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6月,总第256期)

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6月,总第256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子康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艺术
  • 中国艺术
  • 东方艺术
  • 文化
  • 艺术史
  • 鉴赏
  • 技法
  • 2012年
  • 期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艺术出版社
ISBN:9771005973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0490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6月,总第256期)》主要内容包括:聚焦、虚白斋藏历代书法选刊、朱痕、怀玉印室藏印举要、中坚、身潜妙理道寄凡心、“蚂蚁爪子”——另类书论的解读、金石、东汉曹操宗族墓的砖文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聚焦
虚白斋藏历代书法选刊
朱痕
怀玉印室藏印举要
中坚
身潜妙理道寄凡心
“蚂蚁爪子”——另类书论的解读
金石
东汉曹操宗族墓的砖文
展事
城市山林——“何国门书画印展”研讨会纪要
鉴藏
百石斋藏宋元地券书法初探
杂俎
推介
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

精彩书摘

书法上的精进可以想见。王宠书法以行草和小楷著称,行草书受《阁帖》影响最大,且体势上多字字独立,不相连属,依靠单字的倚侧及重心的腾挪来贯通。此件《草书杜甫曲江诗》轴尺幅不大,字数甚多,用笔清劲虚和、连带斩截,正如邢侗所评“疏拓秀媚,亭亭天拔”,有一种矫矫不群的生拙隐逸之气。
许光祚,生卒不详,字灵长,浙江仁和(今浙江温岭县)人。万历初,举于乡,知太平县。能诗,格调平易,著有《许灵长集》。书法上,史载其各体皆能,但传世书迹不多,且均藏于各大博物馆。此件《小楷临钟繇荐直表及孝女曹娥碑册》当属佳品,从用笔、结构到气息皆能人晋人神髓,颇为难得,且笔力道润,生发自然,气息安静虚穆更见精妙。
晚明时期狂飙突进的旷世天才徐渭(1521-1593)所书《行草书诗手卷》为虚白斋所藏中重要作品之一。该卷为徐渭应友人之请的乘兴之作,内容为徐渭自作诗三首,即《天瓦庵》、《寒泉庵》、((元夕饮钱氏宅作火杨梅诗》。据卷中所注作书时间为“万历改元之清明日”,也就是徐渭出狱后的第一年。卷尾跋云:“慕兰钱子索余书久矣,适清和之候,紫兰盛开,市樱烹笋,觞我于海月之楼,因为作此。携门人马化龙。”畅爽之情溢于言表,并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现场场景:经过长期痛苦不堪的牢狱之灾后重见天日的徐渭,在友人盛情款待之下,慨然作书以应其素。可以想见,徐渭当时之心境与豪情。该卷笔意恣肆轻快,提按顿挫随意生发,通篇潇洒摇曳,跌宕多姿,如入无人之境,爽爽有风神。尤其是最后一首诗纯用典型的章草书出,这在徐渭所作中也极为少见,用笔精到却毫不拘谨,敦厚之余能加以果断痛快,潇散中不失苍辣,显然不是宋克之流可以比拟。对于章草,徐渭尝有书论云:“吾学索靖书,虽梗概亦不得,然人并以章草视之,不知章稍逸而近分,索则超而仿篆。”并此卷而观之,不能不让人玩味。
……

