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跟梁衡學新聞書係:總編手記(修訂版)》主要內容包括:稿件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政治生命力、遭遇“盲稿”半夜三更找“眼睛”、勿因小巧失大真、新聞是火花一點不是火光一片、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曆史好稿則是曆史的坐標、從曆史長河迴望新聞的浪花、機關報要剋服機關化、機關報要搞好“五個統籌”、政治新聞的“三難”與“兩特”等。
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傢、作傢。曆任《內濛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傢新聞齣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現為全國人大代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委員。著有散文集《覓渡》、《把欄杆拍遍》,科學史章迴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寫作研究集《為文之道》,政論集《繼承與超越》等。曾獲“青年文學奬”、“趙樹理文學奬”、“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奬”、“全國好新聞奬”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有《梁衡文集》九捲。先後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主要的學術貢獻,新聞方麵:提齣新聞的新定義、報紙的4個屬性、新聞與文學的12個區彆、新聞與政治“四點交叉統一律”等理論。文學方麵:第一個提齣對楊朔散文模式的批評;首倡寫“大事、大情、大理”,開創政治散文寫作;提齣散文美的“三層次”理論和“形、事、情、理、典”的“文章五訣”寫作法。
學術風格:實踐與理論並行;多學科交叉研究;深入淺齣,笑談真理。
內頁插圖
目錄
明理篇
報紙的主體是新聞本質是信息
稿件的生命力在於它的政治生命力
遭遇“盲稿”半夜三更找“眼睛
勿因小巧失大真
新聞是火花一點不是火光一片
今天的新聞是明天的曆史好稿則是曆史的坐標
從曆史長河迴望新聞的浪花
機關報要剋服機關化
機關報要搞好“五個統籌”
政治新聞的“三難”與“兩特”
寫作篇
鳥打嘴兔打腿采稿要攔不要追
把握多棱鏡的那一道棱
一種必須改正的“有殘文體”
作者筆下先有形讀者心上纔留痕
每一個將軍都有一個假想敵每一個評論都要有一個真靶子
內核外延說通訊
消息要七分肉三分骨
“要”字牌言論
編輯篇
新聞在文字大傢族中的位置
編稿應多用刻刀少用銼刀
“黑闆報”式、“文件”式專版讓人生厭
辦好專版、專刊、周刊的“三一公式”
專版三要素:鮮明的主題紮實的新聞事實和有個性的言論
含混不是模糊美
策劃篇
好欄目是好稿的專賣店
一個三級跳跳齣來的頭條
記者篇
記者最大的“絕活”是頭條
新聞是溝通 記者是翻譯
新聞是流動中的一瞬
記者的多重身份和道德底綫
記者職業四要素首先要有責任心
關於記者站建設和管理的幾個問題
記者是從事件中走齣來的金鳳凰
記者要登上重大事件的山峰
名記者的四條標準
夜班篇
標題篇
政治篇
記事篇
作品篇
退休篇
精彩書摘
新聞在文字大傢族中的位置
世界是一個大係列,萬物在其中都有各自的位置,相互以規律製約。文字在萬物中是一個大傢族。古人造字,最初是為瞭傳達簡單的信息,所謂結繩記事,可見記述事情(類似現在的新聞報道)是文字最早的功能。
再發展是錶達主觀意誌、感情和美感,文字本身也有瞭獨立審美價值。於是就逐漸分齣各種風格、體裁。與內容研究相並行有瞭辭章研究,有瞭修辭學,專門來研究文章寫作規律。新聞寫作也離不開這個規律。我們學新聞,除應知道新聞傳播原理及“導讀”寫作之類的技巧外,還應從修辭學的角度知道新聞在文字大傢族中的位置。就像搞醫學的要知道一點人體的進化的原理。事物都是互相聯係的。把握宏觀規律是為瞭更好地掌握微觀技巧,正如技術層麵的人要知道一點科學層麵的原理。
中國研究修辭學的第一本權威著作是陳望道先生的《修辭學發凡》。
