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健康百问

脑健康百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立强 编
图书标签:
  • 脑健康
  • 认知功能
  • 大脑保健
  • 记忆力
  • 专注力
  • 神经科学
  • 心理健康
  • 健康生活
  • 养生
  • 预防疾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75861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83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健康教育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1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老年人如何提防小卒中?性爱时头痛是啥原因?抑郁症患者自杀前有哪些征兆?如何预防脑出血?突发脑血管病怎么办?预防脑老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什么不能轻视老年人头晕?健忘与痴呆是一回事吗?

内容简介

《脑健康百问》是一本专业科普书,是这些专家在自己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心得体会,内容涵盖有关脑的各个领域,包括大脑的保健,如何科学用脑、养脑护脑,如何在孕期做好脑保健,从而预防脑瘫发生,以及各个年龄层次可能患有的疾病,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脑血管病、癫、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症和抑郁症等疾病,都是脑健康的范畴。《脑健康百问》不仅谈到脑病的预防保健,也重申了脑康复的重要性,既有一些专业前沿的技术介绍,供业内专家了解脑健康领域发展的现状,也有很多日常保健知识,以帮助普通市民普及脑健康知识,使他们认识到脑健康的重要性。

目录

一、 脑血管病
1.脑卒中有哪两大类?
2.发生脑卒中有哪些征兆?
3.颈动脉狭窄会引起脑卒中吗?
4.打鼾憋气会导致脑卒中吗?
5.有哪些药物会诱发脑卒中?
6.防治脑卒中用药有哪些误区?
7.脑卒中病人有哪些常见后遗症和主要并发症?
8.脑卒中患者偏瘫后为何会出现肩痛?
9.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10.脑卒中患者有哪些运动处方?
11.脑卒中患者也可用药茶治疗吗?
12.如何防范脑卒中再发?
13.老年人如何提防小卒中?
14.何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5.哪几类人群要警惕发生脑血管意外?
16.突发脑血管病怎么办?
17.脑血管病人呃逆怎么办?
18.为何称脑动脉瘤是不定时炸弹?
19.脑动脉瘤如何排查预防?
20.微创治疗脑动脉瘤有何优点?
21.蛛网膜下隙出血是怎么回事?
22.预防脑梗死为何每天要定时定量喝水?
23.中老年人过冬如何防脑梗死?
24.老年人脑出血与天气变化有关系吗?
25.脑出血的发生有早期信号吗?
26.脑出血和脑梗死如何鉴别?
27.脑出血会不会留后遗症并与什么有关?
28.如何预防脑出血?
29.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30.脑梗死复发的十大诱因是什么?
31.心梗与脑梗为何常相随?
32.脑血栓的形成及临床表现是什么?
33.心脑血管病患者定期预防性输液利大于弊吗?
34.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何用外科治疗?

二、 老年性脑老化
1.健康长寿为何要从脑做起?
2.如何预防脑老化?
3.大脑有几怕?
4.中老年人怎样预防脑衰老?
5.冬季如何养脑护脑?
6.“地不平”和“脑无力”有关吗?
7.老年性痴呆症发病分几个阶段?
8.家属该怎样护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
9.真假痴呆如何辨?
10.健忘与痴呆是一回事吗?
11.哪些人易患老年性痴呆症?
12.40岁以下的年轻人会患老年性痴呆症吗?
13.婴儿也有痴呆症吗?
14.有哪些非药物疗法可防治老年性痴呆症?
15.灵活腿脚能预防痴呆症吗?
16.如何防治血管性痴呆症?
17.帕金森病有哪些典型特征?
18.帕金森病有哪些认识误区?
19.怎样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帕金森病?
20.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有哪些优缺点?
21.帕金森病患者应注意哪些饮食要点?
22.年轻人也会得帕金森病吗?
23.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多抑郁?
24.如何治疗帕金森病伴发的冲动控制障碍?

三、 癫与脑损伤
1.你了解癫吗?
2.癫患者怎样自我保健?
3.饮食对癫发作有影响吗?
4.癫患者该怎样科学服药?
5.有哪几种癫用药无效?
6.遇到癫患者发作该怎么办?
7.难治性癫如何手术?
8.癫患者术后要注意哪些误区及用药注意事项?
9.女性癫患者有哪两大特点?
10.如何帮助癫孩子读好书?
11.脑瘫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和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
12.预防脑瘫该做些什么?
13.围产期怎样减少脑瘫发生?
14.怎样防治颅脑损伤?
15.老年人头部外伤为何不能大意?

