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

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地质灾害
  • 应急救援
  • 科普
  • 安全知识
  • 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
  • 生存技能
  • 应急处理
  • 知识百科
  • 灾害应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6953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7996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紧急救援行业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7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繁,降水丰沛集中,生态环境脆弱,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兴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矿山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新城镇不断建立,旧城镇日益扩张。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常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区山崩地裂,大量房屋倒塌,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国家地震局公布,汶川8.0级地震Ⅵ度区以上面积440442平方千米,Ⅸ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强震区由于地震造成大面积山体破坏,岩体松动,引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在较长时间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在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力普及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将防灾、减灾工作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减轻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措施。特别在“5·12”汶川地震之后,灾区地质灾害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开展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更显必要。《地质灾害》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以及地震与地质灾害之问关系。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发行,能起到普及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达到减轻地质灾害,为地震灾区人民作应有的贡献。

目录

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简介
1.什么叫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有哪些种类?
3.中国为什么地质灾害特别严重?
4.中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5.地质灾害一般集中在什么时间发生?
6.什么叫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
7.为什么强地震会在山区引发大面积的次生地质灾害?
8.地震后哪些因素可能再次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
9.地质灾害有哪些危害?
10.地质灾害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 泥石流
1.什么叫泥石流?
2.什么是泥石流灾害?
3.泥石流沟道有哪些特点?
4.发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5.我国诱发泥石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为什么大地震后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7.人类哪些活动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
8.泥石流有哪些主要危害?
9.中国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0.泥石流的发生时问有什么规律?
11.为什么低频率泥石流造成的损失严重?
12.如何减轻泥石流灾害?
13.居住在泥石流沟下游的居民平时应做好哪些防灾准备工作?
14.常用的泥石流预警报方法有哪些?
15.在泥石流可能发生时应怎么办?
16.已发生泥石流的情况怎么办?
17.出行、旅游时如何防范泥石流?
18.在山区旅游时遇上泥石流怎么办?
19.如何治理泥石流灾害?
20.我国有哪些泥石流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
21.中国有多少城镇受泥石流威胁和危害重?
22.中国境内哪些铁路段受泥石流灾害较严重?

第三部分 滑坡灾害
1.什么叫滑坡?
2.什么是滑坡灾害?
3.滑坡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4.滑坡灾害对水利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的危害特点如何?
5.典型滑坡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
6.发生滑坡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7.哪些因素可能诱发滑坡?
8.人类的哪些活动会诱发滑坡?
9.为什么大地震后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10.什么叫地震滑坡堰塞湖?
11.滑坡堰塞湖有什么危害?
12.如何减轻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危害?
13.中国滑坡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4.1980年以来我国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区域性滑坡(崩塌)灾害?
15.中国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人员伤亡较多的滑坡灾害是哪几次?
16.滑坡的简易识别方法有哪些?
17.如何进行滑坡简易调查?
18.如何进行滑坡的位移观测?
19.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20.发现山坡有发生滑坡的迹象时应怎么办?
21.滑坡发生时可采取哪些避险自救措施?
22.如何减轻滑坡危害?
23.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哪些?

第四部分 崩塌灾害
1.什么叫崩塌?
2.什么叫崩塌灾害?
3.在哪些地形和地质条件下容易发生崩塌?
4.可能诱发崩塌的因素有哪些?
5.哪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可能诱发崩塌?
6.如何预测崩塌的规模和危害范围?
7.崩塌发生的时间有什么规律?
8.崩塌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9.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10.如何减轻崩塌灾害?
11.崩塌防治有哪些工程措施?

第五部分 地面塌陷
1.什么是地面塌陷?
2.地面塌陷有哪些类型?
3.人类活动对地面塌陷的产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4.地面塌陷有哪些危害?
5.为什么会发生岩溶塌陷?
6.岩溶塌陷有什么特点?
7.岩溶塌陷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8.为什么会发生矿山塌陷?
9.矿山塌陷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10.地面塌陷发生有什么规律?
11.地面塌陷有什么前兆?
12.在岩溶区进行工程建设如何防止地面塌陷灾害发生?
13.如何对可能发生地面塌陷的地方进行简易监测?
14.发生地面塌陷时应采取什么应急措施?

