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多做孩子的朋友,少做孩子的家长》是一部家庭教育类图书。涵盖了家庭教育应该注意的全部细节,展现了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家教场景,并针对场景中家长和孩子们面对的问题,提出了详尽、科学的场景分析,给出了实用、高效的专家建议,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引导家长对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矫正教育观念,如何采用积极而又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个可用之才等。
《多做孩子的朋友,少做孩子的家长》适合广大家长朋友及儿童教育工作者阅读使用,是送给中国家长们最好的教子实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 读懂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了解孩子的生活,读懂孩子的心声
孩子最爱听家长的大道理
读懂孩子的肢体语言
发现孩子的专长
当孩子说“不要管我”时怎么办
说自己的故事,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用爱化解偏见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第二章 积极的养育,赢得孩子的心
和谐的家庭,让孩子在温暖中长大
养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会学习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创造力需要鼓励
帮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懒妈妈”教出勤快孩子
第三章 用心倾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
父母是朋友也是家长
“听”比“说”更重要
听懂孩子话语中的真正含义
请专心听孩子说
接受孩子的观点,不要急于否定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
让孩子自由表达情感
第四章 语言的魔力:最能让孩子接受的对话法则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对的语言有“魔力”,错的语言有“杀伤力”
讲故事说道理,孩子更容易接受
鼓励也要懂方法
恐吓是最无力的管教
认同比赞美更有效
对孩子要怎么说,说什么
第五章 交流密码: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师
孩子的痛苦知多少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放下架子,问问孩子希望怎样做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感
结果不理想,也要认同孩子的努力
父母的信任会给孩子力量
第六章 榜样的力量:父母要做孩子的学习对象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身教影响孩子的行为
父母也要反省自己的行为
在孩子面前要控制情绪
父母要学会道歉
一定要兑现的承诺
第七章 正确引导,孩子做错了怎么办
孩子会隐瞒失败的真正原因
照出孩子撒谎的目的不断的鼓励,帮孩子重新出发
引导孩子在自我否定中进步
挽救糟糕的局面
爱而不溺,宽容不纵容
惩罚是为了纠正错误,不是让孩子痛苦
第八章 互相尊重,管教也要张弛有度
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留一点空间给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
期待要实际,要求要合理
尊重孩子的情感
尊重孩子的朋友
管教孩子的朋友
管教需要一点坚持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培养会学习的孩子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哥拉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文盲标准中,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学习,并从中体会到乐趣呢?
爱迪生八岁才上学。一次,在上算术课的时候,老师讲加法。许多学生都安静地听讲,只有爱迪生忽然举手问道:“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
不久老师把爱迪生的母亲叫到了学校,对她说:“爱迪生这孩子一点都不用功,老是提一些十分可笑的问题。昨天上算术课时,他居然问我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你看这不是太不像话了吗?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碍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
爱迪生的母亲非常生气地说:“我认为爱迪生比同龄的大多数孩子都聪明,我会教我的爱迪生,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
此后,爱迪生便在母亲的亲自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人类先哲的智慧思想。她具有高超的教育才能,因此把家庭教育办得生动活泼。春天,树木抽出嫩枝时,她和儿子坐在屋门前,边晒太阳边上课。夏夜,天上是密密麻麻的星星,庭院里一片葱绿,她和儿子来到高高的塔上,一边纳凉,—边读书。到了秋天,爱迪生又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悲惨世界》等经典文学作品。冬天里天寒地冻,她又与儿子在一起烤火、读书。她讲地理,如同使爱迪生周游世界各地,漂洋过海,登山探险;她讲英文,又非常注意帮爱迪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她教文学,使爱迪生对雨果敬慕不已,以至于朋友们都叫他维克多·雨果·爱迪生。
在这些教育中,爱迪生深深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说:“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他也认为,母亲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后来爱迪生说:“我在早年发现了慈母是如何让我获益的。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来到学校为我极力辩护,就从那时,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不辜负她对我的盼望。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爱迪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正是由于爱迪生从学习中得到了乐趣,他才会通过自学取得成功,最终成为科学巨匠。
卡尔·威特在回忆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时,曾这样说过: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可能是在解题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乐趣,而忘记父亲给我安排的时间。
“卡尔,你应该出去玩一下啦,时间到了。”父亲见时间过了好久我都没有出来,就催我。
“爸,我还没有做出来呢。”我说。
“休息一会儿再做更容易做得好,先放下吧。”父亲说。
“我想做完再休息,这题比较难。”
“我相信你能做得出来,但要等你做出来后,可能已经累了,这样你接下来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的,还是休息一会儿吧。”
“我正在兴头上,我一点儿也不累。”我说。
“我看得出来,但如果现在你不休息一会儿,不到外面走一走的话,你的兴致很快就会没有了。”
听了父亲的话,我就跟父亲一起到外面散步了,父亲一边走,一边对我说:“孩子,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明白,再大的兴趣,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培养,早晚都会消失的。”
现在我的一些颇有成就的同事以及其他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成才,都严格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实,许多孩子本来是很有前途的,但就是因为在过于严格的要求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变得碌碌无为。
我很庆幸自己有一位优秀的父亲,他在教育我时,总是巧妙地让我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
作为家长,也许我们减少不了孩子的学习量,但却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从而在心理上减轻疲劳感。乐学的意义就在于树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改善心理感受,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善于从学习的良好结果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帮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每天都要学到很晚,可是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原因是什么?这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包括阅读技能、听课方法、记忆术、思维方法、预习和复习方法、积累总结和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适合于不同学科的具体学习方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不盲从老师。老师的教学一般是针对全班而言的。如果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就会学得轻松自如。例如,在名目繁多的补课中只听自己需要的知识,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学习的计划性,把一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学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计划,做到有张有弛。
有一位家长曾经谈过这样一件对她触动很大的事情。她说自己的儿子特别贪玩,一直都很讨厌学习,她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她很头疼。
有一天她加班后回到家,累得不得了,于是不知不觉地叹了一口气。儿子听到了,过来问她:“妈,是不是很累呀?”
