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書校釋附詩文

潛書校釋附詩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唐甄 著,黃敦兵 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807615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08119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明清思想經典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在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有很多經典,而轉型時代的經典尤具活力。中國古典時期的周秦時代,齣現瞭一大批經典,後來結集為《老子》、《論語》、《孟子》、《莊子》,及至晚周時代的《荀子》都可以看做是“周秦之際”轉型時代的係列經典。這些經典至今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人,並逐漸地影響著東亞乃至世界人的心靈。而西方古典與近代之交的轉型時代也齣現瞭大批偉大的經典,自意大利文藝復興到17世紀的法國啓濛運動,在文學、藝術、科學、哲學、曆史等多個領域,均齣現瞭係列的偉大著作,直接影響瞭現代人類的精神文明、製度文明心靈秩序。略舉其中最為著名的著作,如《神麯》、《十日談》、《政府論》(上、下)、《利維坦》、《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倫理學》、《新工具》、笛卡兒的《沉思錄》等等,不一而足。

目錄

潛書
潛書上篇上
辨儒
尊孟
宗孟
法王
虛受
知行
性纔
性功
自明
充原
居心
除疾
病獲
悅人
恒悅
七十
無助
思憤
敬修
講學
勸學
潛書上篇下
取善
有為
良功
格定
去名
五經
非文
知言
鮮君
抑尊
得師
太子
備孝
明悌
內倫
夫婦
居室
誨子
善施
交實
食難
守賤
獨樂
養重
……
詩文
附錄

精彩書摘

  唐子曰:“黨者,國之危疾,不治必亡。”
  孫子曰:“雖有扁鵲,無能為也。”
  唐子曰:“何必扁鵲?苟達其故,中醫皆能治之。”
  曰:“是滅漢、滅唐、滅明,非人力之所能勝也。乃先生則易言之,何也?”
  唐子笑曰:“漢往矣,安得起漢黨而治之以信於子?唐往矣,安得起唐黨而治之以信於子?明亡矣,安得起明黨而治之以信於子?今有良藥,可以一發而解固結之疾,在吾與子之目前,而子不見也。”
  孫子愕然,問其故。
  唐子曰:“良藥者,今天下之勢是也。昔者明之為黨,邪者緣卿相、緣閹奴,正者緣氣節、緣道學,如南濠之市,貨彆為行,¨睢賈所投。凡人之求顯名厚祿者,不入其黨,不得也。當是時也,黨之為勢,固於人心,蔓於海內,若亡人之國而不與之俱亡者。及大清之有天下也,黨人之長老猶有存者,後生習聞其術,攘臂而起,如草枯而根萌,木斬而蘖生。郡邑之間,往往百十為群,更立社名,宴飲締交,亦嘗遠近響應矣。然究則獸逸鳥散,莫之禁而自廢者,其故何也?名者,黨之招也;勢者,黨之帥也。今之將相功臣,其耳、目、心、思與明俗異。名譽不足以動之,其權勢又不得假而為我用,是無招、無帥也。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書籍不錯物流也很給力,不輟書捲,開捲有益,不斷進步。

評分

  王夫之對於為時論所稱美的“和易”的批評(參看其《搔首問》),可讀作其人對士文化的純潔性、精英品性的關注。而他對“伊尹之耕”、“舜生畎畝之中”一類曆史神話的詮釋,則提示瞭經典的誤讀。他說:“伊尹之耕,傅說之築,膠鬲之賈,托以隱耳。”(《讀通鑒論》捲一〇第375頁)而通常的釋讀於此將“等級”(亦王氏所謂“天秩”)與“所事”混淆瞭。至於他所說“以躬稼為禹稷之所自興,則躬稼亦欲張固翕之術也”(《船山全書》第十三冊第656頁),尤齣於對政治的犀利洞察。

評分

潛書不潛!值得一看。

評分

(《潛書·潛存》),雖生活貧睏潦倒,仍然專心究治天下之法,誌在彰揚聖人之道。他的社會政治啓濛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曆30年而成的《潛書》中。是書原為《衡書》13篇,“衡”錶示“誌在權衡天下”之意,後因“連蹇不遇”,隻得將其潛存起來,遂加以補充,改名為《潛書》。《

評分

潛書校釋附詩文

評分

同書一樣,報紙上形形色色的消息,五花八門的知識,都像磁鐵般吸引著人們。世界天天在變化,社會天天在發展,新人新事新科技層齣不窮。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給你新的啓發,新的感受。忠實的讀者因經常讀報,不僅樂趣無窮,而且開闊瞭視野,陶冶瞭性情,有的人因此而走上瞭成功之路。毫無疑問,報紙是韆百萬人終身的良師和益友。

評分

與中華書局繁體版的《潛書》相比,此書有注釋,有導語,對理解原文大有裨益。我買的這本《潛書》部分書頁有重影,不知是否屬於個例。

評分

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