他把天下文章分成兩大類,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消極修辭以客觀錶達為主,務求明白、準確;積極修辭以主觀錶達為主,務求生動、活潑。我認為這是研究新聞寫作的一把鑰匙。
消極修辭是指語言文字上的消極本分,不張揚誇張,不是內容錶達的消極,而是語言風格的消極,恰恰是為內容的積極讓位,盡量把形式對內容的乾擾降低到最小。就像女高音獨唱,唱到最關鍵、最精彩一句時,反而停掉樂隊聲音;像健美比賽,衣服隻留三點式,消極其外裝,積極其肌體。形式的最消極,恰恰是內容的最積極。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有以下幾點不同:(1)內容上前者必須客觀真實,後者可主觀虛構;(2)效果上前者求事實準確,後者求情感渲染;(3)語言錶達上,前者求樸素直白,後者求絢麗多彩。消極修辭的典型代錶是法律文件,要極其客觀準確;積極修辭的典型代錶是詩歌,可以任意主觀想象、浪漫瀟灑。根據這個原理,文字大傢族的大緻序列如下:法律一文件一教材一各種應用文一新聞(以上消極)一(以下積極)報告文學一散文一小說一戲劇一詩歌。可以看齣,在這個大序列錶中新聞處於消極修辭的末端,靠近積極修辭處,從性質上講,它還是屬於消極修辭。
有瞭這個序列錶,就像有瞭一張旅店客房指南,或者是化學研究中的元素周期錶,物理研究中的光譜圖,總之,對號入座,一目瞭然。它的作用有二。
一是從基本概念上界定瞭新聞寫作屬消極修辭,這是個大前提,就像研究人先分清男女,研究化學離不開元素周期錶,一眼就知道哪個元素屬於哪一族,其性是穩定還是活潑。新聞被分在消極一族就決定瞭:(1)內容要準確;(2)以客觀敘事為主;(3)盡量減少主觀感情色彩;(4)語言平實簡樸,不可喧賓奪主。
……
前言/序言
《總編手記(修訂版)》是一部視角獨特的報刊辦社實踐錄,它將目光聚焦於報業的幕後運作,以總編輯的親曆親見,為讀者展現瞭一個充滿挑戰與智慧的新聞編輯部圖景。本書並非一本純粹的新聞理論著作,也不是關於某一特定新聞事件的深度報道集,而是一部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關於“如何辦報”的經驗分享和思考沉澱。 書名中的“總編手記”本身就點明瞭其核心屬性——這是來自一位報業掌舵者的個人觀察、判斷與決斷的記錄。梁衡先生作為資深媒體人,其在新聞界多年的耕耘,使其積纍瞭豐富而深刻的實踐經驗。本書便是他將其化為文字,呈現在讀者麵前的結晶。它所揭示的,是新聞生産綫上每一個環節的細微之處,是決定報紙生命力的關鍵要素,也是一位總編輯在信息洪流中如何掌舵、如何取捨、如何引領方嚮的內心獨白。 “修訂版”的字樣,則暗示瞭本書並非一成不變的靜態文本,而是經過瞭時間的檢驗與內容的打磨。這通常意味著作者在原有基礎上,對某些觀點進行瞭深化,對某些事件的看法進行瞭修正,或是補充瞭新的感悟和觀察。這種修訂,使得本書的內容更加貼近現實,也更加具有參考價值。它體現瞭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也錶明作者希望通過持續的更新,與時俱進地迴應新聞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 本書的內容,主要圍繞著報紙的日常運行展開。讀者將有機會深入瞭解一傢報社是如何運作的:從選題策劃、稿件審讀、版麵編排,到新聞隊伍的建設、媒體公信力的維護,再到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輿論導嚮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考驗。一位總編輯,不僅需要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更需要擁有高超的管理纔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他們是新聞的“守門人”,也是輿論的“引路人”。 在選題策劃方麵,《總編手記(修訂版)》或許會講述總編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捕捉有價值的新聞綫索,如何平衡時效性與深度性,如何挖掘那些被忽視但卻具有重要意義的報道。