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当代思想大师,法兰西院士让-朗索瓦·勒维尔与他皈依佛教的儿子马蒂厄·里卡尔,尼泊尔俯临加德满都的山上的一个僻静处,开了一场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
和尚说:佛教提出了一种精神科学,它讨论的是幸福与痛苦的最基本的机能。从早到晚,在我们生命的每个时刻,都在与我们的精神打交通,这个精神的最微小的改造也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影响。
哲学家说:从这些谈话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训?它们给我带来什么?它们启发我产生对于作为智慧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钦佩,以及对于作为形而上学的佛教的越来越多的怀疑。它们也使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对这种学说目前在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一些解释。这首先是因为佛教在生活艺术和道德的领域里填充了西方哲学的逃脱造成的一个真空。
##无趣 扯
评分##人生是一场修行
评分西哲史内部思想多样性远远多于佛教,所以父亲常以某种哲学观点比附佛教思想。儿子佛学立场始终如一:人生痛苦,痛苦来源于无知和我执,但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非非有非非无(既非虚无也非实在),涅槃即对内在佛陀的发现,从觉醒到利他,于是人人皆佛陀、此处即极乐。佛教给如今西哲最大的启示就是对生命意义、人生智慧和生活技术的重视,这和尼采对古希腊哲学家的再发现是一致的,但尼采走向权力意志向外扩张,而佛教走向精神往内心求证。西哲初期理论对生活并不占优,苏柏亚开始重视理论,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皆保存理性静观与幸福生活为了正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在斯宾诺莎伦理学中完成,之后(17c中期)哲学遗忘了生活,脱胎于哲学的科学对道德和智慧更几无贡献。父亲以科学实证要求佛教形而上学内容,但亲身体验并不比实证证据更少合法性。
评分 评分##西方哲学真够疲惫的,一切都得是实用主义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