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牛羊病防制(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使用)》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反映了牛羊养殖生产中最为常见、多发和危害严重的疾病,按照内科病、产科病、外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等模块和实验实训技能编排教材内容,并阐述了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症状以及诊疗方法,尽可能增加了中兽医疗法。《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牛羊病防制(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使用)》不仅作为高职高专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反刍动物养殖场兽医、基层兽医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前言
项目一 内科疾病诊治
模块一 营养代谢性疾病诊治
任务一 奶牛酮病
任务二 奶牛妊娠毒血症
任务三 牛产后血红蛋白尿病
任务四 佝偻病与骨软症
任务五 低血镁症性搐搦
任务六 硒与维生素E缺乏症
任务七 奶牛卧倒不起综合征
任务八 维生素A缺乏症
任务九 异食癖
项目二 中毒性疾病
模块一 饲料中毒
任务一 氢氰酸中毒
任务二 酒糟中毒
任务三 亚硝酸盐中毒
任务四 菜籽渣中毒
任务五 马铃薯中毒
任务六 黑斑病甘薯中毒
任务七 黄曲霉毒素中毒
任务八 氨化饲料中毒
模块二 化肥及农药中毒
任务一 有机磷农药中毒
任务二 有机氯农药中毒
任务三 有机氟中毒
模块三 有毒植物中毒
任务一 疯草中毒
任务二 棘豆中毒
任务三 栎树叶中毒
任务四 毒芹中毒
项目三 消化系统疾病
模块一 口腔、咽、食管疾病
任务一 口炎
任务二 咽炎
任务三 食管阻塞
模块二 胃肠疾病
任务一 前胃弛缓
任务二 瘤胃积食
任务三 瘤胃臌气
任务四 瘤胃酸中毒
任务五 创伤性网胃-心包炎
任务六 瓣胃阻塞
任务七 皱胃阻塞
任务八 皱胃变位
任务九 皱胃炎
任务十 皱胃溃疡
任务十一 牛肠便秘
任务十二 肠变位
任务十三 胃肠炎
任务十四 牛黏液膜性肠炎
任务十五 犊牛消化不良
模块三 呼吸系统疾病
任务一 感冒
任务二 支气管炎
任务三 支气管肺炎
任务四 大叶性肺炎
……
项目四 产科疾病
项目五 外科病
项目六 传染病
项目七 寄生虫病
项目八 实验实训技能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肿瘤是畜禽机体中某些正常组织细胞,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增殖分化而形成的病理性新生物。它与受累组织的生理需要无关,无规律生长,丧失正常细胞功能,破坏原器官结构,有的可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危及生命。肿瘤组织比正常的组织增殖快,耗损动物体大量的营养,同时还产生某些有害物质,损害机体。
根据肿瘤对患畜的危害程度不同,通常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诊断病理学中,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组织形态和性质不同,可区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神经组织肿瘤和其他类型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如纤维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纤维瘤;脂肪组织发生的肿瘤,称脂肪瘤等。在一些情况下,良性肿瘤也可根据其生长的形态而命名,如发生在皮肤或黏膜上,形似乳头的良性肿瘤,称乳头状瘤。恶性肿瘤源于上皮组织的称为“癌”;源于间叶组织的,统称为“肉瘤”。
任务一
眼鳞状细胞癌
【任务简介】
鳞状细胞癌是由鳞状上皮细胞转化而来的恶性肿瘤,又称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最常发生于动物皮肤的鳞状上皮和有此种上皮的黏膜(如口腔、食道、阴道和子宫颈等)。眼鳞状细胞癌,以牛为最多发,海福特牛种易感性强。
【任务要求】
掌握眼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措施。
【工作任务】
一、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眼睑、结膜或角膜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局限性突起、光滑、不规则,无药物反应,并见溃烂、流脓或肿瘤增大)可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初,角膜和巩膜面上出现癌前期的色斑,略带白色,稍突出表面。继而,呈疣状物被覆于结膜面,进一步形成乳头状瘤。最后,在角膜或巩膜上形成癌瘤。有时累及瞬膜或眼睑。
……
前言/序言
牛羊病防制:畜牧兽医专业核心技能与实践指南 导言 在现代畜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牛羊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效益、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卫生。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各类疫病对牛羊健康构成的威胁日益严峻,防病治病能力成为衡量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水平的关键指标。