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女法医15:停尸间日志

首席女法医15:停尸间日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帕特丽夏·康薇尔 著,苏莹文 译
图书标签:
  • 法医
  • 悬疑
  • 推理
  • 犯罪
  • 医疗
  • 女性主角
  • 都市
  • 小说
  • 停尸间
  • 解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442458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3830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首席女法医”系列第15部,英国银河图书奖
  DNA时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野圭吾最推崇的推理小说大师
  金匕首奖、爱伦·坡奖、英国银河图书奖集于一身
  全景展现神秘的法医世界,开辟一个让尸体开口说话的时代
  全球销量超过1.1亿册

内容简介

  明星心理医生的访谈对象接连被杀.每次案发不久,她都会收到 “睡魔”发来的被害人死前照片。死者的大片皮肉被割掉,现场留有医用胶水和含火药残留物的沙子。
  身份不明的小男孩孤零零地躺在斯卡佩塔的停尸间里。斯卡佩塔在家门外发现一枚金币,金币上有男孩的指纹和“睡魔”凶案现场的胶水。
  死亡接踵而至,停尸间日志上的名录不断拉长,斯卡佩塔隐隐觉出,自己的名字也已被列入其中……

作者简介

  帕特丽夏·康薇尔(Patricia Cornwell),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DNA时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早期做过刑事新闻记者、州法医办公室检验记录员与电脑分析员、里士满市义务警察,曾接受FBI特训;后参与创办弗吉尼亚法医科学与医学研究所、国家法医学院等机构……曲折而独特的经历,使她成功塑造出一个与福尔摩斯齐名的首席女法医——凯·斯卡佩塔,“法医”这一幕后角色也从此走到台前。
  1990年至今,创作“首席女法医”系列作品19部,摘得金匕首奖、爱伦·坡奖、英国银河图书奖等近10种文学奖项,因影响巨大,2011年被授予“法兰西艺术文学骑士勋章”。作品以36种文字风行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逾亿册。

精彩书评

  帕特丽夏的小说,既能让人彻底放松,又能令人极为清醒。
  ——戴维·卡梅伦 (英国首相)

  她能在停尸间内挥洒自如,却掩盖不了身上的那种沉郁和忧伤。
  ——《卫报》(英)

  斯卡佩塔在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如同福尔摩斯在罪案现场挥舞放大镜。
  ——《大都会》(美)

  斯卡佩塔出语锐比锯齿,她若是有心撕裂什么,你会甘心从文身店到巴黎停尸间一路跟随。
  ——《纽约时报》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死者身上得到的知识可以造福活人,司法正义正是为了保护活着的人。——斯卡佩塔

评分

一部紧张刺激的作品,读后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躲到被子里面。——《泰晤士报》

评分

最火热的一个子类型,诸如《CSI犯罪现场》等相关影剧的勃兴也正是始自其创作灵感。也最火热的一个子类型,诸如《CSI犯罪现场》等相关影剧的勃兴也正是始自其创作灵感。也这本日志将被赋予新的意义。可以说,因为帕特丽夏•康薇尔,全球才掀起了刑事鉴识与法医办案的创作风潮。   《停尸间日志》这部初登场就引起轰动的小说,不但开启了近代推理小说发展中最火热的一个子类型,诸如《CSI犯罪现场》等相关影剧的勃兴也正是始自其创作灵感。也难怪《犯罪心理》第7季,康薇尔现身了,算是致敬吧。 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惊悚小说。   以手写的方式记录送进停尸间的每件个案,对女法医凯•斯卡佩塔而言,这本日志将被赋予新的意义。可以说,因为帕特丽夏•康薇尔,全球才掀起了刑事鉴识与法医办案的创作风潮。   《停尸间日志》这部初登场就引起轰动的小说,不但开启了近代推理小说发展中最火热的一个子类型,诸如《CSI犯罪现场》等相关影剧的勃兴也正是始自其创作灵感。也难怪《犯罪心理》第7季,康薇尔现身了,算是致敬吧。 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惊悚小说。   以手写的方式记录送进停尸间的每件个案,对女法医凯•斯卡佩塔而言,这本日志将被赋予新的意义。可以说,因为帕特丽夏•康薇尔,全球才掀起了刑事鉴识与法医办案的创作风潮。   《停尸间日志》这部初登场就引起轰动的小说,不但开启了近代推理小说发展中最火热的一个子类型,诸如《CSI犯罪现场》等相关影剧的勃兴也正是始自其创作灵感。也难怪《犯罪心理》第7季,康薇尔现身了,算是致敬吧。 英国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惊悚小说。   以手写的方式记录送进停尸间的每件个案,对女法医凯•斯卡佩塔而言,这本日志将被赋予新的意义。可以说,因为帕特丽夏•康薇尔,全球才掀起了刑事鉴识与法医办案的创作风潮。   《停尸间日志》这部初登场就引起轰动的小说,不但开启了近代推理小说发展中最火热的一个子类型,诸如《CSI犯罪现场》等相关影剧的勃兴也正是始自其创作灵感。也难怪《犯罪心理》第7季,康薇尔现身了,算是致敬吧。

