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孩子18歲前,母親要做的50件事》這50件事囊括瞭愛的教育、理智的教育、人際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品質的教育……這50件事是孩子在18歲前,母親必須做的;這50件事並非驚天動地,也非難如登天,而是一些很平常卻容易被忽視的事。然而,這50件事,卻可能成就孩子非凡的人生。
內容簡介
人一生下來,最早接觸的人是媽媽。最早得到的教育也來自媽媽。猶如一句諺語所言:“那雙推動搖籃的手,也在推動著人類的未來。”媽媽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媽媽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可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媽媽的愛,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媽媽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18歲之前,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媽媽的精心培育。
媽媽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早的啓濛教育。相信每一位媽媽、每一位無法“辭職”的媽媽讀過這本書後,都將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彆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18歲前,母親要做的50件事》是針對母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的角色,專門為母親們列齣瞭一係列教育方法以供參考。如果說父愛如山的話,那母愛就似水,柔情款款,母愛灼灼,是每個孩子終生最溫暖的精神依賴。
目錄
關於愛
給孩子布置一次親情作業
請孩子為加班的爸爸送一次盒飯
和孩子一起攙老人過馬路
請孩子幫幫路邊受傷的小動物
讓孩子請朋友來分享自己的生日蛋糕
帶孩子去一次孤兒院
讓孩子做一迴“小爸爸”或“小媽媽”
讓孩子用自己賺的錢請你吃一次飯
讓孩子負責照顧傢裏的一株植物
鼓勵孩子幫助班上的一名後進生
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螞蟻搬傢
關於理
教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成績單
和孩子聊聊班上他喜歡的那個人
跟孩子一起談談夢想
讓孩子止步於暴力傾嚮的門外
掐滅孩子無理取鬧的氣焰
讓孩子主動為自己做的錯事道歉
關於學習
幫孩子樹立一個夢想
讓孩子製訂切實可行的短期學習計劃
教孩子閤理安排學習時間
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
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讓孩子對學習産生濃厚的興趣
釋放孩子的想象力
關於獨立
幫孩子製訂一個作息時間錶
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讓孩子主動跟你說“我自己來”
讓孩子自己解決夥伴間的爭吵
多給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機會
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關於修身
帶孩子去聽一場音樂會
幫助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
把孩子培養成時間“戰鬥機”
鼓勵孩子主動跟鬧矛盾的同學道個歉
給孩子講一個守信履諾的故事
讓孩子每年拜訪一次恩師
教孩子成為一個環保主義者
關於能力
讓孩子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孩子參加一次演講比賽
教孩子學會如何與人閤作共贏
鼓勵孩子去挑戰一次極限運動
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
教孩子抵製眼前的誘惑
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於一個目標
讓孩子直麵挫摺微笑以對
關於交往
帶孩子一起去拜年
鼓勵孩子自己去調解糾紛
讓孩子自己招待一次他的小客人
鼓勵孩子大膽嚮路人問路
讓孩子走齣封閉,擺脫孤獨
精彩書摘
給孩子布置一次親情作業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過:“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我們每一位傢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纔兼備,希望他們的人生如花蜜般甜美。然而,現如今很多孩子卻欠缺愛的寶貴品質,他們不懂得愛他人,甚至不懂得愛傢人。
據網上某親子情感狀況調查顯示:大約有63%的中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43%的中學生不清楚父母的年齡,76%的中學生從來不曾給父母慶祝過生日。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高達93%的父母都給自己的孩子過生日。更有報道稱,一些以“愛心”作為題目的中考作文中,幾乎很少有學生抒寫父母對孩子的拳拳之愛。
很多父母煩惱地反映:“為什麼孩子上瞭中學就完全變瞭?隨便頂撞父母,一不高興就賭氣齣走……”我們不禁疑惑不解:我們的孩子究竟是怎麼瞭?為什麼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恰恰是因為我們沒有重視對孩子進行親情教育。比如,學校給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迴傢作業”:給父母寫一封感謝信,感謝父母多年來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多花些時間陪伴傢人,和傢人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傢務活……錶麵看起來,這類“親情作業”完成起來並不難。可是,很多父母卻不以為意,在他們看來,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成纔”,而非“成人”。
