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少時耽於佛老,所以,其心學和佛教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讀過該書後,也許你也難以嚴格地把他們區分開來。不過,儒釋道三傢除瞭錶現形式差彆較大,其思想實質倒是越來越同質化瞭……該套叢書質量不錯,包括紙張和裝訂,推薦~
評分心即理
評分陽明學派,開創一代學術宗派
評分陽明學派,開創一代學術宗派
評分陽明學派,開創一代學術宗派
評分作者很用力。文筆稍有不習慣。中國做學問的一貫做法,有點“求全”。
評分評分
心即理
評分知行問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相當古老的問題。但知與行的先後及難易問題則是中國哲學傢一直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王陽明的基本立場是主張知行閤一。其大概意思是,知何同一於心之本體,知行是同一個功夫,知行閤一並進不可分離等等。具體說來,他認為,知則必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真知則必行,不行終非真知;知不限於思想,行不限於行動,知行同是心的兩個方麵,即知即行。至於其知行閤一的目的,據王陽明自己說,一是為吃緊救弊而發,一是為瞭論證知行本體本來如此。也就是說,知行閤一說的核心內容是知行本體閤一,重點在於強調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如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至於這裏的行,雖然含有社會實踐的意義,但說到底隻是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踐履,是專指一種所謂剋己功夫。在這一點上,王陽明與硃熹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不同。他們都是要求去人欲而存天理,隻是在方法與手段上,硃熹更多地強調以知識的增進為學聖人的基本途徑,而王陽明則以為不必在增進知識上下功夫。在他看來,學問思辨都是行,不徒硃熹所說的由問學而達到緻知的一條途徑,而應該包括陸九淵所強調的尊德性、重實行的修養方法。由此可見,王陽明的知行閤一說,實際上是硃陸學說的摺中與調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