第六部分 地裂缝
1.什么是地裂缝?
2.地裂缝的成因和类型有哪些?
3.地裂缝的大小分为几级?
4.裂缝有哪些危害?
5.人类活动对地裂缝产生有什么影响?
6.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
第七部分 地面沉降
第八部分 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地质灾害简介
5.地质灾害一般集中在什么时间发生?
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具有下列特征:
(1)地质灾害集中在地震活跃期和丰水年发生。
从年际来看,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地震活跃期和丰水年。因为地震活跃期地震活动频繁,强烈的地震能使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丘陵区的山体遭到强烈破坏,不仅能形成大量的地裂缝、滑坡和崩塌,而且还能使地表堆积物与基岩松弛,为后来的崩塌、滑坡奠定基础。这些堆积在山坡上和沟谷中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不仅如此,在条件适宜的地方(饱和土本存在于陡峻山坡上),地震还可直接激发泥石流的发生;强烈的地震还能促进和加速黄土地区和岩溶地区塌陷的发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强烈的地震也能加速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可见,在地震活跃期,各类地质灾害都因受到地震的强烈影响而变得十分活跃。丰水年降水十分丰沛,往往为干旱年的2~5倍,丰沛的降水既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体成分,又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强大的水动力条件,因此丰水年也往往是地质灾害强烈活动年。如辽(宁省)东南(部)地区,1969年、1977年、1981年、1987年、1989年为丰水年,在这些年内,地质灾害特别活跃;又如北京山区1939年、1950年、1972年、1989年和1991年为丰水年,地质灾害也特别活跃。类似事件在全国各地的山区都有发生,这里不再枚举。
(2)地质灾害集中在雨季发生。
从年内来看,地质灾害集中在雨季的5月中旬~10月中旬发生,其中85%以上的地质灾害和95%以上的规模大、危害重的地质灾害集中在6~8月发生。这是因为雨季丰富的降水使岩、土体处于饱和状态,当大雨、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袭击时,绝大部分甚至几乎全部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沟谷洪流,促进崩塌、滑坡、地裂缝和泥石流的形成和加速地面塌陷的发生。由上述可见,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期为5~10月,密集发生期为6~8月。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的变幅关系密切,在雨季因降水丰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多,因此地下水变幅小,而在干季因降雨少,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少,如果旱季的地下水抽取量还与夏季一致,那么必然导致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可见,发生地面沉降的几率旱季要大于雨季。岩溶塌陷和工程塌陷的主要诱因是溶洞和矿洞顶部的承载力与顶部岩、土体的压力的矛盾,降水对塌陷固然有促进作用,可加速岩溶塌陷和工程塌陷的发生。但应注意的是,即使在没有雨水或很少雨水的旱季,只要洞穴顶部的承载力低于洞穴顶部岩、土体的压力,仍可导致塌陷的发生。
……

