·1904》等与中国有关的作品都获得了极大成功。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之际,文慕贝表示了对灾情的关注,她曾说“我和我的丈夫都很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深有感情。”

评分

  

评分

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从自然的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使处在僵硬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下,在理论上也是可以实行的。但是,除非发展政策重视资源供应以及成本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否则自然的可持续性是不能实现的。虽然狭义的自然可持续性意味着对各代人之间社会公正的关注,但必须合理地将其延伸到对每一代人内部的公正的关注。

评分

  

评分

  文慕贝一本描写1964-1965年中国的纪实文集——《每个人的中国》曾经帮助那个时代的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成为一时之畅销书;今天,这本书的中译本,赫然放上了巴黎友丰书店的书架。让珍视法中友谊的旅法华人唏嘘“最难风雨故人来”。这正是友丰书店东主潘立辉先生热情向本报读者推荐这本书的“情结”所在。

评分

hao haohao haohao haohao haohao haohao hao

评分

LG看中许久的一本书,在实体书店是一分钱都不少,真是不便宜的呢!书还算有些意思,我没翻完,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需要有时间慢慢来阅读哦!对于这样题材的书籍平时很少看,倒是LG,非常喜欢,家里有一系列类似的,他喜欢这种纸质书籍的感觉,比电子的更让人感觉舒服!这次JD大促的活动确实优惠不少,当时对相同的图书在YMX、DD、SN及TB多家电商的平台上做了精确对比,最终还是选了JD。不过一个ID只能领一次券,也确实比较遗憾,要买的书不是这几本呀!没有办法,只能是从中选择最近比较需要且价格有最有优势的了!因为这种购物模式,现在已经是基本不去实体书店了!电子书看起来费劲,实体书店又基本没有折扣,而且购书的环境也不敢恭维(空气不流通、嘈杂纷乱、货品不全等等),所以网络购书成为非常好的渠道。当然各家之间的不同营销手段使得消费者也容易眼花缭乱,做出比较有价值的选择需要费些功夫!如此炎热的天气,在家动动鼠标就能搞定,当然胜过自己一脸油汗跑出去买!只是比较遗憾的是现在的书记都是胶装的,在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下,这种书记非常容易开裂,真真是桑心...还是以前那种线装的好,过了二三十年,除了纸张泛黄,其他都还好啊!好传统的东西千万不要丢掉呀!

评分

  

评分

 卡特琳·文慕贝,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曾于1964年获准来华自由行, 一位外国女记者的中国情缘 再现“文革”前夕的中国社会。在那个年代,一个对中国很友好的外国人。1965年,卡特琳·文慕贝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纪实性作品《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法文版在法国推出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各大报刊纷纷介绍和连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