四、 脑肿瘤
1.脑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2.脑瘤有哪些常见类型?
3.早期发现脑瘤该做哪些检查?
4.有哪些脑瘤信号应早知道?
5.颅内出现肿瘤有哪些蛛丝马迹?
6.治疗脑瘤该选择何种方法?
7.为什么伽玛刀可以治疗脑瘤?
8.中医药治疗脑瘤有哪些优势?
9.什么是听神经瘤?
10.怎样治疗听神经瘤?
11.脑膜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12.有哪些方法可治疗脑膜瘤?
13.脑膜瘤术后为何易复发?
14.怎样早期发现垂体瘤?
15.为什么会发生垂体瘤?
16.治疗垂体瘤开刀好还是吃药好?
17.垂体瘤会“扫性”吗?
18.泌乳素瘤会导致女性不孕吗?
19.脑胶质瘤可用中医药治疗和调养吗?
20.你了解头颈部肿瘤吗?

五、 头晕与头痛
1.头晕、眩晕、晕厥有何不同?
2.头晕有几种可能?
3.何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4.为什么不能轻视老年人头晕?
5.头晕患者怎样挂号?
6.哪些头痛应立即就医?
7.夏季易发生哪些头痛?
8.女性经期为何易发生偏头痛?
9.性爱时为何会头痛?
10.头痛、头晕与脑瘤有关联吗?
11.老年人常头痛是颞动脉炎吗?
12.紧张性头痛如何治疗?
13.怎样自我缓解紧张性头痛?
14.缓解偏头痛有哪些简单方法?
15.头痛为何要先检查再吃药?
16.怎样合理选择镇痛药物?

六、 抑郁症
1.常见的抑郁症有哪几种类型?
2.抑郁症患者自杀前有哪些征兆?
3.抑郁就是抑郁症吗?
4.抗抑郁药该服多久?
5.中医药能治抑郁症吗?
6.轻度抑郁症仅用心理治疗有效吗?
7.癌症患者易得抑郁症吗?
8.疼痛是隐匿性抑郁症的首发症状吗?
9.女性更年期为何会出现抑郁焦虑?
10.秋季抑郁症易青睐哪类人?
11.何谓“冬日抑郁症”?
12.家人该怎样关心中老年抑郁症患者?

精彩书摘

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溢血,好发于患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而血压未被良好控制的老年人,故高血压被视为是脑出血的第一危险因素。中老年人血压高于140/80毫米汞柱时,特别是血压在波动起伏较大时,很容易引起脑出血。诱发脑出血的因素有发怒、咳嗽、喷嚏、弯腰取物、用力排便等。脑出血大多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的内囊、丘脑、基底节区,引起昏迷、偏身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颅腔是一个闭合性骨腔,不能扩张,故颅内出血占据一定的容积时,会引起颅内压逐步升高,导致脑疝、昏迷,血肿溃人脑室时出现高热、深昏迷,甚至呼吸停止、脑死亡。故凡颅内幕上出血量超过30毫升、颅内幕下出血量超过15毫升而病人陷入昏迷时,应急诊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以挽救生命,并尽早促进康复。较浅表的外囊区出血较少累及神经功能,预后较佳。脑出血后血块淤积在脑实质内,约需一个月才逐步缓慢吸收。脑出血起因于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脑动脉硬化、出血,只是疾病的局部表现。手术清除血肿仅仅是一种局部的治标手段,手术虽不复杂,但预后不良。术后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有待一一防治,苏醒剂、神经细胞功能活化剂、早期理疗康复等后续治疗能促进意识、瘫痪、言语障碍等的恢复。全身性治疗,如降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集聚、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综合措施均至为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完全型脑卒中与进展型脑卒中两大类。完全型脑卒中起病急骤凶险,往往夜间发病,突然不省人事,偏身瘫痪。急诊CT示大脑半球大片低密度梗死灶。经积极救治,病状往往有所改善,恢复苏醒,偏瘫减轻。进展型脑卒中则起病渐进,开始感觉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急诊CT未见任何异常。随后2~3天内神经功能障碍渐趋恶化,直至偏瘫、昏迷。此时,CT复查显示广泛脑缺血低密度灶,诊断始明。这种进展型脑卒中预后不良,偏瘫恢复程度较差,常常引起临床上的误诊。