前言/序言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繁,降水丰沛集中,生态环境脆弱,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兴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矿山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新城镇不断建立,旧城镇日益扩张。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常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区山崩地裂,大量房屋倒塌,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国家地震局公布,汶川8.0级地震Ⅵ度区以上面积440442平方千米,Ⅸ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强震区由于地震造成大面积山体破坏,岩体松动,引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在较长时间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在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力普及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将防灾、减灾工作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减轻地质灾害最有效的措施。特别在“5·12”汶川地震之后,灾区地质灾害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开展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更显必要。《地质灾害》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以及地震与地质灾害之问关系。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发行,能起到普及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达到减轻地质灾害,为地震灾区人民作应有的贡献。
《地球的脉搏:揭秘地质活动的奥秘》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教科书,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地球科学之旅。我们邀请您一同深入探索地球内部的澎湃活力,理解那些塑造我们星球的宏伟力量。从炙热的地幔深处到地表巍峨的山峦,从沉默的海洋深渊到塑造文明的河流,本书将为您一一揭开地质活动的神秘面纱。 穿越时空的岩石档案: 想象一下,每一块石头都携带着一段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历史。我们将带领您走进岩石的世界,了解它们是如何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又是如何在地球的漫长岁月中被风化、侵蚀、沉积,最终重塑。从坚硬的花岗岩到柔软的沙砾,从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到沉积岩中的化石宝藏,我们将解析这些岩石的“语言”,解读它们所蕴藏的地球演变信息。您将学习如何辨识不同的岩石类型,理解它们的形成环境,并从中发现地球过去的气候、生命形态甚至是板块运动的蛛丝马迹。 板块构造:地球的“移动拼图”: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释板块构造理论,这是现代地质学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您将理解地球坚硬的地壳并非完整一块,而是由几块巨大的、缓慢移动的板块组成。我们将描绘这些板块是如何相互挤压、分离或滑动的,以及这些运动如何引发令人惊叹的地质现象。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到大西洋洋脊的扩张,再到太平洋火环带的火山喷发与地震频发,都将成为我们探究的生动案例。您将了解到,我们脚下的土地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经历一场永无止境的“舞蹈”。 火山:地球喷发的怒火与新生: 火山,作为地球最壮观的现象之一,总能激发人们的敬畏与好奇。本书将带您走进火山的世界,探索它们为何会喷发,以及喷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炽热的岩浆、滚烫的火山灰、有毒的火山气体。我们将解析不同类型的火山,如盾状火山、锥状火山和破火山口,并揭示它们形成的地质过程。您将了解火山喷发对周边环境的巨大影响,但同时也会发现,火山灰也为土壤带来了肥沃,并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我们将以科学的视角,理解火山既是毁灭性的力量,也是创造新生的源泉。 地震:大地深处的震颤与回响: 地震,作为一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力量,常常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本书将系统地阐述地震的成因,即地壳中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释放的现象。您将了解断层的类型,以及不同断层活动如何引发不同强度的地震。我们将介绍地震波的传播原理,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地震仪记录和分析地震数据来预测地震发生的大致区域和可能的强度。本书还将探讨地震对地貌的影响,如山脉抬升、地面沉降、海啸的形成等,并鼓励读者认识地震的周期性和普遍性。 河流、冰川与海岸线:地表形态的雕刻者: 地质活动并不仅仅发生在地下深处,地表的力量同样强大而持久。我们将聚焦于河流、冰川和海岸线这三大自然力量,它们如何历经漫长岁月,以其独特的方式雕刻着地球的容貌。您将看到河流如何蜿蜒前行,切割峡谷,塑造冲积平原;了解冰川如何缓慢而坚定地移动,刨蚀地表,形成U型谷和冰碛湖;探索海岸线如何承受海浪的拍打,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沙滩。这些地表形态的变化,不仅是自然力量的杰作,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印记。 地下水与矿产:地球给予的馈赠: 本书还将带领您探索地球的地下世界,那里隐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我们将解析地下水的形成、循环以及它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各种奇特景观,如溶洞、泉水等。同时,我们还将触及地球深处丰富的矿产资源,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以及人类如何从中获取能源和物质财富。本书将呼吁读者理性看待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地球馈赠。 地球的未来:演变与挑战: 最后,本书将引导您思考地球的未来。地质活动仍在继续,板块仍在移动,火山与地震也将与我们同在。我们将简要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地质事件,并强调理解地质过程对于人类适应地球变化的重要性。本书并非为了制造恐慌,而是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讲解,帮助您建立对地球系统的宏观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感受它的古老、它的活力,以及它无尽的魅力。 《地球的脉搏:揭秘地质活动的奥秘》是一本写给所有对地球充满好奇的人的读物。它没有枯燥的术语,只有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却能激发您更深层次的思考。翻开本书,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更是在与地球本身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这本书的书名,就足以引起我的高度关注。在地质灾害频发的今天,拥有一本权威、实用的应急救援指南,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以一种沉稳的蓝色为主调,搭配着醒目的标题,传递出一种专业和权威感。翻开书页,我被书中丰富的图文资料所吸引。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地震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讲解了地震发生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安全注意事项。书中还提供了不同情境下的避险指南,例如在家中、学校、公共场所等,都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此外,关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识别和预防,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是一名建筑行业的从业者,经常需要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安全问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能提升我的个人安全意识,还能为我的工作提供一些宝贵的参考信息,让我能够更好地评估和应对潜在的地质风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封面上“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几个字,笔触有力,仿佛预示着内容的重要性。我一直对科学知识的普及类读物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能够关乎生命安全的内容。地质灾害,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因为它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排版所吸引,清晰的章节划分,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让原本复杂晦涩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地震发生前的预警知识,以及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姿势,这部分内容讲解得非常细致,甚至连不同房间内的避险方法都一一列举,让人倍感安心。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章节进行了重点阅读,了解了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在徒步旅行或居住在山区时,如何识别潜在的危险区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是一名学生,学校所在地附近有一些山区,所以我对地质灾害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自然现象,并学习到相关的防护措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醒目的大标题“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自然界的各种力量感到敬畏,而地质灾害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难以预测和应对的一类。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它到底能给我带来哪些实用的知识。书本的纸质非常不错,印刷清晰,图片也很有质感。打开第一页,作者的序言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一种非常朴实的语言,强调了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突发灾难时,冷静和科学应对的关键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非常高,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地质灾害的早期迹象,以及在发生灾害时,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涵盖不同种类的地质灾害,比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并针对每一种灾害提供详细的应对策略。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生活在可能面临地质灾害的区域,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给了我一种安全感,也让我对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上“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几个大字,就如同给我敲响了一记警钟,提醒我时刻关注身边的潜在风险。我一直认为,知识就是力量,特别是在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时。这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透露出一种实实在在的专业感。打开书,我首先被书中丰富的案例分析所吸引,这些案例都来自于真实的地质灾害事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让我更直观地认识到地质灾害的破坏力以及应急知识的重要性。书中关于地震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地震波的传播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震感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和预警信号的描述,这对于生活在山区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书中还提供了如何在灾后进行基本的伤员救治和心理疏导的方法,这对于提高灾害应对的整体效率非常有帮助。我是一名灾害管理专业的学生,这本书对我来说,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也是对实践技能的提升。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更多关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内容,并且“小百科”的定位,预示着其内容会比较全面。我一直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获取到权威、实用的知识,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深邃的蓝色,配合着大气的标题,让人对书的内容充满期待。翻开书,我被其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关于地震的章节,从地震波的形成到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不同强度地震的应对建议,以及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成因以及预测方法的阐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经常会参与到一些应急演练和宣传活动中。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向社区居民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护知识,提高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简洁有力,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主题——“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作为一个生活在多山地带的居民,我对地质灾害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又不失专业的设计风格,让我觉得内容一定是严谨而实用的。翻开书,我首先被其详尽的内容所折服。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还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潜在危害。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以及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进行有效的避险。此外,书中关于泥石流预警和撤离路线的选择,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让我对如何在野外环境中提高生存几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是一名农民,我的家就在山脚下,所以对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有着切身的体会。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更是一份能够帮助我保护家人安全的宝贵财富。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掌握更多的自救互救技能,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评分