前言/序言


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6月,总第256期) 内容概述 本期《东方艺术》杂志,聚焦于璀璨夺目的中国书法艺术,以“书法”为主题,精选了2012年6月,总第256期的精华内容。本刊旨在深入浅出地探讨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美学、创作技巧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传承,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者以及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呈现一场丰富而深刻的视觉与思想盛宴。 一、 书法艺术的历史回溯与演变 本期内容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顾中国书法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的古朴神秘,到篆书、隶书的规整庄重,再到楷书、行书、草书的灵动飘逸,每一时期的书体演变都凝聚着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气息。我们将深入剖析不同朝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如秦汉的雄浑、魏晋的尚韵、唐朝的尚法、宋朝的尚意、元明清的集大成等,揭示书法艺术如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紧密相连,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 早期文字的萌芽与发展: 追溯汉字起源,从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中探寻书法的艺术基因。简要介绍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形态,展现其朴拙而充满生命力的初级表现形式。 篆隶的成熟与规范: 探讨秦统一文字后,小篆的统一与隶书的创新。分析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以及其如何为后世楷书的发展奠定基础。 楷行草的巅峰与传承: 深入介绍楷书的端庄典雅,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分析其法度严谨的风格。探索行书的流畅自如,以王羲之《兰亭集序》为代表,展现其“二王”一脉的洒脱神韵。领略草书的狂放不羁,从张芝、怀素到黄庭坚,解析草书如何将情感与笔墨融为一体,达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境界。 历代书家的风采: 精选历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通过对其生平、艺术思想、创作风格的介绍,让读者得以窥见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世界和高超技艺。 二、 书法的艺术审美与鉴赏 本期杂志将深入探讨书法的核心审美要素,引导读者提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我们将从笔画、结构、章法等多个维度,解析书法作品的构成原理和艺术魅力。 笔画的韵律与生命力: “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等基本笔画,如何在力、速、形、势上展现出无穷的变化。分析不同笔画的起、行、收,以及其所蕴含的筋骨、血肉、呼吸。 结构的平衡与错落: 汉字作为方块字,其结构的美学在于平衡中的变化,错落中的和谐。探讨偏旁部首的组合、字形的疏密、大小、宽窄,如何构成稳定而富有张力的整体。 章法的意境与气韵: 章法是书法作品的灵魂,是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处理。分析作品的行气贯通、虚实相生、呼应顾盼,以及如何通过留白、布局来营造开阔或紧凑的意境。 墨色的浓淡枯湿变化: 墨色是书法的重要表现语言,浓淡枯湿的变化能极大地丰富作品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探讨不同笔触、用墨方式所产生的丰富墨色效果。 风格的个性与时代性: 引导读者识别和理解不同书法家的个人风格,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受到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艺术追求的影响。 三、 书法创作的实践与技巧 对于渴望拿起毛笔亲身实践的书法爱好者,本期杂志将提供实用的创作指导和技巧分享。 临帖的意义与方法: 强调“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必由之路”,详细介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帖,如何从“形似”到“神似”,掌握正确的临帖步骤和方法,避免“依样画葫芦”。 用笔的要领与变化: 深入讲解执笔、运腕、用指的技巧,以及提、按、顿、挫、转、折等基本用笔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用笔的变化来表现笔画的力度、速度和情感。 结字的方法与规律: 介绍“横平竖直”、“左低右高”、“内紧外松”等常见的结字原则,并讲解如何根据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墨法的运用与拓展: 讲解如何根据字形、笔画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选择不同的墨色浓淡、干湿程度,以及如何运用涨墨、飞白等技法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创作的思路与实践: 鼓励读者在掌握基本功后,尝试进行创作,从选材、构思、布局到落款、用印,提供一系列创作流程的建议,引导读者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四、 书法艺术的当代价值与传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书法艺术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如何在当代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本期杂志关注的另一重要议题。 书法在教育中的作用: 探讨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专注力、文化自信以及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 书法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介绍书法元素在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产品包装等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展现书法艺术的现代生命力。 书法与科技的互动: 关注书法数字化、书法教学软件、线上书法交流平台等新形式,探讨科技如何为书法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书法艺术的国际化传播: 介绍中国书法在海外的推广与交流情况,以及如何让更多外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书法。 新时代的书法探索: 关注当下具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分析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新的艺术探索,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本期亮点 名家专访: 邀请当代著名书法家,分享其艺术之路、创作心得与对书法未来的展望。 作品鉴赏: 精选当代优秀书法作品,并配以资深评论家的解读,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价值。 专题探讨: 围绕特定书体、特定书家或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 读者互动: 开辟“读者来稿”、“书法问答”等栏目,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鼓励读者参与交流。 《东方艺术:书法(2012年6月,总第256期)》是一本集知识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期刊,它不仅是书法爱好者案头的必备读物,更是所有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读者的不二之选。通过阅读本期杂志,您将沉醉于中华汉字独特的魅力,感悟博大精深的东方美学,更将开启一段与书法艺术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临摹一些简单的汉字,虽然谈不上什么技巧,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汉字本身那种独特的结构美和韵律感。这让我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此关注了这本《东方艺术:书法》。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入门指导,比如如何握笔、如何运腕,甚至是如何去欣赏一幅作品,从哪些角度去解读其中的妙处。对于我这样完全的“小白”来说,过于专业的术语可能会让我望而却步,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够引导我逐步走进书法的大门。如果书中能配有一些经典的碑帖拓本的放大和局部解析,那无疑会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书法的精髓。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东方艺术的爱好者,我一直觉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之间的联系,比如书法中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具体的笔墨之间得以体现的。同时,我也很好奇,在现代社会,书法艺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它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是否会探讨一些当代书法家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的?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评分

刚收到这本《东方艺术:书法》,翻开来就被那沉静的墨香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直接触碰到了古老东方文明最细腻的脉络。虽然我并非书法领域的专家,但作为一个对艺术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读者,这本书所呈现出的视觉盛宴已经足够让我沉醉。封面上那一抹挥洒自如的笔触,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我分享它的故事。我尤其欣赏它在装帧设计上的用心,纸张的质感、色彩的搭配,都透着一股低调而又精致的品味,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对于我这样初涉此门的人来说,能够有这样一本兼具美学和入门引导的作品,无疑是一种幸运。它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更为亲切、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将书法的魅力徐徐展开,让我得以窥见那深邃而迷人的艺术世界。

评分

从目录来看,这本书似乎涉猎颇广,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书法背后文化意涵的挖掘。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却忽略了它背后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文人情怀,甚至是作者当下的心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开这扇门,去理解为什么古人会如此钟爱于笔墨的挥洒,笔锋的转折又如何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书法家,比如王羲之、颜真卿,或者更晚近的近现代大师?他们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创作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羁绊?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我总觉得,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一定是与人的生命体验紧密相连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阐述,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东方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探索篇章。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对中国书法有着一种莫名的敬畏感,觉得它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艺术形式,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和欣赏。然而,最近偶然看到一些书法作品的视频,被那些行云流水般的笔法和遒劲有力的墨迹所震撼,于是就想找一本相关的书籍来系统地了解一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比如不同书体的特点、不同书家的风格差异,甚至是一些关于笔墨纸砚的基本常识。如果能有一些经典的碑帖介绍,并对其中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进行深入的解读,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书法那种“写意”的美学,能够真正体会到“笔墨丹青”的无穷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