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具有匠心。它不是线性的时间推进,而更像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讲述完基础的认知和技术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探讨“跨界合作”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性。我特别喜欢它对“沟通的艺术”的阐述,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利益相关方时的策略。例如,书中描述了一次社区工作坊的案例,详细记录了从最初的抵触到最终的共同创造的心理转变过程,那份对人性的洞察力和极强的同理心,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景观项目失败,往往不是设计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断裂了。这本书成功地将“人际交往”和“设计产出”紧密地联系起来,展示了优秀的景观师必须是出色的组织者和倾听者。这种对软技能的重视,让我意识到,成熟的景观设计早已超越了绘图板上的二维表达,它更关乎于空间中的“关系构建”。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其实是带着一丝忐忑的。毕竟“成长”这个词在行业里太常见了,各种经验分享、心路历程的书籍浩如烟海,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地细腻和富有层次感。它没有急于给你一个宏大的蓝图,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拉着你坐下来,从最基础的设计思维开始,一点点剥开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略的细节。比如,它对“场所精神”的探讨,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具体的文脉中捕捉和提炼这种精神。作者的笔触在宏观的规划视野和微观的植物配置之间游刃有余,让人感受到一种扎实的功底。尤其欣赏的是它对设计过程的解构,那种将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意,一步步落地为可实施方案的逻辑推演,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救命的指南。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看待每一个项目都多了几分敬畏和清晰的思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自己“景观师”的身份和责任。
评分坦白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度觉得作者的“反思”部分过于尖锐了,甚至带有一点批判的锋芒。这种不留情面的剖析,对于习惯了“赞美和鼓励”的行业生态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但也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它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下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快速、复制、同质化”的弊病,并深入挖掘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从教育体系到市场压力,都有涉及。这种对行业弊病的深刻洞察,迫使我这个从业者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舒适区”。书中关于“如何保持初心的批判性思维”的章节,尤其值得反复研读。它不是提供一个轻松的答案,而是抛出了一个持续的拷问:你的设计,究竟是在迎合甲方和市场,还是在真正回应土地和人的需求?这种严肃的对话姿态,让这本书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职业操守的宣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技术与艺术的平衡”这一核心矛盾的处理。我们这个行业,技术层面的硬知识——从排水计算到材料选择,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人文关怀和艺术表达,设计就容易沦为平庸的“工程化景观”。这本书巧妙地避开了枯燥的技术手册模式,而是将技术视为一种表达的媒介。书中穿插的几段关于“光影在空间中的叙事性”的讨论,简直是神来之笔。作者没有直接教你如何计算日照角度,而是引导你去感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光线变化对空间情感的影响,这种感性的引导,远比死板的规范更有力量。再者,它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也相当深刻,并非简单的“绿化率”或“节水灌溉”,而是上升到了生态系统构建和社区韧性的层面。读到这里,我忍不住停下来,重新审视了自己手头上的一个老项目,发现很多当初被忽略的生态潜力,都可以通过更具前瞻性的设计手法被激活。这种启发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提供的。
评分读完全书,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结构感”。很多时候,我们陷入日常琐碎的工作中,会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是散乱且随机的。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将那些零散的经验和学习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可以自我迭代的成长模型。它不是告诉你“你需要学会什么”,而是告诉你“你应该如何构建你的学习路径和思考体系”。尤其是在最后部分,关于“知识的内化与风格的生成”的讨论,非常精辟。作者强调,真正的风格不是刻意模仿或追逐潮流,而是深厚积累下,个体价值观和设计理念自然流淌出的痕迹。这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不必急于求成,而是要专注于每一次实践、每一次反思的深度。这本书提供的不只是技巧,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指引,它帮助我重新校准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罗盘”,确定了未来几年需要重点打磨的核心能力。
评分不作为学习指导书,更像是同行间的闲谈,阅读起来很轻松
评分区别于教科书一样的生硬,语言时尚活泼。不是景观设计的其它设计也可以拿来翻翻!
评分中国货币购买力一直是负增长
评分日本的高增长时期是从1955年开始的,日本从1955年到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1%,而“神武景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2%以上,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1961年至1970年,经济平均年增长率为11.6%,可见日本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
评分适合旅游时带着看 与作者心得共鸣
评分前言 IIIAre you ready? —— 毕业前 01 第一节 七种武器 02 第二节 三把钥匙 07 第三节 A计划的目标与成果 12Beginners —— 从业第一年 19 第一节 键盘舞蹈 20 第二节 铅笔、针管笔与马克笔 28 第三节 行万里路 35 第四 变形记——关于设计的修改 43 第五节 朝花夕拾 50 第六节 B计划的目标与成果 58Curious days —— 从业第二年 65 第一节 “噱头”、“概念”与“理念” 66 第二节 一场景观盛宴的诞生 73 第三节 天生我“材” 80 第四节 “种树”专 85 第五节 从加法到减法——景观整体论 93 第六节 景观成果的视觉传达 100 第七节 C计划的目标与成果 106Dare to be —— 从业第三年 113 第一节 与“狼”共舞 114 第二节 设计团队的管理与分工 120 第三节 D计划的目标与成果 128后 记 —— 景观师的幽默与情怀 134看了易亚源出品就没二想买了。发现自己需要狂加强手绘啊。丢了一地的手绘还是得捡起来。相对来说个人认为这本书所描述的是一个比较正规的设计公司中的设计师所经历的时间。但是在社会中有时候会超前,有时候一些第一年需要锻炼的能力到第二年还不行的。还不错~不过老俞为啥不也写写咧~~~哈哈哈哈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错!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快,快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度”,我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即使与亚洲四小龙比起来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评分对新手有启发,对新手有启发。
评分在经济统计中,货币购买力的升降,对内以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对外则用汇率来衡量,然而这两项数据与普通百姓的感受相差太大。
评分目录 · · · ·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