本书旨在为全国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前沿的牛羊病防制理论与实践指南,帮助他们掌握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以及疫病管理的核心技能,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第一部分:牛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本部分将聚焦于当前牛羊养殖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各类疾病,深入剖析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 瘤胃紊乱(Acidosis/Alkalosis):重点阐述急性瘤胃酸中毒和瘤胃碱中毒的病因(饲料配方不当、快速换草等)、发病机制(微生物群落失调、pH值急剧变化)、典型症状(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腹泻或便秘、瘤胃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体格检查要点(叩诊、听诊)、以及鉴别诊断(与胃扩张、肠梗阻等)。 鼓胀(Bloat):详细介绍泡沫性鼓胀(瘤胃内容物产生过多气体无法排出)和气体性鼓胀(机械性阻塞导致气体积聚)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腹部膨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体格检查(腹围增大、叩诊呈鼓音)、紧急处理措施(导管插入、消泡剂使用),并与其他腹胀疾病进行鉴别。 肠炎、腹泻(Enteritis, Diarrhea):涵盖细菌性(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性(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及寄生虫性腹泻的病原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腹泻的性状、颜色、气味、是否混有粘液或血液)、脱水体征的评估、以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策略。 胃肠道寄生虫病(Gastrointestinal Parasitism):重点介绍常见的线虫、吸虫、绦虫等对牛羊健康的影响,包括不同寄生虫的生命周期、感染途径、致病机理(吸血、损伤组织、消耗营养),以及临床症状(消瘦、被毛粗乱、贫血、腹泻或便秘、生产性能下降)。将详细讲解粪便检查(卵囊计数、种类鉴定)的重要性。 消化不良(Indigestion):系统讲解各类消化不良的成因(饲料质量差、环境因素、应激等),不同类型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食欲不振、反刍失调、排粪异常),以及基础的缓解和治疗方法。 二、呼吸系统疾病 牛肺疫(Bovine Pulmonary Adenomatosis):深入剖析其病原、传播方式,以及对肺脏的破坏机制,重点讲解早期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和后期表现(消瘦、精神沉郁),以及诊断中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作用。 牛病毒性呼吸道疾病(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 BVDV, 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 BRVS, Parainfluenza Virus 3 - PI3, etc.):分别介绍不同病毒的特性、感染途径、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以及由此引发的综合征。强调多因素协同作用(病毒、细菌、环境)致病的特点,详细描述临床症状(流鼻涕、咳嗽、发热、精神沉郁)和辅助诊断方法(病毒分离、抗体检测)。 牛肺炎(Pneumonia):系统讲解细菌性肺炎(如巴氏杆菌、支原体)和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过程,以及它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牛只中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强调听诊在肺炎诊断中的重要性,包括杂音的类型和部位。 鼻咽炎、支气管炎(Nasopharyngitis, Bronchitis):讲解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区分单纯的炎症反应和继发的感染,描述相关症状(流鼻涕、咳嗽、打喷嚏)和处理原则。 羊肺炎(Ovine Pneumonia):与牛肺炎类似,但会重点介绍在羊群中常见的病原和易感因素,以及羊只特有的呼吸道症状。 三、循环系统疾病 心肌炎、心内膜炎(Myocarditis, Endocarditis):阐述感染性(细菌、病毒)、中毒性及代谢性心肌损伤的病因,重点关注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临床表现(心音异常、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水肿)和预后评估。 贫血(Anemia):分析营养性贫血(铁、铜缺乏)、寄生虫性贫血(吸血虫)、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等多种原因,讲解贫血的临床症状(粘膜苍白、精神沉郁、运动耐力下降)和诊断方法(血常规检查)。 血栓形成(Thrombosis):介绍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炎症、创伤、血液流速减慢等),以及血栓形成的临床后果,例如肢体水肿、疼痛等。 四、神经系统疾病 狂犬病(Rabies):介绍其病毒学特点、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咬伤),以及狂犬病在牛羊中的典型表现(兴奋、狂躁、麻痹等),强调其人畜共患的危险性,以及疫苗接种和隔离的重要性。 脑炎、脑膜炎(Encephalitis, Meningitis):讲解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脑部炎症,临床症状(精神异常、共济失调、斜颈、癫痫发作),以及诊断中的脑脊液检查。 中毒引起的神经症状(Neurological Signs due to Poisoning):涵盖重金属中毒(铅、砷)、农药中毒(有机磷)、某些植物中毒(如毒麦)等,分析不同毒物的致病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神经系统异常(震颤、麻痹、昏迷)。 