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记者张新报道】“我是中国的老朋友,对我们两国间发生的一切都非常关心。”这是法国著名女作家、记者文慕贝对《欧洲时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文慕贝是首批采访新中国的西方女记者之一,曾在50年前见证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的开馆仪式,她的作品《每个人的中国》、《爱米莉·爪哇·1904》等与中国有关的作品都获得了极大成功。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之际,文慕贝表示了对灾情的关注,她曾说“我和我的丈夫都很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深有感情。”
评分评分
发展就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从自然的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使处在僵硬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下,在理论上也是可以实行的。但是,除非发展政策重视资源供应以及成本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否则自然的可持续性是不能实现的。虽然狭义的自然可持续性意味着对各代人之间社会公正的关注,但必须合理地将其延伸到对每一代人内部的公正的关注。
评分评分
文慕贝一本描写1964-1965年中国的纪实文集——《每个人的中国》曾经帮助那个时代的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成为一时之畅销书;今天,这本书的中译本,赫然放上了巴黎友丰书店的书架。让珍视法中友谊的旅法华人唏嘘“最难风雨故人来”。这正是友丰书店东主潘立辉先生热情向本报读者推荐这本书的“情结”所在。
评分hao haohao haohao haohao haohao haohao hao
评分LG看中许久的一本书,在实体书店是一分钱都不少,真是不便宜的呢!书还算有些意思,我没翻完,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需要有时间慢慢来阅读哦!对于这样题材的书籍平时很少看,倒是LG,非常喜欢,家里有一系列类似的,他喜欢这种纸质书籍的感觉,比电子的更让人感觉舒服!这次JD大促的活动确实优惠不少,当时对相同的图书在YMX、DD、SN及TB多家电商的平台上做了精确对比,最终还是选了JD。不过一个ID只能领一次券,也确实比较遗憾,要买的书不是这几本呀!没有办法,只能是从中选择最近比较需要且价格有最有优势的了!因为这种购物模式,现在已经是基本不去实体书店了!电子书看起来费劲,实体书店又基本没有折扣,而且购书的环境也不敢恭维(空气不流通、嘈杂纷乱、货品不全等等),所以网络购书成为非常好的渠道。当然各家之间的不同营销手段使得消费者也容易眼花缭乱,做出比较有价值的选择需要费些功夫!如此炎热的天气,在家动动鼠标就能搞定,当然胜过自己一脸油汗跑出去买!只是比较遗憾的是现在的书记都是胶装的,在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下,这种书记非常容易开裂,真真是桑心...还是以前那种线装的好,过了二三十年,除了纸张泛黄,其他都还好啊!好传统的东西千万不要丢掉呀!
评分评分
卡特琳·文慕贝,1944年生于法国巴黎,曾于1964年获准来华自由行, 一位外国女记者的中国情缘 再现“文革”前夕的中国社会。在那个年代,一个对中国很友好的外国人。1965年,卡特琳·文慕贝把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部纪实性作品《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每个人的中国(1964-1965)》法文版在法国推出后迅即成为畅销书,各大报刊纷纷介绍和连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