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高鳳翰——中國書法傢全集
:48.00元
作者:(清)高鳳翰 ,曹建
齣版社:河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9-01
ISBN:9787543454422
字數:
頁碼:18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從漢字誕生起,便有瞭中國書法。人類一開始即按照美的法則創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以其特殊的物質條件與筆法結構,留下瞭後世不可企及的美。後來者對書法美的追求有瞭自覺的性質,在書法中注入瞭前人沒有的藝術因素,但並不總是如通常說的那種不斷,更不是也不可能是全麵的。
由於書法藝術自身的特點,曆來評價書法,時常使用過分抽象的、不確定的詞語。這一點,甚至可以說同中國語言習慣中的模糊性有著關連,但是也同中國書法的抽象性分不開。再是曆來的書法史在談到某傢某派時,偏重師承關係;談師承是必要的,但有時失於簡單化,陷入綫性思維的模式。就其現實意義來說,不免束縛創造意識。如何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藝術傢及其作品,我們應當做得比古人更好些。我們要把特定書法傢的全部活動看做是社會本質與書法本體的一個顯現。
當代書法進入瞭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麵。一方麵是物質條件改變瞭書法賴以存在的書寫條件,另一方麵,書法在有限範圍內呈現繁榮,倔強地生存。我們的立場無疑要做書法繁榮的促進派。當代書法在麵嚮時代與開拓未來的睏境中從理論與曆史研究尋求啓發。這就必然賦予書法史以當代的性質。它不是任意改造曆史,而是由既往的曆史總結規律,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
目錄
章 一臂打鼎行天下
膠州秀纔
為官江南
一臂打鼎
終老膠州
第二章 藝術創作
書法少數 源
書法分期
畫障
印癡
硯癖
第三章 論藝摘錄
附錄
常用印章
年錶
主要傳世作品目錄
主要參考書目
釋文
作者介紹
高鳳翰(1683-1749)。字西園,亦作西亭,號南屯阝等。山東膠州人。官至徽州績溪知縣。清代前期詩人,書畫傢。久居揚州一帶,與鄭闆橋等關係甚密,善篆刻印硯,藏硯韆餘方,皆自銘自琢,著有《硯史》等。《自作七絕》因其右臂癱瘓,此書是其左手書寫,筆力老辣,中鋒運
文摘
序言
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學術梳理脈絡清晰得讓人贊嘆。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作品圖片,更重要的是構建瞭一套完整的藝術史敘事框架。作者對於高鳳翰先生的生平、時代背景,以及他與當時文人圈子的互動,都有著深入且獨到的見解。特彆是關於其書風的演變過程,書中采用瞭多維度分析法,將早期的“米芾遺風”到後期的“拙厚自得”的轉變,闡述得絲絲入扣,令人茅塞頓開。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碑帖融閤”這一關鍵節點的論述,作者旁徵博引,結閤瞭同時期其他書傢的發展趨勢進行對比,使得高鳳翰先生的藝術成就得以更立體地呈現。這種紮實的文獻考據和精妙的藝術評論相結閤的寫作手法,讓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絕非泛泛而談的畫冊可比。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實在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沉穩又不失典雅的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厚重感。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看得齣齣版社在選材上是下瞭真功夫的。初次翻閱時,那些高清的拓片和摹本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細節的呈現力道十足,即便是微小的筆觸變化,也能清晰可辨。對於研究書法曆史的人來說,這種對原件的高度還原度是至關重要的,它讓遙遠的藝術品仿佛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它在版式編排上的用心,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作品的完整性,又不至於顯得擁擠,使得讀者的視綫能夠自然地跟隨書法的脈絡流轉。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提升瞭整部作品的收藏價值和閱讀體驗,絕對是書架上值得珍藏的一冊。
評分這部作品的編輯團隊顯然是深諳“全集”二字的重量的。它所涵蓋的作品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從公開展齣的精美立軸到一些鮮為人知的墨跡拓本,似乎構成瞭一個相當完備的藝術檔案。更值得稱贊的是,每幅作品的考證信息都標注得異常詳盡,包括瞭其流傳曆程、曾經的收藏者,甚至一些重要的題跋記錄都被整理匯編在旁。這對於研究作品的“身份”和曆史價值來說,是極大的便利。它不僅僅是一本藝術鑒賞的書,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文獻學和藝術史研究的工具書。這種對曆史信息的尊重和細緻入微的整理工作,體現瞭編輯者對藝術經典的敬畏之心。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閱讀感受是寜靜而深遠的。在如今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花上數周時間,係統地品讀一位藝術傢的“全集”,本身就是一種奢侈的享受。高鳳翰先生那份飽經滄桑後的淡泊與灑脫,透過這些墨痕仿佛直接傳達到讀者的心間。我發現,當我反復品讀同一幅作品時,不同心境下會産生不同的感悟,有時候是為其遒勁有力而振奮,有時候是為其筆下的蕭瑟意境而沉思。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它提供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對話,讓人在領略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之餘,也對傳統文人的人格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書法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本書在這方麵也做得相當齣色。它收錄的許多小品、信劄甚至是一些題跋,都展示瞭高鳳翰先生在日常書寫中的真性情和技巧。書中的放大細節圖簡直是“偷師”的絕佳範本,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他運筆時墨色的濃淡變化、提按頓挫的力度控製。我嘗試按照書中的一些示範進行臨摹,發現僅僅是觀察那些清晰的筆鋒收束處,就能對自己的用筆習慣進行矯正。相比於那些隻有巨幅作品的圖集,這種貼近生活、可供藉鑒的“微觀”展示,對於提升個人技藝而言,無疑提供瞭更直接、更有效的參照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