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徐兰沅先生是全国闻名的京剧胡琴家。他的知识广博,经验丰富,京剧文武场的乐器件件精通,锣鼓曲牌无不烂熟。人们尊之为“六场通透”的乐师。
我与徐先生是世代相交,彼此之间了解较深,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一贯“虚心诚恳,勤学苦练”,多少年来如一日。他幼年间如此,到为梅兰芳先生操琴时也如此,及至现在从不自满,仍然如此。因此他在艺术上卓越的成就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他在艺术上也是从不墨守旧章、死守陈规的,他经常这样说:“唱腔、曲牌、过门、锣鼓,用当传神就必须要变化翻新。”例如在本书中有这样四句:“腔调简单,格局严谨,变化翻新,出神传情。”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
作者简介
徐兰沅(1891-1967),江苏苏州人。8岁学艺,受名琴师梅雨田、孙佐臣、陆砚亭、王玉田影响,兼融各家之长。他操琴指音圆润浑厚,弓法平稳,尺寸严谨,节奏鲜明,托腔垫字严实,弓法、指法非常讲究。他曾为何桂山、谭鑫墙、刘永春等名演员伴奏。为梅兰芳伴奏长达25年,曾随梅兰芳赴曰、美、苏等国演出。在排新戏过程中,他和王少卿一起研究创造了“反四平”、“反西皮”等旦角新腔。晚年从事戏曲教育工作,名琴师杜奎三、李慕良、黄天麟等都是他的学生。
目录
序一 萧长华
序二 梅兰芳
序三 马连良
第一辑 学习经历
一 家世与童年
二 拜戏曲音乐家方秉忠学文场
三 与谭鑫培操琴前后
四 跟梅兰芳操琴的二十八年
第二辑 梨园忆往
一 漫谈梅兰芳的艺术
二 再谈老生的唱腔衍变
三 杂谈老旦——会议龚元甫
四 扯谈净与丑
五 略谈单皮鼓的技巧——兼谈清末民初名鼓师们的特点
六 回首当年老梨园
七 京剧三题
八 谈戏拾零
九 勤学多问,刻苦钻研
第三辑 京剧音乐泛谈
一 漫谈胡琴
二 杂谈京剧音乐
三 我的琴谱
后记
再版后记一
再版后记二
精彩书摘
虽然他不演武生戏,然而他并没有“白练”,我们看他演《枪挑穆天王》以及《抗金兵》等扎靠的戏,跑起圆场来犹如人坐在车上,靠旗是纹风不动,操纵得犹如自己的四肢,这是他脚步的轻重与呼吸的节奏凝成了一体,从而控制着靠旗,使它动静咸宜。他演雍容华贵的古代妇女大都是珠翠满头,然而在动作中丝毫不显得零乱,这就是从“五晃悠”的功夫中寻找的诀窍。演这种文戏不一定比武戏省力,头上的凤冠挑子等等必须要用巧劲儿去服帖它,巧劲儿不是不费力,而是要做到擒纵自如。擒的时候就得用力,纵的时候就得用顺劲儿,如此方能达到轻盈美观、整齐不乱。
梅先生早年演《梅龙镇》,在“拾巾”的表演身段上也是一绝。李凤姐唱到“四平调”后一句的重腔处“啊……绣房门”时,把巾叠好,在叠的时候,他把一头拿死,转身抛在肩上,等一头坠地后,再把手中的一头松开,巾随着他的脚步,准确地成了一个斜一字形,明是松开了,实质在走动的时候,肩仍然是擒着它,否则它就不会随人摆布,在这些极平常的表演里,寓含着深厚的功底。
梅先生的脚步,在台上演戏从来不乱(乱不是指多一步、少一步,而是步法),例如《贵妃醉酒》的“醉步”,首先他本着酒醉之人脚跟无力去设想,在步法上就把重心放在脚尖,向前行走时,前一脚着地,后脚跟立即提起,这样有规律向前移步,即使是转弯也不乱。假如往左时,先把右脚漫过左脚,在迈步的同时,左脚跟立即提起,不管是左转右转步法从不紊乱,这样既表现出美人酒醉脚步不能自主之态,同时由于脚步有规律的重心移动,又能控制着头上的凤冠摆动得整齐自然,达到了艺术上的“美”、表演上的“真”。
他演《游园惊梦》,柳梦梅扯着她,她遮羞转身的那个透步,也是重心运用得好,因此转起来显得非常自然。
旦角表演的跪法,讲究裙子要平铺在人的四面,好像一朵花似的。梅先生表演这个动作时,撩起裙子先屈右腿,身往左扭,再屈左腿,身往右扭,这些都是与众相同的,就在这以后不同了,当面部转向正面的时候,身体微微地一带动,裙子就很自然铺平他的脚跟,表面上看来是轻而易举的,假如腰上功夫欠缺,就不易做到这一点。
……
前言/序言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我的操琴生活·徐兰沅口述历史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我的操琴生活·徐兰沅口述历史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