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美国人写的,让我想起了越战
评分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我不是大学者、大文豪,也不是图书鉴赏家和收藏家,但我对书也有一种如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的热爱,进而爱屋及乌,不但喜欢读书看书,而且也非常喜欢淘书,并且一直以来,都将淘书作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且深陷其中、乐此不疲。 我的淘书经历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时,学校所在的镇上只有一家兼卖书的百货商店,里面的书除了小学生用的作文大全、习题集,就是一些农业生产和歌曲合编之类的书,于是我就将目光投入到了镇上的集市。那时,每到镇上逢集,都会有几个人带着或新或旧的书摆在路边卖,每次我都会在中午放学后,来到这些书摊前,蹲在一边,认认真真一本一本翻看自己喜欢的书。那时父母给的零花钱极为有限,总是舍不得去买,因此这个时期总是看多买少,记得在书摊上买的唯一一本书是花五毛钱买的一个叫朱述新的记者写的名为《我的表妹》的散文随笔集。这本书留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不单因为我拿着它回到教室时,因为书的名字里有“表妹”的字样受到同学的极大奚落,而是因为这本书是我平生以来淘到的第一本书,直到现在,里面的内容我依然记得。高中时,我就到了城里的学校念书,城市里什么都好,高楼大厦,花红柳绿,车来人往,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城市里遍布各地的书店。那时还没有网络书店,没有电子书,正是实体书大行其道的时候,城市的角角落落里遍布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书店,这给了我极多的去处。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都会一个沿着街道,一家一家的逛过,这在我是最高兴最快乐的事,每次在一排排的书前走过,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那时,家里的生活都不宽裕,我们的兜里的钱都很有限,很少有人能在书店里买得起正版的全价书,我的很多书都是在特价书店淘来的,每次在书店一排排的书籍中翻找到一本自己心慕良久的特价书,都会紧紧地攥在手里,仿佛有人会抢走一样。那时,我对淘书的热情是随时随地的,一次,班上一位同学在位于学校较远的新华书店花3元钱买了一本厚厚的《唐宋词赏析》,我和另一位同学知道后,当即从学校出发,急匆匆步行到这家书店买了一本,仿佛去晚了就被人家买光了似的。现在依然很清晰的记得当时将书拿到手的那份激动,这本书直到现在还在我的书橱里,没事的我总会拿出来读上一读,回想起那时买这本书的情形,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和感动。我对淘书的热情始终是高涨的,整个高中,全市几乎所有有名的书店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大学是在哈尔滨念的,离家千里,不多的课程,日子里就有了更多的空闲,那时我最爱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一排排摆满书的书架间走来走去,时不时的抽出一本看上一看,这个时候会觉着自己特别充实;二是在哈尔滨各个有名的大型图书城里转来转去,买上几本心仪已久的特价书,这个时候会觉着自己特别富有。 我所在的城市,每年在夏季和秋季都会搞一次书市,每次书市,不管多忙,不管多累,我无一错过,每次都挤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排着队挨着号在一排排的书前翻阅,然后抱着一摞子挑选的书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出,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充实和高兴,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一样。现在,我最多的是在网上淘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曾经所熟知的特价书店已经销声匿迹了,但网上书店却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网上淘书不但免除了走路、停车等不便,在家中,在单位里,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喝着茶、听着音乐,轻松自在的就搞定了,还可以货比三家,比较版本的不同和价格的高低,而且还可以享受货到付款、送货到门的便利,真是轻松自在加愉快。我不但喜欢网上书店购买打折的新书,还经常在网上的旧书店买书,一直想找的在书店买不到的,都会到旧书网上来淘,每当以极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已久的书时,高兴的心情都会伴随自己很长时间。 我不抽烟,只喝少量的酒,没有其它什么不良嗜好和特殊爱好,只是对读书、对淘书有一种挚爱。高尔基还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极为重要,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但淘书的过程也有其无尽的乐趣,可以增加我们的阅历,丰富我们的人生。我所买的每一本书里都留有我淘书的故事,没事的时候,打开书橱,随意抽出其中的一本,想想当初淘这本书时的过程,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喜悦。读书,增加了我的知识,淘书,丰富了我的乐趣。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我是很喜欢的没事就拿出来看。