前言/序言

  《脑健康百问》一书酝酿已久了,这本书的文章是从《脑健康》杂志和《上海大众卫生报》上精选而来的,是一些长期致力于脑科学领域的临床专家与公共卫生专家的著述,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可读性。
  《脑健康》杂志是一些知名的有志于健康教育的年轻的神经科学专家发起而着手创办的。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表明了新一代医学专家并没有对大众健康教育不屑一顾,在他们放下手术刀,走下手术台后,又拿起了笔,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
  以传播科学、新颖、实用的医学卫生、防病和养生保健知识为宗旨的《上海大众卫生报》创办已有30多年了,曾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报刊。它集国际大都市的医学优势,以通俗的文字向老百姓讲述健康的理念。
《脑力觉醒:全方位激活你的潜能》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读物中,我们将踏上一段探索大脑奥秘的非凡旅程,解锁其非凡的潜能。本书并非关于特定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而是聚焦于如何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全面提升我们大脑的健康水平、认知功能和整体表现。它为你提供了一套实用的策略和深入的见解,让你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内在力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第一部分:大脑的运转机制——认识你的“指挥中心” 在开始任何形式的“升级”之前,充分理解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我们将从基础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但绝非枯燥的学术论述。想象一下,你的大脑是一个无比复杂且高效的城市,拥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神经通路,它们负责传递着千亿万兆的信息。 神经元与突触:信息传递的脉络。 你将了解构成大脑基本单位的神经元,它们如何通过电化学信号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深入探讨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以及它们在学习、记忆和适应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你会惊叹于突触的可塑性,也就是它们能够随着经验而改变和重塑的能力。这为我们持续提升大脑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脑区域的功能划分与协同。 从负责高级思维的前额叶,到处理视觉信息的枕叶,再到储存记忆的海马体,我们将一一揭示不同大脑区域的独特“职责”。但真正的神奇之处在于,这些区域并非孤立运作,而是通过精密的网络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本书将强调这种分布式处理的重要性,帮助你理解大脑是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进行思考、感知和行动的。 神经递质的化学信使。 多巴胺、血清素、乙酰胆碱……这些听起来复杂的化学物质,在我们的情绪、动机、学习和睡眠等方方面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揭示这些神经递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状态,并探讨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维持它们平衡的释放,从而优化大脑的化学环境。 脑电波的秘密。 从清醒专注的β波,到放松冥想的α波,再到深度睡眠的δ波,不同的脑电波模式反映了大脑的不同活动状态。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一些练习,例如正念冥想,来引导大脑进入更具创造力和学习效率的状态,从而提升我们的整体精神表现。 第二部分:构建坚实的大脑基石——优化生活方式的科学 大脑的健康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基于科学证据的生活方式指南,帮助你在每一个细节上滋养你的大脑。 睡眠:大脑的“修复车间”。 睡眠并非简单的休息,而是大脑进行信息整合、记忆巩固、清除代谢废物以及修复损伤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质量睡眠的重要性,剖析不同睡眠阶段的功能,并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善睡眠质量的策略,包括调整睡眠时间表、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睡前放松技巧等。你将学会如何让你的大脑在夜间得到充分的“充电”和“维护”。 营养:大脑的“燃料补给站”。 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它所需的营养素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介绍对大脑健康有益的关键营养素,例如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剂、维生素B族、矿物质等,并提供具体的食物选择建议。你将了解哪些食物能够帮助提高认知功能、增强记忆力,甚至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此外,我们还会讨论一些需要限制的食物,以及它们可能对大脑产生的负面影响。 运动:大脑的“激活器”。 身体的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塑造体型,更是为了给大脑注入活力。我们将深入探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练习如何促进大脑中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产生,从而刺激新的神经元生成和连接,提升学习和记忆能力。本书将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建议,无论你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找到适合你的方式来“动”你的大脑。 减压:大脑的“净化剂”。 慢性压力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会严重损害大脑的功能,影响情绪、认知和记忆。我们将深入剖析压力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并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减压方法,包括正念练习、呼吸技巧、冥想、瑜伽,以及社交支持的重要性。你将学会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保护你的大脑免受压力的侵蚀。 环境因素:保护大脑的“避风港”。 我们所处的环境也会对大脑健康产生影响。本书将讨论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光照以及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护建议。你将了解如何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大脑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第三部分:提升认知能力的策略——解锁你的思维潜能 仅仅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足的休息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主动去训练和提升我们的大脑。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全面提升你的认知能力。 学习与记忆:构建你的知识网络。 你将学习更高效的学习技巧,理解记忆是如何形成和提取的,并掌握一些能够增强记忆力的策略,例如间隔重复、联想记忆、心智图等。本书将帮助你打破“记不住”的困境,让学习成为一件更轻松愉悦的事情。 专注力与注意力:驾驭你的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力已成为一项稀缺的资源。我们将探讨影响专注力的因素,并提供一系列训练专注力的方法,例如番茄工作法、消除干扰源、正念练习等。你将学会如何更有效地管理你的注意力,完成更重要的任务。 创造力与问题解决:点燃你的灵感。 创造力并非少数人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训练和方法来激发和培养的。本书将介绍一些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例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类比思考等,并教你如何更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面对挑战时游刃有余。 情绪智力与社交认知:理解自己与他人。 情绪智力(EQ)在个人成功和人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你的幸福感,也能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终身学习与大脑的可塑性:拥抱变化。 大脑的可塑性意味着它能够随着时间和经验不断改变和适应。本书将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你保持好奇心,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学习新的知识。你将了解到,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积极的思维,你能够不断更新和优化你的大脑。 第四部分:保持大脑活力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大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书将展望大脑健康领域的未来趋势,例如: 个性化的大脑健康策略。 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差异,使得每个人的大脑都独一无二。未来的大脑健康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最适合的方案。 认知增强技术的伦理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认知增强技术也逐渐出现,例如神经反馈、脑机接口等。本书将简要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潜力和需要关注的伦理问题。 积极老龄化与大脑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保持老年人的大脑活力和认知功能,是未来社会关注的重点。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思维,实现高质量的老龄化。 《脑力觉醒:全方位激活你的潜能》 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大脑健康指南。它不提供快速的“奇迹疗法”,而是引导你通过科学、健康、可持续的方式,深入了解你的大脑,并主动去优化和提升它的各项功能。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还是希望在生活中追求更高品质的每个人,这本书都将成为你开启大脑无限潜能的宝贵钥匙。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激动人心的大脑探索之旅,释放你未曾发现的惊人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脑健康”的书籍实在太多了。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大脑的结构、功能到各种影响大脑健康的因素,再到如何保持大脑的年轻活力,以及如何应对一些常见的脑部问题。而且,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我曾经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感到焦虑和失眠,读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后,我尝试了一些书中推荐的放松技巧和冥想方法,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把大脑描绘成一个需要被“征服”的对象,而是强调与大脑和谐相处,了解它的需求,并给予它应有的关怀。这种温和而积极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大脑,也让我看到了拥有一个健康大脑的可能性。它就像一本宝藏,每一次阅读都能发掘出新的亮点。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让我耳目一新。没有那些陈词滥调的科普口号,也没有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它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和你聊天,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但又不失严谨的态度,把一些原本可能非常枯燥的科学知识讲得活灵活现。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问题”和“风险”,而是更多地关注“潜能”和“解决方案”。读完之后,我没有感到焦虑,反而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培养积极情绪的章节,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外界刺激,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训练来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从而提升幸福感。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转变。我以前总觉得情绪是一种无法控制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而且,它也并非只是提供一些空泛的建议,而是会追溯到大脑的神经科学原理,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些方法有效,这让我更加信服,也更容易将这些方法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脑健康的书,更像是一次与自己大脑的深度对话。我一直觉得,我们太容易忽略大脑这个身体里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器官了。我们关注饮食,关注运动,但往往忽略了大脑的需求。这本书就好像一个贴心的向导,一步一步地带领我认识我自己的大脑。我以前总觉得记忆力下降是衰老的必然,但读了书中的某些章节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去“训练”和“保护”我们的记忆。书中提到的很多小技巧,比如刻意练习、多感官学习,我尝试了几种,感觉确实有些效果。而且,它并没有把大脑讲得像一个冰冷的机器,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可能性。作者似乎能理解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来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案例分析,它们让我觉得,我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孤例,而且有解决的办法。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生活习惯,我的学习方式,甚至我的人际交往。这本书让我明白,照顾好大脑,不仅仅是为了预防疾病,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充实地感受这个世界。