五、皮肤和附着器官疾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 LSD):详细介绍其病毒特征、传播方式(昆虫媒介),以及典型症状(皮肤结节、淋巴结肿大、高热),强调其对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牛皮癣(Ringworm):阐述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真菌感染,病灶特点(圆形、脱毛、鳞屑),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疥螨病、牛虱(Mange, Lice):介绍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其生活史、感染方式,以及引起的症状(瘙痒、脱毛、皮炎),强调驱虫的重要性。 蹄病(Foot Diseases):重点讲解牛羊常见蹄病,如蹄叉腐烂(Foot Rot)、蹄踵腐烂(Heel Rot)、趾间皮炎(Interdigital Dermatitis),分析其病因(潮湿环境、细菌感染),临床表现(跛行、疼痛、肿胀),以及蹄部修剪和治疗。 乳房炎(Mastitis):这是养殖牛(特别是奶牛)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们将详细介绍其病原(细菌为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途径(乳头孔、损伤)、临床表现(乳房红肿热痛、乳汁异常——凝块、血性、水样)、体细胞计数在诊断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抗生素应用)和预防(挤奶卫生、环境控制)。 六、生殖系统疾病 子宫内膜炎、阴道炎(Endometritis, Vaginitis):介绍细菌感染、助产损伤、激素失调等引起的生殖道炎症,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异常、发情周期紊乱、不孕),以及诊断和治疗。 卵巢囊肿、黄体功能不全(Ovarian Cysts, Luteal Insufficiency):讲解激素调控异常在其中的作用,临床表现(发情异常、配种受胎率下降),以及激素疗法。 胎衣不下(Retained Placenta):分析其原因(如营养不良、子宫收缩乏力、感染),临床症状,以及处理原则(防止感染、促进子宫复旧)。 不孕症(Infertility):综合分析导致牛羊不孕的各种原因,包括营养、疾病、遗传、管理等,强调系统性诊断的重要性。 七、代谢性疾病 酮病(Ketosis):重点介绍产后或饥饿性酮病,其病因(能量负平衡)、病理生理(脂肪分解产生酮体)、临床表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有酮味)、以及诊断(尿酮、血酮检测)。 低钙血症/低镁血症(Hypocalcemia/Hypomagnesemia - Milk Fever/Grass Tetany):分析其与饲料中钙、镁比例失调或吸收不良的关系,临床表现(肌肉震颤、瘫痪、昏迷),以及紧急处理(钙、镁制剂)。 矿物质及维生素缺乏症(Mineral and Vitamin Deficiencies):涵盖常见的铁、铜、锌、硒、维生素A、D、E等缺乏症,分析其在牛羊生长发育、繁殖、免疫力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相应临床表现。 第二部分:牛羊疫病预防与免疫控制 本部分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系统阐述牛羊疫病预防的策略和方法,强调疫苗接种在疾病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一、生物安全措施(Biosecurity Measures) 场区规划与设施要求:介绍隔离区、生产区、疫病区划分原则,以及进出消毒、人员管理、车辆消毒等具体要求。 动物引入管理:强调新引进动物的隔离观察期、健康检查、必要的检测。 饲料、饮水、垫料管理:从源头控制疫病传播,保证卫生安全。 病死畜处理:强调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防止疫病扩散。 二、免疫接种(Vaccination) 免疫学基本原理:简要介绍抗原、抗体、免疫应答等基本概念,为理解疫苗作用打下基础。 牛羊常见疫苗种类:详细介绍各类疫苗,如口蹄疫疫苗、蓝舌病疫苗、牛瘟疫苗、牛肺疫疫苗、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布鲁氏菌疫苗等。 疫苗接种程序与原则:讲解不同品种、年龄、生理状况牛羊的接种程序,包括首免、加强免疫的时间间隔,以及免疫抑制因素的考虑。 疫苗接种效果评估:介绍血清学检测(抗体水平测定)等方法,评估免疫接种的实际效果。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与处理:讲解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环境卫生与消毒(Environmental Hygiene and Disinfection) 常用消毒剂及其性能:介绍各类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戊二醛等)的特点、适用范围、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 消毒技术与操作规程:讲解不同环境(牛舍、设备、车辆)的消毒方法,包括喷洒、熏蒸、浸泡等。 卫生监测与评估:介绍通过采样检测等手段,评估消毒效果和环境卫生水平。 四、检疫与监测(Quarantine and Surveillance) 动物检疫制度:讲解国家和地方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申报、强制扑杀等制度。 疫病监测体系:介绍疾病监测的目的、方法(如例行普查、哨点监测、实验室诊断),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 疫情报告与预警:强调及时、准确报告疫情的重要性,以及预警机制的建立。 