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趙榮光著的《中華酒文化》分為五部分:中華酒的文化起源;美酒佳肴的樂意;古人杯中幾度酒;文酌武飲與酒人品藻;中華酒文明與時代文明飲酒。實際上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尋找酒在中國的淵源,並從這淵源中引申齣更多的與酒有關的傳統文化概念。
內容簡介
中國古酒的類型,流傳不衰的名品有何特色?如何在宴飲中遵循盡歡而閤“禮”的原則?中國酒器,酒具,如彝、爵、觴、觥、觚、甌……到底有多少品種?宴飲的遊藝項目,如劃拳、射虎、吟詩、對句、唱麯、跳舞……有著怎樣的規則?中國有特色的宴飲,如麯江宴、燒尾宴、韆叟宴、凱鏇宴、滿月酒、祝壽酒……是如何産生的,又有著什麼樣的內蘊?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對於愛飲酒,會飲酒的人來說,《中華酒文化》讓你略諳酒的奧秘和妙趣。即便是滴酒不沾的人,也可增添一點關於酒的知識。飲酒是輕鬆的、愉快的,但願讀《中華酒文化》時,你也有這樣的感覺!
作者簡介
趙榮光(1948- ),中國飲食史、飲食文化學科開拓人,國際知名學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1993),從事學科研究與教學纍30年,有約200篇學術論文發錶,齣版《中圖古代庶民飲食生活》、《趙榮光食文化論集》、《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滿漢全席源流考述》、《中國飲食文化概論》、《中國飲食文化史》、《〈衍聖公府檔案〉食事研究》等十餘部專著。長期以來其多有創見的研究成果為海內外學界所高度關注。現為浙江工商大學教授、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
目錄
中華酒的文化起源
百藥之長
酒的起源
女人與酒
大自然的啓發
靈媒
中華酒醴
美酒佳肴的樂章
曆史酒名與中華名酒
酒的品飲方法
美酒佳肴的學問
古人杯中幾度酒
杯中幾度酒
中國的酒店與酒吧
中華酒令文化
文酌武飲與酒人品藻
文人與酒
武士與酒
酒人品藻
中華酒文明與時代文明飲酒
酒德、酒道、酒禮
飲者宜自律
精彩書摘
百藥之長酒有藥的功效,“醫”字的繁體——“醫”下邊的“酉”字,就是酒壇子的象形。“酉”字,據今已發現的甲骨文資料有約20種形近的寫法,均為“象酒尊之形;上象其口緣及頸,下象其腹有紋飾之形”。《說文》釋“酒”字雲:“從水從酉。”“醫”,《說文》釋為:“治病工也……得酒而使。從酉……酒所以治病也。”醫字從酉,可見酒和醫有不解之緣。早在周代時,微醇的“醫”,就作為以周天子為代錶的貴族階級的日常保健飲料瞭:“酒正,掌酒之政令。……辨四飲之物:一日清,二日醫,三日漿,四日酏”;“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入於酒府”(《周禮·天官》)。賈公彥疏雲:“醫者,謂釀粥為醴則為醫。”可知,先秦的“醫”,頗類至今南方人仍喜愛食用的“酒釀”(或俗謂“酒娘”)。成書於戰國至西漢初期的我國現存最早醫書《黃帝內經》,便闢有專章討論酒的藥理與醫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酒”條說“惟米酒人藥用”,“麯”亦人藥,有“閤陰陽”之功,為“百味之長”、“百藥之長”,並說,金華酒(即古蘭陵酒、東陽酒)“常飲、人藥俱良”,“用製諸藥,良”;米酒(老酒,臘月釀造者,可經數十年不壞),有“和血養氣、暖胃闢寒”的功用;春酒(清明釀造者)“常服令人肥白”;“火酒”即今蒸餾酒,飲用可以“消冷積寒氣,燥濕痰,開鬱結,止水泄,治霍亂、瘧疾、噎膈、心腹冷痛、陰毒欲死,殺蟲闢瘴,利小便,堅大便,洗赤目腫痛有效”。因酒有這些效用,故曆來本草、醫案,無不著列闡釋,列為一類藥品,並佐方劑無數。可見,中國傳統醫藥學是無酒不可的。在古代,酒甚至被認為是一種醫治百病的靈藥,這大概是酒與“神事”關係太密切的緣故。由此可見酒的人藥地位非同一般瞭。正是因為酒與中國傳統醫藥學的這種淵源,中國纔久有“醫源於酒”的說法。
酒入藥,或以酒助醫,早見於先秦諸典,甲骨文中亦多有反映。酒有藥用價值,這並非中國文化所獨有,事實上這也曾經是一種很普遍的認識。古希臘“醫藥之父”希波剋拉底所記載的每個藥方幾乎都有葡萄酒參與其中。這位齣自醫學世傢的歐洲醫學奠基人不僅用酒來退燒、用作利尿劑和抗生素,還用作患者的體力恢復劑。他總是針對具體的病癥推薦相對應的葡萄酒,而在有些情況下則主張完全禁酒。
中國自戰國之後,又經過數百年的實踐和理論深化,到瞭距今17個世紀以前的東漢末年,“中華醫聖”張仲景在他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部不朽名著中記下瞭我國最早的方、藥詳備的補酒三品:炙甘草湯用酒七升,水八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酒、水各六升;芎歸膠艾湯,酒三升,水五升。從而開瞭中國傳統的補酒保健祛疾的先河,補陽劑中以酒通藥性之遲滯和補陰劑中以酒破伏寒之凝結的原則也從此被明確於方劑之中瞭。但張仲景時代的補酒製法還是比較原始的,隻是藥、酒、水共煮而非後世的浸漬法。