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範祥雍先生(一九三一--一九九三),祖籍浙江鎮海,生於上海南市,著名古籍整理專傢,尤精於版本文獻之學。先生自學成纔,而蜚聲學界。一九五六年由陳子展、鬍厚宣、章巽三教授聯名推薦,受聘於復旦大學中文係,復任教於江西大學中文係、東北文史研究所,一九七八年後任中華書局、上海古籍齣版社特約編輯,一九八六年聘為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先生著述頗豐,經他編訂、點校、校證、補疏整理的典籍蔚為大觀,曆史類有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戰國策箋證,曆史地理類有洛陽伽藍記校注、大唐西域記匯校(原收入季羨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山海經補疏,宗教類有釋迦方誌、宋高僧傳、公弘明集(未完稿),文學類有陳子展詩經直解校閱、陳子展楚辭直解校閱基》術譜錄類有法書要錄,筆記類有管城碩記、東坡誌林廣證,音韻訓詁類有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等。而文史通貫、無徵不信、博觀約取、敏而有斷之學風則一以貫之,允稱精深,堪為楷法。所惜「文革」浩劫,其著作如山海經補疏、東坡誌林廣證等,多有散失,亦可扼腕浩嘆。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社前身古典文學齣版社就齣版瞭先生的洛陽伽藍記校注,一九七八年修訂重版,本世紀初又齣版瞭曆劫復得之戰國策箋證。茲將範先生古籍整理之心血結晶,都為範祥雍古籍整理匯刊結集齣版,內涵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戰國策箋證、洛陽伽藍記校注、大唐西域記匯校、釋迦方誌、宋高僧傳、法書要錄、管城碩記、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其中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屬首次發錶。忻逢盛世,文化昌盛梨棗馨香,以慰先賢。
目錄
自序
補釋例言
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捲一
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捲二
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捲三
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捲四
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捲五
附錄甲
附錄乙
補釋引用書目
後記
補記
精彩書摘
補釋注場字,宋巾箱本、黎本、元本作場。風俗傳雲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傳,惠氏雲:
補釋案《姓解》三《風俗通》雲:張王李趙皆黃帝之後也,典此注同,正作通字,
當從。二十三葉邡(什邡縣在漢州)惠氏雲:「又謀也。見《榖梁傳》。」
補釋案《榖梁傳·昭公二十五年》雲:「邡公也。」範解雲:「邡當為訪,訪,謀也。」惠說
據之。什邡縣(漢誌作什方V後漢郡國誌》《說文》邑部作什邡。)《漢書,地理誌》在廣漢郡。
唐時在劍南道漢州。《見兀和郡縣誌》《唐書,地理誌》,此是孫偭原文。亡(滅也進也)注進字,顧氏雲:「宋:逃。」補釋注進字,宋巾箱本、曹本、黎本、元本均作逃。案《說文》亡字雲:「逃也。」當從。武方切十二二,顧氏雲:「宋:一。」補釋宋巾箱本、曹本、元本作十一,與本切字數閤,是。二十四葉後漢有強華惠氏雲:漢書》作強華。」李子仙(福)雲:「福案宋諱弘(原書作宏,避清高宗諱也04「正。)故強俱作強。」芳(又姓)惠氏雲:「漢有芳丹。見《馮異傳》。」o十I唐徒郎切四十一一,顧氏雲:「宋無。」
補釋宋巾箱本、曹本、元本作四十,與本切字數閤,是。鷓鱅踢顧氏雲:「宋三字在紐末二十五葉說文曰犲似犬犲,段氏改作狼。
補釋犲,曹本作豺。案段校本《說文》。蠟螳螗娘彆名惠氏雲:N廣韻》無娘字,即螳娘,俗音襄,《字林》以為即娘字。」顧氏雲:N更定四聲》。」
補釋案《爾雅·釋蟲》雲:「不過蠟螳。」郭注雲:「蠟曩螗娘彆名。」為此注所本。壤字
見本韻奴當切下,注雲:「蠟曩即螗娘也。」惠氏偶誤。《更定四聲》即惠氏《更定四聲稿》。
……
前言/序言
範祥雍古籍整理匯刊: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範祥雍古籍整理匯刊:廣韻三傢校勘記補釋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書很好!快遞慢的一逼
評分
☆☆☆☆☆
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評分
☆☆☆☆☆
劉善經《四聲指歸》一捲
評分
☆☆☆☆☆
範祥雍
評分
☆☆☆☆☆
校箋者以太清後人的學者身份對集中人物、地點、事件均詳加箋注,並附有傢傳《榮府史》的珍貴資料;校箋者熟悉清製、滿俗,澄清瞭以往顧太清研究中的某些誤區,糾正瞭以前各校箋本的某些錯誤注釋,充分體現瞭該書的文獻與學術價值。
評分
☆☆☆☆☆
無名氏《纂韻鈔》十捲
評分
☆☆☆☆☆
3.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陰聲韻指沒有韻尾或以元音為韻尾的韻,陽聲韻指以鼻音m、n、?為韻尾的韻,入聲韻指以塞音p、t、k為韻尾的韻。入聲韻與陽聲韻相承,陽聲收m尾,入聲則為p尾;陽聲收n尾,入聲則為t;陽聲收?尾,入聲則為k尾,對應得非常整齊。在《廣韻》61個韻部中,陰聲韻26個,陽聲韻35個,這樣入聲韻也應該是35個。
評分
☆☆☆☆☆
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社前身古典文學齣
評分
☆☆☆☆☆
管仲有言∶“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然則聲不假翼,其飛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難。以之垂文,可不慎歟!古來文纔,異世爭驅。或逸纔以爽迅,或精思以縴密,而慮動難圓,鮮無瑕病。陳思之文,群纔之俊也,而《武帝誄》雲“尊靈永蟄”,《明帝頌》雲“聖體浮輕”,浮輕有似於蝴蝶,永蟄頗疑於昆蟲,施之尊極,豈其當乎?左思《七諷》,說孝而不從,反道若斯,馀不足觀矣。潘嶽為纔,善於哀文,然悲內兄,則雲“感口澤”,傷弱子,則雲“心如疑”,《禮》文在尊極,而施之下流,辭雖足哀,義斯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