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书籍,但《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的标题就直击要害,而且“小百科”的定位,让我觉得它内容一定会非常全面,而且条理清晰。我个人对地理学和地质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科学原理的部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稳重而不失力量感的色调,让我觉得内容一定是干货满满。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书中不仅仅是罗列灾害的类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灾害的成因、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地震诱发次生灾害的分析,比如堰塞湖的形成和溃决风险,这让我对地震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书中关于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以及如何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是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巩固,更是一次对实践应用的探索。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到更多关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处置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评分

《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人觉得内容丰富且实用。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邃的蓝色背景,恰到好处地突出了标题的醒目度,传递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氛围。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知识。地质灾害,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一种敬畏感,因为它们往往突如其来,威力巨大。这本书的开篇就给了我极大的好感,它用一种清晰的结构,将复杂的地质灾害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我仔细阅读了关于地震的章节,它不仅解释了地震的成因,还详细介绍了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技巧,比如“趴下、掩护、抓牢”等动作,以及如何在不同环境下选择最安全的避难场所。书中对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讲解也同样详尽,包括它们的形成原因、识别方法以及逃生策略。我是一名徒步爱好者,经常会去山区进行探险,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是一本救命指南。我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这本书,提高自己对地质灾害的辨别能力,并在户外活动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封设计,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以醒目的标题“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让我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其内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我一直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充满了敬畏,而地质灾害更是其中最令人难以捉摸的一类。翻开这本书,我被它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图文资料所吸引。书中对于不同地质灾害的分类、成因以及影响,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对这些看似遥远的灾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地震预警和地震后避险的章节,其中对于如何选择安全的避难场所,如何正确使用应急包,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此外,书中对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也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对如何在山区活动时提高警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会到山区进行徒步和露营,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保命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能保证自身安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应急救援知识小百科:地质灾害》,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掌握一些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地质灾害,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力量,常常能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提前了解并学习如何应对,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封面,采用了一种写实的风格,将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具象化,但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希望和力量,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贴合实际。我仔细阅读了书中关于地震应急的部分,从地震发生前的准备,到地震发生时的应对,再到地震后的自救互救,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在不同环境下(例如家中、学校、户外)进行避险的指导,非常具有操作性。此外,我还学习到了关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识别方法,以及在遭遇这些灾害时,应该采取的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学校经常会组织关于防灾减灾的演练,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能够让我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