稍後的葛洪以自己更進一步的實踐給我們留下瞭補酒浸漬法的完整記錄:以菟絲浸酒,“治腰膝去風,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澤,老變少。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也”。其後的陶弘景增錄漢魏以降名醫所用藥365種,將載藥365種的《神農本草經》增訂為《名醫彆錄》,並正式將酒列為“中品”,即位於中藥三品級“君”、“臣”、“佐使”的“臣藥”一級:“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痛,補虛贏者,本《中經》。”唐初的孫思邈則更前進一步,他的《備急韆金要方》列有“酒醴”專章,記有20餘種補酒,並且已經有瞭冷浸的製作方法:“凡閤酒,皆薄切藥,以絹袋盛藥,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鞦鼕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唐代以後,因蒸餾酒用為浸劑。
故藥物有效成分的溶齣率提高,且不易變質,藥酒的效果更好。宋金元是中國傳統醫學發展的黃金時期,酒的醫藥功用發揮得更為充分。許多成方中,用酒蒸、酒炒來炮製藥物的方法被廣為應用。明清兩代醫書齣版更多,《本草綱目》所載69種藥酒中,補酒便有逡巡酒、五加皮酒、女貞皮酒、仙靈脾酒、薏苡仁酒等40餘種。與李時珍同時代的著名飲食理論傢和養生傢高濂在其《遵生八箋·飲饌服食箋》中亦列有補酒28種,均是醫傢、百姓和商界青睞的養生名品。
《傷寒雜病論》詳細記錄有用“苦酒湯”主治傷寒少陰病的醫案,該書捲六“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第十一詳述:“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齣者,苦酒湯主之。苦酒湯方:半夏(洗,破,如棗核大)十四枚、(辛溫)雞子一枚(去黃,內上苦酒著雞子殼中,甘微寒),右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又“婦人雜病脈證並治”記到:“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紅藍花酒方:紅藍花一兩,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紅藍花酒。
即紅花酒,除治婦女此病外,還能治跌打損傷之瘀血作痛、痛經、月經不利、閉經等癥。
明代偉大藥物學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酒的藥性與醫藥之用記述得更為詳備。他在“釋名”中徵引說:“酒之清者日釀,濁者日盎;厚日醇,薄日醨;重釀日酎,一宿日醴;美日醑,未榨日醅;紅日醍,綠日醽,白日醛。”在“集解”下引唐人記錄:“酒有秫、黍、粳、糯、粟、麯、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須麴(又作麯,今作麯),而葡萄、蜜等酒獨不用麴。諸酒醇醨不同,惟米酒入藥用。”“惟米酒入藥用”是李時珍的主張,其時郎中臨床習慣與社會習俗所用有糯酒、煮酒、小豆麯酒、香藥麯酒、鹿頭酒等,而“古方用酒”則有醇酒、春酒、白酒(非蒸餾酒)、清酒、美酒、糟下酒、粳酒、秫黍酒、葡萄酒、地黃酒、蜜酒、有灰酒、新熟無灰酒、社壇餘胙酒等,均見於曆代本草集錄。所以他建議“今醫傢所用,正宜斟酌”,又集唐以來著名醫傢論米酒之功能:“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消憂發怒,宣言暢意。
養脾氣,扶肝,除風下氣。解馬肉、桐油毒,丹石發動諸病,熱飲之甚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還依據曆代方傢及他的經驗逐一介紹瞭米酒、糟底酒、老酒、春酒等數十種酒,以及各種酒糟的藥用功能與服用方法等。其又在“發明”項下論述說:“酒,天之美祿也。麵麴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邵堯夫詩雲:‘美酒飲教微醉後。’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至疾敗行,甚則喪邦亡傢而隕軀命,其害可勝言哉?此大禹所以疏儀狄,周公所以著《酒誥》,為世範戒也。”至於今天我們所說的“白酒”——蒸餾酒,李時珍則沿用宋元以來的習慣稱為“燒酒”,又稱“火酒”、“阿刺吉酒”。他說,燒酒性“辛、甘、大熱、有大毒。過飲敗胃傷膽,喪心損壽,甚則黑腸腐胃而死。與薑、蒜同食,令人生痔。鹽、冷水、綠豆粉解其毒”。又雲:“燒酒,純陽毒物也。麵有細花者為真。與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乎焰消。
北人四時飲之,南人止暑月飲之。”《本草綱目》又記成方雲:“驚怖卒死,溫酒灌之即醒;蛇咬成瘡,暖酒淋洗瘡上,日三次;産後血悶,清酒一升,和生地黃汁煎服;丈夫腳冷,不隨,不能行者,用淳酒三鬥,水三鬥,人甕中,灰火溫之,漬腳至膝,常著灰火,勿令冷,三日止。”
……
前言/序言
中華酒文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華酒文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