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7-10岁 “美国独立出版人协会银奖” 得主“知识大爆炸”系列丛书,全套共四册,分别为《狮子为什么长鬃毛》、《如果人类大灭绝》、《吃恐龙的史前巨蛙》、《猎豹为什么要欺骗》。
*本系列丛书荣获“美国独立出版人协会银奖”。
*书中所提到的发现,大多发表于国外著名科学周刊。
*从天文学到动物学,本系列收集了天文地理包罗万象的最新科学发现。
*简单的文字与丰富的图片,方便阅读。
内容简介
《如果人类大灭绝》讲述了74个惊天动地的科学发现
你知道吗?如果地球大灭绝,只要5万年就能抹去人类曾经在地球上的一切痕迹!未来的世界里,隐形斗篷不是哈利波特的专利,燃烧脂肪药丸、机器人司机和医生将不再是天方夜谭。含糖汽水可以当电池?为什么地壳上会开洞?月球上是不是还有火山持续爆发?真的有哈比人吗?……各种惊奇怪异的新知和不可思议的奥秘,将会在这本书中逐一与你分享。
从明日世界、天文太空、大脑奥秘、远古人类到地球环境变迁,看科学家如何打破以讹传讹的谬论,实现科幻电影中不可思议的元素,踏上迷人的科学之旅!
作者简介
刘易斯.史密斯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资深科学记者,而本书珍贵的最新科学资料均来自于以下欧洲科学期刊:《英国鸟类学家协会通讯》;《波兰古生物学报》;《BMC生态学》、《皇家生物学报生物科学专刊》、《国家科学院学报》、《动物分类学》、《当代生物学》、《国际鸟类保育》、《科学》《两栖类爬虫学报》、《国际鱼类学报》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科学成为想象之翼,带我们瞻望未来,不过是最近两百年的事。许多预言结果成真,许多预言已证明是幻想。但是,只要想象之火不熄,世界就会日新又新。
—— 王道还(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书内容丰富,从原古人类到明日世界、从宇宙形成到人类灭绝、从大脑功能到地球变迁,图文精美,特予推荐。
—— 郭重吉(台湾彰化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讲座教授)
精彩的科学大揭秘,以生动有趣的文字呈现,图文并茂。从科技到天文,一网打尽!
——萧耐园(南京大学天文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客座研究员)
目录
塑造地球
人类大灭绝
蝴蝶效应
逐渐消失的森林
天外飞石
地球开天窗
火山暖化地球
大洋的诞生
海底“怪景”
地球曾缺氧
巨型昆虫
咸海死而复生
春天提前到来
绿色格陵兰
造访明日世界
谁能比我薄
隐性斗篷
糖水电池
神奇的“除虱机”
“肉麻”机器人
完美司机
只能观鸟器
隔空放电
微型发电机
障眼法
重见光明
狂吃不长胖
粒子王国
脑中乾坤
第一印象
下意识讯息
女子为好
因祸得福
饱受折磨的天才
四角鸭
多动脑防痴呆
潜移默化
麻木不仁
信以为真
怎么又是你
感性胜于理性
好到让人却步
巴普洛夫的蟑螂
眼见不为真
系出同门
盲人的超记忆
避免重蹈覆辙
远古人类
最古老的海景房
食人族之谜
人类迁徙之路
女人与武器
真的有哈比人
万年前的食谱
石器时代的牙医
直立行走
第一株无花果树
小露西
座神秘古塔
浩瀚星空
追星计划
移民外太空
解读大气层
第三磁极
小尘埃大乾坤
恒星爆炸直播
黑暗时代
甲烷海洋
遮天巨云
超级巨星
六角形云层
火星有水
巨大冰层
硅谷
“开除”冥王星
暗物质
双爆炸
不安分的月球
外太空生命的颜色
前言/序言
前言
如同许多一辈子爱读书的人,我老早就有写书的念头,却从未想到真会开始写这样一本书。这本书能呈现在各位眼前,大部分得归功于其他人的付出,而在此我要对其中一些人表示谢意。发行人安德烈亚·帕帕达奇斯(Andreas Papadakis)以及亚历山大·帕帕达奇斯(Alexandra Papadakis),是我要特别感谢的人中的两位。出版此书的构想是他们所提出,没有他们的信心和远见,这本书不可能写成。此外,还要感谢亚历山大校阅过版面编排和设计,使本书得以呈现今日这番迷人风貌。我也非常感激戴安娜·茂索帕罗(Diana Moutsopoulos)在编辑和图片上的付出。
全球科学家正努力解明我们置身的世界。没有他们的好奇心与奉献,人类不可能破解如此多的生命谜团,没有他们的发现和洞见,这本书不可能问世。许多科学发现最初刊登在经学界同僚审阅过的期刊或专业刊物上,这些刊物是本书资料与灵感的来源之一。它们包括《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英国皇家学会会刊A》(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进化与人类行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ur)、《事故分析与预防》(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天体生物学》(Astrobiology)、《动物学杂志》(Journal of Zoology)、《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新物理学杂志》(New Journal of Physics)、《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自然-材料科学》(Nature Materials)、《分子生态学简讯》(Molecular Ecology Notes)、《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PLoS Biology)、《小儿科学》(Pediatrics)、《实验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天体物理学通讯》(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生物学通讯》(Biology Letters)、《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神经学》(Neurology),以及《动物分类》(Zootaxa)。多位科学家拨冗审阅了我所提出的与他们之研究相关的论据,我要感谢他们的看法和细心。
《泰晤士报》给了我难得的机会撰写科学、环境方面的文章,对此,我要特别感谢约翰·韦尔曼(John Wellman)、马克·亨德森(Mark Henderson)、本·普雷斯顿(Ben Preston)以及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Thomson)。
还要感谢我的母亲派特(Pat)与父亲哈维·史密斯(Harvey Smith)给我支持、鼓励,特别要感谢妻子希泽·琴恩(Heather Chinn),在我撰写此书时表现出的无限耐心和给我的鼓励、协助。