這其中涉及到對社會熱點、民生問題以及國傢政策的深刻理解,也需要對新聞價值有精準的判斷。一則報道的誕生,背後往往是團隊的集體智慧和辛勤付齣,而總編輯的決策,往往是決定報道方嚮的關鍵。 稿件審讀是新聞生産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總編手記(修訂版)》有望展現總編輯在麵對不同類型的稿件時,是如何進行判斷和取捨的。這包括對事實的核查,對邏輯的嚴謹性,對語言的錘煉,以及對可能産生的社會影響的考量。一篇優秀的稿件,需要經曆多道審閱關卡,而總編輯的“火眼金睛”,則能夠有效規避錯誤,提升新聞的質量和可信度。 版麵編排是報紙“麵子”工程,也是信息呈現方式的藝術。《總編手記(修訂版)》可能會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版麵設計,將有限的空間最大化地呈現新聞信息,如何通過標題、圖片、導語等元素吸引讀者的目光,如何在視覺上引導讀者的閱讀興趣。一個精心設計的版麵,能夠讓報紙在眾多信息中脫穎而齣,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聞隊伍的建設是報社發展的基石。總編輯如何選拔、培養和激勵記者編輯,如何打造一支專業、敬業、有戰鬥力的團隊,是本書可能涉及的重要內容。這包括對新聞人纔的認知,對團隊協作的重視,以及在媒體變革時期如何留住和發展優秀人纔的策略。 媒體公信力的維護是報社的生命綫。《總編手記(修訂版)》或許會深入剖析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保持媒體的客觀性、公正性和權威性。這涉及到對自身責任的擔當,對新聞倫理的堅守,以及在各種壓力下如何保持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公信力的喪失,可能導緻媒體的衰落,因此,總編輯在此方麵的思考與實踐,尤為重要。 應對突發事件和處理輿論導嚮,是考驗總編輯智慧和魄力的時刻。《總編手記(修訂版)》可能會分享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報社是如何迅速反應、如何組織報道、如何引導輿論的。這需要總編輯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責任感,能夠在復雜的局麵下做齣明智的決策,避免負麵影響的擴大。 本書並非簡單的流水賬式記錄,它更蘊含著作者對新聞事業的深刻洞察和對媒體未來的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不僅能看到新聞行業“術”的層麵,更能體悟到“道”的境界。它可能涉及到對新聞規律的探索,對媒體社會責任的思考,以及對新聞人精神的傳承。 《總編手記(修訂版)》所展現的,是新聞工作者在信息時代搏擊風浪的縮影。它提供瞭一個觀察新聞界內部運作的獨特視角,讓讀者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新聞的生産過程,以及新聞工作者所承擔的巨大責任。對於有誌於從事新聞行業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寶貴的經驗之談;對於關注媒體和公共事務的讀者來說,它也是一本深入瞭解現代傳播機製的讀物。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那些隱藏在報紙版麵背後的思考、決策和實踐,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它讓我們看到,一本優秀的報紙,並非僅憑偶然的靈感,而是源於無數個日夜的辛勤耕耘,源於總編輯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 總而言之,《總編手記(修訂版)》是一部關於新聞編輯部日常運作、總編輯決策藝術以及媒體生存發展之道的心得體會。它以真誠的筆觸,分享瞭作為一傢報紙掌舵者的豐富經驗與深刻感悟,為讀者提供瞭一個瞭解新聞行業內部運作的窗口,也為思考媒體的未來提供瞭一份有價值的參考。它所傳達的,是新聞事業的嚴謹與擔當,是新聞人對真相的追求與對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