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美对弈大棋局
:56.00元
作者:王仲春 蔡劲松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2793838
字数:280000
页码: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还原中美200年历史事件始末,勾画中美发展的简约脉络,探讨中美未来发展走向!作为*强大的发达国家和*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一盘棋,孰胜孰负,当真零和?
内容提要
在长达200多年交往的历史中,中美两国纠缠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中美之间那些或为敌、或为友,充满着恩恩怨怨,交织着摩擦和斗争的历史事件中,本书择其重点,勾画出中美关系发展的简约脉络。虽然中美之间的矛盾和争斗不少,但认真回顾和梳理中美两国之间多年的关系史后,作者认为其中也有不少积极的因素和令后人认真思考的经验和教训。本书作者把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归纳为以下六个时期,即:早期中美关系、二战中成为战略盟友、中国的内战与美国的抉择、军事对抗与对峙、从对抗走向对话与合作,以及冷战后中美战略博弈的时期。作者试图从这几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去阐释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背景和因由,引发读者对中美关系历史和未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目录
序 章 让历史见证未来 (1)章 早期中美关系的回顾与评说 (12)第二章 共同对日作战的盟友(23)第三章 罗斯福的战略构想 (33)第四章 错误的选择: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44)第五章 从朝鲜半岛到台湾海峡: 中美兵戎相见 (55)第六章 从援越抗法到援越抗美 (75)第七章 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达赖叛逃 (87)第八章 美国与中印边境战争(100)第九章 破冰之旅: “波罗行动”计划(114)第十章 历史的跨越: 牵手尼克松 (129)第十一章 运筹大三角: 联美抗苏 (141)第十二章 苏联出兵阿富汗与中美的应对 (155)第十三章 从“崩溃论”到“责任论(165)第十四章 台海风云: 从“不沉的航母”到“棋子(176)第十五章 应对朝核危机: 中美的分歧与合作 (188)第十六章 南海争端与美国 (201)第十七章 中日东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215)第十八章 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大调整与中国周边安全 (229)第十九章 21 世纪, 崛起的中国: 从容应对挑战(241)主要参考文献 (256)后 记(258)
作者介绍
王仲春: 法学博士、大校军衔,国防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五角大楼作战计划揭秘》《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现代美国陆军》《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不散的核阴云》和《核武器 核国家 核战略》等。 蔡劲松: 法学博士、空军大校军衔,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教译室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十字路口:中亚走向何方》《军事外交学概论》《新中国军事外交》和《对外军事援助理论与实践》等。
文摘
序言
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场简单的国际关系博弈,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历史画卷,将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脉络和文化冲突娓娓道来。作者对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无论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引用,还是对关键人物决策心理的剖析,都展现出扎实的功底。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它强迫我们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思考那些关乎国运和未来的宏大命题。尤其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模式差异的描绘,更是精妙绝伦,让人在理解冲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不同文明的张力与魅力。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山洪暴发般紧凑激烈,时而又如涓涓细流般深邃悠长,使得整个阅读体验酣畅淋漓,绝无冷场。对于任何关心世界走向,渴望洞悉大国互动逻辑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之作。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既有史学著作的严谨,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作者对措辞的选择非常讲究,很多段落的表达精准而富有张力,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千钧之势。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带有宿命感的叙述基调,仿佛在讲述一个宏大、必然却又充满变数的史诗。它没有刻意去渲染戏剧性,但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在作者的笔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史实和分析,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论,一种看待世界格局变迁的独特视角。它让人意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绝非孤立的片段,而是漫长历史演进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当前发生的许多事件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和立体,少了些许盲从,多了几分清醒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巧妙地将宏观的战略分析与微观的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你既能看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博弈、长远的布局规划,也能看到具体决策者在压力下的挣扎与权衡。这种多维度的叙事视角,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很多情节的转折点设置得极其巧妙,让人拍案叫绝,仿佛作者就是那个时代的幕后推手,对每一个棋子的落位都了如指掌。阅读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拉锯战,理解了为什么在某些关键节点,即便是最精密的算计也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变量而全盘皆重写。这种对历史复杂性的深刻描摹,使得全书充满了张力,让人欲罢不能。对于习惯了简单二元对立叙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更为成熟和成熟的思考范式,它展示了世界运行的真实面貌——那就是充满了灰色地带和不确定性。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读物,毕竟涉及的议题如此宏大严肃。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笔极其生动且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完全没有学术论文的生硬感。他擅长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史料,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叙事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议题时的那种克制与平衡,他似乎总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问题,不轻易站队,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辨。这种冷静的叙事态度,反而比激烈的煽情更能触动人心,因为它传递出一种基于事实的深刻洞察力。每次读完一章,我都需要合上书本,静坐片刻,消化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量和复杂含义。它不仅仅是在提供信息,更是在重塑读者的认知地图,让人对既有的世界观产生深刻的反思和修正。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把复杂的事物变得清晰易懂,同时又保持了足够的复杂性以供深入挖掘。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和国际政治基础知识。但一旦你进入了作者构建的世界,那种丰厚的回报感是无可替代的。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展现出惊人的逻辑梳理能力,能够将跨越数十年、涉及多个大洲的复杂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整体。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一种基于因果链条的深度挖掘。书中对特定概念和理论的阐释,也极其到位且富有启发性,帮助我理清了过去许多模糊不清的认知。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使得全书不仅仅停留在学术探讨层面,更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历史使命感。这本书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我们所处时代的诸多侧面,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