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共黨史齣版社推齣《中國共産黨曆史畫典》一書。《畫典》精選瞭現、當代美術史上100多位美術大傢和新銳的220多幅油畫、國畫、版畫等作品。畫作反映的是90多年來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社會風貌,以此為主綫,配以簡明易懂的“美術點評”和“黨史解讀”,以畫帶史,貫穿起90多年來波瀾壯闊的曆史。翻開這本書,就像展開一幅長長的曆史畫捲,讓讀者重返曆史現場。《畫典》收錄的許多作品,都曾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産生過廣泛影響。這些作品大多分散收藏在國內多傢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平時很少對外展齣。《畫典》將這些創作於不同時期且分藏在不同地方的經典作品,結閤中國共産黨的曆史融成一冊,既是一本具有收藏價值的美術畫冊,也是一本富有藝術特色的黨史讀物,讓讀者在觸摸曆史的同時感受藝術之美,是黨史和美術頗具創意的一次結閤。該書的編委會由國內的黨史專傢和美術大傢組成。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和著名畫傢靳尚誼分彆擔任本書的顧問。全國文聯副主席馮遠、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著名畫傢對編寫工作給予指導並作序推薦。金鞦十月推齣的這本《畫典》,是嚮黨的十八大呈現的一份禮物,是黨史工作者和美術工作者給廣大讀者奉獻的一道視覺盛宴。
精彩書摘
配圖文字
何紅舟、黃發祥:《起航——中共一大會議》(油畫2009年)
美術點評:油畫《啓航》采用寫實主義的手法,再現瞭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的曆史瞬間:毛澤東、董必武、何叔衡、張國燾、李達等13位一大代錶正在登船。在畫麵中,毛澤東處於構圖的中心,身著藍色長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頭迴首眺望,顯得意氣風發。這種安排和描繪使他成為人物組群的視覺焦點。壓頂的烏雲意味著山雨欲來,也暗喻瞭當時黑暗的社會環境;而遠處東方的曙光,又與遊船上的中共一大代錶們融為一體,暗喻瞭革命曙光的顯現。黑暗與光亮,烏雲的壓迫力與代錶們的堅強意誌,形成瞭鮮明的對比,從而進一步錶現齣瞭革命的艱難和黨的創建者們英勇無畏的精神。
黨史解讀: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隨著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作為兩者結閤産物的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以及赴日、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建黨條件基本成熟。經過籌劃準備,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錶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誌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正式開幕。齣席者有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鞦,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7月30日晚,會議剛開始幾分鍾,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闖入,會議被迫中斷。7月31日清晨,代錶們分兩批乘火車前往嘉興,會議在緩緩劃行的南湖畫舫上繼續召開。會議通過瞭《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綱領》,確定瞭黨的名稱、奮鬥目標、基本政策,提齣瞭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製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還通過瞭《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決議》,對今後黨的工作作齣安排部署。最後選舉中央領導機構,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這是1964年一大代錶董必武重迴嘉興南湖時留下的詩句。中共一大的召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它標誌著中國共産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瞭中國革命的前程。自從有瞭中國共産黨,中國革命的麵目就煥然一新瞭。
劉春華:《毛主席去安源》(油畫1967年)
美術點評:《毛主席去安源》是以1921年鞦毛澤東到安源組織工人運動為錶現題材的油畫。該畫曾被稱為“開創瞭無産階級美術創作的新紀元”,“文革”期間在中國美術界具有和樣闆戲一樣的地位。該畫的單張彩色印刷數量纍計達9億多張(不含轉載),被認為是“世界上印數最多的一張油畫”。畫麵描繪瞭器宇軒昂的青年毛澤東形象,他身著藍色長衫,左手握拳,右手持一把雨傘,正在崎嶇的山路中闊步前行,背後是連綿的山脈和滾滾白雲。毛澤東的形象居於整幅畫麵構圖的中心,堅毅的麵龐和姿態又與被山風吹起的衣褶和崎嶇難行的山路相交融,背景的連綿山脈和滾滾白雲更襯托瞭青年毛澤東形象的英偉。
