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现代教育,潘光旦是位绕不过去的人物,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他是最早发现专业化教育弊端,并提出通才教育思想的那代教育家之一。他在教育上的最具特色的贡献是提出了“位育”之道——这可能是中国学界自严复后将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进行结合的最早成功的范例。
评分然而不幸的是,几十年过去,先生所盼求之拾回针线依旧未能实现,倒是本土文化被越抛越远。今日之中国在全力奔向国际化、现代化,一代接一代的年轻人都忙着学西方的文化,学外语,学西洋乐器,学西式礼仪。究竟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血脉?
评分社会学大家的经典,强烈推荐,机会难得
评分商品很好,可以购买。
评分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很好的一部书
评分研究中国现代教育,潘光旦是位绕不过去的人物,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他是最早发现专业化教育弊端,并提出通才教育思想的那代教育家之一。他在教育上的最具特色的贡献是提出了“位育”之道——这可能是中国学界自严复后将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进行结合的最早成功的范例。
评分最近阅读的潘光旦先生的文集《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深受启发,于是我想借用“位育”一词去思索中国的学校德育。“位”是地位、顺应之意,“育”有发展、超越之境。“位育”则是在现实与未来之间寻求一种发展着的平衡与协调。儿时在懵懵懂懂成长,一切循规蹈矩,在学校偶尔犯错,但具体又不知道错在哪,如何犯的错,老师经常也不解释,因为压根他就没这意识,采取最有效最直接批评、体罚,心理承受能力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锻炼出来的。进入大学后,开始自己摸索着看书,毫无顾忌讨论,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自我的价值判断,才恍然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学校德育存在诸多问题,就此也就提出几点思考:
评分朱家溍自幼酷嗜戏曲,早年师事范福泰、迟月亭、陈少武、刘砚芳、曹心泉、钱宝森等名家。1950至1961年,他兼任梅兰芳的艺术顾问,参加整理了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三集)。梅兰芳逝世后,他为梅编写了年谱,并出版了《梅兰芳舞台艺术》(上下集),还为《中国京剧史》撰写了“清代乱弹戏的发展”章节及杨小楼、钱金福、载涛等人的传记条目。
评分书已经到手,品相不错。还没来得及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