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施蛰存学术文集》由施蛰存著,依据施先生东南西北“四窗”的杰出成就,将全书依次分为四辑。只是第二至四辑的篇幅总和也比第一辑少,因按本书编例,第二辑不能收文学作品,第三辑不能收翻译作品,第四辑的内容又过于专业,因此均只能略予选收有关文章。
作者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浙江杭州人。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等。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蘋华室诗见
——《周南·卷耳》
太史公名号辨
汉乐府建置考
说“飞动”
——读杜小记
《唐诗百话》选录
初唐诗论
盛唐诗论
中唐诗论
晚唐诗论
唐人诗论鸟瞰
黄鹤楼与凤凰台
韦庄:秦妇吟
读李白词札记
说《忆秦娥》
读韩僵词札记
南唐二主词叙论
读冯延巳词札记
说杨柳枝、贺胜朝、太平时
说六州曲:凉州、伊州、甘州、胡渭州、石州、氐州
词学名词释义
引言
一、词
二、雅词
三、长短句
四、近体乐府
五、寓声乐府
六、琴趣外篇
七、诗馀
八、令·引·近·慢
九、大词·小词
一〇、阕
一一、变·遍·片·段·叠
一二、双调·重头·双曳头
一三、换头·过片·么
一四、拍
一五、促拍
一六、减字·偷声
一七、摊破·添字
一八、转调
一九、遍·序·歌头·曲破·中腔
二〇、犯
二一、填腔·填词
二二、自度曲·自制曲·自过腔
二三、领字(虚字、衬字)
二四、词题·词序
二五、南词·南乐
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无相庵随笔
李夫人歌
结喉
圣得知
别
综鸡
边头边面
粉鱼祠灶
何楼
拥剑
校
大小《游仙》
惊呼热中肠
能
“变文”的“变”
再谈“变文”的“变”
——答胡天民同志
说“话本”
杂谈《金瓶梅》
华文文学·华人文学·中国文学
纯文学·严肃文学·垃圾文学·痞子文学
“俗文学”及其他
第二辑
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
关于“现代派”一席谈
海水立波
《北山楼诗》自序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施蛰存卷》序
《文艺百话》序引
《十年创作集》引言
《施蛰存文集》序言
第三辑
三十年代的欧美诗歌
充溢创造与自由精神的美国文学
“垮掉的一代”质疑
米罗的画
论欧美独幕剧
西学东渐与外国文学的输入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序言
第四辑
《水经注碑录》选录
《水经注碑录》序
《文母庙碑》
《汉夷齐庙碑》
《伏生墓碑》
《汉郑玄碑》
《汉石门颂》
《晋诸葛亮宅铭》
《秦始皇碑》
《禹庙铭》
《秦会稽刻石》
《汉孝女曹娥碑》
《唐碑百选·解题》选录
《等慈寺碑》正书
《房彦谦碑》隶书
《升仙太子碑》行书
《温彦博碑》正书
《碧落碑》篆书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正书
《黄帝铸鼎原铭》篆书
金石丛话
一、“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
二、说碑
三、说帖
四、谈拓本
五、碑额碑阴碑侧碑座
六、秦石刻文
七、先秦金文
八、汉代石刻文
九、魏晋南北朝石刻
一〇、摩崖
一一、造像
一二、唐碑
一三、唐墓志、塔铭、经幢
一四、金石小品
附录
施蛰存先生著译年表
精彩书摘
但此说亦殊可疑,如以“太史公”为司马迁尊称其父之辞,则《史记》诸篇述赞题首以及自序中别有六称“太史公”者,皆司马迁自谓之辞,又当何解?因此,别有新说,以为此“公”字乃他人所题者:“说者以谈为太史公失之矣。《史记》称迁为太史公者,是外孙杨恽所称。”(《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韦昭说)以“太史公”为杨恽所题,称迁而非称谈,此可为第三说。然《孝武本纪》乃后人取《史记?封禅书》妄补之,故其语多与《封禅书》同。此中两“太史公”皆当为司马谈,故《汉书?郊祀志》叙此事皆明著“太史令谈”。《集解》在此处引韦昭说作注,甚不可解,岂以为此两“太史公”亦当属司马迁乎?必不然矣。于是又有以为东方朔先杨恽而题此称号者,则《索隐》所引桓谭之言也,是为第四说:“桓谭《新论》以为太史公造书,书成,示东方朔。朔为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东方朔所加之也。杨恽继此而称耳。”(《史记孝武本纪索隐》)按桓谭说至“皆东方朔所加”句尽,“杨恽继此而称”句乃司马贞语。桓谭自谓“太史公”者,东方朔所题,与韦昭称杨恽所题各别,司马贞合而言之,岂以为凡称司马谈处,则东方朔所题,称司马迁处,则杨恽所题乎。此解虽可助成韦昭说而无乖于理,然必非桓谭本旨矣。顾以上诸说,皆主太史公非官名而为后人所加之尊称,则同然,故姚鼐曰:太史公系后人尊称之辞。《汉官仪》乃云其官本名太史公,此谬说也。《汉书》臣瓒注引茂陵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令”,又孔北海告高密县曰:“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之名臣,世嘉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也。据此则凡《史记》内以太史公称谈者,即子长所加;以称子长者,皆后人所益,又何疑焉。(《五帝本纪考证引》) 以“公”为普通的尊称,在《史》《汉》中常可见到,如枞公、侯公、丁公之类。但既因尊之而改称公,何以独遗“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一句未改乎?如曰此乃言其职守之名称,故不当改,然则《天官书》、《封禅书》、《孝武本纪》诸篇中所称亦不当改矣,而竞改称者,又何也?或以为《汉书?律历志》、《郊祀志》中仍作“太史令”,可证《史记?天官书》、《封禅书》乃为后人所妄改者,然则班固作《司马迁传》时又何以一仍旧贯,不整齐之也?由是知此说亦竟不可通。
前言/序言
施蛰存学术文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施蛰存学术文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