“是呀,儿子,真的很累呀!”
“你愿意加班吗?”
“一天两天还行,时间长了还真有点受不了呢。”
“我可是天天加班呢,每晚都到十点多啊。”
这位家长听到这些感觉对自己触动很大,想想孩子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自己还嫌他懒!她在心里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望子成龙了?
家长是因为工作才加班,儿子把学习也理解成加班,无疑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不要逼孩子实现你的梦想,他有自己的梦想。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杨振宁说的,一个科学家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对科学的热爱,他能在实验室里几十天都不出来,因为他热爱科学。所以我说你要让孩子爱学习,就要让孩子尽情地玩,找到玩的感觉后他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如何做到让孩子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呢?
一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在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要马上告诉他解决的办法或者答案,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时,便会欣喜若狂,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开阔孩子的视野。节假日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要带他们出去长长见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这也有利于开拓他们的思路。
三是鼓励孩子多动手。动手实践是掌握真知的重要途径。在家里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工具箱,什么东西坏了都尽量让孩子去修理。这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
……
前言/序言
天下的父母,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双手捧着送到孩子的面前。其实,对孩子来说,比起物质上的富足,父母在精神上的陪伴与理解更会让孩子感到满足。孩子是很单纯的,他们的需求也不像大人那么复杂。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用金山银山去保护、安排他的未来,只要父母在他悲伤难过时、在他遭遇挫折失败时,给他一点安慰、一点鼓励,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孩子了。
我们总提倡对孩子要用“爱的教育”,大多数父母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而非家长。但是,做孩子的朋友并非那么容易。
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理解我们、欣赏我们,可以站在我们的立场,与我们一同分享快乐,悲伤时听我们倾诉,失意时给我们安慰与鼓励的人。父母能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现在城市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同龄的朋友、伙伴的陪伴,这使得大多数孩子的成长变得单调而孤独,父母们要充当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玩伴,但孩子并不需要一个大自己二三十岁的玩伴,而是需要一个能和他想到一起去,欣赏他的创意与花招儿的“大朋友”。孩子渴望父母能像兄弟姐妹和朋友一样与他们相处,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其实,爱孩子,还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少一些父母的威严,像个朋友一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陪伴孩子成长,会让孩子愿意把心事向父母倾诉。
回想一下,在你小时候,父母是否这样跟你说过:
“小孩子不需要问这么多!”
“听话就对了,不要问为什么!”
“别废话,是我大还是你大?”
“再顶嘴,晚饭就别吃了!去门外罚站!”
“闭嘴,谁是妈妈!我说了算,你是欠揍了吗?”
……
那时候,你是否被这样的话伤了心?那么,现在,你是否用同样的话伤了你的孩子?简单而粗暴的家长式教育已经过时了,新时代的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多和孩子相处,陪孩子一同成长,而不是简单的“管教”。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对待,当你与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产生矛盾时,应该坚持以理服人,而不要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那么你就更容易成为孩子的朋友了。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节目的孩子:“你看这降落伞给谁用?”
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给我自己用。”
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
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
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耐心,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孩子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在我们还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的时候,至少要给他们描绘世界的机会一一倾听他们的想法,而不是揠苗助长般牵引,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驯兽师在训练动物时,会用食物和鞭子来强迫动物学会驯兽师想让它们学会的东西。不管是狮子还是小狗,都要按照驯兽师的手势来做动作,做对了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做错了就要受到饿肚子的惩罚或是挨鞭子。
当孩子的是非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要父母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可能是对的,在美国却可能是错的。父母是否如驯兽师一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才是对的,你必须这样做才行。当孩子照做时就会得到奖赏;当孩子提出异议或不听话时,父母就会表示不悦,甚至对其打骂。对于这种“教育暴力”,每个孩子都会反感,每个孩子都会对抗到底——不停地给父母找麻烦。
当孩子不停地给你找麻烦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不是要如何去管教孩子,而是要考虑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是否已经不适合孩子了,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否出了问题。
乐乐每天放学回家后,妈妈总是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作业都做完了吗”之类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在妈妈又问乐乐同样的问题时,乐乐一句话没说就进了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妈妈气愤而又伤心地质问他:“妈妈这么关心你,你这是什么态度?”
乐乐却更加生气地回答妈妈:“你就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怕我考不好丢你的脸,你还关心过我什么啊?你知道不知道每天被你这样问,我都会很不开心!”
父母要主动去了解孩子、接近孩子,做他们的朋友,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也要知道孩子有哪些爱好、有哪些朋友、喜欢些什么、讨厌些什么。
孩子喜欢的书,有空时你也读一读;孩子喜欢听的歌,你也听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要打断他,让他天马行空地说个痛快,这样孩子自然会把父母当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孩子养成平等交谈、相互沟通的习惯,障碍自会排除,隔膜自会打破。这样最容易建立起友好亲密的感情。
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育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父母不一定要高高在上,而应多和孩子接近,多倾听他们的声音。跟孩子分享父母成长中的小故事,也跟孩子说说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失意之事,一样可以从孩子那里得到理解和尊重,一样可以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是孩子让我们体会到作为父母的喜悦,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爱孩子就做孩子的朋友,陪伴孩子在平等与尊重中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孩子体会爱与被爱的滋味,他长大后走进社会也会以一种包容、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他人,孩子将会更加乐于与人接触,也会更懂得爱。
多做孩子的朋友,少做孩子的家长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多做孩子的朋友,少做孩子的家长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