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鸥,现任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舞蹈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副会长。有30年的中国古典舞教学经历,同时从事舞蹈人体科学的研究并成为该领域创始人之一。主持完成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GJ级一等奖1项,部级奖4项,发表论文15篇,著有《舞蹈科研方法》一书。
苏娅,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教育专业学士、舞蹈学专业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学在读博士。2000年起担任中国古典舞等课程的讲师,同期参加了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共发表过学术论文6篇,著有《求索新知——中国古典舞学习笔记》一书。曾获两项舞蹈大赛表演奖,赴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艺术交流。
总序
编写说明
前言
第一章 舞蹈学专业的特点和中国古典舞课教学要求
第一节 专业特点与现存问题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二、中国古典舞课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节 课程建设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任务
三、教材的选定和组织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
六、教学结果的考查
七、因材施教问题
八、课外辅助手段
九、心理和生理问题
第二章 舞蹈学专业中国古典舞课学期任务与教材大纲
第一节 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节 第一学期教学任务与教材大纲
一、第一学期教学任务
二、第一学期教材大纲
第三节 第二学期教学任务与教材大纲
一、第二学期教学任务
二、第二学期教材大纲
第三章 舞蹈学专业中国古典舞课课堂结构及训练提示
第一节 课堂结构
第二节 训练提示
一、地面部分
(一)手臂单一训练
(二)头眼单一训练
(三)动律元素
二、把上部分
(一)活动
……
第四章 男班第一学期教材示例与伴奏音乐
第五章 男班第二学期教材示例与伴奏音乐
第六章 女班第一学期教材示例与伴奏音乐
第七章 女班第二学期教材示例与伴奏音乐
第八章 舞蹈学专业中国古典舞课必读书目与思考题例
主要参考文献
跋
后记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它不是那种你读完第一章就能立刻感觉自己有所提升的教材。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思维重塑”的过程。很多概念,比如“以气运身”或“意到形随”,在书里被反复强调,但其内涵的丰富性需要你在长期的训练中,结合自身实践才能逐步体会。我记得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清楚书中提到的“中正安舒”和“含蓄蕴藉”之间的微妙张力,前者关乎骨架的稳定,后者则涉及情感的克制与释放。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强迫你对自己的身体状态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剖析,你不能再用“我感觉还可以”来敷衍自己,而是必须用书中描述的精准标准去衡量。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自省提问”,那些问题往往直击核心,让你无法逃避自己训练中的漏洞。这不像一般的训练指南,它更像是一个严厉但公正的导师,通过文字不断地敲打你,提醒你舞蹈训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内在修行,而不是一场追求外在华丽的竞赛。
评分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我手里堆积了不少关于技术训练的参考书,但大多是侧重于技巧的分解和肌肉群的强化。然而,这本舞蹈学院的“十五”规划教材,却给我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灵魂的舞者”的指导手册。它的叙事方式非常跳跃,有时像是在上理论大课,严肃得让人想打瞌睡;但转过一个章节,它又会突然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某个古老舞蹈语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神韵”的演变。我发现,作者在编排内容时,明显是遵循着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链条,但这个链条的连接点非常微妙,需要读者自己去用心体会。我尤其喜欢它对“韵律感”的探讨,它没有给出明确的节拍或速度要求,而是引导你去感受音乐的“气场”和身体的“流动性”。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迫使你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跳这个动作,而不是仅仅关注我们怎么把它跳对。对于那些只想快速掌握几个漂亮造型的初学者来说,这本书可能过于抽象和晦涩,但对于渴望在舞蹈艺术上有所建树,想要探究动作背后文化根源和精神内涵的进阶学习者,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绝对不是一本可以随手翻阅的工具书,而是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冥想式”研习的典籍。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完全对不起它在舞蹈教育界的名声。拿到手的时候,感觉像是八十年代的印刷品,字体排版也显得拥挤,初看之下,确实有点让人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但是,一旦你翻开正文,就会被内容强大的吸引力所捕获。它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解读,是基于一种非常系统的、近乎科学的观察,而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比如,书中对“立、沉、圆、空”的解构,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我发现,书中引用的许多例证,都来自于对古代壁画和雕塑的细致分析,这为我们这些习惯了舞台表演的实践者,提供了一个从视觉艺术角度反观身体控制的全新视角。我个人感觉,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中国舞”独特美学体系的海外学习者尤其有用,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解释了我们独特的身体语言是如何被塑造和规范的。它就像一本武功秘籍的注解,让你明白招式背后的力学原理和美学追求,而不是简单地教你如何出招。
评分这本《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舞蹈学专业·身韵部分》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带着一种老派教材特有的严谨感。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被一位资深舞蹈老师推荐接触到这本书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在“身韵”训练中长期存在的身体意识模糊问题。坦白说,初次翻阅时,我有些被它密集的文字和略显陈旧的版式劝退了。它不像现在很多流行的舞蹈书籍那样充斥着大量的彩色照片和花哨的图解,更多的是对动作原理、呼吸配合以及内在意境的深入剖析。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似乎极其强调“以意带形”,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外部造型。比如,书中对“沉”、“提”、“松”、“紧”这些核心概念的阐述,绝非简单的肌肉控制说明,而是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去探讨人体运动与空间的关系。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带动腰胯的松弛,那段文字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才真正体会到那种“气贯全身”的感觉。对于一个长期受困于僵硬和“架子感”的舞者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盏指引内在觉醒的灯塔,它要求你停下来,慢下来,去倾听身体发出的细微声音,而不是急于完成一套标准动作。这本书无疑是一部需要耐心品读的“内功心法”,而非快速上手的“招式秘籍”。
评分这本书在我准备一次重要汇报演出时起到了关键的“定心丸”作用。当时我为一组群舞的“意境”把握感到非常头疼,动作技巧上都没问题,但就是缺少了那种“精气神”。偶然翻到这本教材中关于“神韵”与“气场”结合的那几页,豁然开朗。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如何表现高兴”或“如何表现悲伤”的脸谱化指导,而是强调了对“内在情绪的流淌”的捕捉和引导。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和感受环境的方式,让你明白,真正的“身韵”是来自于你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度体验,然后通过身体的“气”将其自然地投射出来。我把这种理解运用到排练中,要求舞者们停止机械模仿,转而关注彼此间的呼吸连接和眼神的交流,结果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的“反技术”倾向,它提醒我们,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真正的瓶颈在于精神层面和文化理解的深度。对于希望将舞蹈提升到艺术表达层面的学习者,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教你如何“做人”的艺术,方能做好“舞蹈”的艺术。
评分京东的书还不错。正版保证~~以后还会经常来买的
评分《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舞蹈学专业·身韵部分》是我国第一部非中国古典舞专业的中国古典课教程,适合于各高校舞蹈院、系所有舞蹈技术专业和舞蹈理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评分非常好的书,京东的商品很正宗,非常给力
评分非常好的书,京东的商品很正宗,非常给力
评分还不错,就是理论部分比较少
评分书不错,买书基本都在京东了
评分《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舞蹈学专业·身韵部分》是我国第一部非中国古典舞专业的中国古典课教程,适合于各高校舞蹈院、系所有舞蹈技术专业和舞蹈理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评分京东的书还不错。正版保证~~以后还会经常来买的
评分《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舞蹈基本功训练教程:舞蹈学专业·身韵部分》是我国第一部非中国古典舞专业的中国古典课教程,适合于各高校舞蹈院、系所有舞蹈技术专业和舞蹈理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