第三部分:牛羊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本部分将聚焦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用药指导以及病畜的日常护理,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 一、药物治疗(Drug Therapy) 抗生素的应用:讲解常用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作用机制、抗菌谱、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耐药性问题。强调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 解热镇痛药与消炎药:介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退热、镇痛、抗炎方面的应用。 驱虫药的应用:根据不同寄生虫种类,选择合适的驱虫药(如苯咪唑类、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以及用药剂量和时机。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针对性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他治疗药物:如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利尿剂、助消化药物等。 二、物理疗法与支持疗法(Physical Therapy and Supportive Therapy) 输液疗法:讲解静脉输液的目的(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循环)、输液种类(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复方电解质溶液)及输液速度的掌握。 体温管理: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物理降温或保暖。 伤口处理与包扎:介绍常见伤口的消毒、清创、缝合和包扎技术。 灌服与导管给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通过口服或专用导管给药。 三、外科治疗(Surgical Treatment) 常见手术:介绍如剖腹产、子宫切除、瘤胃穿刺引流、脓肿切开引流、骨折固定等基本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 麻醉与镇痛:简要介绍动物麻醉的基本原理、常用麻醉药物及监测。 四、病畜的隔离与护理(Isolation and Nursing of Sick Animals) 隔离的重要性:强调将病畜与健康畜分开饲养,防止疾病传播。 病舍环境要求:保持病舍的清洁、通风、干燥,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饮食管理:根据病情调整饲料,保证易消化、高营养,鼓励采食。 饮水供应: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观察与记录:详细记录病畜的体温、呼吸、脉搏、食欲、饮欲、粪尿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用药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畜的安乐死:在病情严重、无法挽救的情况下,掌握人道安乐死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部分:疫病应急管理与流行病学分析 本部分将提升学生对突发动物疫病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分析和防控疾病。 一、动物疫病应急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Animal Diseases)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介绍国家、区域和企业层面的应急组织架构。 疫情报告与信息沟通:明确疫情报告的流程、时限和渠道。 应急响应与处置措施:讲解扑杀、封锁、隔离、消毒、溯源等应急措施的启动条件和具体操作。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潜在疫病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与应用(Basic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Epidemiology) 疾病传播模式:分析传染病的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媒介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等模式。 疾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研究病原体、宿主(动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讲解如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识别疾病发生的规律,确定危险因素,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疾病的风险评估与预警:利用流行病学工具,预测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介绍基本的统计学工具,用于处理和分析流行病学数据。 结语 本书力求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阐述,又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牛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技术,具备独立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由于牛羊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本书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欢迎广大师生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