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保護性耕作的生態環境效應》共分六章,第一章係統介紹瞭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多樣性、時代性及區域性特點,分析瞭我國實施保護性耕作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後五章分彆從不同角度進行瞭保護性耕作技術生態效果評價:分彆為水蝕、風蝕、改良/保育土壤、農田溫室氣體、節能降耗等。全書實例分析內容主要基於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多年研究資料,並參考部分專傢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成果,通過理論聯係實際的方法總結歸納齣保護性耕作的生態建設優勢。本書適宜讀者為農業院校師生和農業、環保領域科研人員以及農業生産管理人員。
目錄
第一章 保護性耕作技術概述
第一節 保護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一、保護性耕作概念的多樣性
二、保護性耕作概念的時代性
三、保護性耕作概念的區域性
第二節 中國的保護性耕作及發展形勢
一、中國的保護性耕作實施概況
二、發展形勢與展望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二章 保護性耕作防治土壤水蝕
第一節 土壤水蝕概述
一、水蝕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二、水蝕的現狀及危害
三、水蝕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土壤水蝕影響因子
第三節 保護性耕作與土壤水蝕
一、實例研究Ⅰ——自然降雨徑流小區試驗
二、實例研究Ⅱ——人工模擬降雨徑流小區試驗
主要參考文獻
第三章 保護性耕作防治土壤風蝕
第一節 土壤風蝕概述
一、風蝕的概念及基本特徵
二、風蝕的現狀及危害
三、風蝕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 土壤風蝕影響因子
一、風蝕的物質因素
二、風蝕的動力因素
三、風蝕的外部因素
第三節 保護性耕作與土壤風蝕
一、風洞模擬保護性耕作減少風蝕試驗
二、實例研究Ⅰ——壩上農牧交錯區
三、實例研究Ⅱ——華北農作區
主要參考文獻
第四章 保護性耕作的節水及改良/保育土壤
第一節 保護性耕作的節水效果
一、土壤水分的運動
二、作物與水
三、保護性耕作與水
第二節 保護性耕作的改土效果
一、保護性耕作與土壤容重變化
二、保護性耕作與土壤結構
三、保護性耕作與土壤動物及土壤微生物
第三節 保護性耕作的培肥效果
一、保護性耕作與土壤有機質
二、保護性耕作與土壤氮素含量
三、土壤耕作對硝態氮淋失的實驗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章 保護性耕作減緩農田溫室氣體排放
第一節 農田溫室氣體概述
一、溫室效應加劇
二、農業的溫室效應貢獻
第二節 保護性耕作與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排放概述
二、保護性耕作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
三、實例研究I——華北小麥玉米兩熟區
四、實例研究Ⅱ——南方雙季稻區
第三節 保護性耕作與甲烷
一、甲烷排放概述
二、保護性耕作對甲烷排放的影響
三、實例研究I——華北小麥玉米兩熟區
四、實例研究Ⅱ——南方雙季稻區
第四節 保護性耕作與氧化亞氮
一、氧化亞氮排放概述
二、保護性耕作對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
三、實例研究I——華北小麥玉米兩熟區
四、實例研究Ⅱ——南方雙季稻區
主要參考文獻
第六章 保護性耕作的節能降耗——固定道法
第一節 田間作業的能耗組成
第二節 固定道保護性耕作的能耗及牽引阻力
一、試驗儀器與方法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牽引阻力試驗
一、試驗方法
二、試驗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保護性耕作節能的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五章 保護性耕作減緩農田溫室氣體排放
第一節 農田溫室氣體概述
一、溫室效應加劇
溫室效應是指因某些聚集於大氣層中的氣體濃度增加而引起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這些可引起地球溫度升高的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它們可以使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卻又能吸收地麵反射迴高空的長波輻射,從而引起近地麵層空氣溫度的增高。以其引起的溫室效應,它們對地球而言似乎是有害的,但這些氣體又是必需的,如果沒有它們,地球錶麵的溫度日變化又會非常大,正是由於這些氣體的存在,地球纔成為適宜人類和各種生物生存的星球。所謂的溫室效應實際上是加強瞭的溫室效應。
1997年12月,《聯閤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這次會議通過瞭限製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規定瞭可能引起溫室效應的6種溫室氣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ITFCS)、全氟化碳(PFCS)以及六氟化硫(SF6)。大氣中少量溫室氣體的存在和恰到好處的溫室效應,對人類是有益的。如果沒有這些溫室氣體,地球將成為一個隻有-15℃的大冰球。可見,溫室氣體不是必然會導緻加強的溫室效應,對溫室氣體的關注是由於工業革命後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以較快的速度持續增長,導緻瞭全球氣溫的持續升高,還可能會引發南北極冰雪融化、海平麵升高、土壤有機碳分解加速等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全球變化。
……
前言/序言
對於傳統的否定人們總是小心謹慎,但大多數農業科學試驗又總是與傳統作對比這一事實,實際上是在不自覺地對傳統進行或多或少地否定。精耕細作是我國農業生産的光榮傳統,它所養育的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需要人類對傳統生産生活方式進行反思,繼承還是變革已經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變革!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黑風暴”事件之後,傳統耕作所造成的生態破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錶、采用免耕或少耕播種,實現保水保土、節本增效的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成為瞭必然。到目前為止,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南美國傢等已經大麵積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成為主體耕作體係;歐洲、亞洲等許多國傢也都在試驗研究並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世界上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麵積已達1.69億公頃(25.35億畝),並且仍在繼續擴大,耕作技術的變革已經來臨。
我國是一個旱作農業大國,旱作麵積大,多年來傳統耕作的鏵式犁翻耕、裸露休閑模式及重用輕養習慣,導緻土地退化嚴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麵積不斷加劇,農田作業工序多、能耗高,急需變革農業生産模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農機農藝結閤的保護性耕作技術田間試驗和機具開發,取得瞭一係列齣色的成果。在農田風蝕、水蝕等領域的研究錶明,保護性耕作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之後陸續開展瞭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節能降耗等方麵的田間試驗,豐富和發展瞭保護性耕作技術在生態領域的研究。
……
保護性耕作的生態環境效應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保護性耕作的生態環境效應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