评分在书店偶尔遇到这本书,大致翻了翻,感觉很不错,应该说是有些喜欢。可是,书店的书确确实实都太贵了,而且折扣又实在是少的可怜,不像京东不但有折扣而且经常有像满300减100等等之类的优惠活动,对于我们这些穷酸的爱书人而言,如果经常在实体店消费恐怕还真是承受不起。当然了,在实体店买书也有网上购书无法比拟的乐趣,还有网上书店无法提供的优势,那就是既能在优雅的环境里悠闲自得地选书甚至是认真地鉴别一下书的内在质量,又能仔仔细细地挑选不至于买到脏书、破书、装订的歪七扭八的瑕疵书,等等吧,就购书的乐趣而言网上书店与实体书店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但话又说回来了,价格的因素对我们而言往往会起到更大地决定性作用。所以,个人认为爱书人买书的最完美的方式就是:去实体书店享受选书的乐趣,再到京东上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至于书的品相,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当然了,京东的售后服务还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所购之书如果确实存在明显的瑕疵,京东会根据网友的申请及时换新的),此乃是两全其美的购书之道!再说说书评的事,对了,在这里是叫读书“心得”。其实吧,个人认为以前的规则挺好的,最起码是人性化的、实事求是的。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不敢妄加推测(我想规则制定者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但是否符合实际却是另一回事了)。现在的规则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买书人未必都是评书家,每买一本书都要码这么多字的所谓心得,否则就不给分,这也太怪异了。关键的一点是,网友们每次往往都会购买一大堆的书,这样的话谁有那么大的精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读完并写一篇有字数要求和质量要求的所谓“心得”,就算网友们有一目百行之功,要达到京东的要求也是有相当难度的。另外,根据个人的体会:匆匆翻一遍是一种心得;认真读一遍又是另一种心得;读2遍、3遍……N遍的心得肯定都不会一样,因此,高质量的心得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这个规则是个败笔,效果不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希望京东改进之!我们希望京东强大,谁不期望双赢呢?!言归正传,说一下购书的心得:此书的品相很好,从用纸、排版、印刷、覆膜到装订,皆都不错;此书是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AK-47的传记,非常值得军友们拥有。唯一令人遗憾的一点是,书的外面连保护性的塑料薄膜都不给封,出版社有些太吝啬了,其实加封塑料保护膜花不了几个钱,但效果却非常好,是个利人利己的事情。至于图书的内在质量,或者说是对图书的客观评价,为对预购此书的网友负责,还是以转述权威书评人或媒介的话为好。史丹顿,《骑兵》作者:克里斯托弗·约翰·奇弗斯的《AK47:枪》的确是一本最好的艺术史或美妙之作?——它使我们对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奇弗斯所谈及的内容和视角无所不包——他在自己的研究和报道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本关于人和文化,人和历史,国家之间的书。奇弗斯从多个不同角度展开描写,内容震撼。与约翰·麦克菲的作品一样,《AK47:枪》这本书充满了欢乐、苦难和惊喜;詹姆斯·布拉德雷,《父辈的旗帜》、《空中英豪》和《皇家巡航》作者: 那些想知道当代的战争形式,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的人应该读一读《AK47:枪》。奇弗斯的《AK47:枪》影响深远,它将受到一些要了解我们这代人的后代所尊敬;托马斯·鲍尔斯,《情报战争》作者:《AK47:枪》是学术研究、历史作品、军事实战,以及一名士兵对一种强大武器表达无私敬意的典范;艾理斯泰尔·霍恩,《光荣的代价》和《野蛮的和平之战》作者:奇弗斯讲述了一个不平常的故事:这个极其令人信赖的枪炮是如何成为产量最多,甚至它的影响是如何超过冷战时期苏联原子能技术带来的影响的;兰古思,《我们的越南:战争1954—1975》作者:因为奇弗斯,每一个在越南失望地扔掉卡住的M-16的美国士兵和水兵有机会了解到他们羡慕的武器的历史。《AK47:枪》是一部关于卡拉什尼科夫和他的AK-47的传记,是一部残酷的社会史,不过非常吸引人。虽然只是复述了一遍,但希望对网友们有用!
评分内容还可以 随便看看
评分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评分翔实有趣的文字,从诞生之日到现在的很多故事都在其中,赞
评分还没看,不过质量不错,送货也快,送货员态度也还行,基本满意。
评分帅啊谁啊谁啊谁啊谁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