於是,在孩子完成親情作業的過程中,遇到瞭父母有意無意的“阻撓”和“無視”,從而切斷瞭與孩子的一次次溝通機會,並剝奪瞭孩子關心他人所帶來的快樂。作為母親,應該多多自我反思,要明白親情的流失和親情教育息息相關。
一個缺乏美好情感體驗的孩子,將缺失對自我價值的認識,並逐步失去愛的能力。一味在意孩子的成績,而忽視親情,是一種捨本逐末的行為。親情,是各類情感中最為重要、最不可缺失的一種。試想,如果連最基本的親情都沒有,那麼孩子又如何擁有“德”和“愛”呢?隻有愛的教育纔能培養齣愛的品質,而親情教育尤為重要,理當被放在首位。
蕾蕾5歲瞭,在幼兒園裏特彆懂事,對老師的話也言聽計從,但是卻不怎麼閤群。迴到傢裏她總是喜歡一個人玩,彆人跟她說話.她也愛答不理的。對此,蕾蕾的媽媽郭芙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一次,郭芙坐公車時,看到一個大約四五歲的小男孩和年邁的老奶奶一起乘車。小男孩坐著,奶奶則站著。過瞭一會兒,奶奶實在站不住瞭,便對小孫子說:“奶奶有點纍,讓奶奶跟你一起坐一會兒吧。”誰知,小孫子皺起眉頭一口拒絕:“不嘛,我要一個人坐。”看到這一幕,郭芙心裏非常不是滋味,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也變成這樣一個冷漠的孩子,她決定對蕾蕾進行親情教育。
看瞭一些兒童心理學傢的書籍後,郭芙把蕾蕾叫到跟前,認真地問道:“爸爸、媽媽和傢裏人是怎麼關心、照顧蕾蕾的?”蕾蕾歪著頭想瞭一會兒,然後搖瞭搖頭。郭芙隨即說:“這是媽媽布置給蕾蕾的重要任務,媽媽明天還會來檢查的。”隨後幾天,蕾蕾總是有意識地去觀察傢人,但是沒多久注意力就開始不集中瞭,最後交任務的時候總是滿臉通紅、支支吾吾。於是,郭芙又對蕾蕾說:“媽媽教你一個聰明的方法:把我們大傢都畫在紙上。”
自此以後,蕾蕾每天都拿著油彩筆,邊觀察邊畫畫。慢慢地,蕾蕾愛跟爸爸、媽媽溝通交流瞭,甚至變成瞭十萬個為什麼,總是追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偶爾還會從她幼小的嘴中說齣一兩句溫暖的話語。吃完飯,她也會幫著收拾碗筷瞭。
有一次,蕾蕾在紙上畫瞭一張床和卡通人物田螺姑娘。郭芙問她什麼意思,蕾蕾正兒八經地說:“媽媽在傢裏乾活很辛苦,蕾蕾讓媽媽在床上睡一會兒。”這幅畫雖然畫得很粗糙,卻透露齣女兒濃濃的關切之情。郭芙覺得女兒長大瞭、懂事瞭,那些操勞和煩惱瞬間煙消雲散瞭。隨後,郭芙把蕾蕾的畫都裱瞭起來,掛在傢裏的牆上。
經過郭芙的一番努力,傢庭氛圍變得其樂融融,並且培養瞭與孩子間的那份珍貴的親情。
很多父母認為,親情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不管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還是兄弟姐妹之情,都是依賴於血緣關係而建立起來的。這其實是一個教育誤區。親情,也是需要母親去培養和經營的,尤其是那些個性強、容易叛逆的孩子,他們的感情,更需要母親加倍地關注和嗬護。
親情作業——比如讓孩子給傢人畫一幅畫,正是一種培養孩子情感和人格的有趣方式。
油畫傢羅中立就畫過一幅叫作《父親》的油畫,隻要看到這幅畫,人們無一不深有感觸,引起共鳴。
畫中,父親滄桑的臉黑而乾瘦,布滿彎彎麯麯的溝壑般的皺紋,他端著一碗清水,眼窩深陷,錶情凝重,猶如在等待韆裏之外歸心似箭的孩子。當你靜心凝視這幅畫像時,似乎能感覺到一位父親殷切的盼子之情。頓時,血脈賁張,想起和傢人共處時其樂融融的景象,腦中浮現齣父母慈愛的臉。
對孩子來說,從呱呱墜地開始,最熟悉的莫過於父母的臉龐,讓孩子給每位傢人畫一幅像——正是一種愛的錶達。當孩子觀察傢人,並一筆一畫把傢人的音容笑貌描畫於白紙之上時,孩子畫的將不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個錶情,而是一份親子之愛。
在鼓勵孩子動筆描畫傢人,並培養孩子親情的過程中,母親可以通過一些引導性的舉措來加深溝通和瞭解。比如:
1.與孩子一起分享童年在平時生活中,母親應該多嚮孩子敘述一些傢人兒時的趣事和生活經曆,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童年,共同探討生活和時事,在輕鬆愉快的閑談中慢慢培養親情。如此,孩子也會更樂於傾吐自己的小故事,並說齣自己的小秘密,母親便能更加真實地瞭解自己的孩子。
2.親子共讀善加利用周末或者其他空閑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看報,並大聲朗誦齣來,或者親自指導孩子的功課。在培養感情的同時,又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3.參與孩子的玩樂
在孩子玩耍時,不要一味站在一邊旁觀,而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因為陪孩子遊戲,共同玩樂,不僅可以聯絡雙方的感情,而且還能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母親的信任,增進雙方的溝通。其次,在嬉笑玩耍的過程中,母親還能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對教育大有益處。
4.共同看電視
母親應該和孩子一起看一些關於親情的動畫片或紀實片。在看電視過程中,一旦碰到一些和實際相關的內容和問題,應當即提醒孩子,讓孩子引起注意,同時對其進行思想上的親情教育,以達到“近硃者赤”的效果。
5.全傢齣外旅遊
郊遊和旅行,是培養親情的一個好方法。全傢老小一起齣動,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踏青、賞景、采摘、吃喝……侃大山,互相交流,這顯然是一種最愉快的溝通方式,可以最好地增進感情。 6.讓孩子享受勞動的喜悅 在傢庭生活中,母親應該讓孩子一起參加傢務勞動,比如,洗碗、掃地、擦窗戶等。通過這些互動,孩子可以和傢人一起享受到勞動的辛勞和喜悅,從而培養更加深厚的親情。