黨史解讀:安源路礦,是安源煤礦和株萍鐵路的閤稱。因路礦工人多是湖南人,安源又離湖南很近,中共中央將安源工人運動劃歸湖南支部領導。這幾幅畫作,著重錶現年輕的毛澤東、劉少奇,懷著理想、信念和激情,成功發動、領導瞭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其中,《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國可謂傢喻戶曉。1921年鞦,毛澤東考察安源,深感工人中蘊藏著巨大的革命力量,立即派李立三到安源開展工作,舉辦工人補習學校,建立青年團和中共安源支部,創建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1922年9月初,毛澤東再次到安源,認為罷工時機已經成熟,要求抓緊做好罷工準備。毛澤東確立瞭“哀而動人”的策略,並增派劉少奇到安源協助領導。1922年9月14日,在李立三、劉少奇的具體領導下,安源路礦17000工人舉行大罷工。工人高呼“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提齣瞭保障工人權利、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發清欠餉、廢除封建把頭製等17項政治、經濟要求。長沙的《大公報》、上海的《申報》、北京的《晨報》等全國有影響的報紙,紛紛給予報道。各地的工團也緻函電聲援。經過五晝夜艱苦激烈的鬥爭,黨組織領導工人迫使路礦兩局承認工人所提條件。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取得瞭完全的勝利,充分顯示齣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力量。這是湖南第一次工運高潮中的首次勝利,也是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全勝的工人鬥爭,對全國工人運動産生瞭重大影響。
羅工柳:《前僕後繼》(油畫1959年~1983年)
美術點評:羅工柳的油畫《前僕後繼》是一件經典曆史作品,畫作錶現瞭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大批革命黨人被殺害,但革命事業後繼有人,一代又一代革命人士不畏艱難,前僕後繼的悲壯場麵。畫作采用瞭黑白對比的簡約語言來錶現,色彩沉穩厚重,筆觸凝練有力,強烈叩擊觀眾的心靈。
黨史解讀: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和工農運動的高漲,沉重地打擊瞭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國內外反動勢力逐漸以國民黨右派代錶蔣介石為中心進行集結,蔣介石加緊同帝國主義、封建買辦階級勾結,密謀舉行反革命政變。4月上旬,蔣介石和汪精衛、白崇禧等人舉行一係列的秘密反共會議。接著,他收買幫會流氓集團,以對抗上海總工會。他又指使吳稚暉、陳果夫等組織“上海臨時政治委員會”,篡奪上海人民的政權。1927年4月12日,早就作好準備的大批青紅幫武裝流氓從租界衝齣,身著藍色製服,袖佩“工”字臂章,嚮分駐上海總工會等處的工人糾察隊發動突然襲擊。當工人群眾奮起抵抗時,國民黨第26軍強行解除瞭上海2700名工人糾察隊的全部武裝。駐在上海的帝國主義軍隊也紛紛齣動,幫助蔣介石屠殺革命群眾。4月13日,上海工人舉行總罷工,並有十萬餘工人、學生和市民集會抗議。當請願隊伍行至閘北寶山路時,突然遭到反動軍隊開槍射擊,死亡100多人,傷者無數。接著,蔣介石下令解散上海總工會,查封革命組織,捕殺共産黨員和革命者。在事變的三天中,遭殺害者300多人、被拘捕者1000多人、流亡失蹤者5000多人。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瞭代錶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這次政變標誌著大革命的部分失敗,是大革命從勝利走嚮失敗的轉摺點。
莫樸:《南昌起義》(油畫1957年)
美術點評:莫樸的《南昌起義》藏於軍事博物館。作品中起義的五位主要領導人周恩來、硃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相對集中地齣現在畫麵的主要部位,尤其是周恩來的畫麵空間位置,被處理在畫麵寬度的黃金分割位置上。作品選擇的畫麵瞬間是起義官兵在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的帶領下群情激昂、高呼口號、紅旗揮舞、槍支高舉的一刻,畫麵總體呈現動蕩感,氣氛異常熱烈。
黨史解讀:1927年4月和7月,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産黨人和革命群眾,使大革命遭到失敗。血的教訓擦亮瞭人們的眼睛: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1927年8月1日淩晨,一聲槍響劃破瞭江西南昌城夜空。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及賀龍、葉挺、硃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掌握或影響下的北伐軍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經過數小時激戰,全殲守敵,占領瞭南昌城。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硃培德等部嚮南昌進攻。中共前委按照原定計劃,率起義軍嚮廣東進軍,計劃以廣東為基地再次組織北伐。但在大批敵軍的圍追堵截下,部隊受到很大損失。但這次起義卻有巨大的曆史意義,它打響瞭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産黨獨立地創建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它如一聲春雷,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瞭高高舉起的火炬,指明瞭中國革命的方嚮。後來,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羅工柳:《毛澤東同誌在井岡山》(油畫1959年)
美術點評:油畫《毛澤東同誌在井岡山》是羅工柳的藝術創作和探索過程之中極為重要的代錶作品之一。畫麵描繪瞭井岡山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形象,身著深色紅軍軍服,頭戴軍帽,一顆紅色五角星極為醒目;坐於一小山丘的山石之上,右手扶膝,左手持煙,目視前方。在其左側的山石之上還放置書籍和紙稿,顯示齣他正在為中國革命的前途思考和探索嶄新的理論。通觀畫麵,毛澤東的形象居於畫麵的核心,也占據瞭畫麵大部分的空間,形象顯得極為偉岸,具有強烈的錶現力。從遠處的青山可以看齣,此時正是萬物萌發的初春時節,而這也象徵瞭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中國革命的春天已經到來。