《地球的终结与新生:一个孩子的奇幻想象》 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再歌唱,不再奔腾,所有熟悉的声音都悄然消失。没有了汽车的鸣笛,没有了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没有了爸爸妈妈温柔的呼唤…… 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地球的终结与新生:一个孩子的奇幻想象》将带领小读者们走进一个关于“如果人类突然消失”的壮丽而又令人深思的故事。 这本书不是一本冰冷的科学报告,也不是一本关于灾难的恐怖小说。它是一位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通过一个神奇的“时间胶囊”所窥见的未来。这个胶囊里装的不是旧玩具,也不是旧照片,而是对地球未来的一系列大胆而充满童趣的猜想。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小宇的男孩,他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他常常在公园里追逐蝴蝶,在夜晚仰望星空,思考着那些大人们似乎早已忘记的问题:如果人类不存在了,地球会怎么样?那些我们建造的高楼大厦还会屹立不倒吗?那些我们养的宠物会去哪里?那些我们留下的垃圾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个雨后的下午,小宇在家中的阁楼里发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金属盒子,上面刻着古老而神秘的符号。当他好奇地打开它时,一股柔和的光芒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紧接着,一段奇妙的旅程开始了。他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特殊的“观察室”,可以通过一面巨大的“时光之窗”看到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 在“时光之窗”里,小宇看到了令人惊叹的景象。首先,他注意到的是那些曾经喧嚣的城市。没有了人类的活动,高楼大厦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被藤蔓、苔藓和野草覆盖。窗户破碎,墙壁剥落,曾经光鲜亮丽的街道变得荒凉而寂静。但更奇妙的是,大自然的力量正在迅速地修复着一切。 他看到了曾经被人类霸占的公园和街道,现在已经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鹿群悠闲地在广场上漫步,狐狸在废弃的商店里筑巢,就连曾经生活在远离人类的森林里的熊,也开始小心翼翼地出现在了郊区。鸟儿在摩天大楼的残骸上筑巢歌唱,它们的歌声取代了曾经的汽车轰鸣,显得格外清脆悦耳。 小宇还看到了那些曾经我们依赖的科技产品。汽车在没有司机的状况下,还在某些地方缓慢地移动,直到耗尽燃料,成为生锈的钢铁骨架。电脑屏幕黯淡,服务器冷却,数字世界的一切都归于沉寂。但一些顽强的信号,或许是某种未知探测器发出的,还在微弱地闪烁,等待着可能的回应,虽然小宇知道,回应的可能只是风的低语。 然而,故事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城市变成废墟”的层面。小宇的“时光之窗”展现了更多令人惊喜的画面。他看到了海洋。没有了人类的捕捞和污染,曾经被过度开发的海洋重新焕发了生机。鲸鱼在广阔的海洋中自由遨游,鱼群像彩色的云朵般在珊瑚礁间穿梭,海龟悠然地在海藻丛中嬉戏。那些曾经濒危的海洋生物,数量开始急剧回升,重新占据了属于它们的王国。 在陆地上,森林变得更加茂密,河流变得更加清澈。动物们不再躲避人类的脚步,它们按照自己最原始的本能生活着。小宇看到了狼群在月光下嚎叫,看到了野猪在林间穿梭,看到了曾经因为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的物种,在重新获得了生存空间后,开始繁衍后代,恢复了它们的种群。 更令人惊奇的是,小宇发现,即使人类消失了,一些我们曾经留下的痕迹,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自然融为一体。一些曾经的塑料垃圾,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变得更加脆弱,逐渐分解,有些甚至被植物的根系缠绕,成为了新的“土壤”的一部分。而一些坚固的建筑物,则成为了新的岩石,为苔藓和地衣提供了生长的温床。 小宇还看到了那些曾经被我们遗忘的角落。在被遗弃的农田中,野草疯狂生长,与曾经的作物争夺阳光。在被废弃的矿坑里,积水形成了新的湿地,吸引了各种水鸟前来栖息。人类文明的痕迹,就这样一点点被大自然温柔地拥抱、覆盖、甚至吸收。 然而,在这个没有人类的世界里,小宇也看到了大自然自身的“新秩序”。他看到了食草动物数量的增长,也看到了它们对植被的影响。他看到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永恒斗争,那是生命最原始的节奏。他看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摧毁了一些曾经坚固的建筑,也滋养了新的生命。他明白了,即使没有人类,地球也依然在不断地演变和变化,遵循着它自己独特的规律。 在“时光之窗”的最后,小宇看到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景象。地球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宁静的“复苏期”后,仿佛卸下了沉重的负担,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天空更加湛蓝,空气更加清新,河流奔腾着,山峦巍峨着,一切都回到了最纯粹、最原始的状态。生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繁衍生息,诉说着地球永恒的生命力。 小宇从“时光之窗”中回到现实,手中的“时间胶囊”也恢复了平静。这次奇幻的旅程,让小宇对地球、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明白了,人类只是地球上众多生命中的一种,而且,地球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以它自己的方式,继续存在,甚至变得更加美好。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人类灭绝”这个假想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小读者们对于环境保护、生命尊重以及地球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它鼓励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用敏感的心去感受生命,去思考我们在地球上扮演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这个美丽的星球和谐共处。 《地球的终结与新生:一个孩子的奇幻想象》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读物,它将带领小读者们展开一场关于地球未来的奇幻之旅,点燃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并让他们明白,珍惜当下,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居民的责任。这本书将成为孩子们童年中最难忘的一次旅行,一次让他们学会爱护地球,拥抱未来的宝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