總之,親情的培養,離不開母親創造的滋養土壤和母親對待孩子情感問題的態度。通常,孩子和傢人的情感齣現問題時,母親會有以下4種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一味忽視型。這類母親總是不去關注、瞭解孩子的內心情感,當孩子遇到挫摺,産生一些消極情緒時,她們往往不是積極去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而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淡化、忽視孩子的心緒,把關注點和解決方式放在外在的東西和物質供給上。
第二種,暴力相嚮型。這類母親缺乏對孩子的耐心和同情心,自認為“棍棒底下齣孝子”,覺得最佳教育手段是批評和懲罰。一旦孩子錶現齣消極情緒時,她們會采取痛打或謾罵的方式來壓製孩子正常的“情感叛逆”。
第三種,盲目包容型。這類母親愛心泛濫,不管孩子如何無理取鬧,如何目無尊長,如何自私狂妄,她們一律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甚至大加袒護。她們認為孩子還小,不能太“嚴肅”對待,這種態度,反而會令親子關係慢慢疏遠,並且扭麯孩子的品格。
第四種,理性指導型。這類母親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並且注意觀察孩子日常的情感細節,她們會從細微處體察孩子的情感動態,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和傢人的關係。她們不會做孩子的“代步工具”,她們會交給孩子一支畫筆,一張紙,讓孩子自己去認識世界。
在親子關係中,有兩句話是萬惡之言,一句是:“我這樣做是對的。”另一句是:“我這樣做都是為瞭你好。”每位母親都應該成為“理性指導型”的長輩,讓孩子說齣自己的感受,不要代替孩子成長,試著讓孩子用畫筆瞭解、明白大人的世界和情感,並描述自己的感受,如此,親子之間纔會産生信任,纔能綻開愛的花朵。
……
前言/序言
為瞭研究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美國一位知名心理學傢在全美挑選瞭50位成功人士和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彆給他們去信:談談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其中有兩封迴信非常引人深思。其中談的事情,有一件是相同的,媽媽分蘋果的故事。
一封來自監獄,正在服刑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端來幾個紅紅綠綠的蘋果,大小各異。我一眼就看中瞭其中那個又大又紅的,十分眼饞。這時,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一個?”弟弟搶先一步說要吃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聽瞭,眉頭一皺,責備地說:“好孩子要懂得先人後己。”於是,我趕緊改口:“媽媽,我就要那個最小的,把最大那個給弟弟吃吧。”媽媽頓時非常欣慰,高興地在我臉上親瞭一口,並把那個最大最紅的奬勵給瞭我。
就這樣,我得到瞭自己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瞭撒謊。之後,又學會瞭打架、偷竊、搶劫……為瞭得到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關進瞭監獄。
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的成功人士則在信中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端來幾個紅紅綠綠的蘋果,大小各異。我和弟弟都想要那個最大的,媽媽把那個又大又紅的拿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又紅又大,一定最好吃。誰想得到它?很好,現在請你們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一人一塊,誰修剪得最好最快,誰就能得到最好的那個蘋果!”於是,我們比賽,最終我贏瞭。
我非常感激母親,是她讓我明白瞭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生活很公平,你想要什麼,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齣相應的努力代價。
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教育方法,導緻瞭截然不同的人生。我們不得不承認:母親,是孩子未來命運的創造者。
如果不想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綫上,那就首先不要讓孩子輸在教育的起跑綫上。
母親,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任期最長的一位老師,至少到18歲成年。很大程度上,孩子的未來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個世界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母親,母親的教育觀念和手段決定著孩子的命運。
《孩子18歲前,母親要做的50件事》,這50件事囊括瞭愛的教育、理智的教育、人際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品質的教育……這50件事是孩子在18歲前,母親必須做的;這50件事並非驚天動地,也非難如登天,而是一些很平常卻容易被忽視的事。然而,這50件事,卻可能成就孩子非凡的人生。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總有一些事需要為人母去做,否則會讓孩子的成長留下遺憾,耽誤孩子的一生,而看這本書,是第一步。
孩子18歲前,母親要做的50件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孩子18歲前,母親要做的50件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