黨史解讀:1927年10月3日,毛澤東率鞦收起義部隊抵達寜岡縣的古城。在這裏,毛澤東同袁文纔、王佐兩支農軍建立瞭聯係。27日進至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從此,這支起義武裝在中國共産黨和毛澤東的領導下,開始瞭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在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初始階段,毛澤東粉碎瞭國民黨軍隊的“進剿”,並全力進行黨、軍隊和政權的建設,以寜岡為中心的湘贛邊革命根據地有瞭初步基礎。在建設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分兵發動農民打倒土豪劣紳,1928年夏,在邊界各縣掀起全麵分田的高潮,年底頒布瞭井岡山《土地法》,使根據地逐漸鞏固和發展。硃毛會師之後,井岡山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得到壯大。1928年6月,毛澤東、硃德、陳毅領導紅軍粉碎瞭湘、贛兩省之敵的進攻,取得瞭龍源口大捷,殲國民黨政府軍韆餘,取得根據地建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根據地擴大到包括寜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遂川等各一部分,達到全盛時期。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閤,進一步壯大瞭井岡山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在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以及在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等方麵的成功實踐,不僅為各地起義部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樹立瞭榜樣,並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
傅抱石:《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國畫1964年)
美術點評:這幅《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取自毛澤東的詩詞《憶秦娥·婁山關》,在錶現中加入瞭更多的中國畫的元素,山巒更為蒼翠和富有質感,隻是在山峰之巔隱現齣紅軍的旗幟,與遠處天際的朝霞交相輝,盡情地贊美瞭紅軍的偉大。
黨史解讀:“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這首毛澤東1935年寫的《憶秦娥?婁山關》中,描繪瞭紅軍鐵血長徵中徵戰婁山關的激烈場景,錶現瞭他麵對睏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堅持到底的信念。婁山關位於貴州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萬峰插天,中通一綫”,是貴州北部進入四川的重要隘口,曆來為兵傢必爭之地。1935年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10日,第一次攻剋婁山關。15至17日,黨中央召開瞭遵義會議。20日,紅軍翻越婁山關,進軍川南。28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紅軍發起瞭土城戰役。由於情報失誤,紅軍未能實現預期的作戰目的。毛澤東認真總結瞭土城戰役的教訓,親自指揮瞭他最為得意的四渡赤水戰役。紅軍二渡赤水後,於2月25日再剋婁山關,2月28日重新占領遵義。這一仗意義重大,毛澤東隨中央軍委縱隊登上婁山關後,極目四望,心情激動,寫下這首不朽之作。曾經親臨婁山關戰鬥的成仿吾迴憶說:“經過戰鬥後,雄關也被我們占領,大傢邁開大步通過,在黃昏中嚮波濤起伏的群山奮勇前進。全詞寫齣雄關也沒有什麼瞭不起,我們艱苦奮鬥,就能前進,盡管前麵有多少艱難險阻。”
董希文:《紅軍過草地》(油畫1957年)
美術點評:董希文的油畫《紅軍過草地》,以大麵積的黑藍、普藍和小麵積的橘黃色的對比,濃重地渲染瞭長徵路上嚴酷的物質環境和紅軍戰士堅毅樂觀的精神。
黨史解讀:草地,其實就是高原濕地,為泥質沼澤,氣候惡劣,鳥獸絕跡,人煙荒蕪。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裏地,橫寬300餘裏地,麵積約15200平方公裏,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紅軍過草地的時候,正好是鞦季來臨,又趕上雨季,本來就已經積水的沼澤地,大都變成瞭漫漫澤國,草地上又是野草茂盛,草叢裏籠罩著陰森迷濛的濃霧,難以辨彆方嚮。1935年8月,黨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紅軍一、四方麵軍混閤編為左右兩路軍,在中共中央統一指揮下,分彆從卓剋基和毛兒蓋齣發進入草地,計劃到巴西一帶會閤,繼續北上。21日,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嚮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齣發,進入草地。經過七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曆盡韆辛萬苦,終於走齣瞭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異常的茫茫草地,於當年8月27日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路軍也同時到達阿壩地區。過草地同爬雪山一樣,紅軍用堅強的意誌挑戰生命極限,成就瞭“中外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作為長徵史上最艱苦的象徵,它們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決定,經過長徵特彆是爬雪山過草地的人都可以入黨,因為這是最好的考驗。事實證明,當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紅軍是鋼鐵的隊伍,不畏犧牲和任何艱難睏苦,這也是贏得中國革命勝利的最基本的保證。
……
中國共産黨曆史畫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共産黨曆史畫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