评分

我一直是一个对知识充满好奇心的人,但很少有哪本书能让我如此着迷,并且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分享。这本书就做到了。它不仅仅是关于“脑健康”,它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生命的全新解读。我以前总以为,想要提升大脑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刻苦的训练,但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告诉我,原来很多看似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比如充足的睡眠、适度的社交、甚至听音乐,都能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平衡”的理念。它没有要求我们做到完美,而是强调在各个方面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点,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也更容易被普通读者所接受和实践。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健康、更充实、更有活力的未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淡淡的蓝色调,配上一些抽象的脑部线条,给人一种既专业又温和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脑健康”这个话题虽然重要,但常常被讲得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科普,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各种脑部运作机制,又能提供切实可行建议的书。拿到手后,翻开目录,内容涉及的方面比我想象的还要广,从日常的睡眠、饮食对大脑的影响,到更深层次的记忆形成、情绪调节,甚至还谈到了如何保持创造力,以及一些关于衰老对大脑的影响的讨论。我对里面关于“大脑的可塑性”的部分尤其感兴趣,一直以来都对“人到老年就一定会痴呆”这种说法感到困惑,这本书能否为我揭开真相,让我对衰老有更积极的看法?还有,里面关于如何提高专注力的章节,对于我这种经常被各种信息碎片轰炸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看看这本书能否像它的封面一样,给我带来一种清晰、宁静且充满智慧的阅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