评分

  DNA时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评分

  “我们能确定那天早上店门曾经打开过吗?”露西问,“有没有可能是她们下车以后遇上了什么事?”

评分

在读了很多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侦破案件的小说后,再来读这本《首席女法医》,不能不说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与在作者创造的特定环境下所进行的演绎推理相比,这种依靠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寻找罪犯证据的案件,其可信度也似乎更高一点。毕竟,完美的推理只存在于书本上,理想中。现实中似乎不大可能实现。当然,我说的是“完美”的。    应该说,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见识了法医在侦破案件过程中的作用。其实,这一角色对于推理小说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福尔摩斯,还是波洛,在他们破案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医生出现,甚至成为二号人物,例如华生医生,尽管他不是法医,尽管他所遵循的是福尔摩斯的那一套演绎推理法,但是,他们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一直没有成为主角而已。也正是因为此,法医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模糊的,既不可或缺,又可有可无,有时候甚至可笑。因为他们有时会成为案件侦破的误导者,从而给侦探的演绎推理制造了种种障碍。    但事实如此吗?这种书给出了一个否定的回答。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斯卡佩塔医生的工作,这本书中的连环凶杀案会以怎样的方式侦破。    由此,我忽发奇想。当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可以通过尸体解剖发现更多的信息的时候。那在未来的日子里,医生们是否能够采集到受害者生前的记忆,并将其转化为图像,直接指认出凶手呢?    如果科技真能发展到那一天,我想那不将震慑到罪犯,即如我们这些普通人,也会感到胆寒吧,因为我们将无处掩埋我们各自的隐私。    而对于侦探来讲,一个缺乏医学技能的侦探,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侦探吗?除非他愿意充当法医们的助手,仅仅承担起抓捕的责任。 如果除去这本书的时代背景因素,就小说论小说,这个故事有些简单了,几乎显现了作为处女作的所有明显特征。情节发展的因素似乎是边写边想边加,缺乏一环扣一环的关联意义。作为普通小说,这无妨;可是以侦探小说论,不够严谨。此外,整体叙事不够流畅,全篇的文字分布不均衡,有些部分拖沓了。       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才能对一本书、一个人做出评价,于是我更感慨,20多年来,侦探小说的发展是多么迅猛,我们多么幸运可以读到那么多的优秀作品。       最后,我要忍不住批评一下图书发行商,你们在每一本书上所策划的溢美之词和手段用得太多了,却伤害了读书过程中自然发现、渐渐品味的惊喜。这是一种投毒,会让你们在将来失去生存的市场。 弗吉尼亚,里士满。 四名女子连续被勒杀,凶手没有留下指纹,现场却有一股似有若无的气味。警方一筹莫展,被迫向首席女法医凯•斯卡佩塔求助。首席女法医经过不懈努力,发现遇害人尸体在激光照射下会发出奇异的闪光。 气味来自何处?是什么在闪光?女法医渐渐触及真相,阴冷的刀锋却已迫近咽喉…… 《首席女法医》(Postmortem)是帕特丽夏•康薇尔(Patricia Cornwell)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是她创作的以州首席女法医凯•斯卡佩塔为主角的系列小说的第一本。 1990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1991年,更以横扫之势征服欧美众多大奖评委,史无前例地在一年中一举斩获爱伦•坡(Edgar)年度最佳新人奖、克雷西文学奖(Creasey)、安东尼文学奖(Anthony)、麦卡维帝文学奖(Macavity)以及法国的浪漫传奇小说奖(French Prix du Roman d’Aventure)等5项大奖。 从此,康薇尔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创作“首席女法医”系列小说,斯卡佩塔也成为欧美最为著名的法医形象,于1999年作为美国作家创作的最佳侦探,荣获歇洛克奖(Sherlock Award)。

评分

评分

整個系列當作教科書去看。

评分

  全景展现神秘的法医世界,开辟一个让尸体开口说话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