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在年下定决心放弃德国国籍,入了瑞士籍。从德国到瑞士,国籍改变了,不过德语仍然是通用语言,环境也是他熟悉的,黑塞的流亡不是远离故国的流亡,更多的是内心的、精神上的流亡。流亡期间他写了一些政论文章,这些文章出自个体良知,也诉诸个体良知。文章所想达到的不是带引人们去碰政治问题,而是进入自己的内心,进入完全是个体性的良知。他说:“马克思和我之差异除了他涉及的维度大大超过我之外,就在于他想改变世界,我则想改变个人,他直面群众,我直面个人。”他深信,人的最内在有某些区域,是一切源于政治和带着政治印记的因素达不到的地方,他想做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良知,保持独立人格,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从。
评分书烂了
评分包括了李凯尔特的两部作品:1.《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专著,1899)2.《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论文,1902年作为第五章收入《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限制》)。
评分涂纪亮先生曾经翻译了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在那里,我们了解到李凯尔特的思想围绕着科学的分类,表现出自然和文化的对立;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的对立,进而从作者对于“价值”概念的探讨中,揭示出历史的文化科学安身立命之所在。
评分《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德国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哲学家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1898年,李凯尔特在弗莱堡“文化科学协会”作了有关历史哲学问题的讲演,讲演稿作为报告发表,成为此书。全书分为十四章,讨论了历史哲学中的重要的问题。其基本思想如下。
评分评分 评分
还不错有用啊,哈哈,很好经典
评分重要的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