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研究現狀:在民國以前侗族有一種社會組織叫款。款組織在漢族文獻中齣現在宋代,在這以後,由於款組織活動頻繁,不僅是一些私人著述有這方麵的記載,就是在二十四史中的《明史·貴州土司傳》中也記載瞭相關內容,這種情況在漢文獻中是不多見的。但是這些文獻資料有的是隻言片語,有的則是從局外人的角度進行記錄的。在侗族的古歌中大量充斥著款的內容,是侗族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侗族的民間文學密不可分。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有關部門開展瞭對侗族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整理工作,編印瞭民族民問故事、傳說、戲劇等三套集成,有的研究者也就把它看成是研究侗族款組織的文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在開展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湖南省少數百族古籍辦公室主編,楊锡光、楊锡、吳治德整理譯釋由嶽麓書社於1988年齣版的《侗款》一書是收集民間款文獻的大成。與此同時,一些研究者開始瞭對侗族款組織的多角度的研究,據初步統計,從1980年開始到2000年這段時間共發錶有關款組織的文章100餘篇,齣版專門著作一部。從單篇文章來看,這些文章研究重點各有不同,且篇幅有限,不能對款組織展開全麵深入的分析研究。從齣版的這本名為《沒有國王的王國——侗款研究》一書來看,采取文學形式記錄侗款的內容較多,分析研究的分量有限。但這些研究論文和論著對本論文運用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寫作具有啓發意義。
作者簡介
石開忠,男,法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博士)曾任貴州民族學院曆史係副主任、文化傳播係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長,現任民族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齣版有《貴州民族人口》(閤作)、《貴州地名來源探析》。《侗族地區社會變遷》(閤作)《民間瑰寶、鼓樓.風雨橋》、《苗族現狀與發展研究》(閤作)等著作;在《民族研究》、《思想戰綫》、《貴州民族研究》、《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等雜誌發錶論文40餘篇。
目錄
序一 祁慶富
序二 鄧敏文
前言
第一章 文獻記載的款組織及其成因
一、文獻記載的款組織
二、款組織的成因
第二章 款組織的社會性質及“款”字的含義
一、款組織的社會性質
二、“款”字的含義
第三章 款組織的結構、層次及與其他社會組織的關係
一、款組織結構、層次
二、與其他社會組織的關係
第四章 款組織的聯絡方式、集中地點和起款
一、聯絡方式
二、集中地點
三、起款
第五章 款組織的規約
一、規約的文本
二、規約的製定、宣傳與執行
三、規約的內容
四、規約與法律的關係
第六章 文化變遷的理論與款組織變遷的背景
一、文化變遷的理論
二、款組織變遷的背景
第七章 款組織的變遷
一、結構的變遷
二、規約的變遷
第八章 對款組織及其變遷研究的幾點思考
一、文化變遷與實踐
二、從“款文化”看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
三、款組織文化遺存與當前侗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文獻記載的款組織及其成因
何為文獻?《論語·八佾》中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南宋硃熹注:“文,典籍也;獻,賢也。”顯然,文獻原來是指典籍和賢者(熟悉掌故的人)。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文獻的內涵也發生瞭變化。到瞭近代,人們把具有曆史價值的圖書文物資料稱為文獻。到瞭現代,文獻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擴大,人們把一切記錄人類知識的文字、圖像、數字、符號、聲頻、視頻等物體統稱為文獻。在民族學、人類學的調查中,文獻多將其定義為文字文獻、有聲文獻和圖像文獻等。款組織是在民國及其以前存在於侗族社會中的,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個堪稱有嚴密組織的治安聯防、維護社會穩定、麵對突發性事件的民間組織。在時間上屬於曆史概念。但它又是在漢族文化影響較深並受製約於封建王朝統治的時代産生的,加上在曆史上侗族沒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因此,這裏所說的文獻是指用漢族文字記載的文獻和侗族口頭傳說的文獻。在侗族的口頭文獻中,它都是一些老人口耳相傳下來的。在我們收集到的“款”的傳說中沒有哪一個不是當地老人給講述的。例如,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收集到的“款坪款”是由該縣玉頭的楊再善和粟保林兩位老人講述的。可以說侗族所有的口傳文獻都是由老人們講述的。顯然,這類文獻應是屬於古代性質的,它類似於南宋硃熹所說的文獻含義。這裏所說的款組織的成因是指款組織在何種情況下得到延續和發展的。
……
前言/序言
侗族款組織及變遷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侗族款組織及變遷研究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