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家有小网迷,父母怎么办?》从父母预防和戒除孩子网瘾必须具备的网络知识、网瘾知识、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和管理孩子上网的方法等方面入手,全面、客观、系统地提出了对孩子进行健康上网教育和管理的途径、方法和措施,通过父母自身的努力,科学、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孩子的网瘾。父母从《家有小网迷,父母怎么办?》的阅读中,可以明白许多科学、理性的家庭教育道理,提高自己做一个好父母的素养,有效地预防孩子网瘾的发生,同时帮助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戒除网瘾。《家有小网迷,父母怎么办?》是目前国内科学有效预防和戒除孩子网瘾的最新、最前沿、最有针对性、最具启发和指导作用的好书。
作者简介
徐亚灵,1956年生,四川人。从事教育工作32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19年。心理学心理健康高级教师,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四川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师特邀培训专家。已出版图书《利维特管理学原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功家庭教育的五大要素》。
目录
第1章 网络常识
网络知识网络工具网络的正面作用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的正确使用
01.父母。你为什么要懂网络知识,要学会上网
02.网络基本知识.父母知道多少
什么是网络
网络有怎样的功能
网络有哪些对人类有用的特点
父母,你应该学会操作使用的常用网络工具有哪些
父母,你知道网络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哪些正面作用吗
父母,你知道沉迷网络对孩子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吗
第2章 网瘾知识
什么是网瘾网瘾如何自我诊断网瘾的表现网瘾的危害
01.父母。你知道网瘾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吗
什么是网瘾
孩子网络沉迷程度分几个层次
孩子网瘾有哪些表现
怎样通过专业测试判断孩子是否已经染上网瘾
02.网瘾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危害
网瘾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导致悲剧发生
网瘾导致孩子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荒废学业,毁掉前途
网瘾会让孩子道德沦丧,导致违法犯罪发生,危及社会稳定
孩子网瘾父母受累,破坏家庭安定,导致家庭悲剧
03.孩子染上网瘾谁之过
孩子染上网瘾,偏态的教育难辞其咎
学习成绩差、生活受挫的孩子容易染上网瘾
孩子单调枯燥的生活在网络中得到丰富
情感缺失和精神空虚的孩子容易染上网瘾
网瘾孩子都存在心理或行为问题
不良环境影响是孩子染上网瘾的巨大推力
网络本身的特点对孩子具有巨大吸引力
孩子的心理特点使其难以控制对网络的着迷
沉迷上网是孩子为了寻求补偿心理需求缺失
04.哪些家庭教育类型容易导致孩子沉迷上网
05.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络染上网瘾
06.哪些网络活动容易导致孩子上网成瘾
……
第3章 网瘾预防
第4章 网瘾戒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下面,我归纳出网络具有对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综合素质提高的几个主要的正面作用:
1.网络是孩子丰富的学习资源库,是辅助孩子学习的最有效、最便捷的工具如果说世界上真有百科全书的话,那么真正能称为百科全书的只有网络了。可以说,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信息储存库。世界上没有哪个图书馆储存的知识信息量有网络多。网络不仅储存有丰富的文字信息资料,还储存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信息资料,这是世界上任何图书馆都不能做到的。因此,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最丰富的、最全面的信息资源库,为孩子学习知识,增长见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孩子可以通过上网广泛吸收知识信息,利于孩子开阔眼界、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提高综合知识水平。孩子可以通过网络很方便地查找资料,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答案,对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孩子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新闻、阅读文学、科技作品,利于孩子拓宽知识渠道、开阔眼界、增加课外知识量。我在中学还承担数学教学工作。有时候学生与我的答案不一致,发生了分歧,他们就会马上想到通过网络查阅答案来印证谁对谁错。现在,学生要学习语文、政治、历史、社会综合等多种课程,老师都要布置查阅资料的学习任务,利用网络来完成这些任务,比查阅词典书籍资料方便、快捷多了。2.网络是孩子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平台。
上网与人交流可以克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的障碍。弥补孩子在现实中与人交流的不足。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网络给人们开辟了一个虚拟空间,人们可以非常方便、没有拘束地与网友自由平等交流。在网上人际交往的空间很大,通过网上聊天,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找人交流,且不用担心会受到指责。孩子有了烦恼,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大胆地向聊友倾诉,利于孩子发泄不良情绪、消除烦恼。孩子也能够在聊天中体会到沟通的快乐。孩子有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网站或聊天室直接找心理咨询师辅导和咨询,得到专业帮助,让自己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利于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在网络上找到沟通与倾诉的途径,让这些孩子通过网络聊天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际沟通能力。3.网络为孩子提供了一条丰富的娱乐渠道。
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从出生起,就基本不会面临物质生活贫乏的窘况。但是我却说,现代孩子也是不幸的,他们从出生起,除了要承受沉重的读书、升学压力外,游戏娱乐的方式也非常贫乏,游戏娱乐的渠道和场所也是很少的。娱乐和快乐,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喜欢游戏和娱乐,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游戏和娱乐。然而,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基本不会有娱乐生活,在课余时间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的娱乐活动,父母们也常常由于忙于生计而很少陪孩子休闲玩耍。
现在的孩子是娱乐和快乐缺失的一代。网络的诞生,为孩子开辟了一个娱乐和游戏的方便渠道,让孩子枯燥的课余生活得到了很好的补充。网络上琳琅满目、不断更新换代的游戏、影视、音乐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娱乐活动。孩子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感兴趣的文学科幻作品,看电影、电视,听音乐,玩游戏,丰富了课余生活,放松了紧张的心情,舒缓了疲惫的身心,获得了轻松和快乐。通过聊天交流活动让不良情绪得到疏泄,让寂寞、孤独的心灵得到抚慰,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还充当了调节孩子心理问题、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心理医生的角色。4.网络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网络的诞生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开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网络巨大的知识量、最新的信息刺激,能够让孩子产生创新灵感,激发孩子的创新火花。孩子还可以在网上阅读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写的日志文章,吸收到最新的思想、最新的观念、最新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表达方式,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论坛中撰写评论和日志,建立自己的博客园地撰写博客,随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文章发布到网上。孩子还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站,训练自己的计算机技能和构思布局创新能力。也可以在网上创建贴吧,成为吧主。通过这些网上创造性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不断训练孩子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
