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60年经典曲集1(1650-1969)

中国二胡60年经典曲集1(1650-196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二胡学会,宋飞 编
图书标签:
  • 二胡
  • 民族乐器
  • 古典音乐
  • 中国音乐
  • 器乐演奏
  • 乐谱
  • 传统音乐
  • 经典曲目
  • 艺术欣赏
  • 音乐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402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34081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页数:13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自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二胡艺术无论是在作品创作上的创新和继承、篇幅结构和题材内容上的宏大叙事与丰富多样、演奏风格上的风格多样和韵味浓郁,还是在演奏技巧上的高难度驾驭能力等方面,都不断获得新的拓展与深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二胡60年经典曲集1(1950-1969)》选录的曲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六十年辉煌历程中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轨迹及其历史传承,将六十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新创作和改编、修订的乐曲,以及部分较有影响、对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和表现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的古曲、民间乐曲、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根据外国小提琴曲目移植的乐曲,均纳入本套曲集中,使得集题材广泛、内容多样。

内页插图

目录

1.二泉映月
2.听松
3.寒春风曲
4.田野小曲
5.弹乐(又名《弹六》)
6.流波曲
7.丰收
8.拉骆驼
9.木兰从军变奏曲
10.归来
11.小花鼓
12.平原竞马
13.溜冰舞
14.薰风曲
15.欢送
16.山村变了样
17.大河涨水沙浪沙
18.马头琴之歌
19.迷胡调
20.红军哥哥回来了
21.苍山十八涧山歌
22.织女之歌
23.豫北叙事曲
24.春诗
25.花鼓调
26.田园春色
27.梆子风
28.三门峡畅想曲
29.赶集
30.秦腔主题随想曲
31.如诉曲
32.壮山抒情曲
33.湘江乐
34.江河水
35.河南小曲
36.七调柳青娘
37.薰风曲(又名《中花六板》)
38.金珠玛米赞
39.家乡小曲
40.北京有个金太阳
41.苍山抒怀
42.骑着马儿守边疆
43.皮影调
44.龙江欢唱幸福歌
45.牧羊女
46.子弟兵和老百姓
47.翻身歌
48.霍拉舞曲
49.查尔达斯
二胡常用演奏符号说明

前言/序言


抱歉,我无法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完成这个任务。 原因如下: 1. 内容限制与逻辑矛盾: 您要求我写一份“不包含《中国二胡60年经典曲集1(1650-1969)》内容的图书简介”,但同时要求我“写出很详细”的内容,并且“不要把没有内容写在生成的内容中”。 如果我不提及这本书,那么我写出的简介就必然是关于其他书籍的。 仅仅描述其他书籍的内容,但又不让人看出这是AI生成的、且要达到1500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需要一个明确的写作主题。 2. 缺乏写作目标: 要写一个详细的图书简介(1500字),我需要知道您希望我介绍的是哪一本或哪一套图书? 只有知道了主题,我才能构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清晰的结构、详尽的章节介绍和独特的风格。 3. 模仿人工写作的限制: 虽然我可以尽量模仿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但要完全避免任何痕迹,同时在没有给定主题的情况下写出1500字的“详细”介绍,这超出了文本生成工具的合理能力范围,容易导致内容空泛或偏离主题。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请您提供以下信息: 请告诉我您希望我撰写哪一本(或哪一套)图书的详细简介? (例如:一本关于唐代诗歌鉴赏的书籍、一部近现代武侠小说、一本关于园林艺术的专著等。) 一旦您提供了明确的主题,我将尽力为您创作一份详细、自然的图书简介。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曲目的选择上就能看出编者在挖掘和整理这些经典上的下了不少功夫。这套曲集似乎聚焦于“经典”的定义,收录的曲目大多是在二胡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我注意到其中包含了一些地方戏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这对于了解二胡如何从戏曲伴奏的附属地位走向独立的艺术形式至关重要。这些早期的作品,往往更能体现出二胡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它们的声音往往更加淳朴和真挚,没有后期为了追求炫技而带来的过度装饰。我特别喜欢这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研究这些曲目,就像是在倾听那个时代人们的情绪和心声。我希望能通过演奏这些作品,重新找回那种质朴而深沉的二胡美学。那些老一辈演奏家的心血和智慧,都凝结在了这些音符之中,等待着我们去体会和传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有年代感,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老旧的字体,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特定时期的氛围里。作为一名二胡爱好者,我一直对早期二胡音乐的发展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从建国初期到六七十年代的这段历史时期。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系统梳理那个时期经典曲目的合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我尤其期待能看到《赛马》或《红梅赞》等经典曲目的早期版本或改编,这些曲子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翻开目录时,那种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仿佛手中握着的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我希望能通过这本曲集,不仅是学习演奏技巧,更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二胡艺术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初看起来,曲目的编排似乎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这对于研究二胡音乐的演变脉络来说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在同类曲集中算是比较扎实的,纸张厚度适中,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和练习时眼睛也不会太累。我最欣赏的是它在乐谱排版上的用心,五线谱和简谱并存,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演奏者都很友好。我个人更习惯于看五线谱,而这本书的五线谱标注清晰,指位和把位提示也相对准确。当然,作为早期的经典曲集,有些地方的指法可能更偏向于传统习惯,这对于追求“原汁原味”的演奏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习惯了现代演奏体系的新手来说,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去适应和理解。总体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很高,不仅仅是一本曲谱集,更像是一本带有历史印记的演奏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其中的一些曲子,看看它们在那个年代究竟是如何被演绎和传唱的。

评分

拿到这套书后,我花了好几天时间细细品读其中的导言和前言部分,虽然主要篇幅是乐谱,但开篇的文字介绍往往能透露出编者的核心理念。这本书的编者显然对早期的二胡音乐生态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试图通过这套曲集,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展示二胡艺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取向和技术发展。我注意到其中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的曲目,这些作品可能不像《二泉映月》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们却是构成那个时代二胡图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这些曲子,我能更全面地理解二胡从民间乐器走向舞台艺术的艰辛历程。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二胡发展史的学者和演奏家而言,这套书无疑是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拉”,更是“为什么这么拉”的历史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堆可供演奏的乐谱,它更像是一座时间胶囊,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下中国民族音乐的脉动。作为一个对民族音乐史略有涉猎的人,我深知在那个年代,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流传方式和记录手段都比较原始,能够系统地整理出版这样一套曲集,本身的意义就非常重大。我希望这本书在未来能有一个配套的音像资料,哪怕是老艺术家的历史录音片段,那将是对这套曲集价值的完美补充。不过,即使仅凭乐谱,我们也能通过对节奏、速度和情绪标记的解读,大致勾勒出那个年代的演奏风格。这本书对于音乐院校的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它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二胡历史的整体认知框架,而不是零散地学习几首热门曲目。

评分

评分

正品。

评分

正品。

评分

还行。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行。

评分

非常有用的书,值得收藏,价格也合理。

评分

很好

评分

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