前言/序言
《家有小网迷,父母怎么办?》这本书,旨在为每一位在数字时代中,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提供一份贴心、实用的指南。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与您一同探讨在信息洪流中,如何智慧地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快乐成长的议题。 我们深知,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孩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探索世界的窗口,也是学习新知的宝库,但同时,也可能潜藏着虚拟世界的陷阱,让家长们感到担忧和无力。这本书正是为了回应这种普遍的焦虑而生。它聚焦于“如何做”,而非简单地“是什么”,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深入的分析和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您理解孩子沉迷网络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理解“网迷”的成因——拨开迷雾,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探讨如何应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沉迷网络。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玩物丧志”就能概括的。本书将引导您从多个维度剖析孩子沉迷网络的根源: 生理与心理的交织: 探讨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特点,尤其是奖赏机制在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中的过度刺激。我们会解释为什么虚拟世界的即时反馈和成就感,比现实生活中的努力更容易吸引他们。同时,也会触及一些潜在的心理需求,比如归属感、被认可感、逃避现实压力等,这些需求在网络空间中可能更容易得到满足。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审视家庭教育方式、亲子沟通模式、父母的榜样作用,以及家庭氛围是否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有时,父母的过度忙碌、缺乏陪伴,或者过度的管控,都可能成为孩子转向网络世界的诱因。 社会文化与同伴压力: 分析当前社会文化中对网络的推崇,以及同龄人之间因网络游戏、社交话题而形成的社交圈。了解孩子在学校和朋友圈中的社交状况,以及网络如何成为他们融入群体、获得认同的重要途径。 网络本身的吸引力: 详细介绍网络内容的多样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以及它们如何巧妙地抓住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利用一些精心设计的机制,让他们难以自拔。 通过对这些成因的深入剖析,本书将帮助您打破对孩子“沉迷网络”的刻板印象,以更 empathetisch(富有同情心)和理解的态度,重新审视孩子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 第二部分:绘制“健康上网”的蓝图——建立规则,也守护自由 理解了成因,我们便可以着手构建一套适合您家庭的“健康上网”体系。这部分将提供具体的方法论: 制定合理的游戏和上网规则: 这不是简单的“禁令”,而是基于家庭情况、孩子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共同商议出的“游戏守则”。我们将提供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理解规则的必要性,并主动参与规则制定的方法。这包括: 时间管理: 如何设定每日、每周的上网时长,以及区分学习、娱乐和社交上网的时间。 内容选择: 如何引导孩子接触积极、健康的上网内容,避免不良信息。 设备使用: 如何规范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地点。 “断网”练习: 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无电子设备”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共进晚餐、家庭活动等。 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 “不让孩子上网”不如“教孩子如何聪明上网”。本书将重点强调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让他们具备辨别信息真伪、识别网络欺凌、保护个人隐私、应对网络陷阱的能力。这包括: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孩子提问、质疑,学会独立思考,不盲从网络信息。 信息辨别能力: 教授孩子如何核实信息来源,识别虚假新闻和谣言。 网络安全意识: 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教会孩子如何设置密码、警惕诈骗信息。 网络道德与礼仪: 引导孩子认识到网络行为的社会影响,尊重他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重塑亲子关系,填补情感空缺: 很多时候,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情感满足。本书将指导父母如何: 高质量的陪伴: 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分享彼此的感受。 有效的沟通技巧: 学习如何倾听、理解、表达,与孩子建立开放、信任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愿意向您吐露心声。 共同的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参与现实世界的活动,培养多元化的兴趣,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减少对虚拟世界的依赖。 第三部分:应对“重度网迷”的挑战——当爱与耐心遇到困境 当孩子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网络沉迷现象时,家长们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本书也为这些特殊情况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识别“重度沉迷”的信号: 帮助家长准确判断孩子的上网行为是否已构成“重度沉迷”,并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循序渐进的干预方法: 提供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干预策略,从温和的引导到必要的限制,以及如何处理孩子可能出现的抵触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 明确何时需要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的介入,并提供寻找专业资源的方法。 处理家庭矛盾: 探讨如何协调夫妻双方在应对孩子上网问题上的分歧,形成统一的教育战线。 修复亲子裂痕: 强调在干预过程中,保持爱与理解的重要性,避免因为问题解决而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本书的独特之处: 注重“共情”与“合作”: 本书强调,父母与孩子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应该携手面对网络世界。所有建议都基于“理解”和“合作”的原则,引导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地“管教”。 案例丰富,贴近生活: 书中充满了来自不同家庭的真实案例,让您看到别人的困境与成功,找到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 操作性强,易于实践: 每一章节都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您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和应用。 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了资深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的实践经验,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积极导向,充满希望: 尽管探讨的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议题,但本书始终传递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通过父母的智慧和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在数字时代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有小网迷,父母怎么办?》这本书,不仅仅是为解决“孩子沉迷网络”这一单一问题而存在,它更是一个关于现代家庭教育的深度探讨。它希望帮助您理解数字时代下孩子的成长特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建立更加和谐、有效的亲子关系,最终培养出独立、自主、懂得自律,并且能够拥抱科技、善用科技的新一代。它将是您在抚养孩子过程中,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